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
謎樣的清明上河圖

謎樣的清明上河圖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8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何以〈清明上河圖〉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畫」,充滿撲朔迷離的謎題?
  將近千年不斷有人解答它的身世之謎。

  繼《兩個故宮的離合》後,最會說故事的媒體人野島剛,
  最新著作《謎樣的清明上河圖》訴說鮮為人知的名畫流轉故事。

  本書附贈《清明上河圖》(北京故宮版)彩色拉頁(高 15 cm × 寬320 cm),將北宋首都開封的繁華景象盡覽無遺。

  《謎樣的清明上河圖》也成為2012年日本「北京故宮博物院200選」大展期間熱門讀本
  帶領讀者進入神品畫作〈清明上河圖〉的世界

  謎樣奇畫〈清明上河圖〉問世近千年來始終圍繞層層迷霧
  紀實與虛構、真跡與仿作、藝術與生命彼此交纏,成為繪畫史上懸而未決的公案

  《兩個故宮的離合》作者、《朝日新聞》記者、「中華圈的專家」野島剛,
  再次展現敘述魅力,結合各地文獻及第一手採訪報導,
  深入追索北京故宮第一國寶〈清明上河圖〉的千古之謎,

  本書深度揭露:
  .〈清明上河圖〉如何成為中國第一名畫
  .〈清明上河圖〉五度入宮、四度出宮歷程
  .重新找回〈清明上河圖〉的離奇過程
  .真假混戰的〈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的畫中密碼
  .〈清明上河圖〉如何動了起來

  一張千古名畫可以挖掘出怎樣的流轉身世?而畫作本身又如何不斷誘引世人的好奇心?

  〈清明上河圖〉問世以來,歷經改朝換代,卻神奇地躲過烽火人禍,輾轉成為北京故宮至寶,甚至被稱為「中國的蒙娜麗莎」。

  野島剛在《謎樣的清明上河圖》裡,除了從政治、文化交光錯影的曖昧地帶剖析名畫背後的權力故事,也深刻地進入到畫作的深層細節,包含已成歷史謎團的張擇端身世之謎、〈清明上河圖〉創作年代之謎、畫作描繪時節之謎,在錯綜複雜的線團中,野島剛從各種文獻資料、實地採訪,抽繹出最清晰的理解線索,帶領讀者領略〈清明上河圖〉的玄妙之處。

  野島剛的筆法平易近人,總能深入淺出地敘述一個個充滿趣味的點,再將這些點連結起來成為故事的軸線,而其中他又始終以精到的眼光探查這幅歷史名畫的蛛絲馬跡,令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知不覺吸收了近一千年前的北宋繁華氛圍和文化風俗。這不只是談論中國名畫的入門讀本,更是一本瞭解藝術與現實之間如何進行無盡對話的故事書。

作者簡介

野島剛(Nojima Tsuyoshi)

  1968年出生,自日本上智大學新聞系畢業後,進入朝日新聞社展開記者生涯。曾任職於朝日新聞社佐賀支局、西部本社等,2001年起擔任駐新加坡特派員。曾赴伊拉克、阿富汗等戰地前線採訪。其後擔任東京本社政治部記者,2007年至2010年擔任駐台北特派員。採訪報導兩岸三地華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面向議題,目前擔任朝日新聞國際編輯部副部長。著有《伊拉克戰爭從軍記》、《銀輪的巨人GIANT》等書。已在台出版《兩個故宮的離合》。

譯者簡介

張惠君

  1970年出生,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譯有《漢尼拔戰記》、《兩個故宮的離合》。

 

目錄

序章 謎樣的名畫
謎樣的「天下第一奇畫」
畫家張擇端
每二十三平方公分就有一人的人口密度
〈清明上河圖〉的特殊性
虹橋在哪裡
無數的〈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流失的部分
五度入宮、四度出宮

第一章 奇蹟的繪畫--〈清明上河圖〉
中國美術史的最大發現
因為辛亥革命流到滿洲
〈清明上河圖〉因北宋滅亡而流出
《金瓶梅》的親生父母是?
權力者追求的〈清明上河圖〉
清代後再入宮廷
從瀋陽到北京

第二章 散布全世界的〈清明上河圖〉
世界的五十件〈清明上河圖〉
三大系統的〈清明上河圖〉
「蘇州片」量產的〈清明上河圖〉
最後誕生的清院本
戰後的國際真跡爭論
饒富趣味的論文巨作

第三章 美食之都--開封
孫羊正店
腳店也有正店的等級
宋代的飲食
權力階級崇尚粗食
宋代的酒
宋代的茶

第四章 幸福時代--北宋及大都會開封
「夢幻都市」的紀錄
水運孕育的都市
北宋政治及風流天子
科學技術的發達
九百年後的開封
掩埋的開封再現

第五章 體驗〈清明上河圖〉
享受「都市體驗」的畫
從荒郊野外開始
汴河的熱鬧
最高潮--虹橋渡橋
橋兩邊的店面
穿過城門的駱駝隊伍
俯瞰的角度因地而異

第六章 現代生活中的〈清明上河圖〉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
展現最前端的科技
諸多未解之謎
來歷的趣味

結語 
世界的〈清明上河圖〉清單
〈清明上河圖〉歷史年表
參考文獻

 

序章(節錄)

謎樣的名畫

  〈清明上河圖〉是幅充滿謎題的畫作,甚至可以這麼說:這幅畫本身就是一個謎。

  究竟在什麼時代畫出?眾說紛紜。

  就連作者,也幾乎沒人知曉他是位什麼樣的畫家。

  畫的名稱是「清明」、「上河」,不過大家也不太清楚它的由來典故。

  有人說,畫作已經佚失掉一半,也有人說,現在的樣貌就是完整的作品。

  而畫作的地點,有人說是北宋的首都開封,但是不知道究竟在開封的哪裡。

  〈清明上河圖〉在中國歷代名畫中算是數一數二的名畫,也有著「天下第一畫」的稱號。

  可說是國寶中的國寶,名畫中的名畫。

  在接待重要外賓訪問中國使用的貴賓室,或者中國高檔餐廳等等場所,想像一下這些地方牆上掛的畫,也許你就會有一點概念。

  如果問中國人舉例說出哪些歷史名畫,應該很多人會提到〈清明上河圖〉。從這個角度把它形容成「中國的〈蒙娜麗莎〉」,似乎也很貼切。

  然而關於〈清明上河圖〉,不明白之處實在太多了。

  「〈清明上河圖〉受到○○時代的畫風影響,○○將此技法發揮到淋漓盡致,○○出生於○○年……」這種由美學專家所作的制式解說,與〈清明上河圖〉的本質相去甚遠。

  謎樣的傳說,反而引發人們的興趣。

  諸多未解的謎題,讓許許多多專家及研究人員長年投入論戰。有關畫的時代、畫的名稱、畫的作者、畫的歷史、畫的意義,以及畫中描繪的社會、建築、民俗、飲食等等各項細節都有深入的研究,不知不覺中形成了「清明上河學」這樣一個跨領域的研究學門。

  〈清明上河圖〉有「天下第一畫」之稱,我認為還可以加上「天下第一奇畫」的稱號。

  〈清明上河圖〉的確是一幅充滿謎題的畫作。

後記

  本書《謎樣的清明上河圖》二○一二年一月於日本出版,正逢〈清明上河圖〉在日本掀起一股長達月餘的熱潮,本書兩度再刷,創下中華文化相關主題圖書的銷售特例。

  此次由聯經出版公司在台灣出版,一方面感到欣喜,一方面也備感壓力與挑戰,將在中華文化底蘊深厚的台灣,接受華人圈的批評指教。

  對筆者而言,這本書和二○一二年七月在台灣出版的《兩個故宮的離合》,定位為同系列的主題書。

  《兩個故宮的離合》談到台北和北京兩地故宮的歷史與政治,博物館作為藝術品的「箱子」,是從宏觀角度描寫博物館命運的作品。對照之下,本書是以博物館中的一件作品為焦點,則是由微觀角度來說故事。

  從這兩本書,筆者關心的重點在於文化與政治、文化與社會的關聯性,試圖從博物館、一幅畫的相關人事變遷,檢證文化影響力的無窮無盡,遠遠超出一般純粹的文化理論或是美術史的範疇。

  在著手採訪調查《兩個故宮的離合》之時,也拿到不少令人驚豔的〈清明上河圖〉相關資料。在《兩個故宮的離合》中,並未針對單一作品詳加介紹,因此也對〈清明上河圖〉的好奇與興趣愈漸濃厚。

  當完成《兩個故宮的離合》,自然而然就想進入〈清明上河圖〉,大概花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很快寫出本書,因此可說,本書是《兩個故宮的離合》的續集。

  寫出這兩本書後,中華民族文化中驚人的執著,一直盤旋在我腦中。

  沒沒無名的畫家張擇端畫出〈清明上河圖〉,在宋代並未獲得好評。但是歷經元代,到了明代開始在社會上獲得高人氣的矚目。明清之間,張擇端的真跡在宮廷中與重量級人物之間流轉,一般的民眾沒有機會親眼目睹。然而摹本卻在民間不斷複製出更多的〈清明上河圖〉,散落於世界各地。

  從辛亥革命、中日戰爭、國共內戰,近半世紀的戰火苦難席捲中國大陸,〈清明上河圖〉被溥儀攜出北京紫禁城,來到滿洲國首都新京(長春),隨著滿洲國的滅亡而行蹤不明,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奇蹟似的被發現。

  而今〈清明上河圖〉有著「中國第一畫」、「國畫」、「神畫」的稱號,它的存在已經超越一般的藝術作品,擁有不可動搖的至尊地位。

  在採訪故宮議題的過程之中,聽到「古物有靈」這句話不斷被重複說著,意思是故宮文物受到保佑庇蔭,即使長年流浪飄盪之後,仍然劫後餘生。當回顧〈清明上河圖〉的歷史,用「古物有靈」來形容也是恰如其分。

  在這層意義上,特別是已經讀過《兩個故宮的離合》的台灣讀者,希望您接著閱讀這本書。在故宮一書描述的「博物館」內,一探其收藏文物的豐富故事祕辛。

  此外,讓我下決心寫書的動機是因為二○一一年七月在台北看了《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後非常感動,再次印證了我與台灣之間的深厚情緣。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41879
  • 叢書系列:聯經文庫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0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中國美術史的最大發現

一九五○年八月,瀋陽。

瀋陽是中國東北的重要都市,滿洲國時名為「奉天」,也是「後金」的首都,稱為「盛京」,由清朝建國以前女真族的努爾哈赤所建立。

位在瀋陽市中心東北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的前身,於一九五五年改名)的倉庫,年輕的楊仁愷站在這裡。楊仁愷後來成為中國代表性的文物鑑定家,有著「人民鑑定家」、「鑑定大師」的封號。

此時楊仁愷的職銜是「東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文化處研究室研究員」。

在滿洲國政府垮台後,從滿洲國政府流出了大量繪畫和陶瓷到市場上,甚至有「東北貨」之稱。其中有許多贗品或是仿本,當然也有精品中的精品。楊仁愷的工作就是把倉庫的文物一一鑑定,分出真品及贗品。

楊仁愷於一九一五年出生於四川,連大學也沒讀過,是個小地方的教師。如果沒有打仗,他可能就在故鄉四川終其一生。然而動盪的歷史給了楊仁愷不同的人生。

一九四○年代初期,日本軍隊入侵中國大陸,國民政府遷移到重慶,透過熟人的介紹,楊仁愷開始在出版社工作。在這裡擔任藝文雜誌《說文》月刊的編輯。

考古學者衛聚賢是《說文》的總編輯,他曾參與民國時期多處古蹟挖掘工作,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以後移居香港,後來搬到台灣。當時在衛聚賢周遭尚有郭沫若、商承祚等重要文化界人士,都與國民政府一起疏散到重慶。楊仁愷負責看稿子,也和這些人熟悉起來,增長了中國美術的相關知識。

擔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的馬衡,特別喜愛楊仁愷。當時故宮文物從北京的博物院疏散到中國西部的四川省,馬衡也在重慶。楊仁愷從馬衡身上學到中國藝術的入門知識,經常瀏覽宋代、唐代的珍貴古書畫。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後,隨即展開國共內戰,《說文》也停止發行。楊仁愷為了找工作搬到北京,希望在北京運用他在中國藝術方面的知識,因此他到著名的骨董街「琉璃場」附近骨董店工作,培養鑑識的眼光。後來也自稱「我是在琉璃場大學畢業的」,引以為傲。

一九五○年起移居瀋陽,在東北政府的文化部任職,善用他的文物知識。瀋陽故宮存有世界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他常常到東北博物館幫忙整理。

在倉庫內,擺在楊仁愷面前有三張幾乎相同的畫卷,都叫做〈清明上河圖〉,描繪古時候的街道市集,在中國多少對於繪畫有點常識的人都聽過這幅畫的名字。

這幅畫的仿本和贗品極多,大家相信真跡已經散失不見。包括楊仁愷在內,沒人會想到真跡就在這裡。頂多就是混雜了明代時畫得品質比較好的仿本,回流到收藏品較少的博物館中,沒有什麼好期待的。

開始鑑定的楊仁愷,打開第一張〈清明上河圖〉。一看就知道是贗品,完全沒有價值。

接著鑑定下一張,博物館內其他同事曾說「說不定是真跡」,果然一眼瞄過就知道是好東西,楊仁愷原本認為是「明代的作品」,但是品質相當好,也有可能是仇英的真跡。先選為「收藏」這一邊。

到了最後一張畫。之前已經聽說「是贗品的可能性很高」,沒有多想就把畫攤開,突然背脊感到一陣涼意,臉上露出笑容光采,不經思索的大叫「這是這個!」

中國的繪畫具備了各個時代的特色,因為每個時代都有偏好的筆法和顏色。

很明顯地,眼前這張是宋代的繪畫。

在中國,宋代的繪畫評價極高。因為年代久遠加上數量稀少,宋代留下的高水準名作被稱為中國繪畫的最高峰。

當時東北博物館幾乎沒有宋代的畫,了解宋代繪畫的人很少。楊仁愷因為過去馬衡讓他鑑賞過許多宋代的畫,又在北京的骨董街培養了眼力,因此知道手邊的作品就是宋代繪畫。

「這絕對不是仿本或模本,這很可能是〈清明上河圖〉的真跡。」

楊仁愷也避免驟下結論,先找到所有能搜尋到的資料,調查張擇端所描繪的〈清明上河圖〉。當時應該沒有附照片的書籍圖鑑,參考的是《東京夢華錄》這類的文獻資料。

宋代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時代。〈清明上河圖〉是在北宋末期畫的。《東京夢華錄》記載了居住在北宋首府開封的孟元老,在滅亡後懷念開封的繁華,鉅細靡遺地紀錄當時開封的樣貌,是本非虛構類作品。

在這本《東京夢華錄》所描寫的開封,有著倉庫等等和畫裡一致的地方,引起楊仁愷的注意,這幅畫的鑑定結果判定為真跡。

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美術史上,可稱為「最大發現」的一瞬間。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4/11-4/30 防災推薦書籍199元,紓解不安延伸書單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全書系
  • 華文創作展
  • 東立GoodBuy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