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
我的微笑人生
這一代的年輕人被稱為「失落的一代」,我常在想,究竟這個時代失落了什麼?回顧這四十年來的創業路,我發現每當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焦慮的大眾總會問一個問題:「未來該何去何從?」有趣的是,依我過往的經驗,每當大家往同一個方向看時,你往反方向看往往可以找到答案。一般人總以為未來充滿未知,但其實有更多「未來的已知數」就在眼前。我把事業和人生的每個轉折都當作新契機,每當出現「新失落」,也是我創造「新價值」的時候。
回想起九○年代初始,個人電腦產業產生巨變,從垂直整合到垂直分工,利潤突然大降,我記得一九九一年《哈佛商業評論》還曾經刊出一個專題:「不做電腦的電腦公司,沒有晶圓廠的半導體公司」。面對產業新的典範轉移,宏□該何去何從?一九九二年宏□再造前,我重新檢討整個產業鏈的變化,提出了「微笑曲線」的概念,宏□集團也因為微笑曲線而一路創造高峰,後來這條曲線的運用愈來愈廣,不僅在電子產業,各行各業也都體現了微笑曲線的價值。
我很高興,更意想不到,當年提出的微笑曲線,竟在日後聞名國際,並被國際商學院廣泛引用,在華人社會的應用更是普遍,甚至在中國,微笑曲線比我還有名。不過,我也發現外界對於微笑曲線有些誤解,例如,以為要提高附加價值,就必須完全放棄製造。由於沒有了解精髓,導致實務應用上無法「微笑」,非常可惜!
我從未針對微笑曲線出書,頂多只在演講、上課時加以著墨,既然它廣為人知,且從原先的個人電腦產業延伸到各種產業的運用,我當然有責任釐清誤解,並因應時代趨勢,把它的精髓闡述得更清楚。退休之後,我反而有時間去接觸更多產業,涉獵範圍也更深,加上累積二十年的實證結果,現在到了可以完整分享的時機。
微笑曲線有個關鍵字,就是「價值」。價值是一切的起點,也是微笑曲線的中心思維,而創造價值也是我一直信守的人生觀。但是,究竟要如何思考並找出價值在哪裡?
認勢、順勢、造勢
微笑曲線其實就是一條找出附加價值的曲線,能夠協助你看清產業趨勢、大環境變化,了解現實情勢。我常說:「再強,強不過最弱的一環。」價值鏈上的任一個環節面臨的都是全球競爭,要創造價值,就先得清楚認知客觀環境是什麼,這就是認勢,才會有之後的策略。
未來的世界,有個策略思維的重要不言而喻,那就是順勢再造勢。在擬定策略時,要懂得順勢而為,先保護罩門,不要暴露弱點,盡量發揮優點,造出對自己有利的情勢。
現代人的問題是,花太多時間在抱怨太多的事,應該花時間認勢、順勢、造勢。微笑曲線就是讓你認清整體的大勢,再造出個體的小勢,一方面分析產業的附加價值所在,另一方面思考如何借重現有的競爭力,投入新領域,創造出更高的價值,同時藉由個體建立的新核心競爭力,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退休後的這幾年,我重新思考這一路走來,以前覺得隱約是如此、應該要這麼做的一些想法,我發現自己在跌撞之中,闖出一條路的許多關鍵思考其實是相通的。
微笑曲線適用在各個產業,也適用於企業經營管理、個人職涯。這條曲線解開了企業與人生許多共同的課題,像是打破框架、擁抱問題、把握機會、品牌行銷、創造價值等等。事實上,在微笑曲線的上中下游裡,每個垂直點都有創造價值的機會,每一個企業或個人都要想辦法在價值鏈裡找到自己的定位與生存之道。八○年代前,公司內部對應該要行銷掛帥,還是生產、研發技術掛帥爭論不休?我當時就提出要以智慧掛帥,也就是現在的知識經濟,微笑曲線要思考的是活用知識,而不是生產複製,因為生產複製容易供過於求而降低價值,而活用知識才可以不斷創造價值。
個人也是一樣,可以從微笑曲線,了解工作大環境,定位你可以扮演的最佳角色。比如在教育界,老師就是一個分工,但當一個老師,你的定位在哪?如果選擇把一對一教學做到最好,那就是在右端經營個人服務與品牌;如果往左端的IP發展,則可以開發教科書、教材、寫書,創造知識的價值,讓你「連睡覺也在賺錢」;或者定位是授課,有的人開補習班,複製「知識分身」來賺錢。
上班族更是如此,想要升遷、成長,就要認清公司給你的分工是什麼?然後想辦法提高這個分工的附加價值。在微笑曲線上,每個分工可能同時是整合者與被整合者,你更要弄清關係,做足準備。
以主管來說,既是部屬的整合者,也是老闆的被整合者。每個人一開始都是先把自己的分工做到最專、最精,然後再利用這個分工,了解職場生態,弄清產業(職場)上下游關係,做到「上下」逢源。當你對其他分工有所了解,等到有一天往上走,就能變成稱職的整合者,創造新角色的價值,不會因為不清楚、能力不足而做白工。
走一條利他利己的路
我在一九七六年第一次創業,當時旺盛的創業家精神是台灣人的驕傲,如今,工作消失、人才流失卻是台灣人的主要焦慮之一。為何昔日的驕傲卻變成今日的焦慮?我認為,大環境激烈震盪已是常態,未來也是如此,在變與不變之間,你要先抓住不變的,比如,不變的是要繼續創造價值,而變的是,隨著時空的不同,該創造什麼新的價值?經濟學供需原理不會變,有需求,供給才有價值,所以你一定要創造符合社會所需的價值,這個道理不會變,變的是,現代社會有什麼樣的需求,這是你要去深入發掘的?
農業社會中,個人生活建立在五倫關係,然而現代社會,我們每天最常面對的是群我關係,也就是新六倫。五倫當然存在,但個人花在群我關係的時間更多。從現在看未來的需求,勢必要重視新六倫,而且有別於和個人關係密切的五倫,你和大多數的群眾並不認識,但未來要成功,必須考慮群(利益相關者)的生態平衡,走一條利他又利己的路。
利他,才能永續的利己,就像我這兩年常談的王道精神,領導人經營企業的過程中,不論是面對競爭、推動變革轉型或成長擴充,都要把王道精神當成是在茫茫大海中指引我們方向的北極星,因為它能夠引領你專注創造價值並追求利益相關者的平衡,持續有效造出有利的勢。走在前頭的人,應該分享已知或已走過確認是不可行的事,讓後進者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去解決新發生的問題,從經驗中不斷學習,社會整體才能持續進步。
從我開始工作到現在,四十年來,我不斷在思考台灣的新競爭力,也長期在這個領域投入許多心力。從宏□集團退休後,我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成立智融集團,希望在知識經濟的新時代,以過去累積的經驗,提出新經濟下應有的新思維,帶動產業發展,同時為了協助更多的台灣企業品牌邁向國際舞台,也積極推動「品牌台灣」的理念。
我一生都在創業,我的工作人生上半場是為事業打拚,下半場則是為志業而活。我認為,人要退而不休,只要還有能力,就要繼續為社會貢獻,所以我成為一位快樂的分享家,關切的議題也更廣泛,花時間公開演講與定期發表文章。惟演講與文章的篇幅有限,無法完整呈現思路與邏輯,因此透過本書將心中所想的做完整說明,出書也是因為覺得台灣需要,讓大家不用像我一樣,從零開始想起。在此,要感謝信昌細心的先將我過去演講資料與文章整理出來,使我省了不少力氣,加上靜宜認真的採訪寫作,融會貫通我畢生的心得。
除了微笑曲線,我在這本書還分享了自己體悟到的創業與創新法則、經營管理know-how、人生價值觀等,這些都是我走了幾十年,幾經思考才通透的道理,其中有很多是不留一手,檢討大大小小失敗後得出的結論。吸收別人的失敗經驗,跟開創成功經驗一樣重要,如果已經知道這樣做會失敗,就不要重蹈覆轍,把精神放在尋求新的成功之道,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眼前雖有百倍的挑戰,但也有千倍的機會,就看你把眼光放在哪個方向。我一直覺得,人是為了創造價值而存在的,我跟大部分人一樣平凡,如果我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相信你們也都能,如果有人從書裡看到任何一句受用的話,進而創造讓人生微笑的動力,我就心滿意足了!
施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