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
第五號屠宰場

第五號屠宰場

Slaughterhouse-Five

  • 定價:260
  • 優惠價:923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0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不談大時代,著眼不可見的內心風景──鍾孟宏《失魂》

    文/王昀燕2013年08月28日

    「我以後不會再寫小說了,太痛苦了。」鍾孟宏說得信誓旦旦。 去年夏天,電影《失魂》殺青,進入後製,今年過年前夕出版社來信,表示希望出版電影小說,鍾孟宏將薄薄一落的劇本傳了去,不過就一萬兩千字的篇幅,看起來很不營養的樣子,對方收到劇本後深感詫異,心想,是沒傳完嗎? 這是鍾孟宏第一次 more
  • 【週一|心理治療詩/師】鯨向海:最後一篇暗示(我最近……)

    文/鯨向海2011年12月26日

      是在從夏末秋初幾個月以來,替OKAPI寫專欄,每個星期一篇。由於眼下這篇是預先寫的,所以各位真的讀到時恐怕已隆冬了,到時候大家大概會輕觸著彷彿結霜的鍵盤與滑鼠邊依偎著熱食透過霧茫茫的螢幕收看這篇文章吧。 在這邊只是想暗示,每篇文章都會因為發表的狀況出現一些溫差或時差。也就是說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絕版多年,馮內果小說再度重返台灣書市
最新作品《沒有國家的人》2007同步上市

全世界最偉大的反戰書之ㄧ
詼諧……,卻不容笑的餘地∕悲傷,卻流不出淚來

《第五號屠宰場》因為一場戰爭而起,卻影響了另一場戰爭。
馮內果藉此撼動了七○年代、越戰時期的美國年輕人,點燃了新世代的觀念之火!

  1945年,德勒斯登遭到大轟炸時,馮內果本人正巧身在德國。他和其他戰俘一起,在「第五號屠宰場」地下貯存獸肉的地窖裡捱過了一夜,逃避了頭頂上的一場狂轟濫炸。二次大戰的親身經驗,衍生出了這部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反戰書之一。

  馮內果運用科幻小說的技巧,讓主人翁畢勒在德勒斯登一場因空襲而起的大火中九死一生後,展開了一場自由穿梭時空的冒險之旅。這次的經歷讓他認識了四度空間,也學會了如何看待死亡。在《第五號屠宰場》裡,無論戰場上或時空旅行中,馮內果描述許多面臨生死邊緣或受苦受難的人所採取的方式皆是冷靜超然——把自己掩埋在池底下、地底下或是宇宙底層,人類可以無視時間與空間的存在,任憑自己的心靈自由飄蕩,八方馳騁。

作者簡介

馮內果(Kurt Vonnegut, 1922-)

  美國尚健在的為數不多的現代文學大師之一,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第五號屠宰場》、《貓的搖籃》、《冠軍早餐》、《囚鳥》、《時震》等。曾在康乃爾大學就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於美國航空部隊,戰後在芝加哥大學攻讀人類學,四○年代後期成為記者和作家。他著有十四本極受好評的小說和無數的短文和評論。1963年《貓的搖籃》出版時他被封為「真正的藝術家」,1968年《第五號屠宰場》一書的出版,更奠定了他在美國及世界文壇的地位。他慣有的黑色幽默、諷刺的筆調和豐富的想像力自1959年起就擄掠了全美國的注意,他確如英國作家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公開推崇所言:馮內果是當代美國最好的作家之一。

譯者簡介

洛夫

  本姓莫,著名詩人。1954年與張默、亞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歷任總編輯數十年,對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洛夫早年為一超現實主義詩人,表現手法近乎魔幻,曾被詩壇譽為「詩魔」。近年沉潛於書法之探索,不僅長於魏碑漢隸,尤精於行草。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081216
  • 叢書系列:馮內果作品集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2.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1.0
|
2012/03/17

我要說,麥田敢這樣出一本書,真是令人難過。
但是更糟糕的是,我已經花了錢網購了!

譯者洛夫,本來是個詩人,本書的翻譯,凡我翻到的每一頁(後來實在沒有理由再浪費時間了)都有錯譯或擅自編派入書的句子;什麼「沒有人群」,或「到處是斷垣殘壁」諸如此類完全天外飛來一筆──我實在不願說這就是所謂的「詩人的想像」,可是把”wander”譯成「蹣跚\」,也是因為常人對詩人的誤(正?)解,以為詩人就是對文字具有天馬行空的特權的緣故嗎???
(啊,或許\人們讀的是洛夫詩人的屠宰場,而不是馮內果的Slaughterhouse-Five!)
令人喪氣的是,我且注意到了這本中譯書有兩位責任編輯,兩位耶!然後還請了詹宏志和陳長房(又是「兩位」)大力導讀了一番,前者而且下手翻譯了《第五號屠宰場25週年紀念版序》,當然我也注意到了兩位名家關於譯筆隻字未提!

出版社麥田在封面上用灰磚紅色的字打著「全世界最偉大的反戰書之一」,這話其實一點都不誇張,但正因為如此,看到麥田這樣不經心地編輯這本該出板社的「紀念作品」,我實在替《第五號屠宰場》的中譯本感到羞恥,而對於一個不小心花了銀子買了它的讀者如我,再次面對書市的不專業深感痛心。
其實《第五號屠宰場》的英文好比卡謬《異鄉人》的法語,用的語法都不複雜(這也是長久以來我都不能理解為什麼《異鄉人》的幾個中譯本都錯誤頻頻的原因),只要中學程度都可以讀到它字裡行間的辛辣和哀傷,所以最後,對於其他對Kurt Vonnegut這本書有興趣的讀者,我的建議是,想讀,直接讀英文本就行了。
展開
user-img
Lv.2
4.0
|
2007/07/25

[閱\讀]馮內果的《第五號屠宰場》

▓關鍵字:反戰、黑色幽默、大轟炸

▓書籍的性格

  報上好像寫了馮內果翹辮子的事情。
  不過套句俗話:「作者已死」。
  任何客觀的作品只對主觀的讀者有意義,所以作者是不存的,也無怪乎中世紀、古典的作品經常是沒有作者的(因為思考的是讀者,不能靠作者幫你思考)。重點是這本書討不討這個讀的人喜歡,而不是像今日出版市場的挑人買書習慣。

  不過就我少數看到篇章來看,馮內果似乎是討人喜歡的。

  早先幾年讀過約翰厄文,這位老兄被稱為「馮內果的高徒」。而在更早之前當然也讀過村上春樹。他和約翰厄文當然算是有點緣分的。而村上作品,有些要素好像援引於厄文。
  不知道是馮內果-厄文-村上的隔代遺傳,還是學潮世代多少會受馮內果影響。村上小說有些幽微的、奇想的異境的場景轉換的語調,所使用的語調,在這次閱\讀馮內果中也讀到了。
  但以上作者間的影響只是種猜想,如果有人真得去研究,我也想知道答案。

  《第五號屠宰場》當然是後設小說中的佳作。抽離、跳躍手法純熟。當然文筆也是洗練異常的,其被譽為「黑色幽默」的那種詼諧與隱然的嘲諷,拓展了篇章的推進,就使得全文非常易於閱\讀。連我這種腦袋不正常的人都一下讀完了。而其意義也是可以反覆提取的。
  可以感到作者非常人性、溫暖。並非一般左傾嬉痞只為反抗而反抗(其實只是想逃避)。
  他依照自己在二次大戰的經歷寫了這本小說。
  台灣社會在我年幼時代是頗教條的,在國際眼光中也不是頂民主的國家。
  但我們對那樣的國家沒有怨言,不過當時政府不斷提出的大義:經常的演習、現在已消失的政府單位「警備總部」、保密防諜、作文題目:遙想苦難大陸同胞、暴政必亡、「白色恐怖」。
  在讀這本書時,以這些記憶為指涉,比較依稀可以了解本書意義。
  而由字裡行間,可以嗅到二十世紀後半民主社會的生活經驗,真是一本現代性佳作。即使不讀正典、不走文學。也完全可以讀讀。

▓作者已死的問題

  前面提到作者已死這件事,頻果日報上頭說馮內果是4/11摔倒摔掛的。而麥田的書則是四月份印的。書內頁上說「美國尚健在為數不多的現代文學大師之ㄧ」。

▓書中沒提的有關反戰的背景1 德勒斯登轟炸

  在這裡補充一下背景。
  故事中所謂的德勒斯登大轟炸,是主角經歷的主要事件。
  主角是一名被德軍俘虜的美軍戰俘,當時正在德勒斯登勞動,成為大轟炸的倖存者。這也是作者馮內果的真實經驗,也就成為全書的一個主題。
  馮內果在散文集《沒有國家的人》中,認為那是二次大戰最大的一場屠殺,因為屠殺,是一瞬間之事,所以那是比納粹集中營中那種會計式的殺人生產線更令人觸目驚心的。
  廣島的原子彈的蕈狀雲在一瞬間消滅七萬一千三百七十九人。而德勒斯登是一瞬間十三萬五千人。
  德勒斯登是易北河畔一座沒有軍事設施的重要文化城市。英軍有意在此實驗一種燃燒彈,這種燃燒彈會將城市空中的空氣燒盡,氣壓差導致城周的空氣被吸入,吸入的大量空氣會助長火焰爆發,因此會形成一種壯觀的氣象現象「火旋風」,將城市一舉摧毀。
  城市變成月球…月球上是沒有人類的,馮內果如此描述到。
  躲入水塔的少女被慢慢煮熟,躲入防空洞的老弱也無法倖免,人體會隨著升高的溫度脫水萎縮,體內脂肪溶解然後再被高溫點燃而化為痛苦的灰燼。
  在《第五號屠宰場》中,這些戰俘們是轟炸後的唯一生還者,遂挖掘防空洞挖出屍體,終因整座城市都是這種埋在深處的「屍礦」而放棄。最後以火焰槍往掘出的洞口裡噴射火焰將屍體通通燒滅。

  在我們過去成長時期的史觀中,當然描述盟軍是正義之師

  可是德勒斯登的資料在過去是個機密。因為戰後統計資料證實,對敵方軍需工業的大規模轟炸無法降低敵方生產力(因為工廠會搬移、化整為零),對民眾的轟炸也只會增強抵抗意志,也使得德國內部的反對勢力(主要是陸軍部的《女武神計畫》)沒有理由啟動來推翻希特勒。這牴觸了戰略轟炸的主要目的──加速結束戰爭。
  英國當然極盡描述自己的苦境,但例如被廣為宣傳的「不列顛之戰」這場爭奪制空權之戰,德軍是無意攻擊市區的,派出轟戰機只是為誘出英方戰鬥機殲滅。而實際死傷者自然很有限,五年下來約五萬人(大半是後期德國為報復英國盲目轟炸,發動的報復轟炸)。
  但英軍的指揮者哈里斯執行轟炸時,為避免白天轟炸被攔截,所以選擇在夜間盲目轟炸,這種轟炸無法分辨軍事和非軍事目標,但後面更演變成對城市的刻意轟炸,例如漢堡也在一夜間被炸死五萬人,這樣的長期轟炸下,造成本來是侵略者的德國在二戰死亡人數遠遠超過歐洲其他國家甚鉅。
  而這時候盟軍還不知道所謂的猶太屠殺集中營。二次大戰的發生,肇因於一次大戰協約國對德的不公。所以相對於「正義之師」、「猶太感傷主義」這些「好人」這方的論點,作者要提醒大家的是愚行是普遍存在於敵我之間的。

而變成月球的德勒斯登到底如何?戰後許\多年,德勒施登才在市民合作重建,為人津道的是,重建工作是刻意仿照被摧毀前的景觀重建的。這蘊含著一種新生意義。



▓書中沒提的有關反戰的背景2 
  主角一行人被俘虜的《突出部之役》,因老片《坦克大決戰》而聞名。
  突出部之役史末,是希特勒傾最後之力反擊盟軍,大意的美軍初期敗退,但終究在物資和空優的絕對優勢下擊敗德軍。
  但這只是一般說法。
  突出部之役專書《最後的猛撲》的作者的考察以為,美軍初期被德軍吃掉的前線大規模部隊,是很會做人的盟軍統帥艾森豪蓄意佈置,以誘導德軍傾巢而出,如果作者推敲屬實,那這些大量前線部隊便成為刻意犧牲品。有損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艾森豪的形象。
  因為背後有崇高的軍事計畫,那小說中如偷了茶壺而被槍決的戰友之類的小士兵,便顯得可笑了。提到這點是因為戰爭中個體的無力可笑,似乎也是本書的主題之ㄧ。


▓對於一個台灣現代讀者的意義是?主觀看法:

  戰爭已經結束五十多年,過去彼此征伐不休的主義信仰都臣服在資本主義之下。
  二次大戰是一個世代。
  越戰又是一個世代。
  作者以二次大戰的記憶去啟動越戰時期的反戰思潮,在今日看來。
  這兩個世代雖然對今日有起承意義。一代是現今世界構成的遠因(種族、帝國的觀念都成為過去式),一代是我們父親活過的世代(民主共產集團間的緊繃對峙),但如今對於全球化、資本主義盛行的世界,上兩個世代所對抗的、所奮鬥的,在我們的中產社會中,都失去了意義。
  這本書反映的,也就與當今世代失去了連續性。
  當然由人類巨觀的角度來看,這仍然有連續性。
  但是在身處資本主義分贓帶的我們這些升斗小民來說。
  太過認真去思考這樣的問題,恐怕會引來被認為不切實際的訕笑。

  所以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人類無法由歷史學到教訓。  
  現在是個經濟戰世代。
  為戰爭帶來毒害所以反戰,但不戰帶來的奢糜頹廢便會引來不公。
  問題永遠都是出在人身上。

  在第五號屠宰場中,充滿了現代論述中常出現的虛無/存在辯証。
  主角的世界沒有因果、敵我、意義。
  戰爭顯得很荒唐。主義、信仰顯得很荒唐。
  而今我們除了第三世界國家外(這些人佔了大多數),避開了飢荒和戰爭,但麻木不仁、揮霍資源、役於物的世界觀是種另一個方向的沉淪。
  這個被資訊、符碼所制約的世界恐怕才是真正虛幻的。
  那這麼說來,不管社會型態為何。
  都很虛幻、荒唐。
  人的個體意義都很虛幻、荒唐。
  就像第五號屠宰場的主角一樣。
  所以說第五號屠宰場只是部反戰小說。
  意義反而過於侷限了。
  

▓本書的下落

  當我正看著這本書時
  就想,看完一定把它放進軍事叢書裡。
  因為真正好的軍事著作,也都是反戰的。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小說任意門|文字是行囊  故事帶我們到遠方|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領券
  • 遠流領券
  • 知遠領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