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聲納——台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

聲納——台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

  • 定價:260
  • 優惠價:923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0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詩人╱私人.讀詩】林婉瑜:不安的居住

    文/林婉瑜2016年02月16日

    小時候我很沉默,總是羨慕的看著同學們玩遊戲,說不出「我也要玩」。直到後來開始有作文課,我的文字被張貼、被導師公開朗讀給其他人聽,好像是沉默的我一次把所有話都寫完了說盡了。會寫是因為我不相信,不相信所謂的範本,看到空白稿紙就覺得奢侈,這些空白將由我隨心意揮灑,這種表達的自由讓拘謹 more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的概念有三:「現代主義」、「新詩」及「詩學」。結合理論、運動、文學創作,分析台灣新詩發展以來,在詩學影響上的流變,試圖釐清:何謂現代主義?對台灣詩學產生實證影響的個別主義有哪些?1980年代現代主義詩學的新生狀態引生的後現代詩學,在新詩創作的形式實驗,有那些說法、哪些試探?……等等。本書是想一窺現代主義詩學之堂奧最佳進階書籍。

本書特點

  ★ 名詩人、名主編陳義芝先生,追本溯源,抽絲剝繭,深入探討台灣現代詩的流變。是研究詩學非常縝密的參考書籍。
  ★ 名學者作家王德威教授專文作序推薦!

作者簡介

陳義芝

  一九五三年生於臺灣花蓮,成長於彰化。一九七O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現任聯合報副刊主任,並於大學講授現代文學。著有詩集《青衫》、《新婚別》、《不能遺忘的遠方》、《不安的居住》、《我年輕的戀人》等,另有散文及論評出版。曾獲時報文學獎推薦獎、中山文藝獎、詩歌藝術創作獎、臺灣詩人獎。

 

目錄

是誰在水深處施放聲納?∕王德威 009

緒 論 015

第一章 水蔭萍與超現實主義
一 台灣新詩的源起 021
二 水蔭萍的文學環境與追求 024
三 關於超現實主義 028
四 水蔭萍詩作的超現實表現 032
五 小 結 039

第二章 紀弦與新現代主義
一 紀弦的新詩淵源 041
二 紀弦「新現代主義」的養成 044
三 覃、紀新詩論戰評述 051
四 紀弦創作與理論的「雙重性」 056
五 現代派論戰的啟發 063

第三章 覃子豪與象徵主義
一 覃子豪的當代評價 065
二 覃子豪對象徵主義的態度 067
三 覃子豪對象徵主義的理解 070
四 覃子豪創作美學評述 074
五 小 結 080

第四章 「現代派」運動後的現代詩學
一 余光中與「廣義的現代主義」 083
二 林亨泰的前衛試探 090
三 《創世紀》與超現實主義 100

第五章 《笠》詩社詩人的現代性──以李魁賢為例
一 重看《笠》詩人 109
二 現代性的內涵及特徵 111
三 李魁賢詩中的現代性 113
四 小 結 123

第六章 1970年代詩學的轉向
一 前行代詩人的反省 125
二 鎔鑄傳統的現代美學 127
三 回歸傳統的四個面向 129
四 小 結 140

第七章 1980年代詩學的新生狀態
一 現代主義運動不等於現代主義詩學影響 141
二 現代主義的信仰無礙本土精神的發揚 144
三 現代主義詩學的四個標記 148
四 小 結 160

第八章 後現代詩學的探索
一 後現代的定義 163
二 後現代社會情境 165
三 影響台灣的後現代理論 170
四 台灣後現代詩的探索 174
五 小 結 194

第九章 夏宇的達達實驗
一 世紀末的寫作策略 197
二 達達主義的創作法 198
三 一個心理狀態下的實驗 202
四 詩學觀念與創作遊戲 204
五 小 結 207

餘 論 209

附錄
Ⅰ 二十世紀台灣現代主義詩學相關紀事 211
Ⅱ 西方現代主義流派簡釋 227
Ⅲ 西方現代主義詩學名家簡介 245

參考及引用書目 261
各章初稿寫作時間 277

 

是誰在水深處施放聲納?──讀陳義芝《台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

王德威
(哈佛大學講座教授,中研院院士)

  台灣的現代詩運動起於一九二○年代初期。一九二三年,謝春木以筆名「追風」發表詩歌〈詩的模仿〉四首,一九二四年,張我軍在從北平回台灣的旅途中寫下《亂都之戀》組詩,台灣新詩的實驗由此開始。謝春木的詩是以日文寫成,張我軍的詩則深受五四文學革命的影響。駁雜的語言,分歧的傳承,適足以說明台灣文學現代性的特徵。到了一九三三年,留學日本的楊熾昌(水蔭萍)與詩友組成「風車詩社」,引進歐洲超現實主義,現代主義詩歌和詩學開始在台灣落地生根。

  我們今天回頭誦讀這些早期詩人的作品,仍然可以感受到他們那股背離傳統的衝勁。詩人以獨特的語言意象,構築了一個自為的天地。以往「興觀群怨」的詩教至此有了強烈的對話聲音。楊熾昌的〈毀壞的城市〉充斥虛無頹廢:「灰色腦漿夢著癡呆國度的空地,濡濕於彩虹般的光脈」,黎明「緋紅的嘴唇發出可怕的叫喊」;而楊華的《黑潮集》見證了殖民地的抑鬱:「大風∕你不要瑟瑟的嚇人∕小弟弟要睡了」。二十世紀的文學不論在台灣還是在中國大陸,無不以寫實主義是尚。但現代主義詩文以其精緻晦澀的文字形式,敏銳流動的感情思緒,反而更能觸動一個時代的政治、文化潛意識。三○年代楊雲萍的〈鱷魚〉就曾這樣寫道:

  我靜止著不動
  但地球卻還是在那?運動

  詩人陳義芝博士的《台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刻畫現代詩在台灣的脈絡,開頭就談到楊熾昌和「風車詩社」的超現實主義試驗。詩人憑著自動書寫的感召,寫出夢境一般華麗詭異的詩行,而字?行間所流露的廢然與耽溺,在在呼應著一種「歷史的不安」。與此同時,上海青年詩人路易士正與《現代》諸君子如戴望舒、徐遲等往還,發表前衛作品,鼓吹意象主義、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由楊熾昌和紀弦所引領的這兩路現代主義詩潮原來沒有太多交集,但歷史自有它因緣際會的法則。「風車詩社」後,戰時和戰後有詹冰、林亨泰等組成的「銀鈴會」接棒,而路易士在大陸變色前夕來台,搖身一變成為紀弦。這些台灣和大陸詩人分進合擊,形成了五、六○年代耀眼的現代主義詩歌現象。

  《台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回溯這一頁台灣詩歌的發展史,娓娓道來,頗能令人回想當年詩人化不可能為可能的豪情。那是冷戰的、反共抗俄的年代,政治的壓力無所不在,文學創作左支右絀。但就有一批繆思的信徒「想入非非」;他們琢磨文字,引進新潮,在在要打破俗套,也因此形成與主流抗衡的聲音。論者嘗以現代主義標奇立異,自外於黨國標榜的正統文學,過去如此,今天亦如此。殊不知現代主義在逃避現實或批判現實、再現歷史或遮蓋歷史的簡單選項之外,已經為台灣文學文化的轉折,作出動人紀錄。新世紀?還記得「三民主義的戰鬥文藝」者恐怕寥寥無幾,但是鄭愁予「達達的馬蹄聲」(〈錯誤〉)、弦「溫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一點點酒和木樨花之必要」(〈如歌的行板〉)卻早已成為台灣主體想像的一部分了。

  陳義芝的新作不以作品、作者為重點,而專注詩學論述的傳承或辯難。他有意為百家爭鳴的詩壇描摹譜系,並且探勘各個譜系以下的觀點和信念。整體而論,他的探討以論五、六○年代現代派的爭議最為可觀。一九五六年,紀弦與同好合組「現代派」,相對於感時憂國,模擬再現,一種特立獨行的風格已然形成。如其宣言所謂,「橫的移植」取代了「縱的繼承」;「新大陸」有待探險,「處女地」必須開拓;「知性」需要強調,而「詩的純粹性」成為圭臬。然而紀弦不能獨領風騷。陳義芝指出,覃子豪就曾以象徵主義的諸般問題,據理力爭。一來一往之間,雖然喧囂時起,卻也點出現代主義的活力所在。

  紀弦、覃子豪之後,余光中、林亨泰分別自藍星、現代詩派的立場,繼續現代主義詩學辯證。余光中主張擴大現代詩的風格,採取兼容並蓄的視野,不以晦澀刁鑽為能事;他日後調和古典和新猷的成績有目共睹。林亨泰則延續了「銀鈴會」傳統,更創作符號詩,探尋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時至六○年代,創世紀詩社進入全盛時期,弦、張默、洛夫等或以手記、或以選集、專論形式,傳播他們的理念。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再次端上檯面;洛夫的創作和詩論尤其值得重視。自楊熾昌試驗超現實主義以來,三十年間台灣的現代詩已經蔚為大觀。相對於海峽對岸鋪天蓋地的革命文學,現代主義堪稱是台灣文學最有力的「反共」回應。

  陳義芝也花了相當篇幅討論《笠》詩刊的詩學定位。以往識者論《笠》詩社同仁的特色,多強調它的本土傾向、寫實關懷,儼然和前述的詩社成為對立現象。陳卻認為事實不然,不僅因為錦連、吳瀛濤、林亨泰等資深成員原本就身現代詩活動,後起者如白萩、李魁賢等也都身受現代詩的洗禮。本土與現代的對話因此應當視為《笠》的重要貢獻。據此我們可問:哪一種現代文學創作不需顧及地方與世界、一己與異己的持續交會?更進一步,不正是因為有了現代的、跨國的情境,本土意識和文學的建構──或虛構──纔有可能?由這樣的觀點來看,當年《笠》所揭櫫的問題,仍然有當下的適切性。

  一九七○年代以來台灣的政經局勢有了新的變化,文學實踐也作出重大盤整。現代主義因其前衛姿態,自然首當其衝。歷經唐文標、關傑明等的批判後,詩人和詩論者顯示出自覺意向。凝視鄉土,回望傳統,以往那游離孤絕的詩學現在多了一層倫理、歷史向度。楊牧徘徊在他的《熱蘭遮城》,思索四百年間殖民∕欲望的歷史,楊澤遙想文明興替,〈彷彿在君父的城邦〉。而陳義芝取法樂府,看出

  夜在千種引頸的風姿?
  只揉出一聲低呼的
  憐(〈蓮〉)

  總體而言,七○年代以後的現代詩歌不復以往的頭角崢嶸。在社會愈趨眾聲喧嘩的過程中,詩人曾經驚世駭俗的聲音,似乎也逐漸被視為當然。然而現代主義的影響早已深入台灣的詩歌寫作。新的創作面向讓台灣詩歌包羅更為廣闊,但詩人對個人風格的堅持,對形式的試驗鍛煉,骨子?一如既往。

  時序進入了所謂後現代的階段,詩人在題材,形式,甚至傳播載體的運用(如電腦詩,如網路傳播)上,都比六、七○年代更為駁雜玩忽。陳義芝的探討點出了詩學面臨的兩難。後現代詩既是現代詩精神的逆反與諧擬,也是現代詩形式的延續與衍異。不少詩人如林燿德、陳黎、夏宇等的創作都帶有這樣的特色,陳義芝的詩論也不能例外。他在分析陳黎、碧果、杜十三等人詩作的後現代性之餘,仍然對修辭藝術與主體意識等問題表示更多興趣,也間接透露了自己作為現代詩人的鄉愁。同樣耐人尋味的是,陳推崇夏宇為現代詩跨入後現代詩的代表人物,津津樂道她拼貼符號和自我解構的風格。但在追溯夏宇的詩學傳承時,他更強調達達主義的影響。這也許言之成理,但在為夏宇重尋現代主義定位的同時,詩人之所以為後現代的動機似乎被化解了。畢竟陳義芝的「詩學」概念──體系、信念、實踐──本身就脫胎於「古典」的現代主義。對他而言,台灣現代主義的發展,套句張腔,應該是還沒有完,也完不了。

  我曾戲稱現代主義到台灣是個「美麗的錯誤」。不論是三○年代還是五○年代,客觀環境並沒有利於現代主義發展的因素,然而有心的文人卻化腐朽為神奇,為島上的文字世界種下奇花異果。後之來者各取所需,從這些作品中有的看出時間的斷裂,存在的虛無;有的看出抒情意識的傲然獨立,創作主體的內向省思;也有的看出島上社會的荒誕疏離,道統的存亡危機。不論如何,從理念到實踐,現代主義的多變適足以反射文學的難以定於一尊。

  我也曾經指出現代主義到台灣,可以鑄成一則與島有關的寓言。島不只是作家安身立命的環境,也更是他們創作境況的象徵。美麗之島、孤立之島。台灣面臨婆娑之洋,蘊含著無限可能,但也總已是那分離的、外沿的、漂移的所在。當中國大歷史在起承轉合的軌道兀自運行時,這座島嶼卻要經歷錯雜的時空網路,不斷改換座標。割讓與回歸,隔絕與流散,成為台灣體現現代性的重要經驗。從文學史的角度來看,現代主義到台灣與其說是時代的偶然,倒不如說是時代的不得不然了。

  陳義芝創作詩歌有年,在編輯、治學方面也卓然有成。回首來時之路,他將台灣現代主義詩歌八十年來的歷史重新梳理,並且以詩學流變作為研究座標。他與筆下所論詩人多半都有往還,而他所評點的詩風詩潮也不乏個人的參與。由此現身說法,眼界和結論自然有所不同。本書原脫胎自義芝的博士論文,但完稿之際,他的導師張子良先生已經大去。這幾年義芝自己的生活也曾經歷絕大的考驗,個中悲慟,外人何能體會?然而在人生無言以對的時刻,詩,或許還是有它救贖的意義。我想起義芝的詩句:

  天地如覆碗,
  是誰在水深處施放聲納?
  是命運滾動的骰子嗎?
  滴瀝瀝埋藏著暗碼…… (〈鯨〉)

  詩以言志,詩以緣情,生命深不可測之處,只有最精緻的文字可以參證一二。義芝的新作得來不易,我謹以此文聊表敬意,也企盼持續看到他的詩論和詩作。

──2005年11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4443000
  • 叢書系列:九歌文庫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