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李安電影的鏡語表達:從文本、文化到跨文化

李安電影的鏡語表達:從文本、文化到跨文化

  • 定價:390
  • 優惠價:935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3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李安電影展示了跨文化的藩籬,開創出獨特的電影美學觀與全球化視野,示範了文化「跨界」於東西方的可能性。

  李安電影掌握文化的話語權,尋找東方式的文化語境,體現的是傳統民族文化的意境之說,這是李安最具特色的自我與文化「再對話」的過程。就在「文化」與「對話」的躍進之中,流露出對中華文化感性的嚮往,但卻又時時刻刻保持探究傳統文化的轉型、同化與融合的流變,提出了自己對「不圓滿中的圓滿」的意涵思辨,充滿著對民族文化現象的挑動與反思,而如此的邏輯思考,開創了一種新的局面與視野,造就了李安電影獨樹一幟的東方文化視點與商業市場的成功。

作者簡介

葉基固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所電影學博士、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研究所碩士、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影劇組學士、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電影科。現任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電影代表作品:《深深太平洋》獲行政院新聞局國片輔導金,入圍夏威夷國際影展、長春電影節競賽單元,並受邀洛杉磯國際影展、海參威國際影展;《違規停車》獲第十四屆新聞局金穗獎最佳劇情片。著有:《隱晦之後的顯影-找尋張作驥的情感與人生》、《邊緣記憶的存在與延續-台灣紀錄片尋找身份認同的新視野》、《主流電影的非主流敘事策略:「商業」與「藝術」對話的李安電影》、《2007年中國廣播影視文存》之《中韓流行文化之比較》篇、《藝術風格的個性化追求-電影導演大師創作研究》之《構築返璞歸真的電影道路-論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人文電影原貌》篇等。

 

目錄

推薦序 對一個電影小子的印象
自序

第一章 跨文化融合的敘事策略

第一節敘事創作精神的互文性分析:從「家庭輕喜劇小品」到「悲劇動作大片」
第二節載體轉換的敘事差異:從「原著小說」到「電影」
第三節敘事題材的心理探觸:「恐懼」與「不安全感」的挑動
第四節主流電影的非主流敘事:對主流意識形態的「主流」質疑

第二章 中國人文精神的形體展現

第一節文人導演的人物形象:「龍」與「虎」的人文精神
第二節男與女、男與男的關係建構:「顯影」與「隱晦」的陰陽兩性
第三節族群、文化、語言的分界:「尷尬」與「邊緣」人物的設置
第四節自身投射的心理欲望:透視「角色與演員」、「演戲與導戲」的轉化

第三章 飲食男女的眾生之相:食、色、性也,戒?!

第一節食,不知味?「食」的隱喻、「家」的聚散
第二節色,戒不了!「色」的感性、「戒」的理性
第三節情慾無罪,情真有理:色戒之戒,非好色之戒
第四節主題的錯位:去同志化、去漢奸化的迷思

第四章 鏡語表達:文本-文化-跨文化

第一節尋找文化的天空:中國式的文化語境
第二節樹立一面跨界的鏡子:西方好萊塢的東方視點
第三節理性的解構,感性的重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第五章 體現傳統民族文化的意境說

第一節文化現象的挑動與反思:「不圓滿中的圓滿」的思辨
第二節「文化」與「對話」的躍進
第三節傳統文化的轉型、同化與交融
第四節尋找中國式的意境美學特徵

第六章 商業美學的獨特建構與市場策略

第一節超越二元對立的文化立場:鑽石體系理論的商業美學
第二節藝術性、商業性、文化性的「三性融合」:李安電影的品牌生產因素
第三節文化奇觀創造商業價值:李安電影的磁吸效應
第四節商業美學與觀眾心理需求:波特的競爭作用力與基本策略下的李安電影

第七章 「藝術」與「商業」並置的全球化趨勢

第一節悠遊在好萊塢類型的跨文化電影:東方導演的典範
第二節生命歷程的魔術數字
第三節商品市場化的準確性:創造世界性的視聽文本
第四節文化產品藝術性的何去何從

結語 寬容與救贖:李安、電影、人生
後記 我思,故我在!

參考文獻

 

雅俗:對一個電影小子的印象

  細究起來,人與人的相遇、相識、相知都是有緣分的。

  那一年,學校研究生院讓我帶一個攻讀博士學位的台灣考生。看報名材料,填寫之處均用繁體字,名字是:葉基固。在繁體字裡,「葉」與「業」的字型有某些相似,我馬上有所聯想:事業——根基——牢固。接著看內文,文筆暢達,用語常透出些許傳統古文意味,字也寫的漂亮,一筆一劃顯示出一定的行草書法功底,喚起我久違了的一種閱讀快感。在我教過的國內學生裡,無論本科生還是碩士生、博士生,就沒見過這樣的行文這樣的字。文如其人,我敢肯定,這是一個非常認真、非常用功、非常守規矩的年輕人。他的自我介紹亦很特別,是一個裝訂別致的小型畫冊,小十六開本,主要由照片(黑白、彩色)與簡單的解說文字構成,排版考究,很有藝術性。封面便是剪裁過的本人彩照,加上幾個歪扭的藝術體字:電影小子葉基固。內頁則是簡歷與創作簡介,無論是整體設計還是細節處理,都恰到好處、絕妙精緻。有一部取得台灣政府輔導金所支持的電影《深深愛平洋》,由他導演,其介紹給我留下不錯的印象。

  這個電影小子有如此業績,應當跟他在「北京電影學院」讀碩士的經歷相關。當然,也跟他從業於台灣「東森電視台」大有關係。

  考前,他曾來京同我見面。學校贊同考博學生同導師接觸、交流,以便考察彼此的選擇是否合適。那天,我見到的他,個子較高,瘦瘦的,笑容可掬,坐下聊天,一副溫良恭儉讓的樣子,彬彬有禮,很有教養。待熟識一些了,便顯出活潑、開朗來,很快,隔閡消除,談吐間時而有幽默的言語迸出,引得我大笑起來。到了談笑風生這時候,就會在無意間溢出一個本真的我來。我暗自想:這小子,儒「雅」下還跳動著一個調皮的「俗」字呢。

  正如我期望的那樣,他順利地通過筆試、面試,成為我帶的第一個台灣籍博士生。

  後來,跟我四年。頭一回見面的印象始終沒變,正經和調皮同在,儒雅與平俗共生。即便是求學路上困難重重,依舊坦然對待。小葉就是這麼一個人。

  那時候,一年裡,他總要從台北飛到北京往返五、六次之多。他說直航的機票花費較貴,故從香港轉機,很麻煩。他眼看將至不惑之年,從業於「東森電視台」,還是一個小頭頭、工作骨幹。有妻有女,溫馨一家人,外加一份滿意的工作,不是挺好嗎?何必來回辛苦奔波、勞民傷財拿什麼博士學位呢?他的回答是:工作幾年,覺得進步不大,為日後著想,需要繼續充電,便選擇了「中國傳媒大學」。選我做導師,是囿於一位「北京電影學院」校友的建議。

  如此,我們由「相識」而至「相知」,甚至成為彼此離開後「相念」的忘年交。

  對於一個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寫好博士畢業論文是至關重要的,這是集之前個人學術大成的一次總結,直接影響到本人是否能拿到博士學位。學生重視,導師也重視。

  葉基固來自於台灣,自然如能聯繫到台灣電影為文最好,亦是其優勢所在。最初,他初擬的題目之一是:瓊瑤電影研究。瓊瑤的影視作品在台灣、大陸的影響都很大,但相對而言,電視劇比電影似更勝一籌,至少大陸觀眾的印象是如此。而且,瓊瑤熱已成過去時,研究文章眾多,老題難出新意,有可能費力不討好。我同他商量,可否考慮改為李安?李安有兩部電影先後獲奧斯卡大獎,當時正拍的《色.戒》亦產生轟動效應,是公認的華人國際大導演,其創作之路非常值得研究。我一提示,馬上就得到他的認同。於是就決定研究李安,其核心出發點便是:李安何以能將富有中華文化特性的故事以電影手段呈現於世,獲得超國界的東、西方觀眾的認同。這是多少華人電影導演的夢想啊!華語電影走向世界,李安為之開拓了一條成功之路,奧妙何在?

  研究的價值是有了,但是要寫好它並非易事。李安是位有影響力的知名大導演,研究他及其電影作品的著作、文章,大大小小長長短短亦很多。博士論文必須要有個人的創新思維點,要獨到,不能重覆別人,而且要有說服力。你應當找到一個理論內核,是屬於你自己的發現;要找到一個恰當的切口,以便剖開這個內核。我深知,這是一個邊查資料、邊費思索頗為艱難的過程。考驗作者的智力、體力和耐力,還有那個難得一顯閃光的悟性。

  小葉飛來北京,要上課、要完成各門課程作業和考核、要寫文章發表、要參加博士生相關活動、要見老師接受指導,等等;回到台北,要到電視台裡完成電視製作任務,要跑書店、圖書館收集資料,要回家照顧老婆、孩子(他一再對我表白,妻子是多麼支持他讀博而全身心擔起家務重擔,所以自己能最終拿到博士學位,實在有愛妻的一半功勞。我相信,他的話是真心的。)等等。

  他簡直就是一個陀螺,被各種事情抽打的團團轉。我真難以相像,他一天24小時是如何分配的。

  在我覺得,他該是很疲憊;然而,每次見到他,都是一臉笑容、精神抖擻。同時,會有一小桶阿里山高山茶與兩盒台灣產的鳳梨酥隨著笑容遞過來。囑他下次別送了,他說只是一點學生心意,禮輕情意重嘛。

  實在說,我很擔心,他的畢業論文能否如期完成。他做起事情來十分認真,且要求高標準,從來不馬虎、對付。如此一來,就真的更加重他的負擔了。

  這麼多的事情分心,他能有多少時間專心寫論文?十萬多字碼起來,也要費不少功夫呢。

  我給即將畢業的三個博士生定了一個提交論文初稿的最後期限。沒成想,最先傳到我郵箱裡的論文就是葉基固的。洋洋灑灑24萬多字,相當於通常完成兩篇博士論文的字數。

  應當說,全文資料收集的十分豐富,提煉出的幾大論點也頗具新意,各章節起承轉合,立論上下勾連,論據前後相扣,邏輯方面都照應的很是到位。遣詞用語,也都下了一番功夫。尤為可貴的是,在《商業美學的獨特建構與市場策略》一章中,作者專門論述了鑽石體系理論及其運用到電影運營中的美學價值。透過闡釋「藝術性、商業行、文化性的三性融合」,真正抓住了李安電影最根本的特性:將中華文化之根,恰當地植入中、西方大文化的交融之中。所以,李安能將自身的華語電影推向世界影壇定是必然的。

  其實,本文在剖析李安的成功之路中拓展出一個更重大的命題:華語電影如何走向世界。這是它的真正學術價值之所在。

  李安做的是一項高超的電影工程。葉基固做的是對這項電影工程條理分明的解析。以自我思維做為基點結出的成果,都會閃射出獨特的光芒。

  我可以想見,這個電影小子為此付出了多麼多的心血。

  葉基固這個電影小子還是有遠見的。他拿到博士學位回台灣後,不久就轉入「世新大學」當了技術職的助理教授,論文還在多個研討會做過公開發表。在這競爭劇烈的年代,有如此成績,都很不容易。如今,該論文經過再一次的打磨、豐富,即將出版。這是一件大好事。我向他祝賀。

  作者囑我寫序,我實在寫的是一些回憶。想想那些過往的美好時光,心裡甚感欣慰。

  金秋到了,秋高氣爽。葉小子還年輕,期望他在今後的一個個金秋裡不斷付出心智,收穫更多的碩果。

  期待佳音。

中國傳媒大學電影學教授 宋家玲
2012年9月19日夜於校內寓所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915308
  • 叢書系列:新美學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6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電影是我瞭解世界的方法,也是我的生活方式。

我想今天的我,拍電影可能已經上了癮,無法停下來。

我只有盡我所能挑戰新的題材、拍出新的風格,讓我的電影永遠保持其純真的一面。──李安

法國著名的語言學家、精神分析學家朱麗亞‧克里絲蒂娃(Julia Kristeva)在《詩歌語言中的革命》裡精闢闡述了「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的論點。「互文性」並非單指文本之間的轉換關係,歷史的、社會的、文化的因素也是改變與影響創作的重要背景。

任何文本從一種符號系統變換成另一種符號系統,舊的系統會被解構,而新的系統得以產生。新的系統可能運用同樣的或不同的能指材料,變化出多端的諸多意義彼此交疊,這就是『互文性』的由來。『互文性』這一範疇表明,每個文本都存在於與其他文本的關係之中。不過,互文性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概念,因為它反映了文本邊界的流動性,同時也表現了文體功能的某些混合,像寫實小說(faction)它是『事實』(fact)與『虛構』(fiction)的融合。

因此互文性是廣泛存在的,而李安的「敘事電影」正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互文性的表現。

「敘事電影」這個概念本身揭示了敘事創作精神在電影中的核心地位,它是依照敘事的要求架構而成的。綜觀李安之於電影的創作歷程,是從「自編」的角色開始出發的。最早的兩部作品《推手》、《喜宴》是李安在家六年深耕文筆的代表之作,隨後獲得臺灣新聞局「優良劇本獎」,奠定對劇本深厚的敏銳度與掌握度的積累。從第三部電影《飲食男女》起,李安開始有機會挑選喜歡的劇本進行「改編」的歷程,逐漸脫離自身題材經驗的限制,開始探觸各種電影類型的可能性。我們在李安創作的脈絡中清晰可見,從《推手》、《喜宴》、《飲食男女》、《臥虎藏龍》到《色,戒》這五部充滿東方文化的作品中,依然不斷地自我挑戰多種電影類型的題材,開創從自編到改編、多元且豐富的敘事創作視點,儘管風格迥異但相同細膩的心理刻畫與內在潛伏的文化底蘊卻未曾改變。

如此一位深受美國電影教育孕育出來的導演,在首部執導的作品《推手》中並沒有過多西方科技的絢麗包裝,反而是用一種十分貼近的生活角度,從一個典型的華人傳統家庭出發,描寫一位退休的太極拳師傅移民到美國與兒子生活的故事。成長在一個父權制度下的家庭背景,「父親」的形象一直圍繞在李安的影片核心中打轉,因此敘事的創作角度如接續其後的電影《喜宴》、《飲食男女》一般,始終選擇以「家庭」作為支撐影片的框架,終於在完成所謂的「父親三部曲」(Father-Knows-Best Trilogy)後才慢慢釋放出來,並且安排了一位年輕漂亮的女性讓他找到第二春,才逐漸「送走」了心中又敬又畏的「父親形象」。

這股潛藏在內心的父子情感在《綠巨人》的時候又浮現了,那種父子之間用非常強烈的方式來解決的壓力感,終於讓我們明白父親的角色在李安的心中是揮之不去的存在,不僅是深受儒家文化教養上的影響,甚至是在基因上的宿命。

有些東西我是永遠沒有打敗過的,比如說『壓抑』、『父親』,一直在變形,可是它還是父權的問題,不是母親的問題。

我覺得男性與男性之間存在一種張力,父子之間必須要用毀滅才能看到本質。《綠巨人》拍完後我父親過世了,所以在這部電影的結束我把父親的形象炸掉了。父子關係難道一定要用爆炸毀滅的方式來表達麼?我自己也有很多深思。我覺得男性身上有動物生存很陽剛的一面。

李安將擅長的父子關係再度加以變形,讓《綠巨人浩克》所探討的議題與深度在此類型電影中表現得相當出色。透過綠巨人的形象做為譬喻式、而非主角式的主題探討,因此「受傷的內在記憶」是電影最重要的主題,而李安則將敘事的脈絡慢慢地拉長,讓觀眾在真正進入故事的重點之前先瞭解這些角色、瞭解他們的行為模式與思考邏輯,這讓電影裡悲劇的成分更加強化,使得情緒的張力也隨之更令人感動;雖然造成敘事節奏相對緩慢,卻讓故事有舒展開來的表現空間,也使得浩克的出現顯得極其必要性且無可避免,最終造成父子關係的大崩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