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臺灣當代美術社會發展(1980~2000)

臺灣當代美術社會發展(1980~2000)

  • 定價:400
  • 優惠價:936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4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以宏觀的歷史角度探索臺灣美術社會發展,而1980 ~ 2000年間不僅是臺灣美術社會發展的轉捩點,更是臺灣美術社會發展的黃金年代,即使時序進入2011年,但綜觀臺灣美術發展之脈絡,仍不脫該時之範疇,故乃針對1980年代至2000年代的臺灣美術社會發展做一鳥瞰式探究,期以史觀的視野,呈現臺灣美術社會發展之全貌,試圖建構面向較廣且較完整的臺灣美術社會發展史論。

  目的乃在以宏觀的美術社會史觀之面向,從面的視角來窺探臺灣美術社會發展,但更期待今後有更多的研究者,能從點的視角再做另一層深入的研究,則臺灣美術社會發展史將能更完整地呈現。

作者簡介

李宜修

  筆名李放、徐開。東吳大學政治系畢業,美國州立紐奧良大學藝術行政研究所進修,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香港珠海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所博士。曾任電視節目執行製作、廣播電台主持人、畫廊經理。現任永達技術學院圖書管理組組長兼通識教育中心講師。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臺灣當代美術發展及藝術市場略論

第一節 臺灣當代美術發展略述
一、前論
二、狂飆的 80 年代
三、守成的 90 年代

第二節 影響臺灣當代美術發展之面向
一、經濟
二、政治
三、教育
四、思潮

第三節 臺灣藝術市場概況
一、藝術市場與經濟
二、臺灣經濟奇蹟下蓬勃的藝術市場

小結

第二章 美術環境與藝術經濟發展之關係

第一節 藝文環境概況
一、藝文發展失衡
二、藝文生態描繪
三、藝術市場的地域差異

第二節 畫廊、拍賣會、藝術博覽會與美術館
一、畫廊
二、拍賣公司
三、藝術博覽會
四、美術館

第三節 替代空間
一、臺灣替代空間形成背景
二、替代空間是畫廊的前哨

第四節 國際藝術的引入
一、歐美藝術流派的因襲
二、國際性大展對畫廊的影響

小結

第三章 政經與傳播環境對藝術經濟的影響

第一節 臺灣政治解嚴與美術發展
一、威權政治氛圍下畫家的壓抑
二、解嚴後的百花齊放
三、政治解嚴助長本土繪畫抬頭
四、本土繪畫成市場的主流

第二節 政經變遷下兩岸藝術衝擊
一、解嚴後大陸藝術品來臺管道多
二、業者經營大陸藝術品及市場
三、對本地藝術市場是一種刺激
四、國際上的擠壓

第三節 傳播媒體與藝評對藝術市場的影響
一、傳播媒體
二、藝評

小結

第四章 美術生態之變遷與美術社會發展

第一節 市場經營現象
一、畫價狂飆下偽作的猖獗
二、因應科技下的網路經營
三、市場國際化的迷思

第二節 美術社會角色的變化
一、策展人的熱潮
二、裝置藝術與平面繪畫的對峙
三、畫廊介入公共藝術 / 創作者創作方向轉換
四、科技與媒材

第三節 環境的回應
一、鐵道藝術網絡
二、大專院校藝文中心的設立
三、藝術活動節慶化
四、營利與非營利藝文機構之消長
五、藝文期刊見證市場滄桑

小結

第五章 美術社會之生態結構

第一節 社經結構
一、經濟
二、人口結構
三、政治與社會

第二節 藝術家與收藏家
一、藝術家
二、收藏家

第三節 政策法規制度
一、政府之藝術產業政策
二、相關文化獎助法規稅制
三、與藝術產業切身之稅制
四、產業的需要與期望

第四節 藝術產業及美術館
一、藝術產業(畫廊 / 拍賣公司)
二、美術館

第五節 美術教育
一、美術教育的問題
二、兩種美術教育管道
三、兩種美術教育體系對藝術產業之效果
四、人文的美術教育理念
小結
結 語
參考文獻
附 錄

 

推薦序1

  個人身為美術社會的一員,自早年負笈海外時,即對臺灣美術社會發展付出極大的關注,對其發展也一直參與其中,尤其九0年代返臺後,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面對美術社會的事物。一直以來,個人對推動臺灣藝術與國際接軌不遺餘力,從早年的國際版畫暨素描雙年展,至近年來的亞太國際版畫邀請展暨學術研討會、當代版畫的走向-2010國際版畫新風貌展、國際紙藝大展暨學術研討會等等,都是個人對臺灣藝文環境有感而發所做的努力,以期對臺灣的藝術發展能有更大的助益。

  臺灣早年的美術社會整體氛圍,不似現在的自由、多元,這與當時社會,經濟、政治、、、等等有關,直到1980年代,因為政經情勢的驟變,開始發生重大的變化。宜修在九0年代期間於臺北福華沙龍服務,當時的福華沙龍即有不少國際藝術交流的展覽活動,或許是因為如此之經驗,書中對臺灣藝術國際化之議題亦有所著墨。由於置身畫廊業中,所以宜修對美術產業不僅十分了解,也體認到美術產業對美術社會發展的關連性與重要性,當時即時常為文介紹相關議題。

  本書是宜修長久以來關心臺灣藝文環境發展所獲得之結果,綜觀全書,確實對其作了一全面性的探討與敘述。難得的是他從史觀的面向,對之作了通盤的梳理,尤其是美術社會與整體外在環境的互動與回應部分,是較少人觸及的。本書對想要了解臺灣當代美術社會發展者,是非常值得參考的一本專書,故樂為之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講座教授 廖修平

推薦序2

  回想六○、七○年代的臺灣社會,尚為求溫飽傷神之際,實難想像現今美術社會發展的蓬勃多元。而追究其原因,最重要的關鍵應該是八0年代開始,臺灣社會經濟的突飛猛進,使得人民在物質生活豐富之餘,得以發展精神生活。我們從歷史上可以發現,每個藝術發展良好的時代或地域,都與經濟的發達息息相關。

  臺灣關於美術相關的著述很多,但以美術社會發展為主要論述的著作則較少見,宜修君以另類的視野焦點,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以藝術經濟的發展與美術社會發展間之關係,來探討臺灣美術社會,實屬難能可貴。因為這整個過程,本人適服務於美術館/博物館領域之中,所以能夠深深體會其中的變化。而這臺灣美術社會的發展變遷過程,讀者可以從本書中獲得完全的了解。

  本人於2002年時,擔任宜修君碩士論文的口試委員,該論文在探討九0年代的臺灣畫廊文化生態,當時對其論文中繪製的藝術產業發展關係圖印象深刻,由此可以得見其對藝術產業及整個畫廊文化生態之熟稔程度。由於宜修君的藝術產業經歷及長期對臺灣美術社會的關注,很高興他能延伸之前的學術研究課題,進一步從史觀的面向,論述臺灣當代美術社會發展,本書為論述臺灣當代美術社會發展之佳作,這是臺灣藝術社會所樂見者,故個人樂意為其作序推介,以饗讀者。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 黃光男

自序

  臺灣美術社會在1980年代前,受限於政經因素,以致發展遲緩,直到1980年代後,因經濟的成長及政治局勢之變化,加速其發展演變。於是1980年代開始,臺灣美術社會乃有了重大的變化,但審視其中之變項,最大的關鍵是經濟因素。所以,當九0年代經濟泡沫化發生時,美術社會的發展也出現了饒富趣味的變化。

  個人因於九0年代置身於藝術產業之中,故對其中之演變,有更貼近的觀察與想法。當時有許多對美術社會發展議題之討論,但總覺得多數是從點的面向切入,而較少全面性的觀察探討。因此,一直亟思能以宏觀的歷史視野,對臺灣美術社會發展作較全面的描繪,使關心臺灣美術社會發展的人,對其有較綜合性的理解。

  本書的內容是個人的體驗觀察所得,其中仍有許多疏漏之處,希望關心臺灣美術社會者能予以指正,而個人基於對臺灣美術社會之關心,仍將持續檢視美術社會之發展,而於適當之時機予以增補。

  本書能夠出版,感謝臺灣商務印書館給予這個機會,並且對出版期間,士全、素慧、美玲、翠霞、筠軒及許多提供協助的機構及朋友們,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此外,對二哥、三姐、崇領長久以來的支持銘感於心;最後,要將這本書獻給我最摯愛的兆珩。

李宜修  2011年6月29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526301
  • 叢書系列:通識叢書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