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大腦、演化、人:是什麼關鍵,造就如此奇妙的人類?

大腦、演化、人:是什麼關鍵,造就如此奇妙的人類?

Human: The Science behind What Makes Us Unique

  • 定價:499
  • 優惠價:9449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9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三十年來,第一本整合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的革命性巨著!

在一九八○年代之前,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這兩個領域之間幾乎沒有互動,直到裂腦研究先驅葛詹尼加與認知心理學大師米勒,在共赴餐宴的計程車上的一番對談,才促成了認知神經科學的誕生,葛詹尼加因而被譽為「認知神經科學之父」,認知神經科學更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顯學。

葛詹尼加對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功不可沒,他創建了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與學會,並創辦《認知神經科學期刊》,而其學術著作的里程碑——《認知神經科學》(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s),更是此領域的權威教科書。葛詹尼加不僅是知名的臨床及基礎科學研究者,還出版了多種大眾科普書籍,本書即是他的最新力作。紐約時報評價說:「對腦科學研究來說,葛詹尼加所做的研究堪比史蒂芬.霍金的研究之於宇宙論。」

大師親授的科普課,完整解析所有關於人類的研究!

人類很特別,常常能不費吹灰之力地解決問題,當我們手上拿著大包小包走到家門前,馬上就知道怎麼伸出小指勾住門把開門。人類的心智活動也很旺盛:我們有同情心、道德感,懂得抽象思考,能把幻想和現實分開;還能抑制衝動,延遲滿足時間。除此之外,人類懂得創造美的事物,甚至還會透過科技把性和繁殖分開!

既然我們和其他動物都是由同樣的化學物質組成的,也有同樣的生理反應,為何人類如此獨特?

葛詹尼加從年少時就不停地思考,「人」這個奇妙的物種如何被塑造;而在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腦科學家後,他更能以專業的眼光,看待大腦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為了徹底了解「身為人類」所代表的科學意涵,他統整了神經科學、演化學、認知心理學、遺傳工程、人類學、動物行為學和語言學近十年的最新研究,融合社會科學的田野調查,探討各種令人困惑的問題:

人類的大腦很特別嗎?腦袋越大就越聰明?
我們為什麼那麼愛社交?講八卦攸關生存和演化?
動物有道德感嗎?只有人類有亂倫禁忌?
人類是唯一的藝術家嗎?猩猩也懂得欣賞夕陽之美?
意識是怎麼一回事?動物會思考自己知道的事嗎?

人類研究散落在各種不同領域,本書是葛詹尼加用大師的眼光為我們整理、至今為止最完整的人類研究,讓研究者和一般科普讀者,都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他在書中展現了幽默的筆法,從人類的生理構造、社交行為、道德、同理心,一路剖析至語言、藝術、直覺、意識等層面,結合各領域的文獻,挖掘人類的獨特之處。

跟著大師的思考脈絡,你會驚歎於人類的奧妙,更將明白「生而為人」所代表的重大意義!


◎ 認知神經科學之父——葛詹尼加最新科普巨著
◎ 亞馬遜讀者四顆星推薦
◎ 台灣大學、陽明大學教授指定參考用書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單定一 專文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葛詹尼加(Michael S. Gazzaniga)
葛詹尼加(Michael S. Gazzaniga)是全球著名的腦科學家,被譽為「認知神經科學之父」。
一九八二年,葛詹尼加創建了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並創辦《認知神經科學期刊》,現為該期刊的名譽總編輯。一九九三年,他創建了認知神經科學學會。一九九七年,葛詹尼加當選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二○○六年入選國家醫學研究院。此外,葛詹尼加還是Sigma Xi的成員,APA、APS及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會士。
葛詹尼加目前擔任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聖吉(SAGE)心智研究中心的主任。他不僅是知名的臨床及基礎科學研究者,也出版了許多大眾科普書籍,如《社交大腦》(The Social Brain)、《心智問題》(Mind Matters)、《自然界的心智》(Nature ''s Mind)、《倫理的腦》(The Ethical Brain)等書,紐約時報評價說:「對腦科學研究來說,葛詹尼加所做的研究堪比史蒂芬.霍金的研究之於宇宙論。」
一九九五年,葛詹尼加出版了學術著作的里程碑——《認知神經科學》(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s),對九十多位科學家的工作進行了系統總結,被譽為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資料庫,目前已經出至第四版。

譯者簡介

鍾沛君
鍾沛君,台大外文系、輔大翻譯研究所畢業,專職中英同/逐步口譯、書籍文件筆譯,譯著《與神共餐》。

 

目錄



第一部 人類的生命基礎
    兩足運動讓我們空出雙手,相對的拇指讓我們發展出精細的動作,獨特的喉頭讓我們說話;而我們的腦袋也經歷了其他改變……
 第一章 人類的大腦特別嗎?
 第二章 黑猩猩是完美約會對象嗎?

第二部 融入社交世界
    人類一天平均有六到十二個小時都在與他人對話。這種行為是有益的,是我們為了在社會裡生存所學到的方式。
 第三章 大腦與擴大社交關係
 第四章 內在的道德羅盤
 第五章 我能感覺你的痛苦

第三部 身為人類的榮耀
    黑猩猩會凝視日落或是為了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著迷狂喜嗎?人類是唯一的藝術家嗎?
 第六章 藝術是怎麼回事?
 第七章 我們的行為都像二元論者:轉換器的功能
 第八章 有人在嗎?

第四部 人機演化
    「我希望他們快點研發出這些晶片,我現在就需要多一點的記憶體了。」
 第九章 誰需要肉體?
 後記

參考書目
中英對照表
 

■推薦序
人類為何如此獨特?
單定一

這是一本從神經科學的觀點,解釋人為什麼獨特的一本書。我很欣慰能見到這樣一本書的出現;當初我選擇走神經內科,也是著迷於人腦的獨特性,不光是人與動物比較時所展現出來的獨特性,也在於每一個個人的獨特性。近年來因為功能性磁振造影及電生理研究技術上的進步,大腦的奧祕漸漸被人了解。本書指出大腦成像研究顯示,針對特定資訊,大腦只有一些特定的區域產生反應。雖然人類與動物大部分的基因都相同,關鍵的少數基因卻使得人類對語言相關的資訊產生反應,神經科學的研究也證實人類與語言輸入有關的新皮質區域比靈長類的大。在原始的人類開始群體生活時,語言原來只是彼此溝通,為了避免被獵食者吃掉的一個工具。因為物競天擇的力量,讓具有語言優勢的群體存活下來。抽象思考的能力原本只是語言發展後的副產品,但是它也使得人類可以用一個客觀的角度去詮釋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本書指出人腦有一個既普遍又具有決定性的特色,就是會在內心建立起模型,來解釋他人的意圖、感受和目標。鏡像神經元就是將別人的經驗與自己相同的經驗比較,這就是移情作用(同理心)產生的原因,也解釋了情緒感染的神經機制。

本書另一個重點是指出在人腦做決定的過程中,情緒是催化劑;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世界上的很多事物並不理性。在我年幼時,也曾經怕做決定,漸漸地我了解到掌控情緒的重要性。本書提到「想法」是如何藉由「注意力轉向」從潛意識的深處移動到意識裡;同樣地,人也要學著意識到自己潛意識的情緒反應,才能用客觀的角度去剖析它、掌控它。

本書還有一些特別的觀點,譬如提到語言是雙面刃,因為有人可以藉由提供錯誤的資訊(說謊)去操縱其他人的行為,讓發出信號者從中受益;這不由得讓我從進化論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本書還指出一些經驗的身體基礎,包括利他、美學,以及自我覺知的意識。譬如在藝術家的大腦,可能存在某些區域對美學經驗比常人更敏感;譬如當醫師對病人右側頂葉的角迴做電刺激時,竟然會讓病人產生靈魂出竅的體驗。

對於不熟悉生物學的讀者,本書內容可能有些艱澀,但還是一本值得細讀、啟人深思的一本書。如果要說本書還有甚麼遺漏的話,可能是對自由意志的神經基礎著墨不深。本書指出大腦功能的模組化,許多小的輸入根據各自的輸出程式產生反應。但是在大腦前額葉有一個區域負責掌控模組的轉換,讓我們可以用自由意志從某一個反應轉換到另一個反應。這也許正是讓我們不同於被巴夫洛夫制約的那隻狗,讓我們每一個人之所以獨特的地方。

單定一 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205205
  •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 規格:軟精裝 / 496頁 / 21 x 14.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內容連載

人類社會團體的規模
目前觀察到的黑猩猩團體規模是五十五,而鄧巴從人類的新皮質大小計算出的社會團體規模是一百五十,但這怎麼可能?我們現在居住的超大城市裡,人口常常有好幾百萬啊。不過再仔細想想,當中大部分的人你根本沒有跟他們互動的理由。記住:我們的祖先是以狩獵與採集維生,人類直到農業在約一萬年前出現之後,才開始會定居在一地。現在以狩獵與採集維生的大家族部落,也就是會在一年一度的傳統祭典上集合的所有群體人數,典型的數量規模就是一百五十。這也是傳統的園藝型社會規模,也是現代個人通訊錄裡寄送聖誕卡的名單數字。

原來一百五十到兩百,是不需要組織性的階級就能控制的人數,也是能維持個人忠誠與人際接觸秩序的軍隊基本單位人數。鄧巴認為這也是現代商業組織能非正式運作的規模上限。這數字除了是個人能持續聯絡的人數上限之外,也是他能維持社交關係並且願意提供幫助的人數上限。

社交理毛:「說閒話」扮演的角色
說閒話給人的印象總是不好,但是研究閒話的人員發現,這種行為不僅舉世皆然,而且還是有益的;這是我們為了在社會裡生存所學到的方式。鄧巴認為說閒話相當於其他靈長類的社交理毛行為(記住,理毛的團體規模與腦部相對尺寸密切相關)。進行身體上的理毛花去靈長類相當多的時間,花最多時間理毛的靈長類是黑猩猩,牠們最多會花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做這件事。在人類祖先演化過程中的某個時刻,隨著團體變得愈來愈大,個體開始需要理毛的對象會愈來愈多,才能維持在大型團體裡的關係;但是理毛的時間會減少採集食物的時間,而鄧巴認為這就是語言發展的開端。如果語言能取代理毛,個體就能一邊採集食物、遷徙、吃東西等,一邊「理毛」──也就是說閒話。這可能是嘴巴塞滿了東西還說話的開端。

然而語言也是雙面刃。語言的優點在於你能一次照顧到很多人(比較有效率),而且能透過更廣的網絡得到與給予資訊;缺點則是你很容易受到欺騙。進行身體上的理毛時,個體要投資高品質的個人時間,這是無法作假的。但有了語言,就出現了新的面向:騙子。個體能說出非當場發生的事,因此他們的誠實度難以評估。理毛是在團體內進行,所以是大家都可見到、可確認的;但是講八卦則可以私底下進行,真實度也無法受到質疑。可是語言也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朋友可以用自己之前不好的經驗警告你注意某人。隨著社會團體的規模愈大、愈擴張,騙子或搭順風車的人也愈來愈難抓到。說閒話可能有一部分也是為了控制那些懶惰鬼而演化出來的。

很多研究都發現,人類清醒的時間裡,平均有百分之八十都和其他人在一起。我們一天平均有六到十二個小時都在進行對話,主要是和熟識的對象進行一對一溝通。研究的發現應該不會讓你感到驚訝。倫敦社經學院的社會心理學家埃默,研究了這些對話的內容,發現其中百分之八十到九十都是關於被指名道姓的認識的人;換句話說,就是閒聊。一些可能帶有個人意見但屬於非個人性的話題,像是藝術、文學、宗教、政治等,只占了全部對話裡的一小部分。不管是在雜貨店的偶遇,或是大學、公司裡的午餐時間對話都是這樣。你可能會覺得這個世界的問題會在強國領袖的午餐上提出討論解決,但其實百分之九十的時間裡,話題都圍繞著鮑伯的高爾夫開球時間、比爾的新保時捷、新來的祕書等等。如果你覺得這個數字太誇張了,何不想想你不小心聽見的那些煩人的手機對話;你聽過隔壁桌的人或排隊結帳的人在討論亞里斯多德、量子力學或巴爾札克嗎?

另外一項研究也顯示,有三分之二的對話內容都是自我揭露,而其中的百分之十一講的是心理狀態(我婆婆快把我搞瘋了)或是身體狀況(我真的很想去做抽脂),剩下的則是關於喜好(我知道這很奇怪,但我真的很喜歡洛杉磯)、計畫(我周五要開始運動了),還有最常說到的:舉動(我昨天開除他了)。事實上舉動是關於他人的對話當中最常見的主題。說閒話在社會上的用途很多:可以培養說閒話的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滿足人歸屬於一個團體與被團體接受的需求、攫取資訊、建立名聲(好壞都有)、維持並加強社會規範,並且讓個體能藉由與他人比較而評估自我。說閒話也許能加強在團體中的地位,或者只是好玩。說閒話讓人能表達自己的意見、尋求建議、表達贊成或反對。

在維吉尼亞大學研究快樂的心理學家海德特寫道:「閒話是警察也是老師。沒有了它,世界就會陷入混亂與無知。」不是只有女人才會講閒話,只是男人喜歡說這是「交換資訊」或是「建立關係」。男人唯一比女人不八卦的時候,就是女人在場的時候。至於比較崇高的話題,只有在對話中剩下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時間裡才會討論到。男女間說閒話的唯一差別在於,男人會花三分之二的時間談論自己(我好不容易把那傢伙釣起來,我保證那有二十五磅重!),而女人只會花三分之一的時間談論自己,並且對別人比較有興趣(上次我看到她,她一定胖了二十五磅!)。

除了對話的內容之外,鄧巴也發現對話的團體不會無限大,通常會自我設限在大約四個人左右。想想看你去參加過的聚會,大家會在各個對話團體中來來去去,可是一旦你走到四個人的團體去,他們通常會分裂成兩個話題。他說這可能是巧合,不過他提出這和黑猩猩的理毛行為很有關係。以四個人的對話團體為例,其中只會有一個人在講話,另外三個人在聽;用黑猩猩的行話來說,就是這三個人是被理毛的。黑猩猩必須要一對一理毛,而牠們的社會團體最高數量是五十五;如果你把三個理毛夥伴乘以五十五,就會得到一百六十五──近似於鄧巴從人類大腦新皮質尺寸所計算出的人類社會群體規模。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
|
2012/04/02
內容相當的豐富精彩,涉及得領域也相當完整,遺傳學、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動物行為學是這本書在這類話題的亮點(因為我是先看『第三種猩猩』)。大量的實驗與觀察,加上條理分明的論述,對心理學、人類學有興趣的讀者應該很容易沉浸在其中,就我來說是相當親民的科普讀物!

最近有一本『小心,別讓思考抄捷徑!』有類似的認知心理論述,內容也含大量實驗,不過這本有它另一方面的長處,動物行為──可以跟人類行為做對照。

我看得最過癮的,應該是道德論述、以及作者對藝術及音樂的看法吧!這些通常\"沒有答案\"的問題,在這裡都有不少有趣的見解喔!
展開
user-img
4
|
2011/05/19
1. 首先要肯定【貓頭鷹書房】繼續出版這類「套著嚴肅的學術外衣」*的書。雖然我認為這本大作還沒有達到「內容平易近人,非常好讀」的境界,但對於關心心智領域的讀者而言,這是一本結構完整,材料豐富的經典大作。書末列出之作者參考書目清單,長達近80頁,相當驚人。出版社的推薦名單找來30多個不同領域的專家,同樣也是驚人之舉。

2. 封面設計非常出色,腦中的景像必須近看才清楚,一位看似太空人的駕駛與黑猩猩背對而坐,人猩之間的關係,是演化史中探討的核心。

3. 比較可惜的是書名,貓頭鷹書房出版過另一本好書叫宇宙、諸神、人,也許\是援用了相同的命名原則。不過本書所涵蓋\的範圍極廣,不易命名。「大腦、演化、人」,應是最中性而不至失真的書名。

4. 副標題「是什麼關鍵,造就如此奇妙的人類?」補足書名的缺憾。作者一直到後記裡才提到,寫作本書的重要靈感來源是,他曾經寫信給很多美國的著名思想家,也四處詢問自己的家人跟朋友:「你覺得人類有哪些地方是獨特的?」 好的問題會引出好的答案,事實上光是各界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很有潛力寫成書了。例如一個五歲小孩告訴作者:「動物不會自己辦生日派對,你得幫他們辦。」

5. 對一般讀者而言,第一章「人類的大腦特別嗎?」可能是較難克服的章節,因為出現了較多的解剖和基因的專業名詞,作者的語氣也略顯嚴肅。這種情況在後面的章節有所改善,「內在的道德羅盤」與「藝術是怎麼回事?」是我認為最適合大眾閱\讀的章節。讀完這兩章我們會知道「道德」究竟是甚麼東西?人類為什麼要有道德?有同情心、不亂倫、幫助陌生人、信仰宗教、效忠國家,人類這樣做對生存有甚麼好處?畫畫、聽音樂、看電影,這些看起來跟生存沒甚麼關係的「藝術」,又為什麼沒有被天擇淘汰?

6. 最後一章「誰需要肉體」,談的是人類企圖複製心智、改變心智的各種努力。從打造完美的機器人,到打造完美的下一代,人類與動物最大的不同,也許\就是有能力親手去推動天擇的巨輪。如果有一天,你能為你的下一代選擇他的個性與智力,你會怎麼決定?作者提到,幫人類引進一個新的基因,會不會和生態學的「外來種」一樣,帶來我們起初完全想像不到的結果?

6-1 我很欣賞作者在結尾把問題拉高到這個層次。讀《大腦、演化、人》的同時,我剛好一邊在讀探討外來種問題的《回不去的伊甸園》。兩本書引用了相同的例子告訴我們,歷史上從來不乏一個好主意最終證實是個餿主意的例子。澳洲引進甘蔗蟾蜍,原本是為了控制蟲害,但後來才發現他們吃掉的不只是甲蟲。而長途海運的發展,則透過「壓艙水」把原應生長在海裡的斑馬紋貽貝被帶到了淡水的湖區裡。生長在台灣的我們,最熟悉的例子應當是不好吃的福壽螺**。

6-2 《大腦、演化、人》和《回不去的伊甸園》兩本書最後都指向一個大哉問:「甚麼是真正的『自然』?」

我們常聽到「天然的尚好」,但《大腦、演化、人》告訴我們,人類已經有能力「改善」自己,而積極的改善將能「增強」自己。這樣自然嗎?《回不去的伊甸園》的作者長期關心外來種問題,他則提出一個反思:人類難道不算自然的一部分嗎?人類的所作所為,難道不算是自然的一部分嗎?可以看見的是:有一部份的人類在努力打造更好的世界,另一部份的人類則在尋找重回伊甸園的道路。


7. 闔上《大腦、演化、人》之後,我沒有心滿意足的感覺,只有想要再讀更多的渴望。這是好書應有的風範。

* 貓頭鷹書房卷頭語:有些書套著嚴肅的學術外衣,但內容平易近人,非常好讀;有些書討論近乎冷僻的主題,其實意蘊深遠,充滿閱\讀的樂趣;還有些書大家時時掛在嘴邊,但我們卻從未看過... 如果沒有人推薦、提醒、出版,這些散發著智慧光芒的傑作,就會在我們的生命中錯失-因此我們有了貓頭鷹書房,作為這些書安身立命的家,也作為我們智性活動的主題樂園。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用一代人的努力終結氣候危機《再生》|自然科普展7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