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探戈的所有評鑑

南方從來不下雪

南方從來不下雪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3/09

「他默思南方是不下雪的,從不。
如此,孤單的雪人便能受到一整個夏季的陽光照拂,脫卸憂悒孤絕的雪花。」
-
陳育萱《南方從來不下雪》

《南方從來不下雪》,
是華文作家陳育萱在《不測之人》後所帶來
的南方二部曲。
在一場訪談中陳育萱曾說道 :
「這是一本遷徙、噤聲、遺棄的故事。」

從高雄氣爆、郭廷亮共諜案的眷村、都更的犧牲
、原住民與新住民相似的情感、富有、貧困、小人物的孤寂,
書中用各個不同的故事道盡南方的驟變與興衰 。

因驟變帶來了犧牲,使南方顯得殘暴,讓人看透了生於南方這片淨土的卑微。

但說也神奇,縱使書中呈現了遺棄、傷害與失落,在作者筆觸的輕撫下一切顯得溫和平靜。
這文字宛如飄下的落雪,輕飄、迷幻、使人迷濛,我伸手一握卻握不著,早已溶於手中。

讓我不禁思考,走過這半個世紀的南方是滿佈傷痕,還是盎然重生,亦或兩者皆是。

書中的南方是作者投射的世界,雖說看似殘酷卻溢滿她對於南方的回憶與愛意,
南方滋養了作者的靈魂,孕育了作者遼闊文字的視野。
也開拓了我原有的記憶 :
高雄氣爆之時我在何處呢?

記得小時候讀到的孫立人將軍如今卻怎麼想都很模糊,直到讀了《放生》喚起了影像,眷村也隨即栩栩如生。

遺忘了在蓬勃發展前的高雄是什麼樣貌,
直到《冠昇五金行》喚起小時造訪的情景。

又或《明天我們去看海》,它使我掀起漣漪,記憶不再是宛如海市蜃樓般讓人捉摸。
腦海的影響被逐一喚醒,
我才驚見這畫面已不再模糊,轉而清晰。

翻開一書我立即踏入南方,
過去我曾當兵短居數月的南方,也因婆家使我多年後再度踏上南方。
看見了南方的轉變卻看不見故事,直到遇上《南方從來不下雪》。

陳育萱女士曾說「文學微妙成為我為數不多的依靠。」
我感同深受。

我曾這麼讚嘆撰寫莫斯科紳士的亞莫爾 :「你以為作者是蘇聯人嗎? 不,他是貨真價實的美國人。」
如今我再度讚嘆下筆南方的陳育宣:
「她僅螯居七年,卻彷彿一世。」

你可知道此書是在彰化完成的呢。
跨越超過半個世紀的故事,一切都刻畫的實在太深、太深。

關於「南方」,不論殘酷、孤寂、感傷與卑微,都該細說保存,
很多事情遺忘了,就愧對了。

南方沒有雪,當然,南方怎麼會下雪呢?
縱使冰雪來到南方,這炙熱的陽光必定讓這冰冷消融。
卻也因消融讓一切陰鬱不在,得以如此灑脫。
如同書中的林國義,「那場潔白的雪已過,未來將不再令他失眠了。」

你們說南方那麼熱,冬天都沒有,怎麼會下雪呢?
對,沒錯!《南方從來不下雪》,那我們《明天去看海》好嗎?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套書HBO影集劇照版

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套書HBO影集劇照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2/18

從第一部莉拉對艾琳娜說的:
"妳不一樣,妳是我最聰明出色的朋友。
妳一定要成為最優秀的。
不管男生女生,妳都最優秀。"
到了最後一部艾琳娜為莉拉而寫的書
,紀念兩人的永恆。

這是多麼動容的友誼啊。

看著這一系列作品,看著書中這些孩子的成長、步入社會、組成家庭、
歷經風雨、面對大時代的動盪,
他們有的有璀璨發光,有的逐漸凋零,有的一文不值的被人遺忘。

在愛琳娜的筆下,勾勒出大時代的故事。
道出在那不勒斯的土地上,那充滿骯髒、暴力、貧窮、貪污與腐敗的社會。
也刻畫出義大利大環境的變化 ,左派政治活動的追捕、動盪的政局與社會運動。

整個系列充滿了大量的思想; 政治、生活、學術,架構出許多角色的激烈談話,精彩又衝擊讀者腦海。

老實說,我看完並不滿意,
因為它讓我有些許的哀傷與不捨,
或是說,我為腳色陷入的太深太深,我不希望尼諾的成功、痛恨命運如此捉弄莉拉。

此刻我驚覺我居然為它陷入如此深沈的情感,
彷彿沉溺海底,近乎溺斃。
我怪它,思想與情感都實在太多太多了。
我怪它為什麼那麼折磨。
怪它,實在太好看了。

我前陣子逢人都提前那不勒斯故事並說 :
"了不起的大書! "
"讓我瘋狂著迷到將失眠遺忘的作品。"

年邁艾琳娜‧斐蘭用這半自傳式又帶著神秘色彩的系列作品,回顧了她傳奇的一生,也回顧了最動盪的那不勒斯,
這是一部夢想與現實交織的回憶錄,傳奇而魔幻,美麗而哀傷。

這四本書細說從二戰到現代,橫跨超過60年的那不勒斯與義大利。
它的偉大,彷彿見證那不勒斯蛻變的史詩。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那不勒斯故事4消失的孩子

那不勒斯故事4消失的孩子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2/18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她們的友誼,輝煌燦爛, 卻也暗影幢幢。"
-
那不勒斯故事 :消失的孩子。

於2018年拿到此書時就難掩心中的興奮,但也因艾琳娜與莉拉的情誼將要完全的步入回憶而有些感傷。

第四部故事中,
十年歲月過去,所有角色已邁入中年,一切皆人事已非。

艾琳娜與莉拉 , 兩人於那不勒斯再度相遇,當年的情誼再度緊密。
但隨著莉拉的女兒蒂娜在街坊中消失的無影無蹤,所有一切的幸福也瞬間崩潰瓦解。

"要是一個才幾歲的孩子死了,那就是死了,一切結束,妳遲早都會放棄的。
但如果她失蹤了,如果妳再也不知道她的下落,那就沒任何東西可以取代她在妳生命的位置。"

永恆的痛楚讓莉拉走向崩潰瓦解的人生。
故事進入了所有事物的核心,也開始刻劃了所有人物的後半人生 。

故事的最後,艾琳娜完成了一本名為友誼的作品,為了紀念它與莉拉這60年的情誼,以莉拉無緣的女兒命名女。

某日,一個包裹,沒有寄件人、沒有指名收件人、但卻交付在愛艾娜手中。
在好奇心之下打開包裹;
此刻,裡面的物品獻給艾琳娜,也屬於艾琳娜。
致她們劃過半個世紀的友情,致她們永恆的情誼。

她知道自己永遠懷念與莉拉的情誼、此生再也無緣莉拉一面了。

這一刻,我雞皮疙瘩起了全身並震懾在此書久久不能自己。
記得當時我將結局告訴了友人,她環抱雙臂不可置信。
緩緩的說著同樣的話語 : 我……起了全身的雞皮疙瘩……

回顧過去,
從第一部莉拉對艾琳娜說的:
"妳不一樣,妳是我最聰明出色的朋友。
妳一定要成為最優秀的。
不管男生女生,妳都最優秀。"
到了最後一部艾琳娜為莉拉而寫的書
,紀念兩人的永恆。

這是多麼動容的友誼啊。

看著這一系列作品,看著書中這些孩子的成長、步入社會、組成家庭、
歷經風雨、面對大時代的動盪,
他們有的有璀璨發光,有的逐漸凋零,有的一文不值的被人遺忘。

在愛琳娜的筆下,勾勒出大時代的故事。
道出在那不勒斯的土地上,那充滿骯髒、暴力、貧窮、貪污與腐敗的社會。
也刻畫出義大利大環境的變化 ,左派政治活動的追捕、動盪的政局與社會運動。

整本書充滿了大量的思想; 政治、生活、學術,架構出許多角色的激烈談話,精彩又衝擊讀者腦海。

老實說,我看完並不滿意,
因為它讓我有些許的哀傷與不捨,
或是說,我為腳色陷入的太深太深,我不希望尼諾的成功、痛恨命運如此捉弄莉拉。

此刻我驚覺我居然為它陷入如此深沈的情感,
彷彿沉溺海底,近乎溺斃。
我怪它,思想與情感都實在太多太多了。
我怪它為什麼那麼折磨。
怪它,實在太好看了。

我前陣子逢人都提前那不勒斯故事並說 :
"了不起的大書! "
"讓我瘋狂著迷到將失眠遺忘的作品。"

年邁艾琳娜‧斐蘭用這半自傳式又帶著神秘色彩的系列作品,回顧了她傳奇的一生,也回顧了最動盪的那不勒斯,
這是一部夢想與現實交織的回憶錄,傳奇而魔幻,美麗而哀傷。

這四本書細說從二戰到現代,橫跨超過60年的那不勒斯與義大利。
它的偉大,彷彿見證那不勒斯蛻變的史詩。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佔有:一部愛的浪漫傳奇(唯一贏得布克獎的羅曼史,完整中文譯本首度問世) (電子書)

佔有:一部愛的浪漫傳奇(唯一贏得布克獎的羅曼史,完整中文譯本首度問世) (電子書)

  • 會員評鑑等級 類型:電子書
  • 評鑑日期:2020/02/16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大家都說女人善變 : 確實如此, 唯你
卻在妳的善變之中, 始終如一,
一如水瀑之中文風不動的水絲,
起自源始,直至最終,落入一池靜水倆相依偎
始終清新 ,始終前行
起自最初 ,直至最終 ,化作無數水珠
而妳 - 便是這股力量 - 讓我因此愛妳
驅動一切, 使之豁然成形 "
-
藍道佛 .亨利 .艾許, 《艾斯克給安珀勒》

如果問我 :當代文學中有哪一部作品是極具探討與學術價值?
哪一部作品在文藝與市場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我的回答會是 : 佔有

佔有,是何其可貴的一部文學著作;
它是一部浪漫的傳奇,
崇高的羅曼史,
是我心中與安納卡列尼那齊名的偉大小說。

作者A.S.拜雅特因此書拿下了1990年的英國文學布克獎。

佔有講述1986年的英國國家圖書館裡,
文學研究助理羅蘭.米契爾意外發現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詩人,藍道佛 .亨利 .艾許所寫的兩封書信。

在閱讀後驚覺這是滿滿澎湃愛意的情書,
經由探尋更發現給予對象竟是女詩人克莉史塔伯.勒摩特。
文獻記載上並未顯示兩人有任何交集。

這發現完全與史料及所有對艾許研究者的認知有著極大的差異,
原來艾許或許並非如此內斂、沉著溫文,也或許並非如此的忠貞。
在這封書信的背後到底藏了什麼樣的故事與秘密?

羅蘭知道這秘密宛如一枚待投下的核彈,
引爆、擴散、掀起波瀾,
即將推翻所有學術界對於艾許與勒摩特所做的定論與研究。

這發現撼動著羅蘭,對於他渺小又邊緣的29歲人生是個轉折 ,這是他僅有證明自己學術價值的機會。

此刻的他被信念佔有,決定孤注一擲,尋找藍道佛 .亨利 .艾許未被揭露的人生。

而克莉史塔伯.勒摩特呢?
如何了解對於這位被低估的女詩人? 
女性資源研究中心的茉德.貝力博士,
她是學術界研究勒摩特的箇中翹楚。

如果說羅蘭大半的人生都奉獻給了艾許,
茉德則是一生追尋、守護克莉史塔伯.勒摩特。

但兩人看似相同的領域卻是截然不同水平: 
羅蘭渺小、毫無成就、對未來茫然、沒有收入 僅靠女友的打工支付房租與生活開銷。 

茉德美艷高雅、動人的讓任何男人為她屏息、難忘,
像個難以攀附的高價藝術品。
她學術上的成就更是羅蘭遠遠不及。 

兩人彼此未見過面,互不相識,
因為追尋信件背後的真相讓羅蘭找上了茉德。

好奇,佔有了他們心靈。
兩人決定一同追尋這段在維多利亞時代兩位詩人的秘密。
踏上了與詩人相同的足跡,試著窺探維多利亞時代發生的一切,
卻漸漸地也窺探了彼此,
燃起了隱晦曖昧的慾火。

而在維多利亞時代,
1858年的六月的一個早餐會中,
早有婚姻的藍道佛 .亨利 .艾許遇上了克莉史塔伯.勒摩特,
所有人的都以為這僅是驚鴻一瞥,
卻不知愛慾的引線早已被點燃,
靜待在內心炸裂的時分。

1859年,彼此早已無可救藥地愛上,
縱然知道會被這段愛傷害的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這年夏天,開往約克郡偏遠海濱小鎮的火車上,艾許準備了一枚戒指給坐在他對面的女子佩戴
,他已不顧一切將心獻給那名女子 - 克莉史塔伯.勒摩特。

現代與維多利亞時代交會而生的兩段哀傷、折磨、折騰、又詩情畫意的浪漫愛情就此展開。

他們的愛亦是相互佔有,何謂佔有?
"佔有,
是著魔一樣的執迷,
而語言,是最極致的佔有。"

佔有的愛,一發不可收拾。

此書為何極具文藝與探討價值?
書中提及希臘神話與女妖傳說,是否為女性獨立與力量象徵、男人的退卻,
對於凡兒與尤恩的戀情、
布列克艾德與李奧諾拉的情愫、
茉德對碧翠絲的憐憫、
愛倫對艾許與勒摩特情愛的看法,
各具不同含義的表相。

書中有許多章節僅以維多利亞時期的書信、日記與詩呈現。

更重要的是,
A.S.拜雅特為書中的每一位學者注入了豐富思維的靈魂。

無論是維多利亞時期的詩人 :藍道佛 .亨利 .艾許、克莉史塔伯.勒摩特,兩人詩的著作。
還是當代人物 碧翠絲做的編繪,李奧諾拉.史鄧、布列克艾德、
莫爾特模.克拉波爾,這些文學翹楚的評論與創作,
在書中看到的每一首詩、每一部作品、每一個學術研究,皆是作者原創而出。

這些作品隨著故事的不斷堆疊出的研究與剖析 ,
完整的展現給所有讀者:
北歐眾神之浴火重生、冥后普羅賽比娜的花園、艾斯克給安珀勒、媽咪著了魔嗎、黎之城 仙怪曼露西娜、偉大的腹語大師。

這全出自於作者之手,她將滿溢的學識貢獻給世人,為文字建立起崇高的價值。
A.S.拜雅特,架構出一場極為驚人的文學饗宴。

我在閱讀完佔有後內心是無比的澎湃,
我身在幸福許久的生活中,早已忘記為愛折磨的滋味。
但無可救藥的愛,卻是每日日以俱增的堆疊,
我似乎可以理解書中所有人物為愛的赴湯蹈火,
也可能理解那因愛而被重新擦亮的黯淡靈魂。

如茉德因為害怕,一再重複的情感讓她厭惡,
將自己的內心封鎖於高塔。
又如羅蘭因為害怕,成就與地位的不對等,
使他與茉德的曖昧情愫隱晦且存在一個柏拉圖式的曖昧之中。

克莉史塔伯.勒摩特,為維多利亞時代獨立女性的身影。
她與眾不同,視自己的孤獨為珍寶,不願跳脫孤獨只願在自己的金色牢籠高聲歌唱。
她的孤寂被日後學者認為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女同性戀。
但其實,她的愛比任何人都還要沸騰、敢愛敢恨,更是甘願為愛孤獨終身,僅存悔恨。

透過維多利亞時代的愛情,牽引著一段現代愛情的萌芽;
艾許與勒摩特,因詩掀起無可救藥的狂愛,
而羅蘭與茉德因為詩人 ,讓此生浪漫。

"以極為緩慢的方式,以無限溫柔的拖延戰術,手法細膩的聲東擊西法,以及各式各樣間接攻擊,
最後終於 - 套用一個不合時宜的說法 - 終於進入並佔有她所有蒼白的冷淡。"

浪漫,如烈火般灼熱,
愛的讓我欣喜 ,而它的悲,是悲過安娜卡列妮娜難受。
涵蘊的愛,就像個不該點燃的炸藥被點上了引線,讓我屏息。
直到翻到最後一頁,我的心完全奔放的顫抖。

文學、詩與研究
讓整本書是如此詩意盎然,
濃厚的文藝就像一杯黑咖啡,
香氣濃郁 層次分明。
那淡淡的香味,就是浪漫。
使人目眩神迷。

它浪漫極為高尚,
高尚的讓人檢視了自己的庸俗。
用字極為華美,華美的讓人必將牢記在心才捨得繼續翻閱。
藝術極為澎湃溢滿,
畢竟,這麼一個研究詩人的故事怎麼會不文藝呢。

我曾帶著它搭乘火車行走在田野之間,因字裡行間的景緻,讓我彷彿也到了英國跟著兩位詩人、兩位戀人的腳步行走一番,也觀看每一位乘客,是否也有像茉德與羅蘭這樣情感晦澀不明的旅人呢。

我品嚐,沉溺於如此高貴的藝術價值。
作為奪下布克獎的羅曼史小說,其藝術與浪漫,但達到完美的平衡,更已融為一體,
只為佔有交會而生。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在他們找到我之前

在他們找到我之前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2/14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2014年,美國參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出版了一份探討刑求與反恐戰爭的報告,
透漏了在九一一事件之後,心裡學就在中情局(CIA)的監禁與偵訊計畫中扮演了令人不安的角色。"

報告中指出; 兩位前美國空軍心裡學家使用了 "習得無助感" 來合理化所謂"強化偵訊的中情局技巧。
而發明 "習得無助感" 的 馬丁·塞利格曼則說 :
"很悲痛,幫助那麼多人克服憂鬱症的優秀科學,或許也正被用於刑求這個糟糕的用途。"

因為這個報告,因為真人抗憂鬱治療爭議 以及 "習得無助感"的實驗理論,在結合這些元素架構下的作品就因此誕生了 :
"FIND ME" - 在他們找到我之前 。

我一定要先說,我很喜歡這本書,非常喜歡。
並不是我先收到這本書所以私心的推薦,而是它在驚悚中融入了諜報,這讓我非常驚艷。

諜報小說,通常會是許多男人的浪漫,因為
故事背景往往充滿了歷史與政治色彩,
筆下的主角帥氣冷酷,面對任何問題都能有條理的思考迎刃而解,許多角色的架構更是不少男人的幻想。

但諜報小說往往存在一個問題,需要吸收消化的東西太多(比如過多的歷史文化,組織與政治型態,過多的專業知識及理論),常常會讓沒有深厚底子的人讀起來非常吃力,也時常因為過度吸收影響到了閱讀的流暢度 ,
但這本 ; FIND ME 絲毫沒有這樣的問題。

能讓你輕鬆就踏入諜報的世界。

本書故事在述說 ;
男主角賈爾的女友"羅莎" 已經失蹤五年,根據目擊者說詞以及留下的許多證據讓警方認定羅莎早已因為重度憂鬱而自殺。
但就在五年後的某一天,賈爾看見了羅莎,他也堅信羅莎依舊活著,只是因為不可告人的秘密選則離開。

不過所有人都認為,賈爾是因為過度悲傷而罹患"喪親後幻覺" 要求他去做心理諮詢,
但就在某一天,意外的收到羅莎的日記,漸漸的發現了這一切似乎與英美兩國情治單位有關,甚至觸及CIA。
羅莎的失蹤,似乎是執行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計畫。
隨著越來越多日記揭露開來,以及他過去回憶不斷湧現

讓他踏上了追尋真相的道路,越挖越多,也越陷越深。
也因為過度思念和喪親症候群下,開始不斷的看見幻覺,讓他早已分不清楚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什麼人是敵是友,居然揭露軍情五處的最高機密? 開始一步步走向瘋狂。

當然,這本書的本質上並不是諜報,這只是夾帶在書中的一個元素。
他是一本驚悚又帶著推理(尋求真相)的類型小說。

而類型小說來說,重要的核心是故事,故事的關鍵在於作者的寫作能力,這點在這本書來說,表現的非常傑出。

以本書來說,400多頁對一般的閱讀者而已可能稍厚,不過讀起來非常輕鬆。
原因在於作者每一段落的篇幅都不長,最多二至三頁。
用最簡單且流暢的敘述帶入故事,同時也不失本書對精神療程及抗憂鬱上該有的專業知識。

節掌握的明快,段落分明,
會讓你容易的吸收並進入狀況。

且本書在敘述的方面則是以雙觀點進行,一段以男主角賈爾的故事,一段則以羅莎的日記形式述說。

兩段在每個篇幅結束後互相交錯,但絲毫不會讓讀者帶來混亂,反而更有效的用自己的思緒去猜疑後面的發展。

當然,有沒有猜到結局就是你的本事了。

另外還想再多提到一點(其實只是我私人喜愛而已,與本書好壞無關) 我很喜歡的部分,
那就是小人物的諜報世界。

意思是,以往的諜報作品,主角要嘛不是有強力的背景,不然就是頂尖的特務,
而本作的主角,以及參與他發覺真相的友人,
都是社會上的小人物(就像我們一樣),
但是因為某種發展而踏入這個神秘的世界,

暗網地帶? 第三級最高機密? 軍情五處 還是六處? 猶推古計畫? 詐死?
你能想像想我們一樣的小人物去碰觸到它嗎?
縱使亦真亦假,
這都實在太迷人了!

如同 "朝聖著" 那本書裡面,主角對警察好友說的 :
歡迎加入"大人物"俱樂部!

如果有朝一日,也能跟書中角色一樣有如此機會去一窺神秘的色彩,
也是很棒的幻想及浪漫! 不是嗎!

本書在故事的結尾上,也留給讀者非常大的想像空間,一個絕對的開放式結局。
如同書上寫道的 ;
" 有時候,我們理解真相的方式,
取決於我們觀看的角度。"

沒錯,結局如何,過程如何,真相又是如何呢?
那就要看你怎麼去閱讀它了。

"羅莎,她那美麗的受損的腦袋裡藏了什麼? 妳還不自覺地握有哪些黑暗秘密呢?"

最後要說;
本書雖然是部小說 ,但也絕非通俗,作者對於
暗處網路,抗憂鬱治療,真人實驗,迷幻藥物治療,情治單位,神秘偵訊等等,都有深入的研究,
再將她的研究貢獻有幸讀這本書的讀者,
讓讀者受益良多。

文筆上,很多東西點到為止的恰到好處,又不影響故事流暢度跟專業層面上,這點實在是很厲害的寫作技巧。

所以,我覺得能夠讀它實在是非常棒的享受與體驗。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第十三個故事

第十三個故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2/14

第十三個故事內容極為細膩,
這是一種細膩到我在閱讀時會驚呼的自語 : "啊~我居然犯了沒有注意到這細節的錯誤啊~"

也為作者的細膩感到每一個文字的靈魂。
實在太令我著迷了!

我們在生活中往往試著追尋自己想理解的人生,卻在茫然或是不想被人窺視的過往中武裝自己,進而為自己騰寫自己的故事,
迴避他人。

確忽略了真相的本質。
但真相有時候傷人,對吧。

而秘密呢?
人的一生中總是存在著太多的秘密,將這些秘密埋藏與心靈深處種下了陰鬱的種子,然而隨著憂鬱這肥料滋養它,讓他茁壯,
如藤蔓般纏繞蔓延築起一道外人無法窺探的高橋。
就如同書中的溫特女士與瑪格麗特一樣。

秘密攤在陽光下即是真相,
看著溫特與瑪格麗特如何面向陽光推倒心中的高牆。

使我不禁思考 :
過往與現在,真相與秘密,這不就是構築出你我人生的基準嗎。

第十三個故事這本書不單是追尋真相的故事,更是灑脫的重生。

我在閱讀時為書中腳色的作為感到不悅皺眉,感到失落灰心,感到難過,
也會最後的衝擊心暖且會心一笑。

僅有十二個故事,
你心中的第十三個故事是什麼呢?
你過去也為自己填寫過什麼樣的故事呢?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
裡頭有著濃厚的英式古典與愛書人的癡狂,
讓人閱讀的欲罷不能。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代筆作家

代筆作家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2/14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一個故事 :
他是一名住在農場的牛仔,身材壯碩對於曼哈頓的人來說,會是口中 "鄉巴佬 或是 大老粗" 的類型。

這位牛仔花了三年的時間,耗費了所有精力完成了一本嘔心瀝血的作品,
牛仔自己總說 : "這是一本真正到小說,不是後來那些大賣却不入流的作品。"

這本書是他的第一本小說,他努力投稿,毛遂自薦,但也處處碰壁。
畢竟,哪個出版社編輯會 看一個牛仔寫的羅曼史呢?

那一天他得到了一個得來不易的機會,一個發行這本小說的合約。
預付金兩萬美金,簽約時先付一半。

那是牛仔 人生的大事,他知道,生活要改變了,他要翻身了,
他當天就辭去了工作,要專心寫作。
當晚帶著老婆與小孩去吃牛排大餐,慶祝未來展新的人生。

出版社編輯說道,我們必須要找一個風格與你相近的知名作家幫你寫推薦序。
因此找了最當紅的愛情小說作家、羅曼史女王 : 海蓮娜 。

手稿寄給了海蓮娜,但收到的不是推薦而是長達四頁的批評,說這本書內容平板,作者沒有天賦且幼稚,將他批評的一無是處。

編輯嚇到了,出版社嚇到了,牛仔也嚇到了。
這本書沒有發行而胎死腹中,剩下的一萬美金也沒有支付。
這份牛仔以為的機會化成泡沫。

寫作生涯幾乎宣告終。

但牛仔無法回去工作,只剩太太在農場工作,一家人只能過一天算一天,
不知如何是好的他只能在家不斷獨自寫作,
當然,那次的批評已經讓他的生涯告終,沒有出版社願意讀他的作品。

然後,他太太病了,癌症。
他們絕望,但也奮力一搏。
牛仔用一萬美金所剩下的最後財富自費行現小說,
這是通俗迎合社會大眾的情色小說 : 露骨、 激情。

牛仔成功了。
他用筆名寫作,化身成紐約的社交女王。
成為了最暢銷的小說作家,在紐約時報的暢銷榜上擊敗了海蓮娜。

他用寫作賺來的所有費用來支付太太的醫藥費,
但過不久,太太終究不敵癌細胞。

成功所帶來的生活却是空虛。

牛仔將海蓮娜那四頁的批評信件 與 擊她的紐約時報暢銷榜報導 ,掛在工作室的牆上告訴自己他辦到了,並對海蓮娜恨之入骨。

多年後,牛仔已經是與海蓮娜平起平坐的暢銷作家,也是競爭對手。
倆人相互隔空叫勁,也私下通信抨擊雙方作品。

幾天前,海蓮娜被診斷出只剩下3月的時間可活,
她計畫在這僅存的日子裡寫一本屬於她自己的故事,一本真正的小說。

但她已無力寫作,需要一名代筆作家。
她找上了這名社交女王。

她不知道社交女王就是牛仔,
也不知道牛仔對她是多麼憎恨。

這天,對於四頁的批評信,她說 : "我不記得了。"

牛仔娓娓道來他的故事。
他說 :
"許多年以來,我都恨妳,就是這股憎恨,讓我寫信給妳。
我要妳知道我是誰,但過去的七年裡……
妳讓我成為更好的作家,曉得妳會讀我的書,這點讓我進步。
所以,謝謝妳,謝謝妳回信。"

但牛仔原因幫她寫作。
因為他再也不想看到一個人留下遺憾離開人間。
因為她想在死去前,留一下一本只屬於她理想的作品。

這是海蓮娜與牛仔之前微妙的故事,
而開始動筆才是 "代筆作家故事的開始。"

動筆的內容帶出了一段深藏在海蓮娜內心已久的秘密。
也讓牛仔一步步踏入海蓮娜的生活,窺視羅曼史女王內心的脆弱邊緣。

代筆作家; 前半部彷彿在看一名作家的生活,如何找尋靈感、如何動筆寫作,非常有意思。
中段進入了倆人相處的模式與彼此內心的坦承,看到了脆弱後依靠的情感,最後感到憤怒與痛心。
我深信許多女性讀者閱讀到最後,會讓手中的書跟著自己顫抖,想要撫平內心卻久久不能自己。

非常棒的一本書,推薦給連續假期尋找書單的朋友,值得一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地下鐵道

地下鐵道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2/14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台灣大選是我們民主、自由的表現。

但自由在這一本書中卻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
所以我一定要提到這本書。

"自由是群體為了極其罕好的美好事物而極力奮鬥。"

"小小的自由其實是最嚴酷的懲罰,
因為在暫時的痛苦解脫,反而讓人看見真正的自由是何其豐美。"
-
這是書中渴望的自由,這輩子永遠無法觸擊,
只能在被白人寫好的人生中消沉。

地下鐵道,一本柯爾森懷特黑德構思了16年,震撼文壇的鉅作 。

內容描述在南北戰爭(解放黑奴)前的美國,一名才十四歲的黑人女孩柯拉,歷經輪暴與鞭打等所有殘暴之事,她沒有和其他人一樣選擇結束生命,決定與同為蘭德爾農園奴隸的希斯薩
一同從地下鐵道逃向北方自由州的故事。

地下鐵道,其實並非一條真正的鐵道,
在美國意指解放黑人運動家們幫助南方黑奴逃往北方自由州和加拿大而設立的秘密路線和避難所,路線延伸至美國的14個州以及最北方的加拿大。

柯爾森懷特黑德用他的文字將這條不存在的鐵道呈現在讀者面前。
讓者看到柯拉與其他黑人同伴們一段神奇,令人讚嘆的鐵道之路。

書中的每一個章節名稱表示著她逃跑的路線 :
從喬治亞、南卡羅萊納、北卡羅萊納、田納西、
她一路,一路從絕望中尋找一絲的希望,哪怕是只有遠方一顆星星的大小,不斷的向北方行走。

越過這些地方,
我們可以看到各州對有色人種的對待,使用什麼法律來規範他們,在每一個地方瞧見各種不一樣、甚至更殘暴的方式玩弄他們,
這些白人毫無人性。
一路上看見死去的人實在太多了,或許這就是很多人無法翻至下一頁的原因吧。

在書中,你看見白人恣意妄為的暴行,讓人痛心、鄙視、甚至瞠目結舌。
只因膚色不同就生來低賤,如同螞蟻般任何宰割。
諷刺的是,這不只是一本小說。
書中呈現都一切都是真是真實的,一部活生生的歷史。

黑人從自己的國家被哄騙或是綁架至遠方的美國,從送上船的那一刻起他們就被無情的當作豬玀。
擁護有色人種人權,幫助黑人的人們就像是活在白色恐怖的台灣,被人舉發即入獄,送上絞刑台。
而協助幫忙的女子在處刑前會有什麼下場 :
"他允許手下羞辱那人的妻子,連他向來不准他們用在黑人小妞身上的手法也放任他們去做。"

其他的我就不想提了。

當年,美國人在獨立宣言說道"人生而平等" ,
卻沒有給不同膚色的人們平等與自由。
美國不是未來的夢想,美國是他們的傷痕,
是充滿暴力的煉獄。

"奴役白人是一種罪孽,奴役非洲人則不是。
人生而平等,但你是不是人,要由我們(白人)決定。"

故事的最後並沒有告訴你柯拉最後是否擁抱自由,
它敘述的是一段逃亡的過程,讓你親見一段悲痛的歷史。

但在悲痛之下,
柯拉與希薩,兩名孩子是勇敢與希望的象徵。
她們擁抱自由的意識是何其強大,讓我覺得周遭的許多人應該倍感羞愧。

白人視她的勇敢為恥辱,而她的勇敢一定會讓你感動。
如此勇敢卻又充滿殘酷不人道的故事讓人看了心寒,讓我更珍惜現今所擁有的一切。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苦甜曼哈頓

苦甜曼哈頓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2/14

苦甜曼哈頓,這是個真實故事。
這本書是一名面貌姣好的女服務生將她在紐約的生活寫成了日記,
某日她於高級餐廳遇到了出版商,
把這本日記編寫而成的手稿遞交給他。

就此讓她麻雀變鳳凰。

此書被稱為餐廳版的穿著Prada惡魔,你們認為呢?
是否也從中看見極為相似之處呢?

突然,好懷念這本書。

它帶領你從聯合廣場咖啡館(Union Square Cafe)出發,探索紐約。
它描繪出了獨身居住在這個大蘋果裡生活、工作、談戀愛、社交、環抱夢想、卻又與現實格格不入的人們。

或許,有人認為它不是非常厲害的作品,得到的評價不一。
但許多地方的描繪,真實的宛如你我。
讓人一同品嚐在都市裡的苦澀。

更迷人的是,它可以帶你一窺浮華曼哈頓中的另一面色彩。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外科醫生

外科醫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0/02/14

"外科醫師" 是一本絕對優秀犯的罪小說。

作者;泰絲.格里森 Tess Gerritsen 本身就是名成功的醫師,所以在書中許多病理,身體結構上都有清楚的說明,讓這本犯罪小說中多了幾分的專業知識。
不止如此,在犯罪者病態的摘除受害女性器官,與醫療團隊在為患者做急救的橋段也寫的生動如生,
節奏快且明瞭,不會讓讀者深刻難懂。

除了醫學專業外,書中也加了許多元素;
女性在職場上的弱勢與不被重視,書中一名重要的女警角色,拼了命查案也找出了關鍵線索,卻因為無形的大男人職場文化貶低了她的價值。

描繪遭性攻擊(強暴)受害人所受到的心靈創傷,始終無法融入社會。

病態兇手為滿足自身慾望那殘酷的殺人手法。

以及一部小說通常會具備的元素: 愛情。
讓愛情為這部懸疑作品中的緊湊帶來調和劑。


此書的故事緊湊流暢,節奏分明精彩,
也不會因為賣弄專業知識讓人覺得艱深難懂,
而整部作品內容不浮誇,符合邏輯也有條理,這是我非常喜歡的部分。

是一本不得錯過的佳作。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6上一頁 123456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