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惡的詮釋學-呂格爾論惡與人的存有

惡的詮釋學-呂格爾論惡與人的存有

  • 定價:360
  • 優惠價:95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3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什麼是惡?如何定義惡?為什麼會產生惡?長久以來哲學家們不斷探討這個議題,直至今日莫衷一是。本書企圖藉由二十世紀法國哲學家呂格爾的「主體存有學」論點來回應這些問題。

  呂格爾反思主體的問題不但通過種種質疑論點,更自覺地面對且系統地處理惡的問題,因此他的主體觀不但能批判地繼承現代的「反思哲學」傳統,更能重新連結於宗教或神學傳統。面對「惡」這個古老的宗教問題,惡並非他的最終關懷,人才是其所要探究的根本問題,而惡則是理解這個根本問題不可或缺的關鍵。

  本書藉由簡述呂格爾1950 ~ 1969年的主體存有學之發展,來探討惡的論題,並進而展現他主體概念的基本內涵。透過本書,我們看到一位哲學家如何用心地回應時代文化所面臨的哲學問題,如何努力以盡哲學的本分來解決人的根本宗教問題。

作者簡介

柯志明

現任:
  靜宜大學生態學系暨研究所哲學助理教授
  臺灣大學哲學系兼任教師
  講授西方哲學史、詮釋學、倫理學、生態哲學、愛的哲學、基督宗教思想、基督教倫理學

著作:
  《談惡:呂格爾〈惡的象徵〉淺釋》(1997)
  《愛之義:婚姻與性愛倫理神學文集》(2008)與本書(2008)
  哲學與神學論文數十篇
  2003年起創辦並主編神學期刊《獨者:臺灣基督徒思想論刊》

主要學術領域:
  西方哲學與基督神學,探究主題涉及上帝、人、倫理、真理與愛

編者簡介

沈清松

現職:
  多倫多大學中國思想與文化講座教授
  多倫多大學東亞學系系主任
  國際中國哲學會執行長

學歷: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國家發展研究碩士

重要經歷:
  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所所長
  荷蘭萊頓大學國際亞洲研究院歐洲漢學講座教授
  維也納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哲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比利時魯汶大學Verbiest講座教授
  法國巴黎大學高等社會科學院客座研究員
  中國哲學會理事長
  國際中國哲學會會長

主要著作:
  《現代哲學論衡》
  《解除世界魔咒—科技對文化的衝擊與展望》
  《物理之後—形上學的發展》
  Confucianism,Taoism and Constructive Realism
  《呂格爾》
  《台灣精神與文化發展》
  《對比、外推與交談》
  《科技與文化》

 

目錄

主編序∕沈清松
自序
呂格爾著作縮寫表

第一章 導 論
惡的問題
1. 西方哲學論惡的兩種基本進路:奧古斯丁與康德
2. 呂格爾: 一個綜合的可能性
呂格爾1950-1969 年的「意志哲學」
意志結構與人性結構
惡的象徵與人的實存處境
作為「慾望」與「奮力」之自我 惡的終結與自由的盼望

第二章 惡的可能性:會犯錯的人
反思法與不均衡人性之假設
物:透視面與語言的先驗綜合
1. 身體與有限的透視面
2. 無限的言說:觀點之踰越與真理的意向
3. 純粹想像力:認知綜合之第三項
人格:個性與幸福的實踐綜合
1. 個性:實踐的有限性
2. 幸福
3. 尊敬:實踐綜合的第三項
脆弱的情感
1. 情感的基本結構:意向性與內在性
2. 情感的脆弱
可誤性及其先驗演繹

第三章 惡的實在性
識惡的途徑
1. 象徵的意義結構
2. 象徵的三個層級
惡的實在性
1. 囚禁意志之惡:三種初級象徵的詮釋
2. 奴隸意志
3. 意志之受囚與解放:惡之終始神話的靜態詮釋
4. 四種惡之終始神話的象徵意義
存在的悲劇性:神話的動態詮釋
1. 悲劇人學
2. 悲劇神學
囚禁於惡的人

第四章 原慾與精神:奮力存在之自我
「我思」之反省與批判:反思哲學的構想
1. 從象徵詮釋到具體反思
2. 作為詮釋學式之存在模式的反思
心理分析的哲學定位
1. 知識論定位
2. 作為主體溯源學的心理分析
溯源學與目的論之辯證
1. 黑格爾的精神目的論
2. 心理分析的隱性目的論
象徵:溯源學與目的論之辯證的具體環節
奮力存在的自我與根源倫理學

第五章 惡的超越:從無神論到基督信仰
神聖象徵之回歸
拆毀偶像:控告之神之死
後宗教的信仰:愛的上帝
1. 說話的上帝──回應尼采
2. 自棄父權的上帝──回應佛洛伊德
基督論與惡的超克
復活信息與基督徒自由
哲學之逼近:指向整體的自由辯證──康德

第六章 辯證性存有的辯證之路:從思想到行動
意願與非意願的辯證與延伸
存在與詮釋的辯證
1. 表象、詮釋、理解
2. 衝突的主體詮釋
3. 神聖象徵:意義的終極境域
惡與自由的辯證
1. 惡的論述之遞衍:惡的象徵、原罪、根本惡
2. 苦難:惡之超倫理性
3. 自由的三層向度
存在與理解的對反辯證:盼望中的意義之盈滿
思想與行動的辯證:對惡的回應
主體知識的轉換與限制

第七章 結論:未完成的理解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150666
  • 叢書系列:宗教.哲學
  • 規格:平裝 / 24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