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又名《周易》)是最古老的一部占筮書,同時也是一部凝結著遠古先民睿智卓識的哲學著作。它以象徵陽的「一」(又稱「陽爻」)和象徵陰的「一一」(又稱「陰爻」)為基本符號,以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組成)及由八卦中任意兩卦交相疊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組成)為基本圖形,通過對這些卦象的解釋,闡述了事物和現象生成變化的法則。
《易經雜說》是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有關《易經》的講記。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紹了《易經》的一般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問題。後部分著重解釋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終「未濟卦」),而以對「乾卦」的解說為最詳。內容包括:卦名、卦辭、爻辭,以及解釋它們的《彖辭》《象辭》《文言》等,具有深入淺出、通俗易曉的特點。
南師懷瑾先生精通易理,社會大眾往往有稱讚其為「當今易學大師」者,然其講解易經課程,卻是深入淺出,平易近人,幾乎把高深的易理說得人人都懂,還有他異於古今學者獨特的妙悟勝解,說是綜羅百家精要亦可,說是成一家之言亦可。本書為其隨心所講的講記,整編而成,相信必大有助於初學易者及深研易者之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