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泰利的街角
  • 定價:250
  • 優惠價:79197
  • 優惠期限:2024年03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曾經,有人這樣赤裸裸地看過你嗎?你這樣看過自己嗎?

    文/DL2009年03月09日

    泰利,31歲,男性,出生於亞特蘭大。他從未上過學,11歲開始陸續做過一些工作,包括打掃、洗碗盤,還有醫院的廚師;31歲的時候,他住在華盛頓特區,不定期的做著建築工人。平常日子,他都和他的同伴們聚在一家叫做「新政外賣店」附近,那裡每天早上會來一輛小貨車,沿街問,有沒有人要去建築工地,打 more
 

內容簡介

  《泰利的街角》自1967年出版以來便獲得廣大的迴響,民族誌研究紮實,推理深具說服力,拓展了社會科學界對都市問題、貧窮再製以及種族議題的視野,因而屢被各界意見領袖列為必讀的經典。作者最另類的地方在於他那過人的說故事能力,平實的筆調,卻充溢著令人震撼的同理心,再次將血肉賦予這些被主流社會化約、污名化的非裔都市貧民男性,因此本書的影響力早就跨越以詰屈聱牙與晦澀難懂著稱的學界藩籬,成為任何渴望認識不平等問題與關心社會公義的普羅大眾的知識寶典,這其中也包括了有志改革的政策制訂者與社會運動人士。

  時值台灣逐漸走向新自由主義化的移民化社會之際,愈來愈多的不同種族與族群加入了台灣社會。在此同時,更有越來越多的人,在所謂M型社會的趨勢下痛苦地墜落貧窮的深淵。然而,我們這個自允種族高度同質、階級問題不存在的社會,似乎尚未準備好迎接多元種族與貧富差距日增的現實,在公領域及報章媒體上,時常可見曲意結合種族與階級歧視的論述,對特定人群的偏見與結構性歧視,在制度層面上一再被複製。透過這本小書,台灣的讀者或能重新反省這群社會邊緣人的結構性困境,審視當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是如何對待這群弱勢者?我們的主流民意欣然接受「商人無祖國」的謬論,卻聽不見弱勢者無聲的吶喊。這種社會,還有什麼公理和正義可言?

作者簡介

Elliot Liebow (1925-1994)

  曾任美國國家心理健康機構所屬的工作與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首席。《泰利的街角》是Liebow在美國天主教大學的博士論文。他在1993年出版的《告訴他們我是誰》(Tell Them Who I Am: The Lives of Homeless Women)是一部研究美國流浪婦女的重要作品。

譯者簡介

黃克先

  台大社研所畢,現為美國西北大學社會學博士生,著有《原鄉、居地與天家:外鄉第一代的流亡經驗與改宗歷程》(稻鄉出版),譯有《客人?外人?遷移在歐洲(1800~)》(巨流出版),《社會資本》(巨流出版),《上帝有個夢》(雅歌出版)。

 

目錄

致謝
導讀 陳巨擘
二○○三年版序──《泰利的街角》與城市的黑人男性 Charles Lemert
一九六七年版序 Hylan Lewis
二○○三年版導讀 William Julius Wilson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男人與工作
第三章 沒有孩子的父親
第四章 丈夫與妻子
第五章 戀愛者與利用者
第六章 朋友與網絡
第七章 結論
附錄──回溯性的田野經歷
參考書目
索引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525056
  • 叢書系列:社會書
  • 規格:平裝 / 210頁 / 15 x 21 x 1.0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二○○三年版序──《泰利的街角》與城市的黑人男性
Charles Lemert

自從Elliot Liebow的《泰利的街角》於1967年首度問世以來,已經不斷地被學者、教師、學生與許許多多人──也就是凡關心都市窮人之痛苦的人──所閱讀。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裡,只有少數的書籍能像本書一樣,銷售量達一百萬冊以上。為數眾多的美國人(以及不少世界各地的人們)──包括一些未擁有大學書單的人──透過這本書而瞭解到身在美國都市、在經濟上位處邊緣的黑人男性所面臨的困境。有些人雖然未曾聽過(或者是聽過後忘記了)本書作者的名字,但卻聽過本書裡的故事。

《泰利的街角》影響了幾代以來的政策制定者、社運人士、咖啡店哲學家的思考,然而這影響力有如潛流一般在四處流動,藉此散播了公眾學習的可能,而不是藉由時下各種形塑輿論的方式,像是佈道、報紙社論、各種公開演說、電視脫口秀或是街聞巷議等公眾的學習四處漂流。不論何時,也不管身在何方,只要有人想走出愚蒙來面對與美國都市之黑人的錯綜複雜關係,《泰利的街角》就是一片在意識上暗明交界的模糊地帶,成為一條救命索線來對抗佐證有限但又對都市貧窮問題大放厥詞的大批種族主義者。

為什麼?為什麼這樣一本小書是如此的重要呢?為什麼這本討論城市的書具有持續不輟的價值,即便成書的時間距如今全球經濟將美國內城窮人們的希望敲碎的時代已如此久遠?這本書的寫作本身是平實直接的──平實直接到使人忽略了其價值。有些人即使不覺得它很古怪,若非次標題──街角的黑人男性研究作為關鍵詞的提醒,至少會認為這並不符合社會學界流行的方式。近年來,「Negro」這個字眼已因為種族感受的關係而被放棄,以「Black」取而代之(W. E. B. Du Bois發起對公眾使用「Negro」的反抗,時常在這個字中插入大寫字母B,以反省大寫字母N)。然而,2003年Rowman & Littlefield出版版本的讀者會感到十分驚奇,不只因為需要轉譯一些字眼或貨幣數值,或是想像把泰利的角落重新安置在就業前景下滑、毒品交易劫掠都市窮人的政治經濟情況。我們只需極少的轉譯就能自本書的故事裡得到許多,不只是因為在本書首次問世後這麼多年,它閱讀起來仍引人入勝且清晰明瞭。

《泰利的街角》不斷以各種方式來回饋它的讀者,在這個物換星移的時代裡仍與我們息息相關。首先,這本書是另樹一格的文學精品──讓我們從沉悶的正式學術寫作中獲得解脫。我們從Elliot Liebow的文字天賦裡獲益良多,時至今日,《泰利的街角》讀來仍是極具洞察力、光芒令人難以逼視的社會科學經驗研究,尤其是它避免了許多民族誌研究之累贅笨重的這點原創性。然而,這本書並無法讓我們在閱讀與獲取新知的同時心情愉悅,而是讓我們痛苦地認識到美國的種族困境在社會與經濟生活的中心仍是如此根深蒂固。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
|
2021/09/27
《泰》架構嚴謹,以主題劃分章節,作者Liebow詳實地描述自己與報導人的互動過程,並把田野素材做細緻的加工分析。作者對於街角男性的心態有細膩的觀察,將他們經常使用的說法或表露於外的態度建構出一套價值體系,同時追究支撐這套體系運作的個人行動的背後,實際的想法與人生經歷。
展開
user-img
5
|
2015/09/28
「泰利」是一個人的名字,不是地名。
作者Elliot Liebow 基於1960年代對貧窮黑人家庭研究過度強調女人與小孩,因而對成年男性有所忽視偏誤,便投入這項研究計畫。(2009:37)

「泰利」是一個美國的黑人,他離鄉背井來到華盛頓第二區落腳找工作、混飯吃。
聚集在那個街角的人們,不論他們的長相、家庭、背景、故鄉、好惡,他們絕大部分都是非常相似的群體。

他們在這兒娶妻生子,自食其力,幹著雇主和自己都瞧不起的職業,工作更替頻繁在這兒不是啥稀奇的事。他們往往是一群沒有孩子的父親,著眼於當下,領到薪水馬上去買酒醉、尋歡作樂,隔天醒來又陷入身無分文的惡性循環。

他們之所以執著「當下」、「現在」、「立刻」,顯示出一種終極絕望的心聲,是對自己眼中未來最直接的回應。(2009:75)

他們恨透了自己的父親,只是當辛辛苦苦工作回到家,迎接著是嘮叨的妻子,嘴離不開「錢」,又不斷提醒著他作為一個丈夫與父親是多麼失敗。妻子最終往往還是得靠自己,更慘的是甚至還得拉丈夫一把。(2009:114)

「他」最後會發現自己與他那不負責任的父親像到了極點,有家不願歸的情況下,又窩在那群男人常聚集的街角,彼此談心訴苦,那是一個只有男人才會理解的世界。
這種互相安慰會讓他們忘記他們相識並不久,可是那一種情緒下他們都會變成彼此的知心好友,然而一旦他們要搬離這塊地方,這樣知己的情誼也很容易就煙消雲散了。

這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底層黑人社會的人生、未來不斷充斥著循環,翻身改變的機會極其渺茫,因為努力打拚結果什麼也不能改變,所以他們才會那麼自暴自棄...也顯現出美國社會60年代最深層的荒謬。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1世紀的人生難題,線上解憂價,單本88折,二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