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如果今天就要說再見:10堂教你瀟灑活著、充滿勇氣的生死學

如果今天就要說再見:10堂教你瀟灑活著、充滿勇氣的生死學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百無禁忌、穿梭生死、又哭又笑的新鮮體驗,
讓你學會以愛面對告別,並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原來,生死學這麼溫暖、動人又有趣!

  「這是我上過流最多眼淚的課了;透過淚眼,窺視死,看見生,反省過去,淨化現在,映照未來。」

  「課堂中常聽到老師與同學的笑聲,讓我相信談死亡也可以很歡樂。」

  「以前很避諱談死,現在卻覺得生與死是一體兩面,是結束與開始。以前不會表達情感,現在會用行動對癌末的母親表達心中的愛。」

  「你可曾上過一種課程,有時彷彿搭上了心靈的雲霄飛車般激動又刺激,有時又彷彿浸潤在森林小溪的潺潺水流中,靜謐而悠遠;沒錯,這就是我體驗到的生死學課程。」

  「這堂課是一扇門,它開啟了生與死的對話,是療癒,是淨化,也是生命的洗禮。」

  「老師將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課程,帶領得如此柔軟又感性。死亡是人生的習題而不是難題,心裡本來的凝重和難以跨越,在上課後,濃霧漸散而變得更加輕盈。」

  人們通常很忌諱生死,為何作者羅耀明的生死學課程卻大受歡迎?因為他以別開生面、百無禁忌、充滿創意的方式,幫助學員以坦然態度走進生死的世界。

  「要如何陪伴臨終病人?」、「如何守護自己的善終權?」、「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天,你想要做什麼?」、「在你的告別式上,你想跟活著的家人說什麼?」、「你希望家人為你超渡嗎?」、「在路上看到靈堂該怎麼辦?」、「如何跟已逝的家人真誠對話?」……透過書中的故事和範例,你將發現,死亡不是禁忌,而是最棒的禮物,讓我們更懂得珍惜生命,及時實踐愛、感謝與祝福的真諦。

作者簡介

羅耀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博士生、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研究生、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投入成人生命教育教學超過十年。

  現任台中市文山社大講師、課程委員;樹德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顧問、生命教育講師。作者於台中文山社大「從電影看生死&臨終關懷的藝術」課程榮獲教育部2011年全國社區大學特優課程。

 

目錄

自序
推薦序
 死亡不是人生的結束,而是生命的完成 黃孝鏘
名人真情推薦
學員感動推薦
前言  一張圖的故事

第一章 死亡與想像
你體驗過死亡嗎?
沒有死,只有往生
往生者活在有心人的心中
活在想像的世界中
用正面的態度來想像
對死亡的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

第二章 生命的歸零與重生
重生不用等到下輩子
一個上吊自殺者的見證
不被記憶束縛
你幾歲?這個年齡的「相」也是給記憶框住了
記憶影響現在的心情,現在的心情影響如何看待記憶
要先「不認識」才能「認識」
用智者的心來認識
死過的人比沒死過的人有智慧

第三章 死亡教育—活得灑脫自在
愈常接觸死亡,對死亡的恐懼愈低
死亡教育的緣起與必要
死隨念:常常把死亡放在心上
世間有數——沒有不該發生的天災人禍
普賢菩薩警眾偈
隨時想到死
死隨念的好處
學員分享死隨念的好處

第四章 守護自己的善終權
對善終的期待
恐懼臨終前的折磨
善終的障礙
兩個重要概念
什麼是DNR
DNR只適用於末期病人
四種文件
簽DNR意願書會影響自己被急救的權利嗎?
已經插管了,可以撤除嗎?
在場見證人的意義
在場見證人要負責任嗎?
重視溝通的預立醫療照護計畫(ACP)
什麼是安寧緩和療護(hospice palliative care)?
藉由DNR開啟家人對死亡議題的討論

第五章 美麗的相有力量
什麼是淨相?
相信每個人的善意
相信他的「本性」,不相信他的「習性」
對人性的相信有助於面對臨終
由衷懺悔,有助於回到清淨的心
第一次到太平間的經驗
淨相與淨信對臨終者的幫助
平時就要培養淨信與淨相
千風之歌蘊含的淨相與淨信

第六章 臨終關懷前要注意什麼
探病時如何表達關懷
台灣安寧界的臨終關懷
為什麼要學習臨終關懷
臨終關懷前,需具備的認知與態度

第七章 臨終關懷三步驟:開心、放心、有信心
呼喚出美麗的相
宗教是水平與垂直的整合藝術
臨終關懷與諮商技巧
臨終關懷三步驟:打開生命的廣度與深度
一、讓臨終者開心
二、讓臨終者放心
三、讓臨終者有信心

第八章 因為愛,生命不死
你的現身就是一份禮物
失火了!
暗夜騎車的遊子

第九章 我的告別式
我有那麼重要嗎?
我不存在,別人會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行前準備一:做正向的示範
行前準備二:你可以留下點東西
參加自己的告別式

第十章  與往生者對話
往生者是用一輩子的智慧在跟我們說話
往生者可以超渡我們,不是我們在超渡往生者
真正的對話—heart to heart
真正的對話,會有正向力量
路上遇到靈堂,要如何與之對話?
與往聖先賢對話
活出往生者的願
跨越時空的相遇
打開陰陽之門

結語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112478
  • 叢書系列:Holistic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三章.好好學習死亡,才能活得灑脫自在

愈常接觸死亡,對死亡的恐懼愈低

我長年直接或間接觀察工作上頻繁接觸死亡的人,例如醫護人員、葬儀社業者、殯儀館與火葬場的職員、驗屍的法醫及檢察官等,似乎可以得出一個推論:愈常有機會接近死亡的人,就愈不怕死!若從年齡上來看,活得愈老則經歷親友死亡就愈多,所以愈年長的人應當愈不怕死,西方有許多學者也同意這點,認為對死亡的恐懼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降低,且發現對死亡的恐懼確實會隨年齡而降低,同時對於死亡的接受度也會提高。

高齡者比中年人和年輕人較常想到死亡,但死亡焦慮卻較低,高齡者若對過去的經歷較少遺憾、對未來的期望較少失落,並且對死亡的議題有深入的思考與接觸,則死亡焦慮較低。八十五歲以上的老老人可不帶恐懼地接受死亡,因為對他們來說,死亡不再是遙遠的或抽象的東西。

我的家人在因緣際會下,自一九九九年開始經營禮儀社。禮儀社的從業人員經常往來醫院、火葬場、殯儀館、太平間與靈堂等處所,甚至必須直接面對遺體、碰觸遺體。我問他們會不會恐懼?他們都說不會,除了習以為常之外,他們覺得只要心念正直,恭敬地面對往生者,甚至將往生者當作自己親友來服務,就沒有什麼好懼怕的了。這些常接觸死亡並且看盡各種死相的人,似乎比常人更有機會練就無懼死亡的心。

死亡教育的緣起與必要

很多人怕看到有關死亡的象徵,例如怕到醫院、怕進殯儀館、怕參加告別式、怕經過墓園,或是忌諱談到死亡的話題。一個人愈恐懼死亡、抗拒死亡、愈遠離死亡、愈不去碰觸死亡的議題,對死亡的恐懼與負面的想像將愈難消除。只要不願意去面對死、認識死、透視死、接受死,死亡就會變成緊箍咒,深深影響我們的生活。如果能循序漸進地學習面對死亡、談論死亡,或許對死亡的恐懼會慢慢從心中淡去。

國內許多研究也證實,接觸死亡的經驗與死亡教育大多能減少對死亡的恐懼,讓人產生正面的態度,或提高對死亡的接受度。例如,在家中談論死亡情形愈公開自然者,較不害怕死亡,也較能坦然面對;曾接觸重病者的大學生,其死亡恐懼比沒有接觸的學生低;有接觸意外死亡和接觸重病者的國小教師,其死亡焦慮比沒有此經驗的老師低;當然,曾接受死亡教育課程的人,對死亡較不會恐懼,對死亡的接受度會提高,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死隨念:常常把死亡放在心上

在初期佛教的修行法門中,有所謂的十隨念,其中一個叫作「死隨念」,意思是隨時隨地都把死亡放在心上,甚至感覺到死亡就在呼吸間。很多人嚮往自在的人生,但若無法將死亡看開,也很難自在得起來。所以,本章的標題是將「死」跟「活得灑脫自在」連結在一起,如果能常把死亡放在心上,成為習慣之後,就能活得灑脫自在了。

不過一開始練習死隨念時,的確很難平心靜氣,想到自己死或家人死,還是會依依不捨、難過、沮喪,甚至驚恐。但請試著以正向思考的角度來練習、練習、再練習,就會感受到死隨念的許多好處。

會變的是正常,不變的是無常

世間中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亦即「無常」。撇開自殺式的死亡不談,死亡確實是很難預料,也很難左右的。我們無法說:「他是我心愛的兒子,我不准他死!」因為地震來了、山崩來了、車禍發生了,他就是走了,就連吃顆魚丸,也可能會噎死!當家人往生,我們常會忍不住說:「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他不能死、也不應該死!」但這種抗拒無常的反應,只會苦上加苦,無助於我們接受死亡的事實。死亡已經發生了,不得不接受,不接受的話,只有加倍受苦。聽起來很殘忍,但確實如此。

怎麼辦呢?學會接受吧!

「接受死亡」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心量,也是一種智慧,可以透過學習而獲得。隨時將死亡放在心上,是一個很好的下手處。即使我們不願想到死,但在這世界上,確實天天都有人死。有聚就有散,有來就有去,有生就有死,這是自然的生命現象。如果把全世界的人都當作自己的親戚朋友,又假設我們能接收到全世界老病死的訊息,那麼你每一秒都會接到全球的親友們正在老、正在病、正在死的通知。如此一想,就會驚覺老病死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今天有沒有家人死?有啊!凍死的、氣死的、意外死的、病死的、淹死的、電死的、睡死的、燒死的、被槍殺死的,還有笑死的、爽死的 ..。所以,你的親人還健在是「無常」,也就是說不確定明天他們是否還活著;親人離世了是「正常」,因為死亡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事。因此,以平常心看待死亡,把意外死亡、天災人禍放在心上,就不會覺得意外是不平常、不應該的!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
|
2012/07/30
我是生死學課的學生,也是這本書的讀者。
本來以為花了18星期的時間上課,再讀這本書收獲有限。
但我錯了。
雖然主題、架構相同,但感受卻不。
我們上課的時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中心是放在同學間彼此的分享,老實說還蠻像集體治療,既哭且笑,最後帶著淚\過天青的心情回家安睡。
而讀這本書的時候,有著更多的數據、更豐富的參考資料,及上課時沒機會說的內容。它不只是一本實用的教科書、嚴謹紮實的論文,更是一本用字精熟、有文學價值的散文或小說。尤其我要特別感謝作者及編輯的校對,我沒有看到任何一個錯字,讓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情緒可以很流暢。
或許\有的人不會經歷老或病,但一定有生有死,這個主題值得我們事先準備,好好活過,無憾善終。
展開
user-img
5
|
2012/07/22
一本值得珍藏的好書----如果今天就要說再見!!!!!!羅耀明

值得珍藏,不在於書精裝與否?
不在設計精美,
不在於多少名人的推蔫!!!!!
也不在內容的多少,
更不在辭藻多優美!!!!
主題多嚴正,多冠冕堂皇的!!!

書的主題談的是離別,是生死別離,
但標題下得輕鬆自在!!!!
只是\"如果\"\"今天\"就要說\"再見\"
不是生死學的\"重\",
是如平常與好友相聚後,輕鬆的說聲\"See you?\"
好像明天或下一秒鐘又要見面一般,對是\"一般\",
以一種淡定的心情,談著這生死的大事,
這是面對生死本來應該有的心情嗎?
或者只是作者個人的修為所致?
書中一一給了解答!!!!

對象呢?是自己以外的別人,或者就是自己呢??
在書中也毫無遣漏的由往生的常與無常觀,
延伸到重生積極面對,
死隨念的處事態度,
善終權的安排,
對人性信任的光明,
臨終關懷的作為,
愛而生命不死,
自己的告別式的體驗與領悟,
與往生者對話的放下與安頓!!!!!
無論是自己與自己以外的別人,
內外受用!!!!

這本書,可以留在身邊的!!!!
當自己心無法安頓時,
尤其當自己面對要與生命或人生說再見時,
可以輕鬆面對的武功\祕笈!!!!
生即是死的開始,
或許\有人幸運,
到目前還沒有親人或自已身邊的人經歷!!!
或許\有人經歷了至親的離別!!!
甚至自已的瀕死經驗,
但相信絕大部份的你我!!!
都沒有準備好,或有能力,
要去面對或親身經歷!!!!

這本書,
\"如果\",以一個疑問試探的口吻挑起讀者輕鬆面對的心情
\"今天\",以一個當下立即的時間給予讀者起而力行的動力
\"就要\",以一個暗喻積極的角度邀請讀者快樂正向的行動
\"說\" ,以一個明確單純的動作告訴讀者簡潔直接的作法
\"再見\",以一個平凡簡易的語詞賦予讀者轉折前進的力量

祝福各位,都能從這本書中獲得自己想獲得的。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新會員獨享】3.8~4.7加入會員輸入指定通關密語抽入會好禮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