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聽診器與念珠:安寧病房裡的宗教師

聽診器與念珠:安寧病房裡的宗教師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早期大家對安寧療護的服務內容不了解,總以為住進安寧病房是等死、放棄所有治療、被人拋棄、充滿哀嚎、悲雲慘霧的「人間煉獄」。

  不僅社會大眾排斥,甚至連醫護人員都避之唯恐不及,所以每當姚建安醫師被要求去做安寧療護會診時,背後常被冠上「死亡的醫師」的封號。安寧緩和醫療最核心的課題,就是「靈性照顧」,這對於許多醫療助人者而言,是相當陌生的,這也是促使姚醫師寫這本書的最大動機。

  台大醫院剛開始推臨床宗教師時,病人或家屬對於臨床宗教師無法接受,看到宗教師來到病房邊服務時,往往婉拒,甚至有些會很激動地對宗教師說:「我還不想被超度!」或是「我沒錢給你化緣。」

  經過醫療團隊慎重引薦,說明宗教師不是來病房傳教,是來協助病人的靈性照護與生命提升,病人和家屬才漸漸接受。臨床宗教師的服務,也成為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的特色;全書透過不分男女老幼的18種感動,讓讀者看到宗教的生命智慧,釋放出人生最後的圓滿。

  安寧病房的醫護人員,常接到已逝病友家屬的感謝函,謝函內容被提到最多的是宗教師,他們非常感恩,他們的親人在最後一段日子,能遇見本病房的臨床宗教師,讓病人能放下世俗的煩惱,圓滿往生。

  但不諱言,也有人拒絕宗教師的關懷,傳統的民間信仰看到法師多半在喪禮上,在末期病人與家屬眼中,法師難免有不同的象徵意義。另外不同信仰的人,也會拒絕法師,卻不知臨床宗教師,是沒有宗教分別的,也不是來傳教的,更不是專門執行某些儀式的代表。

  全書從臨終病人最常見的「死亡恐懼」開始,順著病人與其家屬心靈的轉折:不捨、心願未了、自我尊嚴的傷害、自我放棄、對安寧緩和醫療認識不清;步步來讓讀者朋友對臨床宗教師有所了解。

  末期病人可能會抱怨:
  「我天天燒香,為什麼老天沒保佑?」
  「臨時抱佛腳有用嗎?」

  擔心自己未來不可預知的去處、擔心會不會下地獄……等問題。這些心理靈性困擾是沒答案的,與宗教師間的對談,也不是標準答案,病人個人能有所體會領悟的,才是真正的答案。

  生命中有很多的不確定,唯一確定的只有死亡,但對於能確定的事,大部分人還是張惶失措,遑論未知的死亡,是此生最後的歷程。每個人都希望死於平靜與圓滿,所以死亡方式是如此重要,也可以說,死亡是此生最關鍵的時刻。

  大家常勸導臨終往生的病人:「要放下!」說得簡單,實踐才是功夫!一般說來,活得越久包袱就越重,平時沒有養成放下的習慣,要如何在短短有限的時間學習放下?說實在不太可能,但故事中的幾位主角卻做到了。

  在生命轉彎時,宗教師讓病人及其家屬,看到靈性上的困擾與難割難捨,幫忙推開這扇罣礙之門的「鑰匙」,往往就在宗教師言談間的四兩撥千斤。在臨終或危機時刻,很多人只看到眼前一小部分,而無法看見生命的全部,因此痛苦接踵而來,不但自己痛苦、全家人或整個家族跟著受苦,這也是本書可以幫我們大家覺察、引領深思的部分。

作者簡介

姚建安

  現任: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主任
  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秘書長

  這本書,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至今讀來仍熱淚盈眶。

  感謝所有曾經住在安寧病房過的病人與家屬,教導醫療團隊「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得以成長;使我們積聚能量和毅力,更懂得如何照顧呵護、服務更多的病人與其家屬。

  安寧病房每天都有感人的事情發生,安寧團隊的職責,是確保病人生活品質、達到善終,家屬的哀傷得到撫慰疏導,要圓滿這些訴求,有賴靈性照顧的提升。一路走來,宗教的生命智慧,令人感佩讚頌之餘,省思再三!

 

目錄


佛珠與聽診器結合的人性化醫療∕陳榮基
聽診器與念珠∕陳慶餘
圓滿的最後二十分,靠宗教智慧∕邱泰源
人性的關懷,是醫學之本∕黃勝堅
佛法在臨終關懷的應用∕惠敏法師
慈悲無障礙∕姚建安
導讀
在生命轉彎處,我看見您∕王浴
當面臨死亡,如果我們心中有力量∕宗惇法師
那一口痰∕德嘉法師

第一章:死亡恐懼
球,會往哪個方向飛
佛學老師
當阿彌陀佛遇見耶穌基督

第二章:不捨
一切災殃化為塵
小小羊兒要回家
心有千千結

第三章:心願未了
一直拜、一直拜
心藥
比來比去的愛

第四章:自我尊嚴的傷害
阿雪阿嬤
師父,無閒仄你
他是我的小孩

第五章:自我放棄
邱媽媽
天堂之子
不要和我說話

第六章:對安寧緩和醫療認識不清
綁在手上那條線
不捨漣漪
你們大家都在騙我

 

自序

慈悲無障礙

  安寧療護是創造感動的服務,也正因為慈悲無障礙的感動,所以我在安寧病房一待就是十六年,還安之如飴,並隨時在病人床邊,親臨感動的場景。

  早期大家對安寧療護的服務內容不了解,總以為住進安寧病房是等死、放棄所有治療、被人拋棄、充滿哀嚎、悲雲慘霧的「人間煉獄」,不僅社會大眾排斥,甚至連醫護人員都避之唯恐不及,所以每當我被要求去做安寧療護會診時,背後常被冠上「死亡的醫師」的封號,但我也不以為忤。

  記得剛開病房時,照顧一位肝癌末期的中年病人,七進七出我們病房,得到最有尊嚴的照護,也與家人做最好的連結,過程當中,也讓我見證到華人社會中家庭的圓滿、凝聚的力量。他往生的時候,太太不但沒有哭天搶地,有別於一般病房病人往生時候的場景,反而她帶著歡喜的微笑,連同正在唸國中的孩子,一一向安寧病房團隊鞠躬感謝!這個畫面深深震撼了我,徹底扭轉我的照護觀念:原來安寧療護這麼好,可以幫助病人善終,讓家屬沒有遺憾。

  但是隨著照護的病人漸多,雖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我對於無法幫助所有的病人善終漸感困惑、無奈與耗竭。一位師長告訴我:「如果你沒有處理自己內在的疑惑,面對死亡的焦慮、恐懼,別人的生死困頓與悲悽,你是幫不了他們的。」

  聽到這句話,我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因為大多數的醫療助人者,對於生命末期的照護議題不知所措,我雖然歷經甚多末期病人的照顧經驗,但仍然因此而陷入重重的迷霧,令人窒礙難受,甚至有時候,還想遠離現場,讓自己稍微透透氣。

  經驗告訴我們,安寧病房絕對不是醫師個人英雄式作風的場域,而是跨領域的醫療團隊攜手合作、彼此打氣的服務場所,如此才能集思廣益締造照護的更優良品質。這是安寧醫療團隊每天都在思維的功課,希望每個被安寧團隊照顧過的病人都得到善終,就是安寧團隊每個人的真誠心願。

  隨後遭逢家父在本院加護病房往生,斷氣時全身都插滿管路,讓我非常不捨與難過,因而更能同理家屬面臨喪親的哀傷,不是簡單的說句:「我了解你的難過。」就能安撫喪親者的情緒。

  有時候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陪伴,甚至含著眼淚、帶著微笑,陪著他們看到未來的希望與光明,度過最幽暗的人生谷底,往往經過、並克服此歷程的艱難險阻之後,人生觀與生命歷練,就別有一番新的氣度與涵養,更能化為助人的力量。

  因為本身擁有這樣的經驗,讓我徹底體悟每個病人的末期階段和往生過程,都是獨特的、寶貴生命的教育教材,能夠充實我們照護末期病人的能力,並且回饋與培養我們對人的熱情與關懷,讓我們不斷地獲得靈性與慧命的成長。

  我常常跟年輕的醫師分享經驗提到:「病人才是我們真正的老師!」這一課我們不能缺席,否則即使是醫師,處在生命奧義的殿堂內,卻永遠還是門外漢;所以醫師不僅要「醫生」,也要會「顧死」,這是醫師神聖的職業的靈魂所在。

  安寧緩和醫療最核心的課題就是「靈性照顧」,這對於許多醫療助人者而言,是相當陌生的,國內以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開風氣之先,在前副院長陳榮基教授催生安寧緩和醫療病房,我的恩師陳慶餘教授引進臨床佛教宗教師,並且對其加以培訓在病床邊照護病人的能力,親自不辭辛勞與這些宗教師們研讀經典、討論案例、提供照護方向,敦請法鼓山佛教學院釋惠敏校長蒞臨床邊指導,共同擬定本土化靈性照護模式,和臨床具體可行的「法門」,讓宗教師得與末期病人互動有所依循,解決臨床宗教師對於艱深醫學的隔閡,讓宗教師有機會在另一個「修行道場」修練「苦、空、無常、無我」這門課,激起陣陣的生命火花與共鳴,因此才有一頁頁動人的病房故事發生。

  剛開始,病人對於臨床宗教師無法接受,看到宗教師來到病房邊服務時,往往婉拒,甚至有些會很激動地對宗教師說:「我還不想被超度!」或是「我沒錢給你化緣。」讓宗教師不得其門而入,備感挫折。

  經過醫療團隊再次慎重引薦,說明宗教師也是醫療團隊中重要的成員,不是來病房傳教,而是來協助病人的靈性照護與生命提升,病人和家屬才漸漸接受。以至於後來,佛教臨床宗教師的服務,也成為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的特色,甚至有些末期病人,是慕名宗教師的駐院服務,而來要求住院的。

  經由臨床宗教師的照護,並將成功的善終服務與靈性提升經驗,與醫療團隊分享後,讓醫療助人者在感動之餘,學習到病人轉化的關鍵處,更令整個安寧團隊深入了解靈性照護的迫切性。

  爰引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書》所言:「協助一個病人善終,才是最大的福報!」此言深深烙印在安寧醫療團隊成員的心中,並願學習觀世音菩薩的「尋聲救苦」,處處常為「度人舟」,協助末期苦難的病人和家屬度過「生死的濁流」,更願所有的病人,都能逢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可蒙上主的恩召,回到永生的天堂,化為對病人和家屬更深、更廣的祝福。

  臨床宗教師的培訓計畫,在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的多年來贊助下,數年來讓為數不少的宗教師,在本院緩和醫療病房接受完整的照護訓練,協助病人與家屬獲得靈性的整體性照顧,隨後將這些學有專精的宗教師,透過蓮花基金會廣佈到其他醫院的安寧病房,讓更多末期的病人接受宗教師所引導的靈性照護。

  近年來,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佛教團體,陸續到本院緩和病房參訪、交流宗教師的靈性照護,點點滴滴彙整的靈性照顧經驗,讓他們大為感動與讚賞,也紛紛邀請我們緩和醫療團隊,到他們國家的靈性專業團體中演講,並協助其培訓臨床宗教師,在在都顯示普世臨床宗教師服務的需求日益顯著。

  本書的出刊甚為不易,乃是恩師陳慶餘教授觀察時機與因緣成熟,在其堅強的意志感召下,動員大家集結以前所有照顧與討論的個案,去蕪存菁後集結成書,與讀者分享。本書一頁頁臨床宗教師的故事,背後蘊藏了多少的辛酸與血淚、挫折與困頓、不捨與不甘心,說明了末期照護的困難重重,這需要跨領域醫療團隊的合作來處置。

  生命臨終階段,更需要臨床宗教師的引導,生命才有轉化和超越的機會,苦難才有抒發和創造意義感的出口,並化為一則則感人肺腑的故事與生命教育的題材。誠如臨床宗教師所開示的:「慈悲無障礙!」

  本書字裡行間流露出醫療團隊的真誠與慈悲,也希望讀者在看畢書中內容之餘,對於安寧療護的內容和成員角色有初步的了解,對於慈悲和寬恕,有更寬廣的認識與體會,讓社會上重視末期病人的權益,讓其早日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的服務,也能開誠布公來討論有關死亡和哀傷的議題,藉此來擴大國人的人文關懷與生死學教育,達到人人可以「同理他人,關懷自己」的化境。

  本書的主題是介紹臨床宗教師,因此特別節錄某些情節、場景,以突顯宗教師的角色,但這些故事背後,都是以跨領域團隊合作為基礎,唯有病人的身、心、社會層面,都得到緩解與平安,才有辦法達成病人的善終與家屬的無憾,這才是這本書所要表達的完整面貌。

姚建安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133194
  • 叢書系列:CARE
  • 規格:平裝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球,會往哪個方向飛


離婚後的爸媽宛如仇人,為了財產問題,正在打官司。小翰跟著媽媽,哥哥跟著爸爸,但兄弟倆卻像是陌生人。

媽媽說:「別怪我忙著工作,我得賺錢養家養你。」

爸爸有了新家庭,當然更無法照顧他。

小翰在一場棒球賽中受傷,沒想到醫師一路追蹤檢查下來,竟是很麻煩的「腫瘤」引起。爸媽輪流帶他看醫生,叫他乖乖打針、吃藥,除此之外,似乎不想跟他多說些什麼。小翰不知道該怎麼辦,瞞著大人去算命;算命先生告訴他:「你會活到八十歲。」小翰放下了心,算命先生還說:「要隨身戴著黑曜岩,穿黑、藍、綠色衣服,佛珠的線要用黑色……」小翰照單全收。

小翰有一位高中學長,罹患骨癌不久後往生了,學長生前在部落格寫下《沒有終點的旅途》,連載了生病、治療、病情變化、心情轉折的點點滴滴。小翰發覺自己的發病過程,和學長很像,透過部落格閱讀,他了解病情進展,也因此認為自己「很清楚」病程,所以對治療有自己的看法,時常憑自己的好惡增減用藥。

由於腫瘤破裂大出血、劇烈疼痛,小翰緊急住院。幾天下來,小翰忍不住委屈跟病房志工淑梅阿姨訴苦:「這是我第二次進安寧病房,第二十四次住院,我好煩、好痛啊!」淑梅阿姨雖然只是病房裡的志工,她給了小翰媽媽般噓寒問暖的感覺。

爸媽雖然輪流白天和晚上的照護,仍然巧妙的避免相互見到面。爸爸雖然人來了,卻心不在焉,也不和病房團隊人員打招呼,照顧兒子好像只因為是盡當父親的義務,不得不來。他大部分時間都在閉目養神,看電視,看報紙,也很少和小翰說說話。

淑梅阿姨忍不住勸小翰爸爸:「能夠親自照顧自己的孩子,是難得的機會,要好好把握,如果來醫院只是一直在自顧自的打發時間,就失去了幫助孩子的最後機會。」

「我又不是醫生,怎麼幫他?」

「表現你的關心,就是給小翰最大的幫助。」

「表現?要怎麼表現啊?」小翰爸爸一臉茫然。

「你可以幫他按摩身體、跟他聊聊小時候的趣事、談談他的興趣與嗜好……用行動,讓小翰覺得,還是擁有爸爸的照顧疼愛。要勇敢一點、主動一點,去聽聽孩子的心聲,小翰心裡累積了很多傷害和遺憾,要好好關心他。」 

「孩子病了這麼久,接下來會怎樣,我心裡有數……」爸爸紅了眼眶。

「那麼你願意試試,多和他說說話、多用行動表達你深藏的父愛嗎?」

「我努力試看看。」小翰爸爸低下頭,說得好小聲。

一天下午,爸爸問:「我記得你從小喜歡看棒球賽對不對?等下有場很棒的冠亞軍轉播賽,我們一起看好不好?」

小翰一愣,隨即眼光發亮,高興得直點頭。

球賽打得怎樣,爸爸一點都不在意,小翰的每一句話,卻深深敲進心坎裡:「爸你知道嗎,我最快樂的回憶,是國中一年級,加入少棒隊,打了整整一年棒球。」小翰看起來精神好極了:「我的偶像是職棒明星黃平洋。」

「嗯、我記得你也收集了所有黃平洋的周邊商品,唯一的遺憾是,還缺了一顆黃平洋的親筆簽名球。」回憶,讓爸爸情緒好複雜。

「所以嘍,我勤練黃平洋的簽名,幫自己簽了一顆山寨球。」小翰住進安寧病房以來,第一次呵呵笑出聲。

從此之後,小翰與醫療團隊成員的關係變得融洽,願意配合醫師和護理師的藥物處置、舒適護理,在疼痛的時候做「全身肌肉放鬆訓練」,讓他的疼痛改善很多。也可以接受跟臨床心理師做治療性的會談。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
|
2012/07/19
這是本善書.要像經書.聖經一樣的流通.教化人心.看完這本書.真的就會知道人這輩子的功\課是甚麼.要如何作.
人身苦短.在最後的路如不能好走.如不能明明白白的離開.真是白做人了要離開時...友情.親清.愛情.牽絆讓
人離不開.苦.. 但如有一位善知識來開導.引導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不管是誰都要看的一本書.
這部不是小說.故事.這本是人生.現代經典.常識.壹定要看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博客來|日文】日文美好生活風格書展,參展書任2刊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