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富人不說,卻默默在做的33件事

富人不說,卻默默在做的33件事

  • 定價:260
  • 優惠價:79205
  • 優惠期限:2024年03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OKAPI 推薦

  • 握別人忽略的機會,用小差異,籌備驚人未來!

    文/Bomi2011年01月31日

    Y先生每週至少會找一天利用不同的路線上下班。有時候提早一些出門,有時候提前一站走路回家;或選擇刻意繞路,一邊走一邊環顧四周,不管是施工的捷運工程、配合花博綠化的街景,或是商店招牌,只要覺得新奇,就馬上記錄下來,即使之前曾走過的路,也會試著把現在的景象跟以前經過時做個比較,確認這 more
 

內容簡介

★上市一個月連七刷,讀者好評不斷的人生突破指南!
★不需要強大的意志力,不需要準備的時間!現在讀完,就能立即實踐!

  差距,就在不起眼的地方
  微小執行力,造就大不同的人生!

  成功的人,每天都做著一些跟別人不一樣的小事!
  克服小小的怠惰、比別人多堅持幾分鐘、把事情徹底做好……
  這些微小差異,也能助你跳脫平庸,享受富裕和成功。

  短跑比賽,差0.01秒,名次就差很大。
  人生中,一點點的不同,也決定了勝負!
  這就是「微小差異」。

  本書介紹33種從細節中創造微小差異的方法,

  引用知名人士如傑克.威爾許、比爾.柯林頓、韓國三星電子會長李健熙等人的親身經驗。

  書中同時還歸納了「臨界狀態」的科學實驗,告訴你為什麼只要掌握住別人忽略的機會,就能累積出最後的驚人成果。

今天開始,創造你的「微小差異」:
  1 先撥出時間,實現微小的差異:以早晨時間為最佳
  2 選擇眼前看得到的東西閱讀:什麼內容都可以
  3 在心中植入微小差異的種子:不需要太深奧
  4 在身邊找出實踐微小差異的機會:找不到也沒關係
  5 觀察周邊的人有什麼微小的差異:不需特別挑選優劣
  6 在常用的筆記本上記錄今天的微小差異:可以只寫下簡單的感覺
  7 告訴自己,又是成功的一天:同時對明天的小小成功感到樂觀
  8 在一個月內以1~7的方式實踐微小的差異:偶爾跳過也沒關係
  9 試著找出還未實踐的部分:最好有充裕的時間
  10 重讀念過的書,回顧這段時間的資產
  11盡情地讚美自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延埈赫 Yeon Jun Hyug

  首爾大學東洋史學系畢業,曾在Woongjin Media及Hansol教育擔任多年的內容企畫及開發。目前是H2企畫團隊代表。著有多本暢銷書,包括《進公司後3年》《公司想留住的人只有1%的祕密》等等。並在全國經濟人聯合會的國際企管院負責規畫CEO歷史講座。

  作者對各界成功人士所具有的「微小差異」特質深入剖析研究,進而完成此書。也希望藉此向認為要成功很困難的人傳達一個事實:「成功,可以輕鬆地從小事開始。」

譯者簡介

蕭素菁

  國立政治大學東語系韓文組畢業,韓國漢陽大學社會系碩士,目前服務於國內顯示器製造廠。譯有《男人比不上儲金簿》《雪貓在巴黎》《to Cats》《古典音樂童話》《一天》《上哈佛真正學到的事》《說動世界的15位CEO》《不用擔心錢的老後》《富人不說,卻默默在做的33件事》等書。

張亞薇

  中國文化大學韓文系畢,曾留學韓國慶熙大學,於該校取得高級韓語課程結業證書。回國後曾任職於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央通訊社、中國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韓語講師等,譯有數本韓文書籍。現專職於韓文教學和翻譯工作。

 

目錄

1比期限提早兩天完成
2不喜歡的事,再多做三分鐘
3和家人一起吃早餐
4坐第一排的位子
5隨身帶著筆
6在手機背景畫面寫上自己的目標
7比約定的時間提早十五分鐘到達
8先訂好玩樂的計畫
9先大聲向別人問好
10在一週內寄E-mail給初見面的人
11正確喊出對方的姓名與職稱
12剪掉信用卡
13興趣是你一輩子的同伴
14三秒之後再回答
15一邊聆聽一邊附和
16別按關門鍵
17少吃一口飯
18每天和別人共進午餐
19吃飯時不要掉落食物
20每天走路或跑步三十分鐘
21送客要送到電梯門口
22所有的回答都從「是」開始
23睡前五分鐘向自己提出問題
24五分鐘內記錄夢的日記
25仔細閱讀報紙
26隨身帶著一本書
27每週一次,從不同的路線上下班
28靜靜坐著觀察周遭的人
29電腦關機再下班
30裝做不知道
31壞消息別用電子郵件告知
32讚美不在場的人
33向自己道謝

 

前言
用微小的差異,踏出偉大的一步

  我們總是認為小事不重要,所以一心憧憬著大事,因而忽略了小事。

  看到想辦存款的同事忙著找一家利率稍微高一點點的銀行,我常會忍不住生悶氣。還有,當看到有人為了省幾塊油錢,而跑到最便宜的加油站排隊等加油時,我也會感到無法理解。

  我這麼說好了:
  「這樣做,有好到哪裡去嗎?」

  有一家汽車公司將汽車銷往美國,同時進行了品質測試。雖然安全測試沒有問題,但是產品卻出現許多小瑕疵,結果在品質方面就得到比較差的評價。

  汽車公司的行銷負責人在網路上張貼文章表示不滿,他說:
 「評價的標準並不公平。這些問題只不過是小瑕疵,卻被放大成好像是引擎的問題,實在不合理。」

  隔天,在這個負責人的貼文下方出現了一篇回應文章。
  「你可能覺得那是個小問題,但是消費者每次開車門都會聽到『嘎』一聲,這可是會讓人神經緊繃的。」

  那些「微小差異」,看起來好像微不足道,所以人們看到對每件小事都在意的人,有時反而認為他們太過挑剔。然而有些微小差異,正是形成日後「巨大差異」的決定性關鍵。

  大家的起跑點都一樣,不管是世界紀錄保持人,還是排名前二十名的選手,大家都是從同一條線、聽同一聲槍響後才出發。但在過程中卻隱含著看不到的微小差異,那些比別人率先跨出的每一步,到最後終於累積成巨幅的紀錄差異。

  我們也是一樣。大家剛進公司時,起薪都差不多,而且每個人都有機會升到主任或課長,然後再升到經理。可是此後出現的差異愈來愈明顯,等經過十五、二十年之後,彼此的差異已經擴大到讓人很難相信起跑點是在同一條線上。

  還有,一家公司的聲譽變好或變差,通常不是一、兩個重大事件所造成的。因為每天發生的許多瑣事會逐漸累積,到最後就像滾雪球一樣,變成巨大的情緒性社會觀感。同樣地,如果把員工們的每個小提案匯集起來,將可使公司持續改善,終有一天變身成為超越競爭對手的公司。

  不妨想想高爾夫球比賽的例子,你就能發現微小的差異是如何產生決定性的差異的。

  不懂的人在看高爾夫球比賽時,會覺得這些職業選手之間的實力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因為大部分選手都可以把球穩健地打上果嶺,然後輕易地把球推進洞裡。

  然而,排名領先的選手們卻不容許犯下絲毫的失誤。即使不小心失誤了,也要更加集中精神,找機會逆轉。比賽結束後會計算分數,藉此確認選手們對任何小細節的專注程度。也就是說無論容易或困難,每一次揮桿的差異累積起來,就會擴大成為最後的分數差距。

  所謂的「職業選手」,就是從細節中決定勝負的人。他們能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創造出差異,這種細膩的特質使得他們可以掌握住別人忽略的機會,選擇別人所不注意的方式,也因此使他們踏上別人所無法到達的成功之路。

  一九八七年,美國布魯克海文國立研究所的三位物理學家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們在桌上撒下一顆顆沙粒,同時觀察其中的變化。剛開始是使用真的沙粒,後來為了方便觀察,改成以電腦進行模擬實驗。他們想像自高處俯望沙堆,在沙堆坡度較平緩穩定的地方標示成草綠色,較陡、有坍塌之虞的地方標示成紅色。他們發現,當沙粒慢慢堆高,草綠色的地方會在一瞬間變成紅色,最後終於倒塌。而斜度較陡的紅色沙堆,卻不一定會立即倒塌。

  三位物理學家在進行多次的實驗之後,導出以下這段結論。

  「只有達到特定狀態的紅色沙堆才會倒塌,因為那時候只要任意加上一顆沙粒,就足以讓目前為止所堆積的沙完全倒塌,這就是所謂的『臨界狀態』。臨界狀態的形成,是來自於每顆沙粒的不同重量、倒塌角度和方向,以及其他沙粒的衝擊等各種變數長時間的累積,而且各有不同。由於每個沙堆的堆積過程不一樣,所以雖然外表看起來相似,但倒塌的時機點還是不同。」

  我們的生活就像是用「瑣碎日常生活」的沙粒所堆出的城堡一樣。一顆又一顆的沙粒,堆積出我們的每一天;每一天的沙堆,又再堆出一個星期,每個星期累積成一個月,每個月又形成一年,一年再堆積成十年。日常生活就像沙粒,堆積出我們的一生。

  我們每天累積的小沙堆,終有一天會達到臨界狀態。到了那時,我們將會面臨和以往不同的全新人生。而那會是什麼樣的人生,就是由你堆沙的方式──也就是由你怎麼過瑣碎的每一天而決定。

  所謂「微小」,通常伴隨著兩種意義。它具有「微不足道」的意思,同時也可以視為具有「容易完成」的正面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微小的差異,把這些小事做好,這點並不困難。只要持之以恆,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

  請記得,在我們不經意的瑣碎日常生活中,正隱藏著驚人的成功關鍵呢。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341651
  • 叢書系列:商戰系列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前言
用微小的差異,踏出偉大的一步


我們總是認為小事不重要,所以一心憧憬著大事,因而忽略了小事。
看到想辦存款的同事忙著找一家利率稍微高一點點的銀行,我常會忍不住生悶氣。還有,當看到有人為了省幾塊油錢,而跑到最便宜的加油站排隊等加油時,我也會感到無法理解。

我這麼說好了:
「這樣做,有好到哪裡去嗎?」

有一家汽車公司將汽車銷往美國,同時進行了品質測試。雖然安全測試沒有問題,但是產品卻出現許多小瑕疵,結果在品質方面就得到比較差的評價。
汽車公司的行銷負責人在網路上張貼文章表示不滿,他說:
「評價的標準並不公平。這些問題只不過是小瑕疵,卻被放大成好像是引擎的問題,實在不合理。」

隔天,在這個負責人的貼文下方出現了一篇回應文章。
「你可能覺得那是個小問題,但是消費者每次開車門都會聽到『嘎』一聲,這可是會讓人神經緊繃的。」

那些「微小差異」,看起來好像微不足道,所以人們看到對每件小事都在意的人,有時反而認為他們太過挑剔。然而有些微小差異,正是形成日後「巨大差異」的決定性關鍵。

大家的起跑點都一樣,不管是世界紀錄保持人,還是排名前二十名的選手,大家都是從同一條線、聽同一聲槍響後才出發。但在過程中卻隱含著看不到的微小差異,那些比別人率先跨出的每一步,到最後終於累積成巨幅的紀錄差異。

我們也是一樣。大家剛進公司時,起薪都差不多,而且每個人都有機會升到主任或課長,然後再升到經理。可是此後出現的差異愈來愈明顯,等經過十五、二十年之後,彼此的差異已經擴大到讓人很難相信起跑點是在同一條線上。

還有,一家公司的聲譽變好或變差,通常不是一、兩個重大事件所造成的。因為每天發生的許多瑣事會逐漸累積,到最後就像滾雪球一樣,變成巨大的情緒性社會觀感。同樣地,如果把員工們的每個小提案匯集起來,將可使公司持續改善,終有一天變身成為超越競爭對手的公司。

不妨想想高爾夫球比賽的例子,你就能發現微小的差異是如何產生決定性的差異的。
不懂的人在看高爾夫球比賽時,會覺得這些職業選手之間的實力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因為大部分選手都可以把球穩健地打上果嶺,然後輕易地把球推進洞裡。

然而,排名領先的選手們卻不容許犯下絲毫的失誤。即使不小心失誤了,也要更加集中精神,找機會逆轉。比賽結束後會計算分數,藉此確認選手們對任何小細節的專注程度。也就是說無論容易或困難,每一次揮桿的差異累積起來,就會擴大成為最後的分數差距。

所謂的「職業選手」,就是從細節中決定勝負的人。他們能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創造出差異,這種細膩的特質使得他們可以掌握住別人忽略的機會,選擇別人所不注意的方式,也因此使他們踏上別人所無法到達的成功之路。

會員評鑑

3.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
|
2018/10/17
本書作者是韓國人,史學系畢業後擔任企業人才培訓的工作多年,本書強調「從小處著手,達到偉大的成功」,標題中提到的「33件小事」就是內文中的各個小章節,每章的制式套路就是用一個小故事做為展開,主角因為做到了這個「小事」,所以就達到了成功,因此我們要效法這些主角的成功,就要做到這件「小事」!

從此以後,王子與公主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等一下,這樣是不是有點怪怪的呢@@

這種套路在論證上往往會有一個邏輯上的誤區,這些主角確實在文中都很成功,但每個人的成功都是有很複雜的因素累積在身後,他們的成功都不該只是因為實踐這些「小事」而達成的。

(書評全文請搜尋「皮理春秋」)
展開
user-img
3
|
2016/03/29
與其說是本教你致富心法的書,倒不如說是本教你做人的書。
例如:和家人一起吃早餐、比期限提早兩天完成...等"
裡面說的習慣大部份都是聽過的,但我們缺乏的就是持之以恆的去做。
就像書的封面寫的"差距,就在不起眼的地方,微小執行力,造就大不同的人生!"
展開
user-img
4
|
2012/09/29
作者所提出的33件事中
其實十之八九的人都知道了
但往往做到的人卻寥寥可數

作者所提出的看法當中
大部分可以當作參考
而有少許\是可以付諸行動的
我認為較新穎的看法只占了百分之二十
但很有幫助

再讀這本書的時候
可以先看看目錄
找出自己疑惑的或是新奇的來看
有時候能發現不可思議的點子

你可以知道 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小動作 影響了你的世界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