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展
找路:月光.沙韻.Klesan

找路:月光.沙韻.Klesan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9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這是無心插柳的尋找,一個新發現與下一個新發現綿密地構成一個個陷阱,把我吸進這個夢幻寫實的經驗。一開始,就停不住了……

  一切都從「月光」開始。

  他是任職於金融界的專業經理人,但骨子裡卻住著一個愛登山、愛寫詩的浪漫老靈魂。當有一次不經意地發現,那首他從小耳熟能詳的〈月光小夜曲〉,背後似乎有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奇後,他展開了整個故事的追尋──他想要去找一條深埋在宜蘭南澳山區、已被時間與自然湮蓋的「沙韻之路」。對他來說,這是一條「不曾走過的路」,充滿天啟似的召喚不斷誘引著他……

  故事源於七十多年前,在南澳深山,一位十七歲的泰雅少女沙韻.哈勇,幫被徵召到南洋當兵的日籍警員揹行李出來時,不幸失足落水。當時的日籍統治者拿這事故當皇民化教育的題材,為沙韻鑄了一口鐘、作了一首歌、拍了一部電影。然後,這一切又隨著台灣光復淡去,只在蘇花公路旁留下一座說明碑,以及那首〈沙韻之鐘〉——後更名為〈月光小夜曲〉,一首四、五年級以上的人大約聽過、卻多半不知其來由的抒情民歌。

  為了還原這條「沙韻之路」,他常常一個人,跋山涉水,餐風露宿,披荊斬棘,後來則加入愛侶的默默跟隨與陪伴。而藉著問路,他也逐漸認識了一群泰雅族南澳群(Klesan)的大小朋友。該族的歷史,也從這群朋友口中越聊越多。山上的泰雅老獵人成為湮滅古道的最佳嚮導,找路的敏銳天賦與開路的敬業精神讓跟隨者既感動又讚嘆,他也開始學習用獵人的角度,觀察、行走於山間。有一天當他發現,原本夜行山林會忐忑恐懼的他,突然可以戴起頭燈,聽到哪有聲音就往哪裡去,追尋起飛鼠、山羌,而心情是興奮的,山上的黑暗對他來說,變成是掩護,而不再令他害怕時,他知道,不知不覺中,他已被這片山林徹底改造了……

作者簡介

林克孝

  1960年生於新竹。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經濟學博士。
  曾任台証綜合證券總經理,現任台新金控總經理、袖珍博物館董事。

  愛好登山。小學開始跟隨父母登郊山,小五時在阿里山眠月線上看到霧中的森林,聽說森林深處有一株「安楠狄娘」神木,啟動了登高山的興趣。國中開始參加「中華健行登山會」。就讀成功高中時,與學長一起創立登山社,除熱衷冰雪岩的技術攀登外,寒假還挑戰十分難行的「司馬庫斯古道」,並發表紀錄刊登於當時著名的登山雜誌《野外》。大學念台大經濟系,是山社山棍之一,同時也參加其他社團,大二時並擔任現代詩社社長。大四完成玉山東峰北壁攀登,300公尺的高山岩壁攀登是當時的高度紀錄;也和登山友人高銘和等一起設立「攀岩者俱樂部」。留美期間,參加美國著名的Rainier登山學校,並攀登滿佈冰河、高14410呎的Mt. Rainier。

  2002年展開台灣南澳山區的接觸與探索,隔年,在Gon-gulu遇見兩名泰雅,Miso和Momo,鋪展出迄今不絕的泰雅友誼。2004年第一次走完「沙韻之路」,其後又深入該山區不斷探索泰雅遺址。2009年底,以此經歷故事為本,出版了生平第一本書《找路──月光.沙韻.Klesan》(遠流)。

 

目錄

「沙韻之路」地圖 6

推薦序一升起的故事瓦歷斯.諾幹 8
推薦序二文字的山林張小虹  11
自序 14

1.行前會議 21
沙韻之路 22
月光的遺址──沙韻之鐘 28
不被重視的重要歷史 36
被錯過的事件現場 44

2.踏上旅途 53
莎韻橋下 54
栴檀──苦楝樹下的起點 58
Gon-gulu 65
老武塔──南澳群的邊疆前哨 74
種白菜的獵寮 85
老工寮最後一夜 96
Wuli-giagu 103
山蘇的王國,流興的初遇 112
 「沙韻之鐘」唯一的殘骸  124
懸空的古道  130
哈卡巴里斯,誰堆的石頭? 139
布蕭丸溫泉  154
莫很,夢中豪宅 161
紫色的河與好漢坡 168
Dolas獵寮與好漢坡的路  174
Klesan泰雅胸前的尖刀  183
猴子的溪 190
老獵人與Binan獵寮 198
重返南澳 207
一種台北 215

3.行後聚會 225
火邊的故事 226
獵人vs動物 234
獵與被獵 246
山中恩泰雅緣 251
路有什麼道理? 260

4.也許是這樣的結局──我的沙韻故事 269
泰雅「媽媽」 270

跋 280
懷念彩虹橋彼端的Dokas san 286

 

名家推薦一

文字的山林◎張小虹(文化評論家,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

  大學時認識的克孝,瀟灑遊走在登山社、現代詩社與台青社。他當台大校刊副總編輯時,我們是剛入台青社的小嘍囉,總還記得在活動中心二樓天井迴廊的一端,遠遠望見穿著登山衣登山鞋的克孝,永遠像是剛從山裡回來的陽光男孩。

  再見克孝時,他已是叱吒金融界的經理人,穿西裝打領帶,運籌帷幄。只有每次聽他講起山裡的故事時,年少時記憶中那個寫詩的攀岩爬山的克孝又回來了。克孝是個精彩的「說山人」,總把山裡的故事搬演得神靈活現,幽默風趣之餘還不忘調侃與促狹,讓我每回聽每回豔羨,每回讚嘆歡喜。

  而這回「說山人」的口述本領,終於變成栩栩如生的文字書寫,《找路》一書讓無法親臨現場的讀者,也能生動感受克孝這七年來在宜蘭南澳山區的生命經歷與變化,那夾雜著傳奇色彩、魔幻寫實、人情溫暖與歷史厚度的真實故事。為了尋覓七十年前失足落水的十七歲泰雅族少女沙韻,他帶著古地圖與GPS走進山區,歷盡千辛萬苦,走出了「沙韻之路」的泰雅古道,也走出了他生命裡的柳暗花明。原本只是一個突發奇想的浪漫衝動,卻徹底改變了他與山、他與人的關係,從一個外來的登山客,轉變為一個可以感受泰雅祖靈庇護的「山的子民」,結婚成家,生女生子,和一群原住民朋友成為生死與共的莫逆之交。「人的一生無法完成所有的夢想,甚至無法完成任何的夢想。所以我把已完成的這段歷程,回溯算成我的夢想之一,覺得自己終於做了一件以後不會後悔沒做的事」。我們眼中傾注生命能量完成的偉大夢想,克孝卻用了最平實謙遜的文字,替自己定位。

  他在書中說爬山找路都需要技巧,「找古道的人就需要一些盜墓者的技巧與靈感,從植物和植被的變化、合理的路徑原則、可能的舊廢棄物以及細膩的地面觀察來判斷古道位置」。那作為文字作者的克孝,他的敘事結構和修辭技巧又如何呢?《找路》以行前會議開場,將閱讀的過程轉化為「旅程」,他以他最熟悉的嚮導身分,循循善誘我們跟著他進入山中探險。他穿梭古今,流暢爬梳清史、日本殖民史、原住民部落史、人類學研究。他穿插藏閃,在史實與傳奇中靈活跳接,有如電影感強烈的蒙太奇。他引經據典,從嚴肅的日本帝國主義到浪漫的鄭愁予詩句,還不時巧妙鑲嵌自己早年的詩作。他聰明幽默,善於製造懸疑氛圍與自嘲情境,感性深處卻又有散文詩般的動人表達。而更重要的是,他讓「登山」與「找路」成為可以加以細緻區分的差異,如果前者強調征服與成就,那後者則是謙卑與感恩,在荒煙蔓草中學步,領受大自然的規律,改變生命的對待。

  大概大多數人會將《找路》這本書當成「古道踏查」、「自然文學」或「山岳書寫」的範例,但我卻私心揣想這終究也是一本愛的羅曼史。《找路》在表面的敘事結構上以「追尋」為主題,失落的古道、失落的部落、失落的歷史與地理記憶,但這「追尋」主題的核心,卻終究是十七歲失足落水的泰雅族少女沙韻,讓沙韻成為整本《找路》詩意與哲理的「繆思」,喚醒詩人的慾望,在大地山林之中來回穿梭奔走,無盡溫柔,一心只想為她走出她未能走出的那段「回家的路」。而沙韻之為「繆思」,又同時召喚著詩人年輕時在司馬庫斯古道相遇的另外兩名泰雅族少女,後雖重返故地卻佳人已杳,徒留悵惘。而《找路》最動人的部分,卻是在飄渺虛幻、作為慾望投射的「繆司」之外,還有一個活生生的女子Yen,陪著詩人餐風露宿、無怨無悔。書裡直接提到她的部分不多,但她卻與沙韻一樣無所不在,緘默中有一種為愛相隨的認定與交付。她的出現改寫了傳統詩人──繆司的配置關係,讓《找路》作為一本當代愛的羅曼史,有了死生契闊、執子之手的動人深度。(當然這時我的耳邊馬上響起本書作者的讀者反應,妳們念文學的人總是愛把問題搞得這麼複雜。)

  月光下的古道,無人的獵寮,奔流的溪水,《找路》不是把山林文字化,而是讓文字流變成山林,我們看到聽到嗅聞到的,不只是白紙黑字圖像照片,更是時間永恆的流動與自然無情的變化,無有定貌,亦未有終始。

名家推薦二

升起的故事◎瓦歷斯.諾幹(作家,文史工作者)
   
  故事,最迷人的地方在哪裡呢?

  我們圍著篝火,山安靜起來,樹叢打開耳朵,泥土溼潤妥貼,火光就要撐開神祕的時光甬道,這時老人安坐上位,一些語言的精靈流洩了出來,然後,我們準備好了,把馳騁在山林的疲累的心,調整為放鬆的河流,我們「準備好聽故事」,於是,故事最迷人的地方,緩緩啟動,故事,升起來了。

  我曾經在不同的場合自白著,自己是部落裡最不懂得說故事的那種人──沒有文學素養的人──至少,我的父親就比我「文學」的多了。

  小時候就聽過父親說起蜂蜜的故事。

  父親在很小的年紀就已經是孤兒,孤兒的父親曾經久住叔叔家,但總是偷溜回到夏坦森林的竹造老家。他說,有這麼一天,在一棵大樹底下睡覺,細瘦的手不知不覺伸進樹根旁的石縫,手指頭漸漸溼黏香甜,原來是手掌挖進了難得的糖蜂窩寶藏,這種藏身在石縫深處的糖蜂蜜汁最是可口膩人,於是另一隻手也伸進縫隙裡,也是在不知不覺間全身沾滿了蜜汁,最後掏空縫隙裡的蜂蜜,父親說,那真是甜蜜的下午,甜蜜到自己再度昏昏欲睡,身子骨一吋吋輕飄飄飛升了起來,其實是一群蜜蜂將父親抬進更為隱密的石洞裡,因為早先的蜜汁都已經爬在父親的身上了。等到落日將盡,父親醒來,離開石洞,揮走了沾在身上的蜜蜂,奇異的事情發生了,從此以後,父親不再害怕任何蜜蜂的叮螫,就連裝著毒牙的虎頭蜂叮上幾口,肌膚平滑如水,根本不會起腫。我甚至曾經看過父親將一窩高掛果樹的蜂巢咬碎吞入肚子,向我們這些孩子以示勇敢之威。有意思的是,父親掀開褲管,對著大腿上似乎是某種硬物撞擊成凹的痕跡說,八二三炮戰(一九五八年),有一顆對岸匪砲彈的碎屑擊入大腿,頓時血流如注,父親說,當時一點感覺都沒有,就像虎頭蜂咬一口似地,因為這是他與蜜蜂之間的故事,所以根本就沒有痛楚之感。父親問我相不相信?我毫不遲疑地相信著。因為,「故事」讓每個歷史的畫面生猛鮮活、無所不能。

  應該是在一九九一年,初識克孝。當時,《獵人文化》雜誌慘澹經營著,創刊號是以宜蘭澳花部落為主題,報導著澳花部落的變遷。日後雜誌依賴知名或不知名的友人一千、五百的捐款支撐著,克孝也在捐款者的行列裡。有一天,克孝登門來到豐原租屋處,是一位溫文爾雅的年輕漢人,說是來處理公司財務,並且稍微透露年輕時在司馬庫斯獲得老獵人搭救情事。二○○四年,我依稀記得克孝向我訂了幾箱日本甜柿,最近一次的見面,也是在二○○四年秋天的台北紫藤廬。幾年後的一天,新聞竟出現克孝以台新金發言人發表談話,在山村的一角,我只能是目瞪著螢幕上那個謎樣的男人而口呆著。二○○九年十一月,接到《找路》的初稿。將近二十年,我與克孝的交情,就像在都市叢林裡被大樓遮掩得時隱時現的獵徑,直到老獵人「把路開到他覺得對得起祖靈才會走下一步」,這條祖靈監視的獵徑正是這樣一本書,一本獻給老獵人Dokas san的故事之書,一本接連著漢人與原住民的荒野山徑。

  初讀《找路》,你以為這是一本城市人接近荒野部落的朝聖之旅,以為是人文登山客追索遺落在叢山峻嶺之間的歷史遺緒,太多自以為是的想像恰恰遮蔽了想像的風景。《找路》找尋的,其實並非是神祕而險惡的山野,爬梳的並非是時光掩蔽的聊齋志怪。《找路》的本質是,褪盡財經風暴的克孝傳述泰雅老人說故事的老靈魂。

  好了,你可以開始佈置你的心情,燃起山野中的篝火或是鋼筋鞏固下的日光燈,聆聽風聲或者是CD唱盤跌宕音符的聲息,然後手指捻起第一頁,心情調整為大南澳溪的流水,開始溯河,接著,故事會帶領你「在山上遇見奇怪的影子」,這就是全書故事祕密的所在。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喜歡聽故事的祕密──故事讓我們有所依歸,故事讓我們逐漸堅強──因為故事,我們的心靈才能從在任何一個時空,握手。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65771
  • 叢書系列:生活館-Taiwan Style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6k / 19 x 26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Gon-gulu

如果那天沒有走錯路,我會不會錯過這一切?

我們或許會找到捷徑
那條省去三次輪迴的捷徑 ──1984


第一次面試
2003年舊曆過年前,我和Yen第一次揹上背包,帶著兩天糧食與帳篷走進山裡。目標:老武塔,或者看能走多遠,就走多遠。我們計畫開車到栴檀,停車,下到溪谷,搭營過夜;次日清晨就沿著上次問到,也已經小探了一段的溪邊小徑走向老武塔。沒想到半夜車入產業道路不久,就被一棵倒木做的路障擋住去路。心中不安地撤回莎韻橋下的營地:坍方了嗎?在山上就是擔心山崩。不過還沒進去就被擋住,總比已經進去,出來時才被擋住好多了。

次日天亮回來,才看清楚是路面在鋪水泥,喜憂參半。我們把車停在路邊,揹起背包,多走了幾公里的路進去。來到栴檀,拿著GPS及一份兩萬五千分之一的地圖,正式展開我的沙韻之路的田野踏查。雖然晚了不少時間才從登山口出發,但一進去後,由於事前讀了太多紀錄與資料,把地圖都背得滾瓜爛熟,走起來竟有Deja vu(似曾相識)的感覺。山路從河床攀上山腰接上古道,清晰的古道顯示這一段還經常被利用。我們越過舊吊橋依舊傾懸在半空中的楠溪,走過一個標示著19數字的老石碑(以後才知道這是日本時代的里程碑,整條路似乎只剩下這一個了),跨過合流溪,一路順暢地沿著長滿山海棠與蕨類的古道走進來。

到這裡,一切都像是電影的replay(重複播映),和我的幻想一樣流暢與悠揚。

直到一個叉路口,左邊一條山徑斜向山腰,直行的古道則突然野草叢生,路跡很明顯沒有左上的山徑清楚。前方古道坍塌了嗎?這應是一條高繞的銜接道路,這是山上常見的現象,我的直覺判斷。沒有猶豫的我爬上往左的山徑,路很快帶我上稜線。站在稜線上,我赫然看到另一面是一幅山高水深的動畫攤在我眼前。每一座山都又高又陡又尖,而穿插其間的是一條幼年期嘩嘩喧嚷,切割很深的S形山谷溪流。嚴厲的山,不友善的水。看到這種景象已令人敬畏幾分,何況地圖告訴我,有朝一日走完沙韻之路後,就是要從那邊回來。看到這個險峻的畫面,剛才的輕鬆感剎那消失,甚至所見到的山區還不是此行的目標,心中卻已有一絲絲寒意。這第一次的照會,我給她的印象應該不會太好,I am not ready yet。

真的小溪
沿著稜線我們繼續走,我越走越喘,路越爬越高,終於高到我開始起懷疑:也高繞太遠了吧!看日薄西山,午後的風開始帶來晚霧,我決定撤回古道,迅速下山。

回到古道叉路,時間已晚,我必須立刻找一個水源搭營。地圖建議我還是續走剛才一度放棄的古道,幾百公尺後可以遇見一條小溪。這條地圖沒有標示名稱的小溪,兩年後我才曉得泰雅人叫它Gon-gulu,意思是,好巧,小溪。

沿著較不明顯,但其實猶在盡責的古道,果然我們下到小溪邊。不期然的,小溪邊還搭了一個迷你獵寮,一些做陷阱的獵具堆在角落。我們迅速在獵寮邊搭好帳篷,趁天未全黑前打理好一切,包括晚餐。晚餐後,我攤開地圖研究,看看這次的錯誤及早上的耽擱使我必須修正多少計畫。小溪躲滿了斯文豪氏赤蛙,那是一種住在水邊的中型蛙,最早由博物學家斯文豪(Robert Swinhoe)蒐集記錄,遂以其名命名之。斯文豪氏赤蛙的叫聲和山下那種嘓嘓的蛙聲完全不同,聽起來「啾」的一聲好像是鳥叫。我就在啾啾蛙鳴的圍繞下,推算行程,等待黑夜。

坐在小溪邊,我毫不知道一個重要的時刻正在接近。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5.0
|
2011/10/29

越看這本書心越痛!不是內容不好心痛,而是想到yen和林莫很跟弟弟心痛.
或許\林克孝就是如此執著的人今天才能成功\,雖然他在09年發表的文章就曾想過這一天有可能會發生,也希望大家把他當成是去爬一座不知名的山,旦就他家人來講談何容易,我只能說;你太任性了!希望你能找到一條沒有危險和黑夜的路,祝福你的家人.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11/09/11

讀完林克孝著作的書[找路],有許\多的感觸.他說:人的一生無法完成任何的夢想. 所以我把已完成的這段歷程,回溯算成我的夢想之一……
其實每個人也都會有一些夢想.人的一生不也都在[找路],找一個心靈的歸宿,或是一個靈魂的出口.而回家的路有時很漫長坎坷,回家之後也會有不同的風貌,或者又衍生出另一條路.生命會一直更替,大自然也有生命,同樣的也不斷的更替,沒有永恆一定的路.古道會被新路掩蓋\,老的會凋零,新的一代會輪迴.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就是很感動林克孝的執著,他從國中起就對山的迷戀很是深情.直到跌入月光小樂曲,尋找[莎韻之路].融入泰雅族的生活, 彷彿他就是山的兒女.也許\是山的祖靈召喚,所以他走了……
作家張小虹說:[找路]不是把山林文字化,而是讓文字流變成山林. 我們看到聽到聞嗅到的,不只是白紙黑字圖像照片,更是時間永恆的流動與自然無情的變化,無有定貌,亦未有始終.
讀這本書,有如跟著林克孝一起找路,有迷路的堅毅和堅持精神,也有找到路的喜悅.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乩身II 4:大宅裡的七家神|同系列單書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推理懸疑小說展
  • 女性保健展
  • 九歌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