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昕遠的所有評鑑

古巴人的美好年代:從革命光輝到經濟崩潰的無盡匱乏,真實平凡人物的堅韌、富足、自由與愛。

古巴人的美好年代:從革命光輝到經濟崩潰的無盡匱乏,真實平凡人物的堅韌、富足、自由與愛。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21

本作作為報導文學,與個人原先設想的史書定位有不小落差。
實際讀來,當中提供的專業資訊有限,相較於R.Kaplan一類的,更顯如此。
並在書寫側重個人層面的生活史下;使讀者若對大環境背景無一定認識,讀著讀著,面對總總文句有可能就這麼讀過去了。

作者Anthony DePalma長年為紐時外派記者,也在哥倫比亞大學執教鞭;
並於身兼作家的期間,出版過一些攸關其記者工作的著作,當中也包括一本–寫於本作前,關於卡斯楚的專著。
而除工作上的淵源外,現實生活中,作者也取了美籍古巴裔女性為妻;因此字裡行間中,不時也能感到一份額外、作者本人也涉入其中的關聯。
個人認為,某種程度上,作者也已將己視為一廣義上的古巴人,且恰恰是這份情結,產生了催生出本作的那股熱忱!

最後,原著若為4顆半,中譯本可說只剩1星。

整體而言,全書有不少直譯、錯譯、亂譯、語焉不詳處。
固然,原著用字口語大眾,於中譯的過程,要同時保留那種戲謔、詼諧語調,以及話中話實屬不易;可至少要讓人能讀懂基本文意吧!
另,書中那些作者的隱喻用語,譯者不單沒加譯註,多數時候還亂翻,致使往往需查找原文,才得以理解作者意指為何。
簡而言之,本書譯者對自身譯文之隨便令人愕然,其經手作品已列入拒絕往來戶。

下將以第一章、第二章為例,同時也列出一些甚為低級的翻譯問題!
p.38
譯文:將浩瀚青綠蔗桿提煉成白糖結晶,賦予全世界的咖啡和蛋糕甜味,從數世紀前種植首批甘蔗田起,這就是繁重費力的工作。
原文:Turning oceans of green stalks into the white sugar crystals that sweeten coffee and cake around the world has been backbreaking work since the first cane fields were harvested centuries ago.
修正:自從幾世紀前開始種植首批甘蔗時,將海量般的青綠蔗桿提煉成帶給全世界蛋糕和咖啡甜味的白砂糖,就是件極費氣力的差事。
*直譯
p.43
譯文:菲德爾.卡斯楚與八十一位反叛同志把舊美國遊艇格拉瑪號(Granma)拉上岸,地點是古巴南部海岸一處視野受限的紅樹林沼澤。
原文:Fidel Castro and eighty-one of his rebels had beached an old American yacht called Granma in an almost impenetrable mangrove swamp on Cuba’s southern coast.
修正:菲德爾.卡斯楚和八十一位反叛同志將一艘名為格拉瑪號(Granma)的舊美國遊艇拉上古巴南部海岸一處幾乎難以穿越的紅樹林沼澤。
*錯譯
p.49
譯文:女兒就讀公立寄宿學校,她自己白天在蔗田工作、晚上讀書,下定決心搬回哈瓦那。
原文:With the girls in a government boarding school, working in the fields during the day and studying at night, she decided to return to Havana.
修正:當女孩們在一間政府的寄宿學校,白天在田裡工作,晚上讀書後,她下定決心要回到哈瓦那。
*亂譯
p.56
譯文:跟其他的商家一樣,熱火中心把名號自傲地鑲嵌於磨石子地板中。
原文:Like other businesses, El Fuego had its name proudly embedded in the terrazzo floor.
修正:就像其他的商家,熱火中心把自家的商號自豪地嵌於磨石子地板。
*亂譯,由此選詞用字,可見譯者之隨便
p.64
譯文:無論阿圖洛威脅羅倫佐再不放過這件事的後果,似乎發揮了效用。沒過多久,阿圖洛被共產黨青年團的區域會議傳喚,料到自己絕對會被踢出共青團且被攔阻去莫斯科。然而決策下達前會議就宣布休止。
原文:Whatever he threatened to do to Lorenzo if he didn’t drop the issue seemed to have worked. A short while later, Arturo was summoned to a regional meeting of young communists, fully expecting to be tossed out of the league and blocked from going to Moscow. But the meeting adjourned without reaching a decision.
修正:無論阿圖洛威嚇羅倫佐若不收手的話,將對他做些什麼,一切似乎都起了效果。不久後,阿圖洛被共產青年團的區域會議傳喚,他滿心以為將被踢出共青團,並遭禁止赴莫斯科出訪;可在未有定案前,會議便這樣草草結束了。
*整段亂翻
p.81
譯文:算是艱辛旅途所能期待的最好情況,在哈瓦那下船時晃動極其劇烈,導致尤絲托奎亞發誓絕不再搭上另一艘船。她的嫁妝大多在這場颶風中遺失,只剩下原本裝滿椰棗乾的橘色果醬瓶。
原文:An arduous passage under the best of circumstances, the bobbing and rocking were so violent that when she disembarked in Havana, Eustoquia vowed never to board another ship. Most of her dowry was lost in the storm, all but the orange jar that originally had been filled with date preserves.
修正:船隻一路的劇烈顛簸,令尤絲托奎亞在哈瓦那下船時,便決心再也不踏上任何一條船,這可說是一趟艱鉅旅程所能帶來的最好情境了。當時她的多數嫁妝都在風暴中遺失了,只剩下這個原先裝滿椰棗乾的橘色罐子。
*整段亂翻
p.122
譯文:年輕的一家人在一九七○年離鄉背井,當時近乎所有健康的古巴人都被迫勞動,要達成菲德爾異想天開的一百萬噸收成目標。最後只產出八百五十萬噸糖,赫黑並不失望,他很高興可以回家。
原文:The young family was uprooted in 1970 when nearly every able-bodied Cuban was forced to work on Fidel’s quixotic 10-million-ton harvest. Jorge wasn’t disappointed that just 8.5 million tons of sugar were cut. He was just glad to go back home.
修正:1970年,這一家年輕口子被迫離鄉背井,並與同時期具勞動能力的每一位古巴人一樣,被迫工作以實現菲德爾異想天開的一千萬噸收成量。而當實際生產僅有850萬噸時,赫黑卻並不失望;他僅慶幸自己可以回家了。
*錯譯,低級譯者,一百萬和一千萬都可以翻錯
p.124
譯文:很快他就賺到足夠的錢,還給借錢蓋房子的那位朋友。
原文:Soon he was earning enough to pay back the friend who had loaned him the money for his house.
修正:很快,他就賺到夠多的錢,足以還錢給那位借錢給他蓋房子的朋友。
*亂譯
p.189
*1988年變成1998年
p.278
譯文:雖然不斷尋覓發臭的垃圾堆,如同關那巴科亞使她困擾的街角,然而卻從未見過任何一處。
原文:And although she kept a lookout for mounds of stinking garbage like the one that plagued her corner in Guanabacoa, she never encountered any.
修正:即便她不停留意是否有那些像在關那巴科亞街角困擾著她的發臭垃圾堆,卻始終尋覓不著。
*直譯
p.343
譯文:配給店鋪通常一顆蛋賣十五分錢,每個人每月限買五顆。有時能用較高的價格多買五顆蛋,一顆五分錢左右。
原文:Libreta stores usually sold them for fifteen centavos apiece, with a limit of five a month per person. Another five eggs sometimes could be purchased at a higher price of around a nickel apiece.
修正:配給店鋪一顆蛋通常賣十五分錢,每人每月限買五顆;有時也能用每顆加價五分錢的更高價格多買五個。
*直譯、亂譯
p.367
譯文:等政府來清運要隔三、四週,到那時候塑膠桶早就裝不下,深及膝的垃圾散溢至人行道和路面,甚至多條曾令關那巴科亞聞名的溪流。
原文:Three or four weeks might go by before the city came to empty them, and by then, the containers would be overflowing, the garbage knee deep and spreading into sidewalks, streets, even the many streams that once made Guanabacoa famous.
修正:等市府來清運至少需要三、四週,那時桶子早已滿出來,及膝的垃圾堆則四散在人行道、街道上,甚至形成那些令關納巴科亞臭名遠播的垃圾河。
*直譯、亂譯,語焉不詳
另也有如:常見的西班牙名“Alejandro”,在p.62被譯作“阿勒真德洛”,同樣一個名字,在p.358卻變成"阿雷安德羅";更遑論譯者自創的兩個爛音譯,與中文對此名慣常譯法“亞歷山卓”或西語實際音名“亞雷漢德羅”的差距。

最後的最後,還是忍不住要提一下,馬可孛羅多此一舉又令人發覰的“超譯書名”,
本書中文團隊真的有實際讀過本作嗎?

因令人深感諷刺的是,書中的古巴人並不“美好”,多數人只能被迫苟活著,甚至僅能以某種世人難以想像的艱苦、最低限度地活著;而正是這種生存堅韌才造就了古巴人民的"extraordinary"!
大概也只有糟糕的編輯,才容得下差勁的譯者,綜觀而論,本書中文團隊大概不比古巴政府好到哪去~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中華民國斷交史

中華民國斷交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12

本書用字口語大眾,淺顯易讀;但或許因多位作者合著,彼此卻又協調不足,
致使不同章節間不時出現重複性內容,而整體書寫亦缺乏一系統性邏輯架構。
甚或部分論述空洞、欠嚴謹的篇章,有令人不明所以、只為充數而納入之感。

排除書中那些明顯帶有執筆人主觀意識的文句而論,
於當今閱讀式微、政治冷感的年代,本書確實不失為一足以吸引群眾去思考的引子;
可在篇幅有限下,書中呈現的多數資訊,難以避免地僅為歷史潮流、政治角力中,龐雜的眾多面向之一。

所以,開頭個人言稱本作淺顯易讀,而非易懂。
因若妄想透過書中的隻字片語,便足以釐清、弄明事件或議題本身,那明顯是遠遠不夠的。
此外,本書以“法律”為切入點及其論據軸心,但不得不說那現存的法本身,卻又僅為另一歷史進程下的結果;固然之後其得以不同形式、某種程度地影響遊戲規則,但面對事件議題本身,卻也難以不將其視為過程中,行為人當下選擇性利用的結果。
也因此,欲用法來談論政治的現實,無論如何,注定會有它的侷限吧!

最後,為個人對各章內容的一些整理及感想。
Ch.1 扼要呈現了二戰後,國共勢力消長,最終令蔣介石政權退守台灣的過程。
Ch.2 多面向探討了日本投降後,對其原領有之臺澎地區歸屬問題,及當今踞守島上的中華民國,其法理上的治理正當性。
Ch.3 去蕪存菁後,中華民國從在聯合國;直至退出聯合國的前後起始。
Ch.4 在不退出下,仍可維持國際參與資格的奧會模式。
Ch.5 簡易台美關係。
Ch.6 利用光華寮事件,不怎麼高明地批判了九二共識及一中各表。
Ch.7 介紹國際關係中,其他像台灣一樣的“非常態個案”,執筆人邏輯清晰,行文淺顯易懂。
Ch.8 象徵性論及台灣參與的其他國際組織(WTO&RFMOs),接著就莫名地探討起台灣在國際參與上不得不自我矮化時,那這樣的參與對我們的國際地位是否真有提升一事?不過本篇執筆人似乎沒意識到,其文中所列的組織,台灣加入的前提主要皆以經濟,而非政治目的為出發點,故其似乎在某種錯誤的立基上探討事情。
Ch.9 開頭便丟出了當台灣連一個邦交國都不剩會如何的大哉問,藉著就“建交&斷交”在法律上的意涵,繞來繞去扯了一堆,可直至文末,都未針對上述的“大哉問”,提出任何哪怕一絲有意義的探究。
Ch.10 先對國際法本身進行概念性介紹,再點出目前台灣“法理台獨”的難處(當然是指國際法,不是政治口水的國內法),進而點出若欲獨立,去中(中華民國)化的重要性;最後則丟出已不時在他篇出現的“島民共識”超級大哉問,替全書畫下句點。
其中,屬第一、二、三、七、十章為值得一讀者。

*2018年以降,我國又依序與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及諾魯(2024.01)斷交,另同時期,巴拉圭與吐瓦魯亦曾傳出斷交危機。目前僅存12個邦交國,為歷史新低。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在西瓜糖裡

在西瓜糖裡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01

作家朱岳寫於〈導讀〉的這句話,似乎替整本書的不對勁,下了個不錯的註解:自嘲既是對絕望的表現,又是對絕望的反抗。



書中涵蓋了太多東西,多到令人不知從何說起;由何結束!
多說無益下,薄薄的一本,直接去讀最好不過了。


若Richard Brautigan並非不死,

那似乎也僅有自殺,方為這唯一的可能。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情話色語

情話色語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3/27

本書做為張老師文化這套余德慧先生文集的最後一冊,共分為講情的〈輯一〉與講色的〈輯二〉兩部分。
相比直指要點的〈輯二〉(特別鑑於當時的社會風氣更如是),個人認為講情的〈輯一〉著實反而有些過度鉅細靡遺了。
不過,面對情事或許本應有這份細膩;所以大概是因自己面對前者,除了依循著某種本能性的直覺判斷外,多數時候總不怎麼上心所致;甚至不妨有受理性宰制的當下!

又書中收錄的各篇內容,〈黑衫白水紅森林〉及〈性在暗處起舞〉兩篇乃個人認為較有意思者,前者將男人看得透徹,後者則白話地揭櫫了在性面前,人們實應有的坦蕩。另〈好色餘情〉一篇中,章末的創作短文也相當不錯,特別是第三篇文。

老實說一路讀來,在思考人生與存在一事上,余德慧的這套書實無帶來太多生發。真要說的話,大概是令自己於困窘之餘,仍舊意識到也有”就這麼”好好活著的可能吧!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美德的徘徊(二版)

美德的徘徊(二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2/23

純粹停留在腦際間的多數人事,似乎總顯得美好;
可當真正付諸現實時,卻又不免淪為貧乏庸俗。
這大概是遐想、意淫為何如此美好的真諦吧!

說實話,這本《美德的徘徊》,自己一路讀來,是越讀越失望。
幸虧於最後一刻大事底定之際,
三島由紀夫才又以令人滿意的高明收尾挽救一切,
也令自己最後,才遲來地再度產生了“不愧是三島由紀夫”之嘆服。

或許因婚外情故事本身的乏善可陳,
抑或單個人體驗上的主觀落差之故。
而就算三島由紀夫文筆的細膩獨到依舊使人驚豔,
可如同自己在三島他作中總感受到的,
同時也夾帶股“真是如此嗎?”的疑慮!
且這股疑慮於《美德》一書中,又越發清晰、真實了。
自己總感到女主角節子不過是作家筆下,
依自身意識形塑而成,多出一份不協調的人造物。

另一方面,說來莞爾,閱讀本作時,
食之無味下,後半部便讀得斷斷續續的;
當時儘管對劇情的前後起始仍有印象,
卻早已忘記文字本身乃出自三島之手;
僅隱隱然感受到股閱讀三島時特有的不適感。
若這麼看來,我想本書作為三島由紀夫作品,還是很適任的!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植有木瓜樹的小鎮

植有木瓜樹的小鎮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1/28

回望那年代,不管怎麼說,
大概都是種退步。

流淌在為生存而掙扎的暗色基調上,
灰撲撲的大地即便佐以植被的鮮豔,
似乎也徒留某種動物性的官能一般。

可與此同時,書中那牲畜模樣的脾性,
卻狀似仍蟄伏於現所褪下的外衣中,
靜待其重見天日的一瞬。

另全書混雜大量台語文或日文的用字遣詞,
個人認為,當下讀著雖不失興味,
但長久下來,便顯得勞心費神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生命夢屋

生命夢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1/24

相比系列前兩作,實際讀來,本作顯得鬆散。
個人認為當初會將書中各篇集結一冊,
純粹因某種書寫背後思維架構的雷同。

可對這思維欲處理對象間的關係,似乎就不那麼重視了。

整體而言,全書宛若隱隱然生於一種“相對”的概念中。
文字本身則以某些不同;或說世人總視其有所別的兩方為論述主角。
而除生死有無,內外虛實外,
書中〈輯一〉所收錄的幾章,也算得以第一次較完整地清楚窺見了余先生深受海德格等人所影響的那一面。
且不單止於思想方面,也落實到了用字遣詞上。

與此同時,對於〈輯二〉收錄的各篇,多數時候,自己反而僅能以學術性的分析待之,
某方面或許可咎因於自己天生就較為寡言的緣故吧!
在說話一事本就負擔下,附加的總總即便如何,也不再那麼吸引人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觀山觀雲觀生死

觀山觀雲觀生死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1/10

《觀山觀雲觀生死》作為這套張老師文化-余德慧先生作品集的第二冊,儘管自己讀了第二遍,仍舊難以輕易界定那藏匿於文字背後的究竟是些什麼?

較之於前一本《生命宛若幽靜長河》,《觀山》一書所處理的東西甚為龐雜,可同時,文句本身卻也更加幽遠深邃。
因而,即便余先生的論述皆是依自身或他人經驗而來,可若單透過文字去理解,背後欠缺相應經驗應和,多數時候難免夾帶一股“旁觀”的生疏感。
反之,若有幸擁有書中相似經驗,那閱讀本身便可謂之人間一大樂事了!

另一方面,當年的初版序中,余先生於全文最後提及了心靈學(又作超心理學,parapsychology)一詞。我想或多或少也解釋了為何自己面對書中總總,會產生前述之感了!
而就算過了近30年,心靈學並非如作者所言在未來成為顯學,甚近年還有式微趨勢;可總的來說,個人認為《觀山》一書遠比《生命》一書來得有意思,不過若要確切言明,於細究推敲之餘,大概純粹因前者更對自身脾性的緣故吧!

最後,是該找時間,將川端康成與赫曼赫塞好好讀一遍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1/09

本作實際讀來的溫馨程度,大概不亞於其書名字面上的反存在性。

可說實話,即便閱讀當下,浸淫於人與人相互的那股善流的自己倒也欲罷不能;與此同時,卻也不時隱隱伴隨一縷不切實的心虛。
深恐一切不過是場夢境,虛實間一個不慎,意識便會從夢中驚醒。

另一方面,作者的書寫架構乍讀下,在描繪一個人如何死去的過程;
但細究背後,實際論述的卻是生而為人該怎麼活,且該怎麼好好地活。
若不解風情地來看,在這過程中,作者省略了許多面向,徒留當中富具善美的那些組成;忽視了現實中,多數人、多數時候如陷落同樣情境,可能早就死透的結果。
就如同現實中,那些作為好的、良善的,難以就這麼純粹地待著,也並非因而就足以獲致被善待的機會。

當然無視上述總總,單純地去理解故事本身,亦無不可。
因就算是成年人,也需要擁有自己的童話故事。
畢竟,活在世,難免得相信著些什麼!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非人

非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2/08

我不願將貫穿全書的驚世駭俗純粹當作某種噱頭;
但即便由〈譯後記〉來解讀,作者本人的寫作立基實在顯得單薄。
而在譏嘲暗諷這個人類世界之餘,作者究竟還想表達什麼?
思肘良久,腦筋依舊一片空白!



不過確實如開頭引用的Kofi Annan所言:

L’homme est un risque à courir.
人類乃避之唯恐不及之險。


同樣生而為人,我深深如此覺得。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1412345678910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