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關於大腦和閱讀的顛覆之書,多年來致力於兒童發展研究的瑪莉安?沃夫博士大膽立論:人腦根本就不是為了閱讀文字所「設計」。書寫文字花了兩千年的時間才被發展出來,新生兒更需要兩千個日子才能學會閱讀,簡直就是要大腦全面改造才能適應文字!光看為數眾多的閱讀障礙者(dyslexia)就知道,講到閱讀,咱們的腦袋可一點都不「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而所謂的「閱讀障礙」更可能代表著無邊無際的創造力!
本書主要在敘述人類大腦如何演化出閱讀能力的故事,並同時揭露智力演化的奧祕,而此故事其實一直不斷在我們眼前更迭、在我們指間流轉。隱藏在學習閱讀過程的背後,腦部構造及迴路相互之間不斷建立新的連結,簡而言之,我們之所以能夠學會閱讀,仰賴的全是腦部可塑性的設計;反之,由另一個角度來看,當我們正在閱讀時,我們的腦無論是在生理或智力層面,都永遠地改變了。本書將以受世人推崇的法國小說家馬塞爾?普魯斯特為象徵性的例子,並且與一般人眼中地位低下的烏賊作對比,探索關於「閱讀」兩種截然不同的層面。普魯斯特的閱讀聖殿與科學家的烏賊實驗,恰巧提供互補的角度,幫助我們瞭解「閱讀腦」的個體智力,與複雜的生物學基礎。
正如平克在語言認知領域的權威之作《語言本能》,沃夫博士的《普魯斯特與烏賊》將在書寫語言的研究上貢獻良多,身為閱讀的愛好者的她殫精竭慮,在書中詳細分析了孩童大腦學習閱讀的過程中的各種轉變。
作者簡介
瑪莉安.沃夫(Maryanne Wolf)
塔夫茲(Tufts)大學兒童發展系教授,並擔任閱讀與語言研究中心主任,曾獲頒該校約翰.狄比亞久(John DiBiaggio)公共服務獎。她目前和丈夫與兩個兒子住在麻州劍橋。
譯者簡介
王惟芬(第四章至全書)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學士,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科技醫療史中心碩士。曾任中研院動物所與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理,主要翻譯經驗多為學術文章,也譯過 DISCOVERY 節目、環境資訊電子報之環境新聞與百大入侵種網頁資料,譯有《抗生素的迷思》、《右手、左手:探索不對稱的起源》。
楊仕音(一至三章)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學士、動物學研究所碩士,主修病毒遺傳。美國長春藤Dartmouth College科技管理學碩士。曾獲台灣大學郭光雄教授研究獎學金以及Roger F. Naill研究獎學金。目前在中央研究院負責生物多樣性網站的翻譯工作,譯有《半顆腦袋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