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文學心鏡:作家.印象

文學心鏡:作家.印象

  • 定價:250
  • 優惠價:922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0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每一位作家都是一個時代的見證
記錄作家身影則成了一件永無止盡的工作

謹以此書向所有作家獻上最高的敬意
感謝他們以文字豐富了時代的色彩

  希望透過鏡頭,讓躲在文字中的作家影像一一浮現。他們用文字,感動了好幾個世代的讀者人心,也陪伴我們走過共同的歲月。我想或許這是一個方法,讓讀者可以走出文字,透過一張張最真實、沒有閃燈加工的作家影像,去尋找他們心中感念的身影。

  這本書是作者陳建仲十幾年來人物攝影生涯的精彩作品集結,更是重量級的影像創作與時代紀錄。他記錄了七十一位作家隱藏在文字背後的真實形貌,並附上每張照片背後的人生故事或是拍攝當下的心情,文筆流暢,影像動人。

  正如作家用神奇的彩筆豐富時代的色彩,攝影家也用具穿透力的鏡頭,引領我們透過一幅幅構圖完美、光影飽滿的作品,凝視在創作版圖上每一個專注且熠熠生輝的靈魂,聆聽作家們生命的豐盛與甘苦。在快門獵取的瞬間,我們也捕捉到穿越時空、跨越國界的永恆歷史記憶。

作者簡介

陳建仲

1968  生於台北
1987 全國大專盃攝影比賽黑白組特優獎
1989-1990  自立報系年度最佳新聞圖片獎優選
1991   柯達年度新聞攝影大賽首獎
1994   進入《中國時報》擔任文化版專任攝影記者
1997   德國萊卡台灣人文誌攝影大賽特優獎
1998   赴法拍攝「畢卡索大展」平面影像專輯
1998   台北市政府新聞局「台北老人」攝影聯展
1999   與慈濟大愛台及「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合作「當代作家映像」攝影專題
2000   始任台大攝影社指導老師,每年參與授課及作品評審
2001   籌劃本土攝影家Corner卡片出版
2002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委託拍攝「勞動身影」攝影聯展
2002   國際視覺藝術中心「角落之光」攝影六人聯展
2002   總統陳水扁寫真集《總統開門》攝影師
2002   創立角落映像專業影像製作公司
2003   統籌原住民族委員會《看見.希望》政策寫真專輯
2003   文建會第一屆國際鋼琴大賽影像紀錄
2003   出版個人影像圖書《角落.映像》
2004   聯合文學雜誌之台灣當代作家「文學心鏡」專欄
2004   捷克前總統哈維爾來台參訪專屬攝影師
2006   綠光劇團《人間條件》I、II舞台劇平面攝影師
2006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出版《品台北》專任攝影師之一
2006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出版《台北畫素》專任攝影師之一
2008   現任綠線映像有限公司視覺統籌

作者部落格 / 煙斗客的重機日記(www.wretch.cc/blog/apophoto
作者email / cooper_chen@greenline.com.tw
作者現任 / 綠線映像有限公司視覺統籌 www.greenline.com.tw/

 

目錄

推薦序——取靈魂的人    鍾怡雯
自序——沒有閃燈的作家身影
1小野
2王文華
3王文興
4平路
5白先勇
6向陽
7成英姝
8朱天心
9何凡、林海音
10余光中
11余秋雨
12余華
13吳念真
14吳若權
15吳淡如
16巫永福
17李昌鈺
18李昂
19東年
20林文月
21林文義
22林懷民
23邱坤良
24金庸
25南方朔
26施叔青
27柏揚
28紀蔚然
29席慕蓉
30師瓊瑜
31徐國能
32袁哲生
33郝譽翔
34高行健
35張大春
36張小虹
37張香華
38張惠菁
39張曉風
40曹瑞原
41莫言
42許悔之
43陳大為
44陳明章
45陳映真
46陳若曦
47曾偉禎
48黃凡
49黃春明
50楊牧
51楊照
52楊澤
53葉石濤
54詹宏志
55路寒袖
56廖咸浩
57劉俠
58劉紹唐
59蔣勳
60蔡詩萍
61鄭清文
62駱以軍
63龍應台
64謝材俊
65鍾文音
66鍾怡雯
67鍾肇政
68隱地
69簡媜
70嚴歌苓
71 Paulo Coelho
(作家順序照姓氏筆畫排列)
 

推薦序
                                                                      
取靈魂的人  文/鍾怡雯

  我很排斥鏡頭,是那種拍照就表情僵硬、四肢無所措的人。寫散文已經夠透明了,拍照這事,能免則免,錄影就更別提了。曾經讀過一則報導,這地球上有個部落視拍照為「取走靈魂」,卡察剎那,靈魂便收入小小的機器。這部落必然是我的原鄉。前世,或者前前幾世,我大概是那裡的村民。

  偏偏我的朋友陳建仲做的就是取靈魂這事。這麼畏懼鏡頭的我,怎麼會有一個攝影師朋友?

  說起來,還是跟靈魂有關。
  多年以前,陳建仲曾經說過一個跟相機有關的故事。有段時間他經濟狀況不太好,想出讓一台相機。這是十幾年前的事了,那時他手上有好幾台跟他相處多年的好伙伴,他對每一台都有感情,每一台都不想割捨。

  他把伙伴們一字排開,陷入天人交戰。
  後來,你知道我把哪一台賣了?他抽著煙斗問我,很痞子樣。就是那台會發抖的,我覺得我們緣分到了。他看著遠方的雲,沒等我回答就給答案。

  我得解釋一下。首先,我們都認定「物」是有情眾生,相機會發抖這事在我聽來是合理的。因此我們的討論重點是:為什麼中選的竟是那台最不想離開他,最眷戀他的伙伴,而不是相機怎麼可能發抖這事。

  我們都相信另一個世界。話題常跟幽冥眾生有關,以及夢境。在別人看來這些都是虛無飄渺之事,我們的友情也是如此虛無飄渺。這很符合我的行事,因此朋友做了十年,君子之交淡如水。幾年不見,數月不通聲息是常事。七年前準備買房子時找他來過,就在現在我的家,當時還是空屋的新房子,討論這房子氣場如何,有沒有看不見的朋友。

  當然他最擅長的還是拍照。我最喜歡他在元智校園幫我拍的一張側臉照,是少數我願意常常曝光的照片。側臉讓我很自在,不必直面鏡頭,因此覺得安全,別人看不到我的全臉,更讓我錯生沒人認得我的阿Q感。

  雖然如此,在第一次打量照片時,還是生出「出賣自已靈魂」的感覺。陳建仲就是有這種本事,即便是側臉,他還是抓得住人,抓得住風景和物的神韻。或許,在我的部落時代,前幾世之時,他是跟我同個部落的巫師。

自序 
                                                                        
沒有閃燈的作家身影   文/陳建仲

  沒想到拍了那麼多的作家。這一切並非刻意,而是不知不覺在命運鞭策下,日積月累的成果。

  民國七十九年,我退伍後到雜誌社去面試,他們丟了一台相機和閃燈給我,考題是當場把主考官當model拍,那時我根本不會使用閃燈,胡亂拍了幾張交卷,可想而知當然沒錄取。後來有一家報社缺一名攝影記者,不明就裡就進去了,當時每月一萬多元的薪資,遠遠不及我的消費需求,於是就開始兼些外快,幫皇冠雜誌拍專題,當時主編楊淑惠對我很照顧,常找我去拍他們的專題人物,像林清玄、蔡志忠、胡茵夢、廖玉慧等。我還是一樣不會使用閃燈,也因為這個弱點,反而造就了我的影像特質,就是特別會尋找光。

  民國八十四年某天半夜,突然接到一位學長的電話,他向我探問報社工作情形,一問之下才知道當日的中國時報刊載了應徵一名攝影記者的消息。掛上電話後,我急忙衝到7-11,架上居然還躺著最後一份中國時報,趕忙打開一看,原來要應徵一名影劇版攝影記者,需附上十五張影劇彩色照片,心情當場涼了半截,因為我手邊一位藝人的照片也沒有。

  徹夜長思後,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挑了十五張作家的黑白照片寄去時報,完全不符合應徵的規格。沒想到兩個星期後,居然接到時報來電,約我去面談,當時以為是知情的同業打來捉弄,還不耐地回應:「你到底是誰啊,別鬧了!」

  原來時報已經選定了影劇版攝影記者,不是我。但在時報攝影組組長林國彰的力薦下,額外多增加了我這個名額,去支援開卷版和文化版。這意外的插曲,正式開啟了我記錄作家影像的大門,這一切都要感謝當年國彰的提攜之恩,沒有他的背書,以我當時在小報社的資歷,可能連替大報記者揹腳架都不夠格。加入時報團隊後,有國彰、惠恩兩位長官亦師亦友的教誨,技術和觀念不斷躍進,作家也就這樣一路拍下去。

  在人物攝影中,作家是最難拍的一群人,他們終日沉浸在私密的創作中,多半不擅面對鏡頭;只要一面對鏡頭,不是表情僵硬,就是手足無措。雖然如此,但與他們言談間感受到的人文質感與智慧,卻是非常迷人。為了突破這困境,我每次拍照前都會先讀作家的書,期望在極短暫的互動時間中,爭取他們的信任,讓他們放鬆防禦的肢體,然後在有限的空間裡,找出有感覺的位置。

  其中的甘苦與挑戰很難一語道盡。
  拍攝陳映真時,壓力最大,他像偶像一樣遙遠,要和他在真實中相面對,是一件很惶恐的事;但相遇後,卻見到他隨和幽默的一面,就像是少年的一位師長般親切。最遠距的拍攝是到巴黎拍蔣勳。花最多時間拍攝的是陳若曦。最懂得擺pose者要算是蔡詩萍。最難掌握神韻的應屬林文月。配合度最高的是平路。最重造型的是吳若權。最會說故事的是黃春明……。每一次的拍攝,都要感謝他們對我的信任,任由我左右擺布,容忍我拿著相機,像蒼蠅般在他們身旁晃來晃去。

  打算集結成書時,面對人物的挑選很頭痛,深怕顧此失彼。每位作家對時代的影響力各不相同,很難用一把尺丈量所有人,最後只能以影像為優先考量,一些因時間太倉促,無法深刻呈現其特質的作家,也就不得不忍痛割捨。但這工作是一開始就永遠也不會結束,還有太多太多遺漏的偉大作家,值得持續拍下去。

  希望透過鏡頭,讓躲在文字中的作家影像一一浮現。他們用文字,感動了好幾個世代的讀者人心,也陪伴我們走過共同的歲月。我想或許這是一個方法,讓讀者可以走出文字,透過一張張最真實、沒有閃燈加工的作家影像,去尋找他們心中感念的身影。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5227579
  • 叢書系列:繽紛系列
  • 規格:平裝 / 156頁 / 12k菊 / 19 x 21 x 0.7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