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台灣的驕傲:12個把台灣推向世界的精采人物

台灣的驕傲:12個把台灣推向世界的精采人物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8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中國時報》繼2010年推出「民國99,台灣久久」專題獲得廣大迴響後,於2011年推出「當代風華──把台灣推向世界的精采人物」大型專訪,以十二個月的時間,深訪當年度特別受到國際注目的十二位台灣人。

  這十二位人物來自不同年齡層與成長背景,相同的卻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不計一切地全心投入,在反覆嘗試與摸索中堅持走出自己的路;他們無論經歷任何挑戰或挫折,始終告訴自己再試一下,絕不輕言放棄。這樣的逐∕築夢精神,造就了不平凡的自己,也拉近了台灣與世界的距離。

  基於《台灣久久》一書合作成功的經驗,天下文化與《中國時報》再次聯手,將一年來的專訪圖文重新編輯整合,以17 x 23公分全彩開本、圖文並茂的方式加以呈現。

  參與專訪的作家小野在序文中說:「在一次又一次的訪談中,我發現收穫最多的真的是我自己。感謝所有接受我們訪談的朋友,謝謝你們給了我們這樣難得的機會,讓我們能重新面對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台灣雖小,仍孕育出許多在世界發光發熱的巨人;生命長度固然有限,夢想卻是無窮盡的。我們期待透過本書與讀者分享這幾位台灣之光的榮耀與喜悅、血汗與淚水,並在閱讀過程中,找到在自己逐夢過程中得以持續堅持的希望與熱情。。

  魏德聖:投入這麼多年的心血,只是希望完成心裡的故事。

  林義傑:撒哈拉、南北極一直都在,唯一被改變的只有我這個渺小的人類。

  周杰倫:我不是醫生,也不是魔術師,但卻能讓音樂活起來。

  林昭亮:每次上台,得要求自己發揮百分之百的能力,要給觀眾最好的交代。

  林懷民:不管是家鄉老照片或東海岸鯨豚,我的人生一直在「發現」。

  證嚴法師: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

  陳定信:我工作得很快樂,因為每天都會學到新知識,也可以貢獻自己的智慧。

  劉金標:追求唯一(only one),而非第一(No.1)。

  張榮發:我們是島國,一定要有國際觀。

  施振榮:利他是最好的利己;我以「改變文化的人」自我期許。

  吳寶春:因為不完美,才有更多轉彎的可能。

  曾雅妮:雖然有壓力,不過我會專注在每一桿、每一洞。

作者簡介

總編輯∕王美玉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新聞組畢業,一九八二年擔任中時政治記者,其後歷任市政組副主任、政治組主任、中部編輯部總編輯、執行副總編輯兼地方中心主任、時報周刊總編輯、時報周刊社長,現任中時總編輯。著有《蔣方良傳》、《四大閣揆爭霸戰》等書。

執行副總編輯∕張瑞昌

  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畢業。一九六五年生,台中人,曾任中國時報政治組主任、朝日新聞客座研究員、時報周刊總編輯。現職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兼採訪中心主任。

  曾獲吳舜文新聞獎、曾虛白新聞評論獎、張思□獎。著有《現代龍馬何處尋》。

總策畫∕何榮幸

  台大社會系畢業,一九九一年七月踏入新聞界,曾任自由時報市政組組長、中國時報政治組主任,現任中時副總編輯兼採訪中心副主任、調查採訪室主任;曾任台灣記協創會會長、媒體改造學社執委。

  曾獲曾虛白、吳舜文、卓越等新聞獎,現任台大新聞研究所兼任實務教師。著有《學運世代》、《媒體突圍》、《我的小革命》、策劃《黑夜中尋找星星》、《台灣久久》等書。

執行小組:

謝錦芳

  調查採訪室主任記者

高有智

  調查採訪室撰述委員

楊舒媚

  調查採訪室撰述委員

黃奕瀠

  調查採訪室記者

江慧真

  調查採訪室主任記者

梁惠玲

  總編輯特別助理
 
專訪籌備:

汪宜儒

  文化組記者

張國欽

  體育組記者

黃雯犀

  影視中心記者

張翠芬

  教科文組主任記者

曾文祺

  體育組撰述委員

張士達

  影視中心撰述委員

邱祖胤

  教科文組記者

林秀麗

  都會中心特派記者

陳惠芳

  都會中心記者

洪祥和

  都會中心記者

 

目錄

序 來自台灣,走向世界 小野

序 我們共同的驕傲 王美玉

序 令人感動的十二個名字 何榮幸

電影 好的獵人懂得安靜等待──魏德聖

投入這麼多年的心血,只是希望完成心裡的故事。
冒險 林義傑為關懷而跑,重新定義台灣與世界的距離

撒哈拉、南北極一直都在,唯一被改變的只有我這個渺小的人類。
周杰倫:想跑得很遠,讓別人追不到

我不是醫生,也不是魔術師,但卻能讓音樂活起來。
音樂 林昭亮:練琴很重要,但人生更重要

每次上台,得要求自己發揮百分之百的能力,要給觀眾最好的交代。
藝術 林懷民的人生哲學:簡單,才能走到現在

不管是家鄉老照片或東海岸鯨豚,我的人生一直在「發現」。
慈善 證嚴法師見苦知足,讓台灣善名傳遍世界

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
醫療 陳定信堅持研究,化國病為世界榮耀

我工作得很快樂,因為每天都會學到新知識,也可以貢獻自己的智慧。
單車傳教士以品牌捍衛台灣──劉金標

追求唯一(only one),而非第一(No.1)。
航運 張榮發以鋼鐵意志,布局全球

我們是島國,一定要有國際觀。
科技 施振榮:學會加減乘除,已經夠用一輩子

利他是最好的利己;我以『改變文化的人』自我期許。
美食 吳寶春:挫折累積智慧,讓生命完美發酵

因為不完美,才有更多轉彎的可能。
運動 曾雅妮:努力追夢,勇敢做自己

雖然有壓力,不過我會專注在每一桿、每一洞。

 

序1

來自台灣走向世界

  人總是要在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很遙遠後,才能更強烈的感受到自己的身份和家鄉的存在。當我走進歐洲某一個城市的一個中餐廳,侍者走向我用我所熟悉的語言問說:「先生,要來點什麼嗎?」我覺得很親切,他進一步再問我說:「要筷子嗎?」我得意的點點頭,想表示我是會用筷子的族群。最後他又說:「你是來自台灣吧?」我的頭就抬得更高了:「你怎麼知道?」「一看就知道啊。」對方笑了起來,她說她來自溫州。

  我望著窗子上的自己模糊的影像,心想,是的,我是來自台灣,它是在全球廣大的華人社會中唯一真正走向自由民主制度的國家。台灣會有能夠援助全世界發生災難地區的慈濟功德會,台灣也會有像陳定信這樣用一輩子和肝炎搏鬥的醫生所建構出來最進步的醫療系統,台灣也會有從海運做到空運的長榮集團,台灣會誕生像曾雅妮、林義傑這種超級運動員,台灣會有雲門舞集、林昭亮和周杰倫這樣的世界級藝術家,台灣也會生產宏□電腦和捷安特腳踏車,台灣還有那種發動全民力量將台灣電影起死回生的瘋狂導演魏德聖。連全世界的麵包大賽的冠軍都是來自台灣最貧瘠的角落的傳奇人物吳寶春。所以我才要抬頭挺胸的告訴別人說,我來自一個能在有限的資源下創造奇蹟的台灣,我是台灣人!

  我何其有幸得到這樣一個寶貴的機會,能當面和這些將台灣的名號帶向全世界的台灣人面對面的深談,讓我能親身感受到由他們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奇特魅力和力量。這次的訪談計畫是由中國時報總編輯王美玉親自領軍,由何榮幸副總編輯率領著中國時報調查採訪室的同仁們一起工作。他們先針對每一個訪談的對象做研究調查,常常還要動員相關路線的資深記者來協助問題的整理。他們會盡量提供相關的資料給我研讀,我也會參予討論所有的問題後再列出重點和先後順序。在採訪前,我也會一起去勘察訪問的現場或是攝影棚。在這繁複的過程中,我見識了中時和中視團隊的專業和敬業,他們給予我極大的安全感。

  再來就是我自己的功課和心理準備了。我不是一個專業的主持人,但是我很明白一次成功的訪談除了被訪談者當時的身心狀態外,訪談者對於被訪談者的了解程度和提問方式都會影響著訪談的進行。當我們決定訪問周杰倫前的那段時間,我從早到晚只聽周杰倫的歌,聽到自己成了周杰倫的歌迷。訪問林昭亮之前,除了聽林昭亮的專輯之外,還聽所有曾經和林昭亮有一點點關係的音樂家的專輯,像帕爾曼、史坦、海飛茲、曼紐恩、謝林…。

  每次的訪談都帶給我許多反省、提醒和感恩。當我走進了陳定信教授的實驗室,便會想起自己也曾經在醫學院的實驗室做過類似的肝癌的研究計畫,談起肝癌的研究時不會太陌生。當我再一次見到慈濟上人時才發現,我們真的是每十年會碰面一次,她提醒我說,十年太久了以後要一年會一次,然後忽然發現上人越來越幽默了。見到林義傑跑完絲路的鞋子後,我決定第二天就取出很久沒用的運動鞋開始爬山。聆聽劉金標老當益壯的騎著單車環島後,我也開始在假日騎著單車在敦化南北路上環「安全島」騎著。訪問過林昭亮之後我會發現自己的耳朵越來越敏銳,到處都聽得到小提琴的聲音,我總是想著林昭亮說他第一次聽到帕爾曼拉琴時的感動。我到處宣揚著「賽德克。巴萊」對台灣電影工業的重要性,弄得朋友們誤以為我也有投資怕無法回收。和吳寶春訪談時現場放了幾種他贏得世界大賽的麵包,當他形容好吃的麵包一口咬下去後的一連串反應時,我忍不住吞了幾口口水。次日清晨當我吃著吳寶春得大獎的傑作桂圓紅酒麵包,想著他說她的創作來源都是來自媽媽的味道時,一股幸福感忽然湧現。 

  在一次又一次的訪談中,收穫最多的是我自己。感謝所有接受我們訪談的朋友,謝謝你們給了我們這樣難得的機會,讓我們能重新面對自己的過去和未來。也藉著出版這樣一本書,能讓更多人看到這樣的幸福。

小野

序2

我們共同的驕傲

  民國一百年,是選舉年。台灣內部因為總統、立委二合一選舉的捉對廝殺,在政治口水滿天飛下,藍綠再度嚴重對立。原本交情好的朋友,又要為政治這回事爭得面紅耳赤,在庸俗不堪的選舉文化中,我們堅持,每個月要用最重要的版面為讀者介紹精彩人物的奮鬥故事。每一則故事都是台灣的一份驕傲,一年來我們推出十二位精彩人物故事,並集結成書,這本書,是中國時報對民國一百年的禮讚;書中十二位主人翁,他們的奮鬥和成就,是台灣不分藍綠、族群、地域、性別、年齡,我們所有人共同的驕傲。

  為了珍惜過去與前瞻未來,中國時報前後耗費兩年時間,動員全報社人力、資源,先在民國九十九年推出「民國99,台灣久久」大型專題,三百六十五天不間斷,完整呈現過去一百年的庶民生活珍貴記憶;然後再接再勵,於民國一百年逐月推出「民國100,當代風華─把台灣推向世界的精彩人物」大型專題,藉此刻畫台灣社會邁向未來的自信與勇氣。

  這十二位精彩人物,其見報順序與類別分別是:一月施振榮(科技)、二月林懷民(藝術)、三月曾雅妮(運動)、四月周杰倫(流行文化)、五月劉金標(傳統產業)、六月張榮發(航運)、七月證嚴法師(慈善)、八月陳定信(醫療)、九月林義傑(探險)、十月魏德聖(電影)、十一月林昭亮(音樂)、十二月吳寶春(美食)。

  我個人做為每篇精彩人物專版的第一位讀者,並且參與其中幾位人物的訪問,深深被這些精彩人物的故事所感動。

  例如曾雅妮從十二歲就勇敢立定志向,才能一步步邁向世界高爾夫球后;周杰倫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高、非常屌,才能跑到遙遠的地方讓別人追不上;張榮發從船員到世界船王的奮鬥過程,已是老一輩企業家志在四方的傳奇典範;從來沒有出過國門的證嚴法師,卻能帶領慈濟人開拓全球慈善事業;貧苦出身的吳寶春求知若渴,如今已是所有年輕人的榜樣;今年紅遍全台的魏德聖,他的圓夢精神已寫下台灣國片復興風潮的奇蹟……

  透過他們堅持不懈的奮鬥與啟發,台灣社會才能找到超越藍綠惡鬥的交集,在國際社會找到台灣應有的願景與位置。這是「民國100,當代風華」專題最希望傳達的聲音,也是本書定名為「台灣的驕傲」最大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在製作本專題時,在集團總管理處執行副總經理羊曉東的協調下首度進行跨媒體合作,以報紙、電視台、電子報等多媒體方式同步呈現,並力邀知名作家小野擔任主持人,讓每個月的深度專訪流露出濃濃的知性對話氣息。小野先生的投入與付出,我代表中時集團表達最大感謝。

  中視總經理李泰臨、時報資訊總經理葉天濃的大力支持,中時執行副總編輯張瑞昌的發想與建議,本專題總策畫、中時副總編輯何榮幸率領調查採訪室同仁全力以赴,以及中時採訪中心各單位相關記者的專業協助,則是本專題能夠獲得各界肯定的重要原因。

  我還記得,魏德聖導演在本專題訪問結束時強調,他在《賽德克.巴萊》上片後接受了無數訪問,其中就以本專題的訪問最用心、最深入、最能與他進行對話。

  我認為,魏德聖導演的有感而發,已是對中時採訪團隊的最大讚美。

  最後,本書能夠順利出版,特別感謝天下文化出版社負責人高希均教授。從「民國99,台灣久久」專題開始,高教授總是在第一時間對中時製作的大型專題給予高度評價,並且積極爭取與中時合作出書。

  中時與天下文化合作的《台灣久久─台灣百年生活印記》套書受到歡迎與暢銷,如今雙方再度合作出版此書,自是水到渠成。在此一併感謝天下文化編輯、行銷團隊的大力協助。

  希望這本書能夠把我們共同的驕傲,推向台灣與全球華人社會每一個角落,讓台灣帶著昂揚自信繼續邁向下一個建國百年。 

王美玉
(作者為中國時報總編輯)

序3

令人感動的十二個名字

  民國一百年二月十二日清晨,我們來到淡水河畔林懷民住家。三個小時訪問過程中,他完全無法接受「台灣之光」稱號,對他來說,「台灣之光」應該是下列這群人:

  「我不是台灣之光,台灣之光是那些把街道掃得很乾淨的清道夫,是那些為了應付聯考夾在學校和父母之間,仍一心想把書教好的老師,是那些為了捍衛家鄉反對六輕的麥寮人,是那些為了環境反對國光石化的彰化人及站出來的年輕人。」 

  林懷民這段肺腑之言,既是對台灣社會缺乏自信的深刻反省,也是對許多默默奮鬥無名英雄的高度肯定。

  然而,台灣社會仍將牢牢記住林懷民這個名字。透過林懷民與雲門舞集過去四十年的努力,國際社會不但看見了台灣的存在,更看見了台灣的文化內涵。林懷民這個名字代表的意義,是所有雲門舞者與支持者、贊助者多年來的貢獻;我們感謝林懷民之際,也是在感謝林懷民背後所有曾經努力過的無名英雄。

  林懷民的小故事,具體說明了中國時報製作「民國100,當代風華─把台灣推向世界的精彩人物」大型專題的視野。我們從科技、藝術、運動、流行文化、傳統產業、航運、慈善、醫療、探險、電影、音樂、美食這十二個領域出發,尋找各領域的代表性人物,向這十二位精彩人物及其背後廣大無名英雄致上最大敬意。

  當然,除了本書呈現的十二位主人翁,還有許多帶領台灣走向世界的重要名字,例如電影領域的李安、運動領域的王建民、科技領域的王雪紅、慈善領域的陳樹菊、農業領域的「西瓜大王」陳文郁等等,我們也盡了最大努力連繫安排,可惜皆因各項因素而未能完成上述人士訪問。

  回顧這一年,為了與本書十二個令人感動的名字對話,我們做足了準備。在中時總編輯王美玉、執行副總編輯張瑞昌敲定每月焦點人物後,每次深度採訪前,中時調查採訪室與各單位相關同仁皆大量閱讀資料、研擬訪問題綱,然後與主持人、知名作家小野充分討論,並且前往南港中視攝影棚召開節目製播會議,總編輯特助梁惠玲則負責協調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的跨媒體合作。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與小野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默契,並與中視監製連銘泉、蔡淑鈴及導演、工作人員合作愉快。由於採訪、製播團隊群策群力,才能在每個月月底固定於中時A2、A3版要聞版面呈現焦點人物專訪內容,並於當天中視數位台同步播出,中時電子報專區則提供文字加影像訊息。中時、中視、中時電子報相關同仁的努力,在此一併致謝。

  天下文化出版社總經理林天來、出版部副總監吳佩穎、特約編輯周宜靜、企畫行銷部總監李雪麗、企畫陳如凌等編輯與行銷團隊的努力,則是這本書能夠與中時專題十二月焦點人物吳寶春同步推出的最重要動力。

  最後,本書受訪者之一的世界高爾夫球后曾雅妮,其經紀人自始至終不願授權本書出版,我們深表遺憾。我們在徵詢著作權律師意見後確信,中時記者進行訪問、詮釋、解讀的文字內容並無侵權問題,因此仍收錄於本書以供讀者欣賞,至於照片部分則尊重其肖像權而未予採用,在此向讀者進行負責任的說明。

何榮幸
(作者為中國時報副總編輯 )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168677
  • 叢書系列:社會人文
  • 規格:平裝 / 255頁 / 17 x 23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新書發表會MV

 

內容連載

【美食】
▲不管你的命運如何,人生都要懷抱一個夢想,相信自己只要努力,絕對可以做得到!(謝明祚攝/中時資料照片)

■吳寶春:挫折累積智慧,讓生命完美發酵
對談/小野;專訪籌備/江慧真、高有智、何榮幸;執筆/高有智、江慧真、何榮幸、林秀麗

●【吳寶春小檔案】
出  生:一九七○年。
出 生 地:屏東縣內埔鄉。
學  歷:崇文國中。
經  歷:曾榮獲世界「樂斯福麵包大賽」台灣盃第一名、亞洲盃第一名、世界麵包團體大賽銀牌。二○一○年參加「世界麵包大師賽」,拿下歐式麵包組 (Pain) 冠軍。創立吳寶春麥方店,年營收破億元。
作  品:《柔軟成就不凡:奧林匹克麵包師吳寶春》、《吳寶春的味覺悸動》。
(整理/高有智)

◎【吳寶春大事紀】
1970 出生屏東縣內埔鄉。
1981 父親過世,寡母陳無嫌扶養八個孩子長大。
1985 離家北上,到台北木柵學當麵包學徒。
1994 當上麵包師傅。
2006 世界「樂斯福麵包大賽」台灣盃第一名。
2007 亞洲盃第一名。
2008 世界麵包團體大賽,以「紅酒桂圓麵包」拿下銀牌。
2010 世界麵包個人大賽,以「米釀荔香麵包」奪下冠軍。
(整理/江慧真)

※【吳寶春精采語錄】
l麵包其實跟人一樣,你對它付出愈多,它愈感受得到。我會捧著麵糰,撫摸它,好像拍拍小嬰兒的臉頰與屁股,跟它說:要好好長大!
2真正好吃的麵包,不必在乎它誕生在哪個國家,而是那份口感。
3美味總在不經意中相遇,在一個轉角或路邊攤,或百貨公司地下街的小店,不預期的發現,都是很美的驚歎號!
4桂圓糯米糕燉出我對母親的想念,那是一份永不消逝的愛戀滋味。
5一罐罐玻璃瓶裝的醃鹹鳳梨,排列著我貧窮又滿足的童年。
6人生的滋味就像鹹鳳梨,酸鹹甘甜什麼味道都有;因為不完美,才有更多轉彎的可能。
7事情沒有那麼複雜,只要去做對的事情,就對了。
8幸福的感覺,就是我的麵包所要追求的風味。
9老麵就像變魔術,會讓單調的麵包出現各種變化。
10只要腳踏實地,不管什麼夢想都可以追逐,什麼理想都可以完成。

(整理/江慧真)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