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社會學教授為何會討厭涂爾幹?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到底有什麼問題,使得作者不吐不快?
作者以幽默詼諧的口吻細數《社會分工論》各種譯本與原文的落差,目的是希望未來的讀者不要再「誤讀」《社會分工論》。同時還提出前人閱讀這本經典不曾注意的地方,幫助讀者解開涂爾幹的密碼。
作者簡介
孫中興
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一位社會學教授為何會討厭涂爾幹?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到底有什麼問題,使得作者不吐不快?
作者以幽默詼諧的口吻細數《社會分工論》各種譯本與原文的落差,目的是希望未來的讀者不要再「誤讀」《社會分工論》。同時還提出前人閱讀這本經典不曾注意的地方,幫助讀者解開涂爾幹的密碼。
作者簡介
孫中興
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序言
開頭想說的話
孫中興
在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大學部和研究所的必修課「社會學理論」廿年,我從來沒有掩飾過「我不喜歡涂爾幹」的態度。
原因其實很簡單:以前我教到涂爾幹的時候都會生病。我當然還沒迷信到認為自己和涂爾幹「犯沖」;而是每次秋季班開始的課,教到涂爾幹都剛好碰到秋冬之交,我的扁桃腺就一定會發炎作祟。經過幾年的折磨,終於在醫師的建議之下決定割除扁桃腺。此後再怎麼教涂爾幹,也不會有身體的病痛。
可是我還是不喜歡涂爾幹,總覺得他的書漏洞太多。特別是教書多年後,有了指導學生寫論文的經驗,就常常以「假如我是涂爾幹的指導老師」的遐想,來看涂爾幹的書,更加肯定我原有的想法。
2007年3月28日我應邀到敝校國家發展研究所演講,原先他們指定我講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我很老實說明我不喜歡涂爾幹,可不可以換一本書,例如: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或是韋伯的《基督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我都有些「別出心裁」而且還是「有根有據」的看法,但是他們都以這些書已邀請了別的老師而婉拒。 後來,我念頭一轉,想想能把自己「不喜歡涂爾幹」的理由和證據都條列清楚,也算是對自己和主辦單位的一個很好的交代。於是花了一段時間準備這場演講,認真地將我書架上各種版本的《社會分工論》都拿出來,對照自己多年來不斷增補的講義,特別是學習製作生平演講的第一次Power Point 。為了表明自己多年來對於涂爾幹的立場和吸引演講聽眾,就仿照一部當時上映的日本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而將此次演講定名為「令我討厭的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
經過這麼一番準備,我發現自己對於涂爾幹的好感並沒有增加,但是在閱讀和比較版本的過程中,好像發現了不少前人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所以就打鐵趁熱將自己的小小研究成果寫出來。
一般人對於理論的學習都是從二手書,特別是老師上課所使用的教科書入門。所以,對於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也都是撿食這些書的「牙慧」而來。如果不讀原典的話,很容易誤以為二手教科書所說的就是涂爾幹思想的精華。可是,當我們從原典入手,仔細去看涂爾幹的主要論證,以及他對於這個論證的推理過程,和他提供的證據,配合上他所參考的資料,我們不難看出教科書的「疏漏」以及「誤導」的弊病。看原典翻譯本的話,這樣的問題當然會得到改善,但是又會落入「翻譯漏失」(lost in translation)的陷阱。
當然有人會懷疑,身為東方人,我們對於涂爾幹的研究有可能超越西方人,特別是法國人的研究成果嗎?我的回答是:「當然可以!」希望這本小書就是證據。我一向主張:研究只有認真不認真的問題,沒有「本土化」或「外國化」的問題。
和我比較親近的人都知道我一直要寫一本討論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書。我連書名《馬恩四論》都定好了,可是一直沒寫出來。自己的疏懶是最大的原因,要寫的東西我已經瞭如指掌,每年暑假也都在閱讀永遠唸不完的資料,所以這本多年來想寫的書,也就一直處於「只聽樓梯響」的狀態。也許在這次涂爾幹的經驗之後,也會有助於《馬恩四論》的問世。
多年來我都一直希望自己雖然是教理論的人,不應該強化「理論就是看不懂」的刻板印象,所以在上課和寫作上,我都儘量用輕鬆詼諧的方法來接引大家進入理論的境地。這本書也是這種努力的一種嘗試。
不過,我並不是要「幫大家讀經典」,也不想做一本「只要讀我這本就可以不用讀原典」的那種書。我要寫一本我認為我有特別看法的書。所以如果您發覺涂爾幹原書有很大篇幅討論的地方,我卻沒多加討論,那多半是我沒有什麼心得之處,請不要太過訝異。 因為中英文的翻譯本,都有不同的問題,所以,我選擇在文中註明法文。不是我法文比英文好,而是我從兩個英譯本入手時,偶有不知所從的困惑。這些部份我會在文中提出。當然,我也沒有真正細讀所有譯本,不過有引用的地方,我一定都細細看過,對照法文來作最後的評斷。引用的原文,我都用自己的翻譯,雖然翻得不夠好,但是都有法文可資對照,相信法文好的讀者一定可以給我更多指教。其他人只能選擇相信我吧!在引文註明各版本的相對頁碼,只是為了讀者查對方便,希望頁碼都沒有錯誤。有問題的中英文翻譯,我在正文中會有討論,也在「附表六」中替各位準備了一個重要概念譯名的對照表。最大的希望是這些譯本,如果真的發現我所指出的錯誤是真的錯誤,在未來的版本中能夠更正,讓後來的讀者不必再受「翻譯漏失」的苦。還有,因為我不想將涂爾幹的生平和著作脈絡再費時間寫出來,所以就把我多年來講義的相關部份當成「附表一」和「附表二」讓有心的讀者參考。
我在書中有許多獨門的看法,都有著文本的證據。知我罪我,都應該以證據為根據。 最後還是要坦白一下,雖然我還是不喜歡涂爾幹,但是我在寫作過程中,再度享受到純然知性的樂趣。如果您嫌我繁瑣、挑剔,那您真的沒有感染到我的讀書寫書之樂。這筆帳就和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無關了!
真正的最後,本著效法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精神,我要將這本小書獻給我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Sigmund Diamond教授。當初我問他論文要寫多少字才夠,他回答:「簡明為上」,並引用了莎士比亞的話說:「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這個教誨,我謹記在心,也傳給了我的芸芸眾指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