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季_諾貝爾文學獎
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攝影集

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攝影集

Instant Light

  • 定價:480
  • 優惠價:943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0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像是走進了時間的迴廊,在同一個窗台、同一間教堂裡,我們佇足。

    文/阿立2008年08月27日

    去年我開始迷上《110相機》,除了是底片機,加上底片很小,無法預測相片洗出來的樣貌外,最令我心動著迷的,就是它的粒子較粗,能夠留住光線。如同右圖一般,光線的軌跡,在底片的捕捉下,一覽無遺。雖然我從未看過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但《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攝影集》時,仍深深地吸引了我。最先讓我注 more
 

內容簡介

  塔可夫斯基在這本書裡,向我們展示了拍立得的最大潛能:他的影像,似乎在那一刻捕捉了永恆。

  「塔可夫斯基經常思考時光流逝之道,而這正是他想要的:停住時光,即便是以這些快速的拍立得影像……這些影像留給我們一種神祕而詩意的感受,一種與事物永別的哀傷。彷彿是安德烈想要盡快將自身的愉悅傳遞給他人。它們是拿來分享的事物,而不只是使他那停住時光的心願成真的方法。那感覺像是,深情的惜別。」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於1979-1984年間,在俄國及義大利拍下這60張拍立得。這一系列拍攝精巧的生活小品讓我們看到,這位導演不單是流動影像的大師,在捕捉靜止畫面上也同樣傑出。

  第一部的相片攝於俄國,在塔可夫斯基的鄉間居所一帶,那曳長的陰影、晨霧間朦朧的樹影皆帶著熾熱哀愁,同時還有他妻子、兒子、愛犬的肖像,配上從他日後的日記裡摘錄出來的句子,畫面更添鄉愁。那些在義大利所拍的照片,則描繪了精緻細巧的靜物,及閃著微光的廢墟。

作者簡介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32-1986)

他捕捉生命一如鏡像,一如夢境
俄國導演,也是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身兼作家及演員。
他一生只拍了七部電影,但每一部都讓他名留影史。

  電影大師柏格曼曾說過:「竟然有人將我長久以來不知如何表達的種種都展現出來。我認為塔可夫斯基是最偉大的……他捕捉生命一如鏡像,一如夢境。」
塔可夫斯基生於蘇聯伏爾加河畔,父親是俄國一代名詩人阿爾謝尼.塔可夫斯基。

1962年,他的第一部作品《伊凡的少年時代》,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1981年,他決定永遠留在義大利,完成了電影《鄉愁》。
1985年,他完成最後一部電影《犧牲》,並完成電影藝術上的重要著作《雕刻時光》。

  七部電影作品為:《伊凡的少年時代》《安德烈.盧布烈夫》《飛向太空》《鏡子》《潛行者》《鄉愁》《犧牲》。

譯者簡介

虹風


  寫字以為生,閱讀以為生之源。在語言的海裡感到存在,在閱讀的世界裡獲得安寧。 莫斯科大學語言系文學組碩士,永和社區大學文學閱讀講師,永和小小書房店主。blog.roodo.com/smallidea

 

目錄

深情的惜別
托尼諾.圭拉

俄國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義大利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記憶之影
喬凡尼.齊亞拉蒙特

照片說明
引言來源
小傳

 

完完全全的沉陷

電影學者李泳泉

第一回見識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我就完完全全沉陷了。

  《鄉愁》的第一個畫面,濃重的晨霧罩籠著的托斯卡尼草原,分不清是藍黑抑或墨綠,直到那部黑色轎車?止了,方才辨認出車尾燈的冷紅。然後,在古雅空寂的旅棧中,凝視著哥查可夫掙扎於鄉愁與當下之間。我們,彷彿夢魘般耗盡氣力,心裡充滿了恐懼,因為這樣的經驗,不是夢,而是現實本身。塔可夫斯基就是有這樣的本事:不說故事,不講道理,惟讓我們直接體驗那意識的流動,直接感受那心靈的?示。

  在此種心理基礎上,我們便不難理解《伊凡的少年時代》不只細緻刻畫了戰火摧殘下被扭曲的童年,我們也可以從伊凡睡夢中,井邊撈星的夢境,具體而微地見證著犧牲和救贖的辯証。同樣地,我們發現,儘管取材和表層紋理似乎極為繁雜多樣,《安德烈?盧布烈夫》和《飛向太空》同樣探索了個人信念與周遭環境的傾軋,以及精神與物質的對立。

  我們既驚懾於前者史詩般壯偉的視象,後者哲學性思維的拉扯,且細膩感受前者的時光悠悠與後者的款款深情。兩者都是宏觀中自有節奏,微觀中不乏詩趣。

  塔可夫斯基既熾熱執著,又不憚反省。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為下一部奠基;每一部新作,都在嘗試新的可能。《鏡子》將自己的記憶和回想、夢魘和史實、音樂和詩篇相映相扣,令人目瞪口呆地、非常意識流地結合了極為抒情的實∕虛意象和十分震撼的新聞資料影像,成為一個在視覺上和結構上都飽滿豐實的整體。正如柏格曼所言:「他創造了嶄新的電影語言。」

  自《潛行者》起,塔可夫斯基的攝影,已然近乎隨心所欲了。在色彩上,並未以黑白、彩色機械性地區分現在和過去、現實和想像、醒覺和幻夢;在攝影機運動上,或水平或垂直,或疾或徐,都順著意識的樣態作有機的呈現。是以,當我們隨著潛行者一行人搭著公車,大約四分鐘,從黑白到略略稀釋的彩色天地,彷彿,我們也開始進行了自我探索之旅。

  最後,讓我們從《犧牲》的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鏡頭中,凝視那個「逃難」畫面:驚惶的、穢污的人群向前慌奔著;翻覆的汽車、竄飛的屑紙。慢動作。黑白片。鏡頭由微俯角到鳥瞰。顫怖的嗓音。然後是安詳睡在玻璃上的男孩。玻璃上映此寧謐的古城的天空。一鏡到底。如此不著痕跡,如此出人意表。果真「捕捉生命一如倒映,一如夢境。」
即將見識塔可夫斯基的拍立得攝影集,我期待著,再度完完全全的沉陷。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665103
  • 叢書系列:master
  • 規格:精裝 / 136頁 / 15 x 21 x 1.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喬凡尼.齊亞拉蒙特
記憶之影


背景是蒼白的樺木林,一個美麗的女人坐在廊台的闌干上,露出淡淡微笑,嘴唇緊閉。一個年輕的軍人凝視著前方,肩膀上用背帶掛著一支槍關槍,熊皮軍帽上飾著紅軍五角星,帽緣下倔強的臉帶著深沉哀傷。一座老房子,木頭遭流逝的時光撕裂、磨蝕,沿著林蔭獨自佇立在樹林邊緣,浸沐於光輝中。

那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最為鍾愛的黑白影像,對他的命運至關重大:他的母親瑪利亞.伊凡諾娃、父親阿爾謝尼、兒時在伊格納堤耶佛的家。塔可夫斯基從家族相簿挑出這些照片,再製之後貼在從不離身的黑色日記本裡。這是他生命中的連續影像,從過去喚來的存在,在這位導演拍攝《鏡子》一片時陪伴著他。那像一種可隨身攜帶的倒敘鏡頭,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每逢思鄉時刻,便可一次次重播,直到他被放逐到義大利、於1986年12月29日在巴黎過世為止。

塔可夫斯基的藝術基礎是:接受同胞及家族的歷史、認同培育他的文化傳統,及對自由、對人類(依神的形象及外貌所塑)創造力的深切渴望與愛戀。他寫道:「在我所有的影片裡,嘗試去建立那維繫人類彼此的環節,對我而言是重要的……這些環節維繫我與人性,並使我們與周遭一切有所連結。我必須明白,在這個世界裡,我是個繼承者,因此我在這裡的存在,決非偶然……我一直覺得,確立自身歸屬於一個特定的傳統、文化、族群或思想,至為重要。」

接受、認同,並深愛其家族系譜的小影像,同樣也賦予這歸屬感生命力。這些日常生活的樸實痕跡,透過回憶來觀察,以記憶來檢視。正如貫穿《伊凡的少年時代》的連續夢境,使得小孤兒意識到自己的命運即為犧牲。《鏡子》亦是如此:確實重構這些黑白照片,作為場景設定的背景,藉此反映這個故事的關鍵時刻。

每一張相片都是瞬間的記憶之鏡,為過往留下靜止的痕跡,為滄海桑田留下永久的印記,為永遠從我們視野裡消失的人留下沉默的影像。相片單純地將過往保存下來,似乎僅證實人們的消失與死亡,也為那聯繫了我們與相片的情感、這些相片所屬的場所及事物,做下見證。

從這樣的觀點看來,記憶是根據必然的線性邏輯、大自然千古不變的法則、以悲劇形式來建構與主宰人類歷史的歐幾里德機械化因果論,透過外部現實強迫心靈接受的訊息記錄。塔可夫斯基說,藝術家必須「能超脫邏輯條理所設的局限,將生命中的無形聯結及潛在現象的深奧複雜與真相傳達出去。」身為巴斯特納克、曼德里施丹姆、阿赫瑪托娃以及茨維塔耶娃那一代大詩人之一的繼承者,哺育塔可夫斯基的,便是這「生命裡深奧又複雜的真相」。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書寫逾50年,阿莫多瓦,終於完成的非典型自傳《最後的夢》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寵物&植物展(止)
  • 奇幻基地x春光
  • 金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