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璦琿史話

璦琿史話

  • 定價:290
  • 優惠價:926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4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明驥

  湖北竹谿人,民國十五年生。畢業於政工幹部學校研究部及軍官外語學校,專攻俄國語文,除曾擔任中央電影公司製片廠廠長、總經理及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副主任外,終身從事大學教育工作。

  明教授擔任中國文化大學俄文系主任十餘年,自一九九○年以後即邀請獨立國協重要政經文教人士來臺訪問,並促成中國文化大學與俄羅斯莫斯科大學、聖彼得堡、遠東大學及烏克蘭基輔大學、歐洲財經資訊管理大學締結姊妹校,交換教師與學生。明教授器識宏達,學識淵博,對推動中蘇文化交流不遺餘力,一九九四年十月獲烏克蘭基輔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一九九九年八月又獲得烏克蘭國際斯拉夫科學院院士。聲譽崇隆,為國爭光。

  一九九九年,退休以後,螯居紐約、臺北之間,沉研史籍,矻矻不休,迄今共撰著「蘇聯民族問題之興起與發展」、「訪蘇見聞紀要」、「俄羅斯風雲」、「傳情一海鷗」、「北國探索」、「蘇聯外交史」及「中俄關係史」等書及有關於俄語教學及蘇俄形勢之論著數十篇。

 

推薦序1

黑龍江大學俄語語言文學研究中心教授 張家驊

  繼《俄羅斯風雲》、《蘇聯外交史》、《中俄關係史》(上、下冊)之後,明驥教授又把新著《璦琿史話》呈獻在讀者的面前,明先生的筆耕之勤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這本書雖然篇幅不長,但卻難能可貴。它的可貴之處在於:第一,補償了《中俄關係史》未能展開詳述「璦琿條約」的遺憾;第二,飽含著作者的悲痛和辛酸;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作者明確宣示,本書的目的就是要警示每一個中華兒女勿忘國恥、奮發自強。

  我們無疑應與現今的俄羅斯人民友好相處,互利互惠,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輕率地遺忘民族的屈辱歷史;忘記就意味著背叛。

  明驥教授是海峽兩岸俄語界同行尊敬的長者,他在俄語教育生涯中,堅持教書育人的原則,身體力行。教書育人對於外語教育有著特殊的含義──樹立學生服務於民族、國家的終生信念。這看似簡單,事實上並不簡單。我們的專業外語教育,許多年來,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但也有一些教訓要汲取。其中的一條就是,常常在不經意之間培養出一些「崇洋派」來。如俄語同行中流行著一句口頭禪叫「有俄羅斯情結」,用以誇耀俄語學到了家。說這話的人往往意在表白,他對俄羅斯情有獨鐘,俄羅斯什麼都好。教育是功利主義的,辦外語專業教育的目的與其他專業一樣,要培養的是忠誠服務於自己祖國民眾的人才,讓他們情有獨鐘的首先是祖國和人民。有一個問題特別值得注意,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課固然應該是高等學校外語專業的主幹課程,但是這些課程以訓練學生生理語言器官、心理語言機制的熟巧為目的,機械的、刻板的、重複的、科班式的操練佔據了外國語文學系的許多時間。一方面,這是必須的,非如此無法培養自動化的言語技能;另一方面,學生接受人文精神薰陶的時間,培養縝密思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時間較之其他系,甚至包括理、工科各系,明顯減少。在這種專業特殊性情況下,如果不給予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教育以應有的重視,後果是難以設想的。

  明教授雖年事已高,但仍在為年輕人的成長而操勞。為了收集這本書的資料,他不辭辛苦,遠赴中俄邊境,在綏芬河、黑河、璦琿故地實際考察走訪。筆者有幸陪同,親眼目睹了明先生在參觀「璦琿歷史陳列館」時不能自已的中華赤子之情。在模擬「庚子俄難」的巨幅環形全景圖前,他久久地不肯離去,看得出,他的心在流淚,那裡交織著對於沙俄侵略者的恨,對於無助受害同胞的愛,對於抗俄英雄的無限崇敬……至今這些都還歷歷在目。

  讀者手上的《璦琿史話》顯示著明驥教授對於俄語教育事業的理念和忠誠,它不僅對於學生是一本教科書,而且也鞭策教師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俄語教育事業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等待著我們去做,僅以現行的各種辭典、語法書、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為例,這些出版物都還遠遠沒有擺脫俄羅斯對外俄語教學專家設計的框架。他們的思路與我們的實際需要當然是不可能完全吻合的。淡江大學前任俄籍漢學家俄文系主任及俄研所所長堅決反對以「中俄璦琿條約之研究」作為學生論文題目不就是一個例子嗎?

  明先生給我們樹立了孜孜不倦的榜樣,讓我們以他的執著精神相互共勉。

推薦序2

史鐵強要2011年2月寫於北京

  臺灣明驥教授新近完成了他的大作《璦琿史話》,邀我寫個序。我是晚輩,且學科有些距離(雖同為俄語學界,但我主要從事語言研究),因此遲遲不敢答應。直到最近讀到《璦琿史話》書稿,才下決心貿然寫上幾句。

  璦琿小鎮,本名不見經傳,只因這裡曾簽署喪權辱國的《璦琿條約》和發生發生了震驚中外的海蘭泡大屠殺事件,而載入中國的歷史。

  然而這一段令國人有切膚之痛的歷史,隨著近年來中俄關係的發展和升溫,卻越來越少有人提及了,似乎沙俄侵佔我國領土、屠戮中國居民的歷史只有在中俄(蘇)交惡時才需要大講特講,而當中俄友誼之花盛開的時候,不宜讓淒慘的過去破壞我們的感情。這不免使人生出些許擔心:久而久之,當今的年輕人已完全不知中俄交往史,甚至俄語專業的大學生,恐怕也很少有人聽說璦琿這個名字了。

  明教授的著作讓我們重新回到一百年前,血淋淋的場景如同昨日,令人觸目驚心,難以平靜。《璦琿史話》把歷史一幕幕還原出來,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中國過去之懦弱和今日之強大。從《史話》的字裡行間,我看到明驥教授的愛國之心,看到他的歷史責任感。他以八十多歲的高齡,奮筆疾書,目的就是讓世人瞭解這段歷史。讓國人知道,今日的中俄夥伴關係來之不易,要珍重今天,更不要忘記過去。所謂以史為鏡,這是最好的註腳。由此我聯想起明驥教授當年奔走於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身影,感佩於明教授的不倦精神,聖彼德堡大學時任校長威爾彼茨卡婭女士稱他為「孤獨的海鷗」,意思是他孤身奔波於臺北、莫斯科、聖彼德堡之間,作為友好的使者,架起文化教育的合作橋樑。

  現實責任感令明驥教授為中俄友誼而奔波,歷史使命感更驅使他以耄耋之年親自前往黑河(璦琿現所在地),四處搜集資料,完成了這部文字不多,卻內容沉重的力作。這使我聯想去年秋季與明教授會面的情景。他當時來訪大陸,我邀請他為北外的學生做一次講座。明教授與北外學生見面時第一句話就講:我們學習俄文做什麼?不是為了語言而學習語言,而是運用語言這個工具來研究俄國問題。此次讀了《璦琿史話》,令我對明教授更生幾分敬意,也引發了我對中國俄語教學的反思。便想藉此序言的機會,談談我對俄語學習和教學的看法。

  據我個人的瞭解,大陸與臺灣的俄語教學,有相同和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小的差異,主要由於歷史發展的脈絡不同。在50-70年代近三十年的時間裡,大陸與臺灣的俄語教學分別處在截然不同的成長環境之中,所受的外界影響也大相徑庭,這導致兩岸的俄語教學在師資隊伍、教學模式、培養目標等多個方面都遵循著各自的發展軌跡。

  1949年以後,大陸地區融入社會主義陣營,一面倒地學習蘇聯,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學習俄語的熱潮。一方面大批蘇聯專家來華工作,需要人數眾多的俄語翻譯;另一方面國內的經濟建設需要借鑒蘇聯經驗,大批留學生被派往蘇聯。這樣兩股浪潮,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大陸俄語教學後來的走勢。在全民學習俄語和俄語人才匱乏的背景下,俄語教學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和應用性。除了大批短期速成班和出國強化班以外,正規大學俄語院系的課程設置,也都帶有很強的實踐性質,即強調聽、說、讀、寫、譯五個技能,而較少重視研究工作。與此同時,派往蘇聯的留學生,除了學習科技等其他專業的以外,準備為國內補充俄語師資的留學生,絕大部分進入到蘇聯的語文學系學習,所學專業為俄語語言文學。這些人回國後,在大學裡開設了現代俄語理論、語音學、蘇俄文學、修辭學、教學法等理論課程。

  由此形成了大陸俄語教學的兩大特點:較強的語言實踐能力和以俄語語言及俄羅斯文學為研究物件。這個傳統一直延續下來,直到今日也沒有實質性的變化。本科教學以實踐性、應用性為主,強調口語交際能力和翻譯(口譯和筆譯)能力,研究生則注重對俄語語言文學的研究。

  關於臺灣方面的俄語教學,由於佔有的資料不多,不敢妄加評論。但總體上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從五十年代開始,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臺灣地區的俄語需求不旺。由於政治原因,留學生(包括俄語專業的學生)的主要去處是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這樣一來,臺灣形成了不同於大陸的俄語教學風格,它更多地受到美國的影響,不像大陸那樣強調語言實踐能力,而更加偏重於國別研究,即俄國問題研究(Russian Studies)。

  對比大陸和臺灣的俄語教學,可以看到兩岸各有所長。

  大陸成功探索出一套比較適合中國人學習外語的教學模式,可以用“務實”和「扎實」來概括。務實是培養目標和教學方案一切從實際出發,課程設置十分緊湊,幾乎全部圍繞語言基本功力而進行。經過四年大強度、大課程時量的操練,學生在畢業時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俄語,尤其是聽、說、譯更為突出。學生一到工作崗位,立刻就能勝任口譯、筆譯、談判、閱讀原文資料等任務。可以說,大陸俄語界摸索出來的教學模式是卓有成效的,即使在上個世紀六、七、八十年代各校基本上都沒有外國專家的情況下,我們的畢業生仍然具有口語和聽力的優勢,這也表明我們的外語教學方法是成功的。

  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看到,大陸的俄語教學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國際大趨勢。大陸學生的優點在於外語表達水準過硬,畢業後立刻就可以流利地用外語交流。不足之處則反映在用外語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較差。他們擅長于傳達別人的思想(口譯或者筆譯),卻很少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自己的研究領域。原因在於我們過分強調語言基本功,而忽略了研究能力的培養。

  臺灣的俄語教學比較注重文史和閱讀,知識型課程設置較多。教學方法上也更多地體現知識傳播,相對大陸來講,實踐操練較少。在與臺灣學生的接觸中我們發現,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或許不甚突出,但收集整理資料和調研能力卻給人印象深刻。這與兩岸不同的設課、培養模式不無關係,甚至與用人單位的選擇取向都有一定的關聯。

  聯想到明驥教授在北外講座中的一席話,我愈發覺得兩岸的俄語教學需要互補:臺灣可借鑒大陸的小班教學模式以及外語實踐課(又稱精讀課),這是打造純正語音語調和言語技能的有效方法。而大陸更需要學習臺灣的研究型教學方式,歸根結底,語言學習的落腳點還是物件國,總體說來,外語專業的學生應該具備三個要素:技能、知識和能力。技能指使用外語的熟巧,這是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基礎,要求學生在一、二年級打下堅實基礎,具備基本的聽說讀寫技能。知識是對未來研究的鋪墊,只有具備廣博的知識,才能進行深入的研究。能力專指研究能力,這是更高層次的目標,最終要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研究問題,進行探索性學習。對俄語專業的學生來講,俄語語言學、俄羅斯文學都在研究範圍內,但從現實的角度出發,更容易激發學生興趣的是對俄羅斯社會(包括中俄關係)的研究。讓學生調動一切所掌握的技能和學過的知識,來鑽研他渴望瞭解的俄羅斯社會問題,這對他來說是極大的成就感,並逐步培養起研究興趣、明確研究領域和學會研究方法。這才是我們教學的主要目標。

  寫這篇序言時,我再讀了此前明教授贈予我的《中俄關係史》(上、下)。越發覺得大陸的俄語教學大綱缺少中俄關係史一項。關於俄羅斯歷史部分,大綱的內容基本上取自俄羅斯的相關教材,未能向學生全面介紹中俄關係發展的脈絡,這是需要增補的部分內容。

  《璦琿史話》是瞭解中俄關係史的重要資料,更是俄語專業學生的必讀書。感謝明驥教授為史學界奉獻的這部力作,感謝他為俄語教學和研究提供的珍貴素材。據我瞭解,繼《璦琿史話》之後,明教授還準備寫一部《伊犁史話》,並打算親自前往新疆考察。老人家的精神和實踐實在令人感佩。在此衷心祝願明教授健康、長壽、成果豐碩。

自序

一、寫作的動機

  自少立志要寫中俄關係史方面的書籍,關於寫作的動機需要分兩方面來講:

  (一)研究近代史的啟發
  歷史是前人經驗累積的寶庫。研究歷史,是研究人類社會文化發展的興衰演變,以及各民族奮鬥與成長的歷程,並藉以明瞭其因果關係。研讀歷史,就是要從歷史演變中汲取各種寶貴的教訓,避免重犯以往之錯誤,防止人類戰亂災禍之重蹈覆轍。

  作者在學生時期,研讀近代史時,即深刻感受到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中華民族遭受外國侵略壓迫的災難史。這其中尤以俄羅斯帝國與中國接觸最早,對中國領土侵略最多,也使中俄關係日趨複雜和重要。因而啟發作者研究中俄關係之意念,並開始學習俄國語文及研究俄羅斯歷史、地理、文化、民族與外交等方面之問題。至於寫書的動機,則是作者於大學教授俄國語文蘇聯外交史及俄情研究等課程二十年後,才開始構思的兩部書:一是《蘇聯外交史》,一是《中俄關係史》,並以此列為個人人生重要使命之一。《蘇聯外交史》約四十五萬字,已於二○○三年九月由台北黎明文化公司出版;第二部《中俄關係史》(上、下兩冊約六十六萬字)上冊於二○○六年十一月完成,下冊於二○○八年六月完成,均由台北三民書局出版。

  (二)閱讀外交史的感觸

  外交是一種政治的最高藝術,它可以伸張國權和增強國力。在縱橫捭闔的國際環境中,一個國家對外的一切關係,可以說是以外交之能否操縱運用自如而決定其成敗。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最後決定外交勝利的關鍵,還是操之於其國內經濟、政治的實力。但是我們必須瞭解,即使一個國家處於弱勢不利的國際地位,卓越的外交家所施展的超人外交政策和方略,未嘗不可以發揮驚人的力量,而獲得力挽狂瀾的勝利。歷史事實說明不僅弱國有成功的外交,甚至戰敗國在外交上也可以打勝仗。

  一九○五年日俄戰爭結束,俄國處於戰敗國的地位,但俄國既不付賠款,亦不割讓重要土地,就是由於俄國有精明的外交手腕。一九二二年四月十二日在義大利熱那亞召開的會議,有二十九個國家參加,實際上是由英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和日本握有主控權。而蘇維埃國(以下簡稱蘇俄)曾是一個背棄協約國單獨與德國媾和的國家,德國則是一個戰敗國,這兩個國家在此次會議中可說毫無地位。但蘇俄代表團副團長齊切林在熱那亞會議期間深入洞悉和巧妙利用德國和協約國之間的矛盾,乃與德國代表團積極地在熱那亞郊區的拉巴洛進行秘密談判,終於年四月十六日簽訂了所謂俄德傑作的《拉巴洛條約》。由於俄、德的聯合,才使俄國能突破歐洲重重反俄的陣線,並脫離孤立危險的環境。這次俄國外交輝煌勝利,對蘇俄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美國駐義大利大使蔡爾德獲悉俄德簽訂《拉巴洛條約》後驚呼道:「這是震驚世界的消息,這對會議是個最大的打擊。」

  此外,如德國過去的史特萊斯曼,他洞悉了英國與法國戰後微妙的矛盾,在洛迦諾會議德國巧妙地利用這些矛盾,不但使德國解除危險的局面,並恢復為歐洲四強之一。再觀土耳其在洛桑會議以前,因為凱木爾一面能發揮土、俄聯合的力量,一面洞視了英、法在遠東的抗衡,終於在洛桑會議中奠定巴爾幹盟主的偉業。「弱國無外交」一語,固然有相當客觀的理由存在,但決不是絕對的真理。歷史事實證明,越是弱國越需要有外交。

  當我們研讀中俄外交史,真是感觸良多。自一六八九年(康熙二十八年)之《尼布楚條約》,開始中、俄正式之關係。起初,由於兩國國勢蒸蒸日上,清廷為調兵塞外,鞏固邊圉,而與帝俄修好,俄廷為發展東方商務而遠交鄰國。雙方相需為用,而國勢又相埒,故兩國得有百數十年平等之友誼。此為中、俄關係最單純之時期,除邊界、商務、傳教諸問題外,尚無其他外在勢力之動盪。

  十九世紀中葉清廷,故步自封,內政不修,不思改革圖強,且外遭鴉片戰爭之慘敗,內有太平天國之興起,國勢凌夷,外患加深,帝俄伺機趁虛侵華蠶食我黑龍江及烏蘇里江流域,而俄駐北京使臣則乘英法聯軍與中國作戰之機,「假和平中立者」之地位,強迫清廷簽訂喪失領土之約。清廷處於內憂外患之煎迫之下,只圖隱忍讓步,以免邊疆多事,而帝俄又深恐英、法勢力之擴大,在侵華過程中,復謀維持清廷之統治權,期以建瓴之勢掌握中國之東北。嗣後,回疆變亂,又在西北佔據伊犁,幾致戰爭。當時因各有其內政及國際上之顧慮,均適可而止,共謀妥協。然在此期中,中、俄國勢之失衡,及英、法等國勢力之東漸,使中、俄關係不似前此之單純,而清廷之外交,亦日趨居於被動地位。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以降,正當俄帝國主義狂烈時期,其金融及工業資本之發展,使其步入資本先進國家之後塵,以近代帝國主義之姿態,在列強劃分世界過程中,竟掠殖民地。前因其屢受挫於西方,乃藉俄、法同盟之協作,積極對中國所謂「銀行及鐵道之征服」。「以帝國主義代替憲法,以亞洲代替歐洲,乃當時沙皇給人民之口號。」(見俄史權威貝爾斯教授Bernard Pares語)尤以自甲午戰爭,中國敗於日本後,中國外交更完全喪失了自主權。北京的態度如何,往往不關重要,而關緊要的是聖彼得堡、柏林、巴黎、華盛頓和東京間如何妥協,或如何牽制。我們今天回顧這段歷史,真是不寒而慄,感慨萬千。

  (三)探究史實的真相

  歷史之重要與珍貴由於它具有「以史為鑑」的偉大功能。因此,作者撰寫《中俄關係史》一書之主要目的,不僅是對兩國間發展之重大事件要作完整與詳盡之敘述,而且更重要的是以最客觀、公正和理性的觀點,來探究與維護史實的真相,為讀者提供一部值得信賴的讀物。

  在蘇聯時代,有些學者在各種論著中,對於中俄關係的歷史,常有偏離或扭曲史實的言論。他們說:黑龍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俄國人「開拓的地區」;「俄國給這裡帶來了新生活的曙光」,「奠定了文明的基礎」。他們指責中國各部族人民和清政府的反侵略戰爭是「一系列軍事遠征,是對黑龍江流域的俄國村鎮進行了征服性戰爭」;他們歪曲中俄尼布楚會談的真相,說《尼布楚條約》是「在滿人以巨大的優勢兵力從肉體上消滅俄國代表團及其護衛部隊的威脅下簽訂的,因此應當認為條約是強加於人的」。「這種用武力強加於人的《尼布楚條約》,對俄國來說,仍意味著喪失了俄國哥薩克和移民四十年來所開發的很大一片土地」。他們為帝俄的侵華行為辯護,聲稱:「俄國政府有理由要求重新修改邊界」,把十九世紀帝俄侵略中國東北的大片土地叫做「收復失地」。

  這種歪曲荒謬的言論,我們必須用歷史的事實還原於歷史的真相,讓世人獲得正確的認識,以端正其視聽,這是歷史家的責任,也是本書的重大使命。

  (四)研究中俄關係的重要性

  俄國古文獻學家尼古拉˙班蒂什-卡緬斯基編著之《俄中兩國外交文獻匯編》一書,俄國政府於一八八二年核准出版,在原出版者的前言中有兩段內容頗有值得我們注意和研究。茲摘錄如下:

  俄國的外交目的,從一開始是盡可能接近這個亞洲鄰邦,並同它劃定比較有利的邊界,和建立活躍的貿易關係,兩個多世紀以來,我們始終不渝地力求達到這個目的,儘管在各個時期所取得的成就不一樣,後來畢竟都完全實現了。在經濟上,中國對俄國遲早要起比西歐更為重要的作用,而我們同西歐的關係上,仍將處於一個消費者和忍氣吞聲的學徒的境地;今後,在我們和中國交往更加密切的情形下,經濟上相互影響之外,中國還可能在文化  上對俄國產生影響。我們對這個與世界隔絕的國家還不甚瞭解。我們和這個國家的接觸,目前還微不足道,以致還感覺不到它對我們的影響。但是,我們同時應當承認,自數千年中獨立發展起來的中國文明,不僅有其獨特之處,而且有許多值得我們效法的地方。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國和中國這兩個幅員最為遼闊的國家相互影響,將來可能為人類帶來一種與西方文化迥然不同的新型的精神生活。所有這一切,都使我們有責任不僅為了單純和瞭解歷史的真相,而且為了追求有現實意義的目的要充分注意研究我們同中國關係。從以往的關係中還可以吸取許多有益的東西作為我們今後同中國交往的借鑑。

  站在中國人的觀點來看,我們似乎可以與卡緬斯基得出同樣的結論。這充分說明研究中俄關係的重要性。

  其次要說明的是寫作《璦琿史話》的動機:(一)俄人反對以《璦琿條約》作為研究生畢業論文題目之刺激。大約一九九六年(民國八十五年)期間,淡江大學曾聘作者擔任該校俄羅斯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利國章同學論文指導教授,選定「中俄璦琿條約之研究」作為論文題目,也曾獲得校方主管當局之同意備查。但到了論文已經撰寫完成,將要舉行口試時,恰逢是俄籍漢學家擔任淡大俄文系主任及俄研所所長,他們堅決反對以「中俄璦琿條約之研究」作為論文題目;並與本人多次理論和激烈爭辯,均予以回絕,並明確告知稱:我國係民主自由的法治國家,任何大學研究生在不違背國策的原則下,有完全選擇論文之自由。於是這兩位俄籍人士不得不放棄自己無理之要求,使該生順利參加論文之口試。為慎重起見,請五位教授擔任委員,俄研究所所長亦為委員之一,他給了二十五分,不過平均分數則有七十八分,使論文通過,得以畢業。試問,這兩位俄籍人士為什麼要反對我們的學生來研究「中俄璦琿條約」這個題目?我想凡是受過教育的俄國國民也都知道,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中俄簽訂的《璦琿條約》,完全在帝俄武力威脅下的產物,對俄國人來說不是很光彩的一篇史頁。(二)參觀璦琿歷史陳列館及璦琿血火紀錄片的感傷。二○○七年七月下旬某天,由黑龍江大學俄文系主任張家驊教授陪同作者特別到璦琿歷史陳列館參觀。首先在大門口,有一張照片,一位哭乾了眼淚的母親,抱著一個被俄國士兵強姦槍殺女兒的屍體,立即引起我一陣一陣地的悲痛和心酸。在這裡除看到簽訂《璦琿條約》模擬現場,及帝俄侵略黑龍江地區種種不幸的歷史事件外,最足以驚天地而泣鬼神者,就是「璦琿血火」這幅長達三十公尺之油畫,把俄軍於一九○○年對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等地數以萬計之中國居民或集體槍殺,或強迫跳入黑龍江活活被淹慘死。現在中國大陸當局已將璦琿歷史陳列館列為愛國教育的典型基地。其目的,當然中國人要努力奮鬥,團結自強,更不要忘記這一段悲痛的歷史。(三)為了對中俄《璦琿條約》作更詳細的敘述。作者在三年以前撰寫的《中俄關係史》一書,因為是談論兩國二百餘年來關係演變的概況,自然對《璦琿條約》未作深入之敘述。但我自到璦琿實地訪問及參觀以後,更加體認到:「中俄璦琿條約是我國同列強帝國主義所訂不平等條約最具象徵性的不平等條約」。因而,在《璦琿史話》這本書中對中俄《璦琿條約》自然有較詳細的說明。

  二、中俄關係之回顧與研究
  所謂中俄關係之回顧,就是希望國人要熟讀歷史,痛定思痛,檢討以往失敗之種種原因;所謂研究是要策勵未來,促進中俄關係之改善,使中俄兩國之關係保持善鄰和睦鄰,並向互助雙贏之方向發展。茲分述如下:

  (一)中俄關係之回顧
  就中、俄二百餘年關係史言,東北之東三省,西北之蒙古、新疆為兩國接近之橋樑。俄人自十五世紀末葉,解脫蒙古之羈縛,不及一世紀,不斷向東發展,開疆拓土,樹立其在東西兩部西伯利亞之勢力。一六八九年之《尼布楚條約》,開始中俄之正式關係。

  中國新敗於日,遠東國際局勢日益複雜,列強在遠東之角逐,日益猛烈。是時,主持外交之李鴻章,始終認為日本為「中土之遠患」,足為國防之重大威脅,較英、俄、德、法為禍尤烈,乃採「遠交近攻」之策,以聯俄為抗日之初步,而帝俄為打擊其傳統之敵人英國及新興之日本,以實行其所謂「和平之侵略」,亦自動的與清廷締結秘密之盟。中國自與各國發生外交關係以來,與他國締結正式密約,僅此一次。結果,帝俄之地主與軍閥本其「軍事封建」帝國主義之本質,乘甲午中國戰敗於日,強租旅順、大連,又趁義和團事變,進兵東三省,卒與列強尤其英、日之利益發生利害衝突,促成英、日同盟,引起日俄戰爭而致潰敗。此沙皇制度下之政府,以侵略而與清廷締盟,藉締盟而肆行侵略之後果。

  (二)現行應當研究和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對歷代中俄(包括蘇聯時期)關係之史料,應作有計劃之整理與保存,尤其具有特別參考價值之檔案史料,應交由學術研究單位或各大學有關系所繼續研究,並定期提出研究專題論文。

  第二、要長期培養研究俄羅斯問題之人才:要做好第一等的事必須有第一等人才。對此須從兩方面進行:首先就是要在正規教育體制中培養精通俄國語文的人才,使其具備研究俄國國情的基本條件,因為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應用於教學或單純之學術研究方面,可能有所發揮,但於外事交涉或商務談判等,恐怕也只能扮演一個俄語流利翻譯者。所以學習俄語,如不同時研究俄國的國情,則不是一個全才的人,更不可能成為卓越之幹才。如外交前輩曾紀澤先生能夠授命,在極不佳情況下,經過最艱辛的談判,終於能夠改訂《伊犁條約》,收回最關國防的要地數百公哩,頗獲中外人士之稱讚。茲特將中俄改訂條約簽訂的當天,俄外相吉爾斯對曾紀澤特使在外交智慧與才華表示高度的稱讚和敬佩之對話節錄如下:
吉:「此次商改約章,實係最難之事,貴爵辦成,具見貴爵才智兼優,能辦大事,易勝欽佩。」

  曾:「此係本爵分內之事,職所應為,尤賴貴國大皇帝願同中國和好,不忍傷百姓,所以能和平定議。」

  吉:「起初,本國大皇帝頗有不悅之意,幸賴貴爵到鄂(俄)後,布置咸宜,令人欽羨,所以本國大皇帝始復和好初心。」

  曾:「吉大人隨事與本爵和好商議,我深感謝,從事兩國可望永久和好。」

  吉:「我辦外國事務四十二年,所見人才甚多,今與貴爵共事,始知中國並非無人才。」

  吉爾斯後來另一次會晤又說:「以貴爵之才智,不惟出眾於中國,亦罕見於歐洲,誠不可多得之使材也;外部諸公,同為欽佩,即如熱大人(俄外交部資深官員),久辦外國事務,彼亦為欽羡。」

  第三,研究俄國問題應有的態度與要領:首先要有理性和客觀的態度,如此方能認識事物的真相,得出正確的結論。在研究要領方面,提出以下三點供作參考:(一)要在空間上作全面的研究:俄羅斯領土面積有一千六百餘萬平方公里之多,位於歐、亞兩洲,全國有十一個時區之廣。地理環境複雜,氣候變化差異甚大,如不從全面之研究,實難瞭解其真實情況。(二)要在時間上作全程研究:八百六十二年羅烈克在新城建立公國,這也是俄羅斯建國之開始,迄一六一三年米海伊爾˙羅曼諾夫王朝開始;一九一七年十月列寧領導革命,推翻沙皇尼古拉二世,初建蘇俄政權,一九二二年後又逐漸擴大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午夜十二時,蘇聯宣告解體,而俄羅斯聯邦乃正式成立。就全程研究方面來說,雖有朝代更替之變化,但我們均應一一作研究。(三)要在靜態與動態方面作綜合之研究:所謂靜態方面,包括俄羅斯的歷史、文化、地理、氣候與民族性格等。在這裡,特別將氣候與俄羅斯民族性之影響以及其民族之特徵加以說明如下:

  首先,氣候對俄羅斯民族性格的影響是很大的。民族學家李瑞布里歐(Leroy Beaulieu)曾把氣候的力量稱之為「氣候的虐政」,它像人的命運一樣,無法擺脫。因此,它使人類產生了固執倔強、不屈不撓、堅忍不拔的種種精神。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自然而然對於別人所遭受的一切苦難,養成了無動於衷、冷酷無情的習性。所以俄國人對於各種苦難,的確有時候表現的漠不關心,他們能夠接受任何艱苦生活的折磨,甚至能夠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寧靜態度面對死亡。俄國人在性格上的殘酷,無論平時或戰時皆已為若干觀察家所證實,這種個性在拿破崙佔領莫斯科時期已經表露無遺。當莫斯科被俄人自己縱火燃燒時,拿破崙曾無限感慨地說:「這些俄國人簡直滅絕了人性,他們那裡是普通的人呢?簡直是一群野蠻的安息人!」

  也有人說:俄國人的性格很像蜂蜜酒,它需要長期的醞釀,可是當釀製成熟時,就會爆裂了酒罈。俄國人或北歐人更能忍受不公平的待遇、壓制或暴政,但是這種表現的忍耐卻不能欺騙任何人,我們必須認清,俄國人以極大的忍耐性忍受一切,並不表示他們是一群天生的馴服的奴隸,自願「卑恭的去吻主人的鞭笞」。他們是一群叛徒,不以武士的決鬥精神取勝,而以忍耐及秘密行動取勝。他們相信作戰開始時,無妨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608105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