power8888的所有評鑑

獨裁者的進化:收編、分化、假民主(新版)

獨裁者的進化:收編、分化、假民主(新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7/11

一本介紹現在獨裁者統治手法的好書,作者造訪了俄羅斯、中國、委內瑞拉、埃及,訪談形形色色的人,如政府官員、獨裁者的親信、遭受迫害的平民、爭取民權的鬥士等等,一手揭露這些國家是如何緊握大權,同時又防止民眾組織集體行動。那些只會搜刮民脂民膏的專制政權大多已被推翻淘汰,現在碩果僅存的獨裁政權手法更精細,也不會一味的打壓民眾,還會給予人民一定程度的自由,只要人民不過問政權合法性。如同書名副標題,現代的獨裁國家,採行的策略為:收編、分化、假民主,收編在中國可以說是被運用得淋漓盡致,挾著經濟成長之惠,以金錢利益的吸收願意捍衛黨的各方人士,甚至在許多國家培育紅色代理人,分化則是委內瑞拉查維茲的拿手好戲,挑起不同團體之間的摩擦來降低他們的社會影響力,然而這把雙面刃卻是相當危險,假民主就以俄羅斯為經典代表,看那普丁與他的副手輪流當總統與總理,連反對黨都是普丁的囊中之物。而這些現代獨裁國家的共同特點都是:強力把持著宣傳機器、管控網路輿論,中共更是其中佼佼者,看那維穩經費、五毛網軍就一目了然了。作者以一名記者的角度來寫這本書,不會有深奧難解的理論,透過生動的採訪來一五一十地描繪出這些獨裁國家的輪廓,可讀性很高,有時候甚至很有趣。例如作者探監後被獄卒跟蹤,大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令人相當莞爾。本書推薦給想要一窺這些獨裁國家樣貌的讀者。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3 人中有 25 人(75.76%)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金融與美好社會:諾貝爾經濟學家帶你認識公平、效率、創新的金融運作

金融與美好社會:諾貝爾經濟學家帶你認識公平、效率、創新的金融運作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7/03

這本書原文初版於2012年3月,當時的背景正是「佔領華爾街」運動高潮結束後幾個月,作者可以說是為了回應這個運動才寫這本書。在社會大眾將矛頭指向金融界時,作者有意撥亂反正,指出金融產業為社會提供的重要功能,是健康的經濟不可或缺的。金融界的弊端需要予以正視,但不可矯枉過正,尤其作者非常強調「金融創新」的重要性,有創意的金融服務能夠讓社會資源達到更有效的利用。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金融界的各行各業,描述他們在經濟裡扮演的角色,以及這些職務遭受的針砭的地方,第二部分則描述經濟體裡的人性本質如動物本能、社會傳染等等,可能將金融活動導向不健康的方向,而我們正需要更巧妙的金融對策來加以矯正。

這本書的大原則是挺令我讚賞的,可惜的是,作者在許多方面的論述不是很堅實,例如第一部談到基金的投資經理人,眾所皆知沒幾個人能長期打敗大盤,這使得這些經理人的存在價值受到質疑。作者對於這點的辯護卻是:質疑市場效率假說,因為市場效率假說也認為沒人能打敗大盤。然而根本無需管理論,實證上確實沒幾個人能在長期上打敗大盤,反駁理論無益於反駁現實。另外提到交易員的社會貢獻,用多巴胺系統來比喻其價值揭露的功能,也令人摸不著頭緒。此外,沒有交易員市場就不能有效揭露價值與提供流動性嗎?我想次貸風暴發生時,即便有好幾倍的交易員,流動性一樣不會改善。作者想要處理的「美國民眾普遍敵視華爾街」的情緒,似乎擺錯重點了,我想應該沒幾個人反對「整個金融系統」,而是反對有問題的金融從業人員,以及有缺陷的制度,作者似乎以為民眾想把整個金融體系廢掉,所以才在本書不厭其煩地描述那些基本的金融功能對經濟體的貢獻。本書最大的缺憾,便是作者沒有實際提出怎麼利用「金融創新」來改善社會。這個幾乎已經被汙名化的詞彙,才是需要費一番功夫來詳述的議題,其實許多衍生性金融商品,在創造之初都是立意良善的,像是資產擔保證券本來可以提供良好的風險分散功能,但在濫用之下反成金融危機的禍首。作者一直強調我們應該運用行為經濟學和神經經濟學來做出改善社會的「金融創新」,卻沒有提出如何達成。誰會去搞這些有益社會的金融創新呢?如何提供正確的誘因結構?忙著賺大錢的金融奇才很少以社會利益為出發點搞金融創新。追根究底還是「人」的問題,作者談論了許多人性的面向,但卻沒有抓到重中之重的關鍵點,甚為可惜。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3 人中有 10 人(76.92%)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九評共產黨(平裝版)

九評共產黨(平裝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7/01

這本書初版於2004年,被中國列為禁書的理由再明顯不過,本書將歷史上共產黨各種惡行進行大彙整,並基於此探討其本質。個人是因為明居正老師推薦而接觸到這本書,讓我訝異的是這本書絕非嚴謹的學術研究,內容也比明居正的觀點激進許多,可以說是徹頭徹尾的「控訴」。這本書正是由大紀元所出,曾受中共迫害的法輪功所成立的大紀元,肯定不會幫共產黨說甚麼好話,所以本書可以說是把中共批到狗血淋頭,也因此觀點似乎也有所偏頗,例如在描述中共的本質上,將中共比喻成「附體邪靈」、「邪教」等等,似乎過於主觀偏激。書中對於共產黨的檢討完全集中在過去各種惡行上,部分誇張軼事來源是否可信也令人存疑。部分論述的有效性也是值得商榷,例如怪罪大規模企業下崗是由於共產黨吸取企業資金所致,或是有意誤導讀者得出清朝的 GDP 比今天的中國還多的結論。當然,這本「中共惡行大彙編」還是挺具閱讀價值的,撇除過度控訴的部分,許多章節在描述中共的習性上還挺準確,如慣用的媒體控制宣傳、人治高於法治、深入社會各階層的高度控制等等。這些早年的手法,許多直至今日都還在沿用,可以了解到中共今日行徑的歷史脈絡。例如共黨早在國共合作時期就在搞滲透工作,並據此逐漸壯大,直到今日仍是倚賴滲透來謀取利益,滲透我們、香港、澳洲,扶植親共人士,這些手法原來都有歷史淵源。當然,對於有心了解共產黨的人而言,這是不錯的參考讀物,只是可能要對其過於偏激、有待商榷的部分持保留態度。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7 人中有 8 人(47.06%)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別鬧了,費曼先生:科學頑童的故事

別鬧了,費曼先生:科學頑童的故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4/26

這本是諾貝爾獎得主理查.費曼的自傳,原初出版於1985年,是本銷售數十年的的長銷書。副標題寫說是科普書其實還挺誤導人的,雖然書中確實有談到科學知識,但只占極小一部分,這本是紮紮實實的自傳,深入的介紹了費曼的一生軌跡。這位「科學頑童」還真是令人大開眼界,不論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對於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永不減少,大膽嘗試任何事物,甚至遊走社會常規邊緣也無所謂。作者的各種奇聞軼事的經歷,還真讓人懷疑他真的是一名科學家。在參與原子彈計畫時,出於無聊破解檔案櫃的安全鎖、或是與信件檢查人員大玩密碼遊戲、拒絕在文件上簽名讓承辦人員傷透腦筋。儘管貴為物理學教授,還不介意的成為上空酒吧常客,閒來沒事跑去學習繪畫、參與森巴樂團,甚至到處泡妞,作者的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讓人難以忘懷。然而,看似不羈的行徑,其中常常蘊含了費曼的智慧,挑戰規矩的同時,常常反而也曝露出當時社會常規的僵固。這本書內容量非常豐富,行文敘述非常淺顯易懂,詼諧幽默的風格常引人發笑,可以理解長達35年仍能再版N次的理由,推薦給喜歡傳記類作品的讀者。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8 人中有 16 人(88.89%)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MIND SET!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

MIND SET!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4/23

心血來潮把多年前的舊書拿來翻翻,這本書號稱是當年「趨勢大師」對於未來的預測,出版社總編還特地越洋專訪作者,可見當時這本書份量之重。然而,預測準不準確才是重點,正好十四年後的今天可以拿來驗證一番。不出所料的,作者提出的幾大預測基本上都很糟糕,可惜這本書經不起時間考驗。

作者在提出大趨勢之前,先寫了有關於看待未來的十一個「Mindset」,這些觀點沒有大問題,但實在太過 common sense 了,例如定見一「不是所有事物都在改變」或定見三「不要輕忽統計數字」,我想即便是2006當年,這些觀念都不是什麼新鮮事。作者有很強的反政府的傾向,提出的趨勢預測都與去中央化的思想核心有關。作者最大膽的預測就是指稱國家角色將會大幅淡化,而「經濟域」將大幅壓過國家功能,很明顯這點完全沒有實現。作者認為國家對經濟幾乎沒有正面影響,也不認為政治在經濟中能扮任何演重要角色,甚至聲稱經濟是完全由私人企業創造,因此認為政府將會在經濟發展的大旗下大縮限縮。這種觀點很顯然完全沒有考量到政策、法規,在各種產業方面的決定性作用,不知道作者若是有經歷過次貸風暴,還會不會寫出同樣的話。作者更進一步聲稱國家貨幣是失敗的,貨幣將會私有化,然而卻提不出任何根據。作者見證了中國的經濟奇蹟,也很武斷的推論雖著中國的經濟進展,國家干涉會大幅退場,然而今日中共政權卻是國進民退,說改回去就改回去,再度印證作者太小看政治力量,尤其是獨裁政權。本書的歐洲衰退論也成了無稽之談,就因為歐洲國家重社會福利,作者便加以看衰,甚至把社會福利政策的做法比喻成「計畫經濟」,可見作者毫無總體經濟學的概念。唯一一個算是預測正確的,便是聲稱視覺化時代來臨,然而這點在已經進入網路時代的2006年來說,聽起來跟廢話差不多。

畢竟作者的研究材料是「報章雜誌」而非嚴謹的學術研究,大多推測在今天出糗也就不足為奇,所幸今日這種作品大多不會再成為暢銷書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4 人中有 11 人(78.57%)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懂一點法律,勞資不對立,管理不犯錯:超白話從聘僱、管理工時、調動、資遣全方位解說勞動法規及處理辦法

懂一點法律,勞資不對立,管理不犯錯:超白話從聘僱、管理工時、調動、資遣全方位解說勞動法規及處理辦法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4/19

寫得非常棒的一本法律常識書,不僅對上班族很有幫助,對於人事主管和老闆更是非常具有參考價值。作者是具有長年處理勞資糾紛經驗的資深律師,在本書中詳細介紹了各種常見的勞資糾紛,如試用期、競業條款、一例一休、薪資爭議、性騷擾、加班、調職、資遣等等,每個章節的解說都非常淺顯易懂,完全不懂法律的人也看得懂。本書不會直接丟給讀者枯燥的法律條文,而是透過案例呈現來解說,非常貼心幫讀者整理出重點,例如有關職務調動方面,就列出了五項原則做為指導方針。詳細的法律條文 (如勞基法、性平法) 則會列在書末,供讀者做進一步參考。讀過本書之後,才了解原來雇主與勞工簽定的「勞動契約」是事關重大的一件事,千萬不能草率了事,這紙勞動契約在勞資產生糾紛時,是最重要的依據,若未謹慎訂定勞動契約,企業或勞工都很容易吃虧。而勞基法基本上還挺嚴的,企業若太過輕忽,很可能不小心就被勞檢處開罰。書中就舉例資遣的例子,因員工能力不佳就直接資遣,遭到員工提告並且敗訴,還要賠上大量補償金,理由便是企業應給予勞工改進機會,否則就不符資遣相關規定。本書除了提醒企業方應該關注那些勞工權益以免踩雷,勞工方也可以了解到勞基法在那些地方提供了保障,以防惡質企業占便宜。極力推薦本書給所有重視自身權益的上班族,也推薦給企業老闆與人事主管。若勞資雙方都了解這些法律,勞資糾紛想必會大幅的減低。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1 人中有 17 人(80.95%)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4/17

由道德心理學家寫作的一本書,本書的主旨便是探討「道德」到底是什麼,又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與態度,尤其是有關於政治與宗教方面的信念,討論了很多美國政治派系中左派右派的價值觀差異。作者在本書中詳細爬梳了他的研究過程,以及從這大量研究中,所推導出的結論,這本四百多頁的書中,其實要講的基本理論很簡單。關於人們的道德思考,有三大特性,首先是「直覺先來,策略推理後到」,人們在受到道德問題挑戰時,有關是非對錯的觀感往往非常直覺,甚或帶有強烈情緒,直覺形成觀點後,才用思考來進一步解釋,可以說是道德版的快思慢想,作者用「象與騎象人」來比喻。第二,「道德不光是有關傷害與公平而已」,作者從大量訪談研究中,找出了六種普遍的道德感知,分別是「關懷/傷害」、「自由/壓迫」、「公平/欺騙」、「忠誠/背叛」、「權威/顛覆」、「聖潔/墮落」,這幾個原則都有演化上的優勢,因此從人類的歷史長河中身上發展出來。不同的團體會側重不同的原則,如自由派特別強調關懷、自由、公平,而保守派雖也重視這些,但更強調忠誠、權威、聖潔。這些價值觀上的根本差異,透過先天與後天的交互影響而形成。作者認為,這些六大價值觀深植於直覺系統當中,既是直覺,便難以用說理的方式改變,這便是不同團間難以形成共同理解的原因。最後,「道德凝聚人心卻也讓人盲目」,道德形塑了內團體/外團體,讓我們更容易與內團體合作,卻也使我們更敵視外團體。這種傾向也是透過「群體選擇」演化而來,深植於我們的基因之中,也因此再為團體間的理解與合作加上一層障礙。

作者提出的理論架構沒有太大問題,但細部論述上個人認為有不少瑕疵。此外,作為一本通俗讀物,作者花了太多時間討論理論細節,以學術角度而言這是挺細膩的,但一般讀者可能會覺得太過瑣碎,尤其是作者花了很大篇幅討論這三大原則的演化上根源,探討了很多演化生物學上的論戰。個人最不能苟同的一點便是,作者拿「實然」反對「應然」,是很莫名其妙的一件事,作者反對道德的「理性論」論述,包括邊沁的效益論與康德的義務論,指稱兩者都忽略了道德在人們身上實際運作的樣貌,但他們本來就不是要討論人們擁有什麼道德觀,而是「應該」要遵循甚麼樣的道德原則。作者明知實然與應然的差別,還要提出批評讓人不解。作者更指出邊沁可能是亞斯伯格症患者,來暗示其論點忽略人性,這種說法的只顯現了作者的批評背後,似乎有著奇怪的心態作祟。本書對於效益論也有根本性的誤解,認為效益論只重物質利益,但邊沁很明顯地提出效益關注人們的主觀感受,這使得通篇有關於效益論的批評都是無效論述。另一點令我無法認同的是,作者對於人類思考抱持著悲觀看法,原則一便闡明了直覺總是佔有主導地位,而思考幾乎都在為直覺辯護,思考只有在少數的狀況下糾正直覺,確實很多情況是這樣,但這也太看輕理性思辨的主導性 (尤其在直覺缺席的情況下),也忽略了理性思考是可以透過練習而進步。若作者的悲觀看法為真,那就很少有人會被理性說服,我們的社會應會更加分裂。關於演化論的部分個人疑問則更多了,畢竟演化論難以實證,本身就是很大的學術戰場,這邊就不再一一贅述。最後仍要強調,作者的主要理論架構是挺易於理解的,但許多有爭議的細部論述可能會影響整本書的理解與吸收。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6 人中有 12 人(75%)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史迪格里茲改革宣言:回應不滿世代的新資本主義

史迪格里茲改革宣言:回應不滿世代的新資本主義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4/14

睽違三年,史迪格里茲終於又推出新書,這次探討的重點又回到美國本身,這本新書的基調與前幾本著作雷同,可以說是過往作品的集大成,《全球化的失落與許諾》、《失控的未來》、《不公平的代價》、《大鴻溝》等作品中的主要論述都會在本書出現。史氏對於美國的經濟政策提出許多建言,十多年來筆耕不輟,試圖矯正美國政治圈對於經濟想法上的各種迷思,力抗「市場基本教義派」之類自由市場至上的想法。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這些建言很少被採納,甚至還往反方向走去,尤其是川普當選後共和黨全力右傾的做法,讓史迪格里茲痛心疾首,試圖透過本書來撥亂反正。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美國經濟與政治體系中的沉痾,包括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產業集中化剝削民眾、無益經濟的尋租行為、管理不當的全球化、金融監管不力、「一元一票」金錢俘虜政治,這些在前述著作中都有提到過,較新的部分則是探討 AI 與大數據對未來就業的衝擊,最後指出這些「失靈」只有政府能夠有效介入並矯正。第二部分則詳述了面對這些問題,政府應該要怎麼做。由於政治決定了經濟政策,首先當然是先改革美國的選舉制度,如選區畫分、政治捐獻、遊說亂象等等,這點其實也有很多政治學者提出。在經濟政策方面,史氏列出一大串右派人士大概會反胃的大政府方針,除了最基本的大力投資教育、科學研究、基礎建設以外,政府還應透過財政政策,提供廣泛的失業保險、確保充分就業、輔導失業轉型、彌補弱勢族群、落實環境正義,財源則由較高的邊際稅率、土地稅、碳稅、短期金融交易稅等賦稅改革來達成,政府也應提供更完善的醫療保險、更強大的退休保障、低利率的房屋貸款與就學貸款等等,作者大力聲稱,這些服務由政府來提供,效率不會比民間還差,甚至會做得更好。

個人讀過史氏幾乎每本作品,從本書可以發現作者的措辭變得更加激烈,花不少力氣痛批川普與共和黨。畢竟史迪格里茲年事已高,不想看到美國在其有生之年不斷往錯誤的道路走去,可以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作者的焦急感。然而,史氏的大政府方針多不被政治圈採納,連歐巴馬主政期間也很少完全接受其意見,其左傾的傾向也受到不少同行經濟學家的攻擊,可以理解作者的反擊心理,然而這卻使得的論述有效性受到影響,產生過度指控的疑慮。譬如說,作者在前幾本書就大肆批評銀行高層拿紓困金大放紅利獎金,批評焦點放在少數貪婪銀行家,而在本書論述中,已將全體「銀行從業人士」都描述成自私自利的人,一竿子打翻一艘船。在探討產業集中化趨勢時,企業濫用制度來操縱市場的例子確實不少,但作者矯枉過正,把任何擁有市場力量的企業描述成如同罪惡一般,以完全競爭當基準點來評判是不切實際的。最可惜的是關於貿易戰的分析,作者對於貿易戰的探討只從經濟層面出發,沒有考量到政治、公平性等其他因素,本書原文出版當時貿易戰還未結束,史氏聲稱貿易戰中國勝算較大,結果很顯然算錯了。作者聲稱川普的經濟政策終將失敗,卻沒有解釋何以川普主政時失業率創新低、經濟大好,只用了「食糖後亢奮感」來比喻這些成果將只是曇花一現。

當然,就整體來說,本書的論述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雖然有些地方雖有矯枉過正之嫌,但作者確實指出了美國經濟、政治許多扭曲的一面,是一本了解美國當前重大政治、經濟議題的大分析作品,很少有作者能回顧這麼全面,這讓本書具有不錯的閱讀價值。


PS. 後記
個人從十年前就接觸了史迪格里茲的作品,對於史氏的論述深信不疑,本書讀到一些似乎過於偏頗的點時,一時還挺掙扎的,一直想從其他段落找出反論,最後才發覺我還是受到「確認偏誤」的影響,要克服認知偏誤確實不簡單。不過這也證實了經過各方閱讀後見識上的進展,不會再囿於一家之言。不應該對任何人的言論「神格化」,方能愈接近真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1 人中有 29 人(93.55%)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氣候緊急時代來了:從經濟海嘯到瘟疫爆發, 認清12大氣候風險與新生存模式

氣候緊急時代來了:從經濟海嘯到瘟疫爆發, 認清12大氣候風險與新生存模式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4/12

介紹氣候變遷的書已經非常多了,這本有何特色呢?本書內容分成兩大部分,前半部介紹全球暖化可能帶來的負面衝擊,後半部算是氣候專書較少見的部分,含括了氣候變遷對各種「思潮」的影響,一部分甚至偏往哲學討論的方向。全球暖化可不只是影響海平面上升而已,暖化影響範圍還包括糧食生產、洪水問題、野火頻率、空氣汙染、海水酸化、疾病散播、難民危機等等,甚至是GDP也有顯著影響。氣候變遷牽連這麼廣泛的效應,卻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是讓許多環保倡議人士感到挫折的主要原因。如同《真確》作者曾經提到的,這種冷漠促使了某些倡議人士採用訴諸恐懼的手段,試圖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而本書確實也有這種傾向,作者甚至大方承認、認同操弄恐懼的方式並無大礙。全球暖化在科學界的論戰已行之有年,學者的共識是暖化確實是現在進行式,但對於造成的衝擊有多嚴重,則是各方不一,畢竟氣候科學非常複雜,牽涉到大量變數,即便是絞盡心力的數學模型,其預測力都有待商榷。對於暖化造成的影響,樂觀的認為影響不太大、或人類將能適應暖化的地球,悲觀的則認為暖化將造成文明崩潰。因此這種不確定性,導致各界領導人對於氣候議題,在採取行動上非常遲疑,畢竟可能付出犧牲經濟成長的巨大代價。然而,若是悲觀看法為真,則現在就該採取最激烈的行動。

本書引用了相當大量的科學研究,作者羅列了較樂觀與悲觀的研究,但採信較為悲觀的論點,例如認為2100年海平面會上升幾百公尺。這倒是可以理解,畢竟地球只有一個,即便暖化不是真的那麼嚴重,過度反應頂多造成資源分配錯置,但若悲觀論為真而人類疏於防範,則可能賠上整個人類文明。暖化也確實已經造成許多國家的人民傷害,如最直接的熱浪致死,海洋變暖影響漁獲量等等。我們確實應該現在就採取行動,然而絕大多數人卻對氣候議題冷感,作者因此針對這點做了許多想像。本書後半部討論了面對氣候變遷,各派人士的思想觀點,如未來學、左派右派、虛無主義者、末日宗教等等,以及資本主義可能會在氣候災難之時崩潰,而未來的制度又會如何演變云云。這些篇章不僅偏向哲學討論,而且感覺不到甚麼重點。對於重大危機的冷感,使得作者很想問「人們到底在想什麼?」,遂往哲思辯論的探討方向走去,而非更多的務實討論 (例如,我們能做些什麼的建議),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心理學研究指出,挑動恐懼後沒有具體建議,反而更會造成人們的不作為。當然,本書前半部確實提供了全球暖化的大量研究證據,閱讀本書可以對暖化影響範圍之廣可以有個大致了解,具有一定閱讀價值。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9 人中有 6 人(66.67%)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4/10

一本關於如何建立好習慣、戒除壞習慣的實用性指南書。作者的論述基礎很大程度上受到《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所啟發,那本書也是一本暢銷書,不過個人曾以心理學的學術角度,指出該本書理論其實大有問題,該書作者過度推論了許多理論,白話來說就是腦補太多、自創一套說法來解釋所有人類行為。本來以為基於該書理論的這本《原子習慣》也會有同樣缺陷,雖然確實也有一些過度詮釋的現象,但基本上問題不大,畢竟這本書主要關注重點在於「實戰」而非理論,本書最難能可貴之處,便是提供了具體的指導原則,教導讀者如何確實改變習慣。作者提出的習慣理論深受上述那本書影響,並加上自己的改良,作者提出的習慣歷程如下:提示→渴望→回應→獎賞,並據此提出改變習慣的四大指導原則:讓提示顯而易見、讓習慣有吸引力、讓行動輕而易舉、讓獎賞令人滿足。這道理論很有行為學派的味道,強調外在刺激與獎賞。也因此,作者也非常側重環境的影響,強調改變環境來誘發習慣的重要性,甚至認為自制力高的人只是善於改變環境。不過作者也強調自我認同的重要性,不會落於行為學派早年的窠臼。

純粹就理論來說,其實有許多習慣可以在提示不明確或沒有獎賞的情況下存在,審視一下自身許多日常習慣,應該可以發現許多習慣行為沒有牽涉到獎賞 (ex. 綁鞋帶)。不過,儘管理論方面不夠準確,但作者的主要目的不是介紹理論,而是提供改變習慣的具體方針,作者根據四大方針提出各種具體做法。比如說,要讓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可透過「習慣堆疊」的方式,將好習慣綁定在你最常做的事上,隨著日常活動自然發生。但若仍力不從心呢?,可以進一步採用「誘惑綑綁」的方式,獎賞自己的好習慣行動,讓習慣更有吸引力。同樣的原則與做法,反向操作便是抑制壞習慣的策略。這本書不僅行文論述非常容易理解,還很貼心的在每章結尾整理重點,把各種改變習慣的訣竅,以條列式的重點整理出來,讀者日後想要回顧時,無須再把整本書看過,快速瀏覽這些重點即可。作者側重改變環境來誘發好習慣的做法,對於自制力不足的人來說,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9 人中有 25 人(86.21%)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1612345678910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