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花街樹屋

花街樹屋

  • 定價:300
  • 優惠價:79237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記憶,偷走的是什麼?

我們一起在惡名昭彰的花街旁長大。我們一起偷偷做大人不准的事。可是,關於記憶,我們有沒有一絲絲忽略、遺漏,或者錯過?三條主軸,以記憶為線索,明的是追溯好友自盡的原因,隱的是叩問記憶的弔詭,以及生命。
何致和不張揚,淡味而情厚地訴說一個動人的故事。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記憶是最大的小偷!

  「我們要去救猩猩!」這是童年時一場驚天動地的拯救行動。
  《印刻文學生活誌》四月號專題封面人物。

  「這段逃亡兼遊戲的旅程,應該會成為經典場面,是近年來我看過的小說裡,最引人入勝的調度。……展現當代台灣小說所難得的純粹性,很難讓人忘記。」──摘自蔡逸君〈眺望似水的記憶──何致和和他的小說〉

  12歲時的拯救行動,是翊亞對自己人生的最後奮力一搏。

  我、翊亞、阿煌,一起在惡名昭彰的花街旁長大。
  蓋樹屋,跨越禁忌,我們偷偷做大人不准的事。
  但猩猩的出現,卻在我們生命埋下最深層的伏筆。

  多年後,身為密碼學教授的我,在每個記憶長廊,搜尋翊亞點滴;在每個記憶海洋,打撈翊亞碎片。我頻問自己,對於翊亞,有沒有一絲絲忽略、遺漏,或者錯過?

  三條主軸,以記憶為線索,明的是追溯好友翊亞自盡的原因,隱的是叩問記憶的弔詭,以及生命的自由與反抗。

  生來,我們從不是自由的。如果,人生有一個分岔點,讓三個小男孩各自走向不同的未來,那是「反抗」嗎?反抗後的人生,一定自由嗎?或是,有更無從解釋、無從看見的那雙手?

  小說家何致和不張揚,淡味而情厚地訴說一個動人的故事,是墜在我們心上,一陣轟轟然痛的故事。

  ★本書榮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

作者簡介

何致和

  一九六七年生,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輔仁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候選人,現為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兼任講師。短篇小說曾獲聯合報文學獎、寶島小說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長篇小說《外島書》、《白色城市的憂鬱》,短篇小說集《失去夜的那一夜》。譯有《白噪音》、《時間箭》、《巴別塔之犬》等英文小說。

 

推薦序

眺望似水的記憶──何致和和他的小說

  「當你回想,就會覺得我們人選擇去記住哪些事是個挺奇怪的問題。說選擇,當然是一定有,不管你是否意識到。……其中有些事甚至可能在當時對你根本沒多大意義。當然,不知怎地,這些記憶卻很持久,在之後的那些年裡一直跟著你。」──阿嘉莎.克莉絲蒂《未完成的肖像》

  何致和寫了一本幽默兼悲傷,寧靜卻澎湃的小說。故事的底牌已經先翻了,答案是清楚的,但他明白牌背面的那些紋路藏有更多細節,儘管每一張牌看似一模一樣,但老千就是在那裡刻了密碼,以供辨識。

  當初他說要寫在華西街拯救一隻猩猩的故事時,我並沒多想,真沒多想,為什麼是猩猩?拯救一朵雲,拯救一隻羊都容易些,現在哪裡去找一隻紅毛猩猩來?牠們不是被列為保育類,瀕臨絕種的動物了嗎?他這個人就是這樣,不會單單只告訴你一個信息,或說很多事包括他的小說,已經講得相當清楚,但因為他總是輕描淡寫(他不會把日常或寫作時苦得要命的經過,在言語或文字裡露出半點痕跡),這種美德(特別是寫小說時),很容易讓對方就聽過去看過去,以為就是猩猩了,而的確也是,不過何止於此。

  談「猩猩」容易踩進這部小說的雷區,解消閱讀的多面性,在此還是不要說太多,只說牠是猿類,我們的近親,物傷其類,猴子都愛爬樹。爬樹做什麼?望遠。一個像致和這樣冷靜的小說家,心思百般縝密,多麼美好的想像啊,望遠,把耽在樹上玩耍的死小孩拉升了起來,不致墜地。這樹當然又是個信息,要兜個大圈從徐四金談起也可以,《夏先生的故事》裡小孩也爬樹,而我們都喜歡夏先生的故事,寂寞到不得了的小說。

  就不提猩猩還是猴子了,我有興趣的是小說家如何拯救?拯救什麼?

  何致和給了我們三個跟記憶相關聯的角色線索。其一是小說敘述者方博鈞的朋友姜翊亞自殺身亡,這是完全截斷的記憶;其二是方博鈞稚幼的女兒,她正在「學習」記憶;三是方博鈞密碼學的指導教授罹患老年癡呆症,他逐漸喪失記憶。小說開頭甚至就是方博鈞回憶起小時候的第一個記憶:偷竊。很顯然這是個記憶變形、更改、逆向互相串連的故事,而這些指向的是,想對已死去的朋友做一番理解──姜翊亞為什麼要自殺?更大的涉入則是每個記憶本身,它除了轉形重生或斷裂消失,能有中間值嗎?有所謂正確無誤的記憶嗎?每個活著的人,面臨死亡空無一物的背後,其記憶有什麼可供依據辯證的?

  大部分人面對死亡如此重大事件,往往傾向以遺忘來處置。弔詭的是,你必須先記得什麼,才能遺忘,不然那只是逃避,傷痕暫時被隱藏了,陰影卻永遠被困在記憶中。小說家解決的方法是把場景拉大拉深,放回原點,從頭談起。

  「人不能跳出他的生活,但小說也許有更多的自由。假設我們匆匆地、悄悄地拆除我們的瞭望台,把它移到別處,至少暫時移開怎麼樣呢?也許我們可以把它移一段很長,很長的路,遠於雅羅米爾的死!也許一直移到這裡,移到今天,已經幾乎沒有人還記得雅羅米爾。」──米蘭.昆德拉《生活在他方》

  小說家讓姜翊亞回到童年,搭建起一座樹屋,瞭望未來;而讓此時此刻的方博鈞回眸過去,對曾經的記憶展開解碼的過程,或說他必須解出一個自己能信服(至少能搪塞過去)的記憶,來做為遺忘釋懷的基礎。小說家所做的,就是小心翼翼把死者安置好在記憶中恰當的位置,以便活著的人過得去。至於他找到那個安然的隱密的場所了嗎?藉著華西街賣藥戲班裡的一隻表演用的紅毛猩猩「毛毛」,何致和給出了漂亮答案。

  把毛毛偷出來,帶牠逃離,不要讓牠繼續被關在籠子裡,不要被囚禁,讓記憶釋放吧!

  然而就在三個小男孩好不容易打開毛毛身上的枷鎖,帶著牠沿著河岸逆流而上前往動物園,那天卻下起大雨,雨水漫漫漫上了河岸。這段逃亡兼遊戲的旅程,應該會成為經典場面,是近年來我看過的小說裡,最引人入勝的調度。不必花言雕鑿,無需矯情刻意,自然成就的一幕,展現當代台灣小說所難得的純粹性,很難讓人忘記。即使寫這篇文章已經過了三個月,那夜他們四個「人」,蹲縮在堤岸菜圃工具小屋的狼狽景況,仍歷歷在目。他們能活下來嗎?記憶要停止了嗎?老教授的生命密碼潰散成生活亂碼,小女兒若在三歲時被壞人擄走她長大後還記得曾經一口一口餵她吃蔬菜泥的老爸嗎?遺忘又如何?每個人是因為記憶還是遺忘才能走到此時此地?要反抗嗎?反抗體制反抗大人反抗約定成俗反抗小說的套式?拉長時間,哪種反抗不會變成笑話?不,何致和沒那麼濫情,與虛偽,他只是確確實實以小說的技藝把這些種種辯證安落在適當的位置,他不想讓它們歧異出不該有的情感渲染。要浪漫要激動誰都會,寫小說太容易以技術以言詞來模糊代替該有的真實情感,而何致和從《白色城市的憂鬱》,《外島書》,以至《花街樹屋》,就是實在,短時間來看,他或許是吃虧的。

  何致和的小說,跟整個我們同輩不同。甚至可以這樣說,也沒有前輩小說家或後來的寫者同他的調。這很糟糕,沒有人去辨識他,卻是因他不從時代的調。最簡單的例子,我們這輩的書寫還有人帶著幽默嗎?不說談死亡這特殊的主題,即使寫別的,愛情,家國,個人,似乎寫下來的都同這個時代一起沉重下去。我想是因為何致和翻譯過許多小說,經典的,高度娛樂刺激的,從《白噪音》到《人骨拼圖》,你說他會怎麼出手?那些翻譯是創作的根基,他看得清透了。每次我跟他談到怎麼辦人家寫小說都寫成那樣,真不知如何下手,他會輕鬆地說,你還想超越,我都是在模擬罷了。這標準他的調。

  在《花街樹屋》中,小說家並不想改變什麼。這方面他是宿命論者,基因論者。因為人在其中,安慰或抒情的感傷,狂烈或不捨的激情,都太表面,也太自大。人不能說他拯救得了死亡,如果在記憶盡頭處有那麼一絲絲悲憫和懺悔,那才有思索的可能。否則,不管你把「瞭望台」往前移後,你的眼睛看向未來或回眸顧盼,最多你只是能多看一眼,最多,然後你也就成了別人眼中的風景,或手指下的一個讚。

◎蔡逸君(《印刻文學生活誌》副總編輯)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896355
  • 叢書系列:Island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0.8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2013華文創作年度之最

讀書進行式──2012華文創作年度之最《偽博物誌》作者羅毓嘉談《花街樹屋》
 

內容連載

1

我不知道那一百塊錢是怎麼來的。他們說是我偷的,是我從爸爸掛在臥房門後的西裝褲口袋摸出來的。他們圍著我大吼大叫,而我發現自己跪在神明桌前,時間應該是晚上,因為我記得外面很暗,客廳的日光燈並沒有點亮,神明桌上的兩根電子蠟燭的燈泡把大人的臉照得紅通通的。當然他們也有可能是氣到整張臉發紅,我的父親、母親,還有守寡多年的祖母,他們衝著我用國語混合台語大聲咆哮,我媽媽甚至還跟著我一起哭了起來。每個人都氣到雙腳直跺,都不時以食指指著我的右手——那張皺皺的綠色百元鈔票就在我手上,好像是從我手掌心生出來的,是我身體的一部分。

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記憶。說來慚愧,在我還沒意識到自己的性別之前,就已經意識到自己是個小偷了。

若不是這個景象對我來說太過震撼,否則我應該不會記得或早就忘掉才對,畢竟那是三十幾年前的事,那年我才三歲而已。我問過一些朋友,他們的第一個記憶大都發生在五、六歲左右,情景不是某個朦朦朧朧的下午看見母親在廚房裡煮菜,就是穿著圍兜兜坐在幼稚園的娃娃車裡拉扯鄰座女生的辮子。沒有誰的記憶像我一樣是從跪在神明桌前開始的。

我記得他們真的是氣炸了,我的父親、母親和祖母,他們氣急敗壞到忘了我只是一個三歲的小孩。雖然沒有人打我,卻有人重重戳了我的腦袋幾下。由我頭部被迫傾斜的方向,以及他們三人所站的位置,我猜用力戳我後腦的人應該是站在我身後的父親。我大概在神明桌前跪了一個小時,那時候的我應該還沒有時間概念,這個時間長度是我長大後努力回想判斷出來的。在那一個小時裡,祖母和爸爸的罵聲沒有間斷過,我不確定他們是一起罵我,還是輪流罵我,還是先一起罵我再輪流罵我。我只記得他們罵人的話語加上媽媽的哭聲形成一股迫人的壓力,像一堵密不透風的環形高牆,而跪在這堵高牆中的我,無論往哪個方向爬去求援都被人推開。就這樣,在我意識到自己是個小偷以後,緊接著便深深體會到什麼叫做無助的感覺。

我不怪他們,甚至還得感謝他們,長大後的我沒有變成更大的小偷,也沒有跟著左右鄰居去混黑幫,唯一的理由就是因為害怕這種被高牆圍起來的無助感,不想被關進監牢裡。他們如此凶狠罵我是有道理的,畢竟那時候我們居住的地方實在不能算是個理想的住宅區——我老家位在這座城市西南邊陲某個觀光夜市的一條巷弄內,附近就是那條比這個夜市更出名的花街。不分日夜,從我家門前經過的都是嫖客、醉鬼、遊民和可能的罪犯。我記得在我跪在神明桌前面的那個晚上,挨罵的人並不只我一個,我媽媽一邊哭一邊責怪我爸爸:「早跟你說不要再住在這種地方,你看,好了吧,現在孩子學壞了。」當然,這句話極有可能是我的想像,因為從小我就聽見媽媽把搬家這件事掛在嘴邊,彷彿那是她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只可惜,我爸爸直到臨死之前,都沒辦法滿足她這個心願。

會員評鑑

3.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0
|
2015/10/11
這本小說令我想起陳肇宜的《真相拼圖》,也是由主角回憶他們三個男孩曾經發生的一段故事,結局是一樣的淒涼。懷舊的主題是最近很流行的題材,通常能讓一些成年讀者感興趣。我的胃口是被大眾小說飼養出來的,所以拜讀本作時,心中有些壓力。我的評論較取向大眾小說的標準,雖然也會看純文學,也懂純文學的筆法,所以不會計較諸如「枝蔓橫生」之類的問題。

裡面描述翊亞的篇章,有一章描述他跟小季之間的情節,我覺得有明顯的瑕疵。這一章對翊亞的既定形象造成紊亂,翊亞原本就被設定成一個斯文乖巧而超塵脫俗的人,這樣的人面對兩性感情的時候你覺得會是什麼模樣?就算他對一個女孩有興趣,他也不太可能用這麼大剌剌的方式與女孩互動。類似的問題也發生在阿煌在父親入獄、姑姑代為監護時期的行為模式上,這種一下子甲個性變乙個性又變回甲個性且毫無緩衝的現象,實在很不合理。

可能,作者想把主角群這三個男孩,都描繪成圓形人物。但圓形人物的形象與行為,再怎麼圓,他的每一種行為模式也不可能彼此間全然解離,以致於一看就有種強烈的感覺是發生在兩個不同的人身上。

另一個沒有交代清楚的就是關於翊亞內心的糾結。如果原因是他自認沒保護好紅毛猩猩,他會選擇任何時候自裁,大學時也可能、在歐洲也可能,但為什麼他還要等那麼久、等到長大離婚後才自裁?翊亞自裁後,他母親對主角抱怨說翊亞軟弱,可是他母親理解翊亞的軟弱已經三十多年,而且他母親本來就希望翊亞是個乖綿羊,為何要抱怨?抱怨很難被解讀為理智的行為,意味著勢必要透露新線索,結果也草草帶過?

「留白」似乎是純文學揣摩者百用不厭的技法,但用得成不成功,是另一回事。我認為,成功的留白,答案只有一個,絕非模稜兩可。

故事內寫景的成分不少,這作品寫景的程度較高,較不側重劇情,因此故事裡的人遇到的衝突很少,起伏度不足,結尾亦顯倉卒。如果只是期待看一本有堆砌詞藻的純文學,可以一讀;但想看重劇情的,個人覺得可惜了。
展開
user-img
4.0
|
2014/10/30
對我來說,這是一本非常有畫面的小說。主角從一個小學死黨的喪禮開始回溯過去,記憶裡的相干或不相干的生命藩籬和交錯,從作者文字間緩緩流瀉而出。
樹屋,像是抬頭遠眺希望的中繼站,是三個少年童年純真的避風港,與對抗未知成人邪惡世界(花街)的幻想補給點。多層次的生命經歷,透過回憶,猶如洋蔥一般漸層剝去,卻淚流滿面。樹屋,也就從無到有,再難逃被拆、毀滅的命運。

反抗,有很多種,大部份人採取的是先隱忍,再爆發!當爆發那瞬間,也許有很多對過去隱忍的悔恨,以及救贖!大人們也許會就政治現實,開始反抗,恰如花街(華西街)旁的萬華龍山寺在台灣民主運動曾經扮演的反抗角色。書裡那隻被拘鎖的紅毛猩猩,則是少年們的自我救贖目標!鋼琴,則是過往歲月一種的交代。暴風雨前的解救紅毛猩猩的迷惘長征,最終是彩繪生命的必然畫筆。

好看的小說!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