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購買版本(2):
2025-06-27 → 2025-08-31
文/盧郁佳,|,皇冠文化2022年01月25日
【本文涉及部分情節設定,請斟酌閱讀】 史蒂芬.金是驚悚之王,小說集《如果它流血》卻近於村上春樹奇幻滄桑,在他長期探索的主題上,設置謎樣棋局,點出人生體悟。少了孤寂恐怖,多了溫情羈絆,而英勇不辱使命。全書有四個中篇。第一篇〈哈洛根先生的電話〉講小鎮少年打工,替獨居退休老人朗讀小說 more文/陳榮彬,|,汪潔,|,陳佩芸2018年08月13日
據我的經驗,臺灣譯者若具有編輯背景的話,大多是在離開編輯職位後轉戰譯界;而像余國芳這樣,因為當譯者而被出版社找去當編輯,卸任後又繼續當譯者的,可說少之又少。近年來余國芳因為連續翻譯了美國小說大師瑞蒙.卡佛的小說與散文,還有這一次重新被引介到繁體中文出版界的約翰.齊佛短篇小說集《 more譯者簡介
謝瑤玲
美國伊利諾大學比較文學博士。致力於翻譯二十餘年,譯書超過百種,譯有《玫瑰的名字》、《傅科擺》等書。
余國芳
由譯者,譯著等身。譯有《安琪拉的灰燼》、《我的左腳》、《大地之聲》、《爆醒惡夢的第一聲號角》等書。
賴慈芸
台大中文系畢業、輔大翻譯學研究所碩士,現為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研究所博士班學生。譯有《超完美風暴》、《歌門鬼城》等書。
導讀
回歸最為單純的聆聽樂趣──談《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
文◎【城堡岩小鎮家族創立人】劉韋廷
雖然史蒂芬.金的長篇小說總是在厚度上叫人吃驚不已,然而,他對於短篇小說卻一直有著獨特愛好,曾在自己的短篇集《世事無常》(Everything’s Eventual, 2002)中,藉由自序公開表示,希望報章雜誌能像以前一樣固定刊載短篇小說,使年輕作家能以投稿方式順利發表作品,更呼籲出版社於現今以長篇小說為主的書市中,能再多花一些心思推出各種短篇小說集。
我想,就作家而言,要去書寫一篇短篇小說,的確是一種與長篇極為不同的奇妙技藝。在長篇小說中,作家得以擁有更為廣闊的空間塑造角色及事件,藉由足夠的鋪陳與細節描繪,使故事更能展現出富饒的風貌。然而,短篇小說所擁有的字數限制,則顯然較難使作家運用複雜手法來塑造結構嚴謹之作,是以,比起長篇而論,精采的短篇小說除了考驗作家本身駕馭文字的功力外,更是一種極為要求靈感的文類,有時,短篇小說無須交代故事背景及角色過往,僅需要某個單一事件,便能神奇地展現出一種如同世界切面般的存在,在這個與長篇相較之下更顯局部與緊縮的小世界中,事件有無明確解釋並非如此重要,一切大可僅以氣氛作為主要依歸,使得身為讀者的我們,也得以在睡前抽出短短時間展讀一篇,便能感受到故事回歸單純的迷人本質,如同兒時聆聽床邊故事般,使優秀短篇小說那原始純粹的魅力陪伴我們入眠。
而對於史蒂芬.金來說,短篇小說更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創作經驗,每當他口中所謂「濃縮且精妙的靈感」出現時,總是讓他迫不及待地以短篇作為呈現方式,甚至就在他已然無需為名氣金錢所苦惱的現在,亦同樣將寫作短篇小說,視為證明自己仍未江郎才盡的方式。
除此之外,短篇小說就某些角度而言,更是史蒂芬.金之所以能有今日的重要關鍵。當他仍是學生時,便曾寫過短篇投稿至雜誌社,並獲得了刊出機會;雖說稿費並不優渥(有時甚至只有贈書),卻也成為了他鞏固寫作信心的根本。甚至,在他長篇處女作《奇女凱莉》(Carrie,1974)受到賞識前那段經濟拮据的日子裡,亦有好幾次在生活經費堪慮之際,由於收到了短篇小說獲得錄用的稿費,才得以使生計繼續維持下去。是以若是以此觀點來看,或許我們能說,雖然史蒂芬.金的確仰賴長篇小說致富及奠定其文壇地位;然而,要是沒有那些在他尚未得志前所發表的短篇小說來堅定他寫作之路的決心,或許文壇也會因此而失去這樣一個說故事的高手。而一貫樂於提攜後進的史蒂芬.金,之所以會如此多次呼籲大眾及出版業重視短篇小說,其原因也由此可見一斑。
這一本《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是史蒂芬.金於一九八五年時所推出的第二本短篇小說集,就他自序中所言,書中收錄的短篇作品,除了成名後發表的小說外,甚至還包括了他於十八歲時書寫的短篇小說,而這樣一本作品年代橫跨十七年的選輯,亦得以讓我們窺見史蒂芬.金一路以來的轉變所在。
在包含〈收割者的影像〉與〈木筏〉等靈感來自早期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見當時他的作品偏向以故事本身的懸奇感為主,所呈現出的效果,亦和《陰陽魔界》等單元式恐怖影集的風格較為相近,利用精簡的故事內容,充分發揮出驚悚的氛圍與巧思。然而,在他成名後的短篇,風格則略有轉變,像是〈水道〉一篇,便在短小篇幅中,以角色思緒上的變化作為事件發展核心,也因此使得那些詭異的氣氛,由於角色而非情節,彰顯出情緒上的渲染力與人性面貌,其中部分的故事推演及隱匿其中的暗喻,亦因此更饒富趣味,使得各篇中的風格雖說看似一致,卻也依舊各有各的有趣,囊括了史蒂芬.金一路以來戮力關注的各種書寫面向,無論是作家與作品間的關係(如〈變形子彈之歌〉)、對於中產家庭結構的關注(如〈猴子〉與〈外婆〉),甚至是他當時身陷其中的毒癮問題(如〈適者生存〉),均能讓人明確瞥見他的書寫標記與作者身影。
當然,對於史蒂芬.金的忠實書迷來說,本書也有許多他以個人最負盛名的虛構城鎮「城堡岩」作為背景的短篇小說,其中〈陶德太太的捷徑〉及〈奧圖伯伯的卡車〉,更是他自認所有關於「城堡岩」的短篇小說中最為優異的兩篇;甚至,若是你對史蒂芬.金除了小說外的作品好奇不已,這本《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中,亦同樣收錄了〈窗邊的男人〉及〈給歐文〉這兩篇史蒂芬.金少見的詩作,得以讓讀者更加了解他的不同創作面相。
或許我們能說,對喜愛閱讀小說的人而言,故事本身即是最讓人著迷不已的重要環節,而這一本《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也正藉由了短篇小說的特質,巧妙讓我們再度感受到那種單純的閱讀享受。我想,如同床邊故事般每晚閱讀一篇,或許正是閱讀本書最好的方式,也是讓我們再度溫習短篇小說樂趣的最佳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