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
愚人國

愚人國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5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這本小說,像是父母與子女暢談怎樣認識台灣,以及怎樣在台灣生活。台灣性格,一般多說為貪財、怕死、愛作官;這本小說,不以為然,而另提出十八世紀以來漢民族移民「死的人越多活的人越好」這樣的原則,以及十九世紀以來西方「功利思想」的精算方式。另外也引用十九世紀西方人在Formosa旅行所見,說明台灣之美因為亞熱帶活潑生動的生命力。

  此書讀來猶如作者東年的半自傳小說,而書中與主人翁「我」情同父女、又如忘年之交的的研究者康蒂卡.馬葩也被描寫得活靈活現,總編輯王聰威表示整部小說讀起來全像真的,雖然明知小說一定有虛構成分,卻找不到可以舉證的破綻。

  東年坦白說,寫完《愚人國》之後,有一段時間裡他還想念康蒂卡.馬葩,至於被問到康蒂卡.馬葩是不是真的,他只能談談小說評論家或學者談小說寫作時常探討的「虛構」這概念。他表示,小說的虛構或真實,以讀者視覺和大腦辨識的邏輯為準,他們實際的日常生活運作也是這樣,為何一個妄想症的人會被不實或自己誇大的影像困惑了,為何大部分情況中他們會把真看成假,把假看成真;所以亞里斯多得會提醒說,美有大小、長度和比例……而神學家阿奎納會說,「真」看得到。

  作者很高興康蒂卡.馬葩這角色讀來完全像是真有其人,這樣的基礎上,他在《愚人國》表現的感情和知識才可能被當作是可信的;在小說之外的真實世界中,有沒有康蒂卡.馬葩,他以為就不是重要的議題,重點在於,台灣的新生代需要認識台灣到底過去怎樣、現在怎樣、將來可能怎樣。

  康蒂卡.馬葩,在小說中來台灣踏查,要寫博士論文比較西太平洋海島的生活和文化,就這部小說的寫作邏輯,作者給她整理了一些資料;那幾篇十九世紀西方人在台灣的旅行報告,他是特別選譯的,能讓讀者認識台灣東西南北、山海的Formosa是怎樣的美麗,可惜台灣人是怎樣被自己人寫的歷史愚弄以至於再三被外人愚弄。

  中國人或台灣人寫歷史,很少關注庶民的生活影像。東年寫《再會福爾摩莎》已讀過英譯的荷蘭台灣文獻,廣泛、深入地認識了台灣原住民族的生活細節和文化生態。台灣歷史已被研究和寫出來的部分很短,從北台灣西班牙人走後又成荒地這種歷史現象來看,北台灣並不適合那種四百年的歷史觀,在1859年出入安平港的台灣船隻還懸掛荷蘭國旗,這個現象也讓作者困惑台灣意識何時才產生。台灣本島的歷史當然是更加久遠的,比中國歷史更加久遠也是可能的。

  東年寫作需用台灣史的時候,都盡可能自己去找資料,且分類編寫了近百張圖片十九世紀的台灣圖片。選譯的幾篇皆生動好看,這些原作出自十九世紀在台灣旅行的寫手,他們具備充份的人文社科知識及文學教養,並有勇氣進入內陸和山上,所以能看見台灣史籍中缺少的庶民生活圖像。

作者簡介

東年

  美國愛荷華大學寫作班研究,曾獲聯合報、中國時報小說獎,曾任聯經出版公司副總經理兼副總編輯(1977-2005)、《歷史月刊》總編輯(2003-2009)、歷史智庫出版公司社長(2005-2009)、桃園縣忠烈祠文館執行長(2006-2010);現任聯合文學社務顧問、台北縣大河文化協會理事長、台灣歷史文化生活影像再造協會理事長。著有:短篇小說集《落雨的小鎮》、《大火》,長篇小說《失蹤的太平洋三號》、《去年冬天》(同名改編電影)、《模範市民》、《初旅》(英文版Setting Out在美國印行)、《愛的饗宴》、《地藏菩薩本願寺》、《我是這樣說的--希達多的本事及原始教義》、《再會福爾摩莎》、《城市微光》、《愚人國》,散文集一種:《給福爾摩莎寫信》,研究五種:《桃園開拓軼史》、《桃園縣忠烈祠本事》、《道法自然》、《花神與花祭》、《神社的建築與思想》。

 

自序

The Hoba’ follies

  康蒂卡.馬葩因為博士論文寫作需要,來台灣做田野調查;她還有一位喜愛寫生的英國祖先,曾經在十九世紀航海路過台灣,畫有一幅標題The Hoba’ follies或The Hobo’ follies的淡水市鎮素描。淡水,古名滬尾,洋人音譯為Hobe或Hoba;按素描內容看,如果她祖先標題的是Hoba’ follies,當是說在滬尾看到生活落後的情景,如果是Hobo’ follies,或只是表示看到流動勞工或遊民的可憐模樣。康蒂卡.馬葩學過中文和閩南語,把這標題認識為傻瓜很多:戇人足贅。任何初次登陸本島的民族,無論從海上來陸上來,固然會有外國人的異鄉疏離感,但是,歷經一代又一代,原鄉、船、島嶼、海洋這些意象和感情卻都蕩然不存;同時,在大航海和各種對抗的漫長時光裡,被各種征服者做為各種運用,喪失了島嶼的面貌、生活樂趣和智慧。就這點而言,本島當然也可能只剩下多少程度的愚蠢──如果不是自發的,當就是被愚弄成。相當程度中,這本小說的書名有這樣的來源。

  這本小說夾有一疊十九世紀幾位歐洲航海家在台灣的旅行筆記和圖片,那是我為康蒂卡.馬葩例舉的參考資料;畢竟這些字裡行間充滿人類文化學氣息的筆記,也可以讓我們回顧台灣東西南北以及山海的美好風光、曾經因緣際會而算是豐富的天然資源、族群互動、官員蠻橫這些台灣生活影像的意義,特別是能夠認識台灣在歐洲人教導下隨同世界現代化前夕的歷史社會和文化性格。而這本小說記述的,就康蒂卡.馬葩而言──她自己說,像是做了一次時光旅行;所以,也有旅行筆記的形式。

  台灣是農業之國也是商業之國,這種農業不全是我們一般印象的稻作園藝。一八八六年英國博物學家Francis Henry Hill Guillemard搭乘侯爵夫人號(Marchesa)航海馬來亞、中國、阿留申、日本、琉球、台灣、新幾內亞等地,用了一張台灣地圖標示航經台灣的路線;這張圖原是台灣的產物圖,從北到南標示有各種外銷農作物。台灣在十七世紀的荷蘭時代起就是代工和重商的性格,這第一波工商時代到了十九世紀,因為米糖為主的傳統資源已經用盡,而西方人東來台灣海峽兩岸的商業因為中國大陸市場被壓抑,也一蹶不振。但是,十九世紀也是工業革命後全球化時代,台灣因為被歐洲人強迫開港而納入世界經濟體系,轉向開展一種新的工商時代,直到最近幾年才又沒落。在十八世紀開始大量移入本島的漢民族,現在必須面對資源不足而人口眾多的困境。台灣宿命的週期性興衰,這時以及未來的好多年中,我想過度勞動的山、海、平原和人民,能夠暫時休息生養,當不能說是蠢事。

  淡水附近的紅樹林,以海濱植物紅樹科水筆仔命名;這種海濱植物,在本島還有五十科百餘種。幾天前我開車路過紅樹林,建了捷運站和許多高樓大廈,那裡路旁看起來整理得很整齊;河岸邊洋紫荊成排繽紛花開,對面人行道旁的台灣小葉欖仁也在一層層枝幹上漫天新發嫩綠。因為塞車,我還在路旁一小塊建商圈圍放荒的空地上,看到粉色杜鵑、白花咸豐草、雙花蟛蜞菊、紅花野牽牛、豬母奶草端粒粒鮮紅的小果實,以及其他幾種不知名的伏地草本和小花。這些沉默的花草,歷史比我們任何族群都要久遠,也是我們任何民族先祖海島生活的部分內容。如果說十六、七世紀歐洲的航海家從海上看台灣山巒秀麗林木蒼鬱,讚為美麗之島,十九世紀歐洲航海家在本島內陸踏查的旅行或工作筆記,當然就是更進一步敘述那種美麗的內容和細節,特別是讚嘆亞熱帶海島生動活潑的生命力。只要有機會,台灣任何一片土地裡的花草,就會探出頭來喘氣,正是這樣的意義;所以,我特地用來寫序。

  康蒂卡.馬葩後來是搭郵輪離開台灣,當船影模糊在遠處水平線上的雲氣中,那時候開始,我就時常想念她是海的小精靈。我小時候,夏天常去海邊戲水,海浪沖進礁岩洞穴時會發出奇怪聲響,好像有人在裡面對話或唱歌;康蒂卡.馬葩忽然出現和消失,就像這個樣子。無論如何,因為她來寫博士論文,我對台灣的生活也有新的感觸。

二○一三年愚人節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30533
  • 叢書系列:聯合文叢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康蒂卡.馬葩來台灣之前,我同學介紹她是巴布亞新幾內亞年輕人類學者;她大學就近在澳洲就讀,以後去新加坡唸碩士,現在英國修習博士課程。因為博士論文相關西太平洋島嶼歷史發展與政經文化比較,她來本島做田野踏查。她的碩士學位指導教授年輕時熱愛文學,和我在美國有同學情誼;這樣因緣,康蒂卡.馬葩也稱我老師。

她去年底來台灣,暫就我家寄居。當時本島總統、立法委員選舉正熱,白天她常出門聽政見發表,晚上看電視政論節目;有時也看綜藝節目,哈哈大笑。

她中文閱讀程度不差,能講流利中國普通話和相當程度的閩南話。

我第一次聽她講閩南話卻嚇一跳;那時候,在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我們初見面寒暄後,她環顧入境大廳突然說:「幹恁娘,這機場──」

我一聽,想像她是剛在裡面遇到最近媒體經常報導的機場屋頂漏水,後來才明白她是很欣賞這裡入境大廳寬敞亮麗,把這三字經當作形容詞最高比較級使用。

我年輕時服役曾經隨海軍敦睦艦隊訪問新加坡,或是政治因素我們在樟宜外海錨泊,上岸參觀必須搭乘小艇;這其實正也是大航海時代泊船的典型樣態。那天下午我剛上岸,就有兩個華人小孩騎腳踏車爭售冰棒發生爭執,其中一個突然冒出「幹恁娘」這三字經;這是我初次聽新加坡華人講話,在那場合這樣說當然只是髒話。

新加坡人口有約百分七十五是華人移民,馬來半島和中南半島各國華人移民也很多,在大航海時代這附近漳州、葡萄牙、馬來語都是國際通用語;也許南中國海至阿拉伯海,當時各國商人對於交易價格或生意談成,極度滿意時也會脫口喊「幹恁娘」做為讚嘆。

我問康蒂卡.馬葩為何知道「幹恁娘」這個詞彙的兩種用途,她的說明讓我必須對她刮目相待。巴布亞新幾內亞有許多島嶼,其中的奇麗威納(Kiriwina Island)以前叫特羅布里恩(Trobriand),就是康蒂卡.馬葩父親的家鄉,也是波蘭裔英國人類學家馬陵諾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一舉成名所在;他在那裡學會當地土語,和他們一起生活兩年,所以能夠以客觀的民族誌方法記載田野調查和研究,開創最早的社會人類學。康蒂卡.馬葩在大學二年級讀他那部《西太平洋的亞爾古舟英雄》(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大受震撼,放棄商業經濟和法律的學習,而,如果有一天她從事人類學的工作,也要先學會研究對象的日常語言,且深入其境生活。

繼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最早發現,荷蘭、法國、澳洲、英國和德國在十九世瓜分巴布亞新幾內亞這些島群,康蒂卡.馬葩說她能有長頭髮因為父系祖先有德國混血而母系多有英國混血。她最早的英國祖先留有一些航海旅行筆記,提到台灣時她說:「阮祖公寫戇人足贅,呵呵,對不起,這樣說有點不好意思。」

我一點也不以為意,因為她提起馬陵諾斯基,我開車載她回家途中大部分時候都在想這位人類學家認識、記述一個地區和民族的工作方法。她提到她家鄉的島嶼,也讓我想著這些西太平洋島嶼的變遷和命運似是大同小異。康蒂卡.馬葩的遠古祖母或許和台灣有些人的遠古祖母是同一個──讓我更加吃驚的是,當我這樣想,而她說起自己的長頭髮雖然帶有僥倖語氣,這時卻又對著後視鏡說,很滿意自己還存有幾分遠古祖先的膚色,「要不,我即不知個己是芋兒還是蕃薯」。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13/12/29
題目:從東年《愚人國》論台灣與太平洋島國源 起的關聯與時間異境

一、前言:

甚麼是台灣性格與台灣旅程?退休後專事寫作的小說家東年 循跡問路,從史料爬梳,由移民現實中書寫了《愚人國》一書 ,書中指出日治時代台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 提出管理台灣人要摸清台灣人「貪財怕死愛作官」似乎並不太準確,東年《愚人國》裡說到台灣人如果不是被愚弄,某種程度這塊島嶼也已是自己在愚弄自己,說的應該是台灣人自己在愚弄自己卻渾然不知。

《愚人國》這本書的前半部主要闡明台灣原住民與太平洋群島原住民的種種關聯性,中間引述了「約翰湯姆生」 、「葛顯禮」 、「史溫侯」 等前世紀外國人在台灣遊歷的種種文本以對比接續後半段東年跟書中女主角康蒂卡・馬葩在現代台灣的環島旅行,藉此看出百年前百年後台灣的種種不同與好的或不好的改變。本文想探討的是《愚人國》裡的前半部分,探討台灣原住民跟太平洋島嶼原住民的種種可能關係,在大航海時代以來,兩地都曾經淪為異族殖民地,在遠古時期也都有祖先越洋跨海流浪遷徙,時空混亂記憶逸失,而有了身分認同困惑,本文的書寫即使無法完全查知究竟台灣是太平洋島國原住民最原始的頭還是最後的終點,一切也應是值得。本書以一個來自南太平洋新幾內亞的年輕人類學者-康蒂卡・馬葩為主角,作者則以第一人稱「我」的角度融入故事中,因為她來臺灣做田野踏查,且與作者有著共同朋友,作者便因緣際會下成了康蒂卡・馬葩的嚮導,展開了一連串的歷史巡禮。康蒂卡‧馬葩能說台語,且把「幹恁娘」的諸種用法,發揮得淋漓盡致。她還具備了「巫」的體質,能感應到常人的病痛,從現代與啟蒙理性的角度來看,這毋庸置疑只是迷信、愚昧,然而小說中對於這種遠早的宗教原始信仰多少展現了肯定與敬畏。《愚人國》這本書對於原住民史料及描述的部分,東年在此書著墨許多,他多次提到他的原住民朋友瓦歷斯.諾幹 ,再漸漸帶出原住民族與這塊土地上的淵源甚至追溯到台灣原住民遷徙到太平洋島國的旅程,加上康蒂卡・馬葩具有南太平洋原住民的血統(巴布亞紐幾內亞),所以本文將就台灣與南太平洋島國可能的源起與關聯?並且藉由東年帶康蒂卡・馬葩循著她祖先曾走過的路再遊台灣,一探台灣百年來的進步何以被認為是一種愚化?再就兩地未來面臨的困境做一探討。

二、台灣原住民與太平洋島國原住民的歷史關聯

台灣各原住民 族擁有各自的起源傳說,近年來依據語言學、考古學和文化人類學等的研究推斷,在17世紀漢人移民台灣之前,台灣原住民族在台灣的活動已有大約8,000年之久。台灣原住民族在遺傳學和語言學的分類上屬於南島民族和南島語系(Austronesian),和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馬達加斯加和大洋洲等的南島民族族群有密切關聯,因此台灣原住民與南島民族在文化與生活習俗方面有極大的相似,現以東年《愚人國》裡台灣原住民與太平洋群島,康蒂卡・馬葩居住的巴布亞紐幾內亞 原住民來稍做比較說明。

(一)起源與語言的連接

作者東年《愚人國》裡的主要人物康蒂卡・馬葩是來自南太平洋的新幾內亞,那裏跟台灣島一樣,都是接近亞洲大陸的太平洋島嶼,大航海時代 以來也都曾淪為異族殖民地,康蒂卡・馬葩的父系祖先較多南島民族密克羅尼西亞 成分,這和台灣布農族相近。阿美民族大約是四五千年前來到台灣,每當他們出征作戰時,都會向台灣南部或東部的海洋祭拜,所以南部應該是他們某個時期祖先的聚落之地,阿美民族有三個發源傳說,高山洪水說、海上島嶼渡來 和從Arapanai來,都顯示他們是從台灣東部外海的島嶼和更遠的海洋來,沖繩大學赤嶺守教授曾說過在沖繩是西南方海岸上有一個名叫Arapanai的地方,應可以滿足我們對於阿美民族來自海洋的說法有無限的想像,至於台灣排灣族原住民的琉璃珠研究,可以看出它跟太平洋島國婆羅洲土著有關聯,琉璃珠與排灣族社會的關係是淵遠流長的,排灣族人非常重視古琉璃珠,視為傳家與婚聘中不可或缺的寶物,傳統的排灣族社會只有貴族能擁有,代表持有者的特殊身分和尊貴地位。每顆琉璃珠因為色彩、紋樣不同,而流傳著不同的神話傳說與名稱,藉由這些神話賦予琉璃珠生命與神聖意義,至於琉璃珠的起源,有一種說法是,琉璃珠是由歐洲傳來的。主張此種說法的證據是南洋和歐洲自古以來就有交通路線,當時由南洋將香料運往歐洲,向歐洲人換取土著們認為最有價值的琉璃珠。因為曾有學者發現婆羅州北部的土著,擁有與排灣族極為相似的琉璃珠。因此有學者推測,排灣族可能就是婆羅州的土著,在十三至十五世紀之間,帶著他們的琉璃珠,渡海來台的族群後裔。

還有目前分布在台灣南部的西拉雅民族,他們傳統的「嚎海祭」 原來是在海邊進行,但是現在因為流離遷徙,現在只能先到海邊「請水」,改在稻田裡朝海洋的方向祭拜,他們的男性祖靈阿立祖 跟太平洋玻里尼西亞語中「大酋長」或「大富翁」的語意接近,阿立母 則接近「女王」的意思,至於那些祀壺、瓷罐與陶缸,或許可以想像成是海上的船隻或船隊,這樣也能滿足台灣原住民與太平洋群島原住民起源接近的想像。

由以上可知,就起源而言,台灣原住民與太平洋群島原住民之間最少應有遷徙旅行的關係,不管是從哪個方向遷徙擴散,或許跟原鄉的生活惡劣環境一定有關,這趟旅程也許一開始就知道將是幾個世代或幾千年的時間,今生他們註定沒有回家的一天,但是卻讓整個太平洋諸島與台灣之間的關係顯得更緊密與源遠流長。

南島語系是主要由南島民族所使用的語言,是世界現今唯一主要分佈在島嶼上的一個語系,臺灣是南島語系的源頭,居住在新北市烏來鄉的泰雅族聚落,目前是全世界南島語系居住地中,是人口分佈上地理最北端的聚落,中央研究院(1996)明白陳述:「南島語系(Austronesian)又稱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Malay-Polynesian),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佈在島嶼上的一個大語系」。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也說,「生活在台灣的土著民族,即平埔族和高山族,他們所使用的語言,不僅自己相互之間有很深的關係,而且跟太平洋、印度洋島嶼上的許多種語言都有親屬關係,形成學術界所稱的「南島語族」(Austronesian) 或 (Malayopolynesian)」也就是說台灣的原住民在語言上應該系出同源,學界認為,由亞洲大陸移居至台灣的族群,在台灣形成了南島語系,之後沿著島嶼,逐步擴展到太平洋各地。這個假說,稱為出台灣(Out of Taiwan)假說 ,另一說叫做「由東南亞移入台灣假說」 ,根據林媽利 教授關於臺灣人血液成分之研究,臺灣原住民的祖先是在一萬五千年前冰河時期結束之前,從東南亞島嶼等地遷徙至臺灣,上面這兩種說法都尚未獲得完全證實,但是不管怎麼說,台灣原住民與太平洋群島原住民在千萬年前非常有可能是一家人,不管是誰遷徙到誰那邊?就語言部分,彼此一定有所關連。

(二)狩獵與生存模式相近

就狩獵的部分,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原住民們有自己的狩獵模式,「 通常他們一次只要獵一頭野豬,就夠整個家族一個星期生活」 ,對於他們來說,狩獵是屬於他們的權利,他們有權力在自己的地方得到足夠的獵物好讓自己與家人能生存下去,因此他們並不貪心,懂得與大自然生態取得平衡,當然台灣的原住民也是如此。瓦歷斯‧諾幹曾說:「 除非不得已,絕對不會有原住民把部落建在危險的地方,也不會濫墾自己的生活環境讓自己陷在危險的可能,這是古老台灣原住民在台灣的生活經驗與智慧。」 至於現在山上經常因為下雨便土石流,有很大一部分應是平地人製造的破壞,還有一些是政府的政策錯誤,例如灌漿補山,例如為了直線的公路而挖鑿山洞或砍伐大片森林,破壞水土,基本上並不是所有山上的錯誤都該歸咎給原住民承擔,有趣的是,每當發生重大的天災時,住在山上的原住民卻得承受這些大自然反撲的「苦痛」,這也算是有形的一種迫害。

台灣原住民的狩獵及取自大自然的一切,他們也從來不貪求並且懂得尊敬上天,例如達悟民族以最神聖的儀式祭拜飛魚,阿美民族在礁石區採集貝類與海菜也有不貪多的組訓,布農民族在溪邊飲水時跪伏於地,在山中宿營的排灣民族只用枯木生火,任何原住民都不在春夏進行大規模狩獵,因為這是動物生養的季節,一個獵人的獵獲不僅由自己和家人分享,族人也能按一定的方式分享,原住民的狩獵其實無關商業活動,只為了滿足一定的生活所需,這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原住民類似,至於部落進出的通道也都順應地形與山勢,不會闢成捷徑以傷害土地,這些都是以自給自足為限度與大自然共生共存共同分享資源的古老信仰,這也是一種人定敬天,人定順天,跟大自然和平相處的千年智慧。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原住民與台灣原住民一樣,他們都懂得以自給自足的古老智慧來與大自然共同生活及共依共利,他們的民族也都在幾千年來繁衍不絕並且生生不息,直到外來的迫害開始,他們原始「敬天」的生活也開始改變,也許最後就會走到跟台灣原住民一樣的境地。

(三)吃人習俗與巫術合於同源

大航海時代以來,歐洲人為了滿足的太平洋群島的無限想像,除了會將它們美化成美麗的島嶼之外,有時候也會因為對它們的不認識而將它們說成島民是食人之野民,不管這是不是真的,對於當時的歐洲人來說,那都是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幻想。

在東年這一本書裡提到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一些不曾和外面世界來往的封閉部落裡,那裏的土著會吃人,會吃人腦,把男人的陽具煮湯,他們都以為吃人的器官可以獲得神力 ,在他們那裏是把即使是殘酷吃人,都可以想像成是叢林生活裡諸多熱熱鬧鬧中的一種儀式。至於在台灣島上也是如此,台灣島上也曾經人吃人,當時的漢人民族 會把原住民看成野生動物,殺來燉中藥進補,甚至於在和人的傳統市場裡論碗賣,據說在大漢溪 源頭的三峽地區就有這樣記載,當然,台灣的某些原住民族也吃漢人,他們認為吃下敵人就能夠增加自己的力量,這一點跟巴布亞紐幾內亞原始森林土著的吃人習俗不謀而合,至於這吃人的習俗到底如何?以現在來說自然是不可以的,但若以當時的生活情境,至少我們不能單單以漢人的眼光來看待他們世代的傳統習俗,也許他們吃人的習俗到了後來是源於仇恨受壓迫與尋求安全的方法之一,但是也不能抹煞了他們原始宗教與傳統習俗的特色。

在太平洋群島地區,女人都認為白色的皮膚最美 ,所以有一種儀式是在身上塗抹白色泥土,會以為自己變成白人,這種試圖改變自然力的「儀式」,就得需要巫術 的加持,好讓她們相信儀式跟巫術已經改變了自然力,儀式相當於法律條文的宣告,而巫術就是法律的執行。

至於台灣原住民部分,布農族的體質接近東南亞和密克羅尼西亞﹝含巴布亞紐幾內亞地區﹞,布農族開墾、播種、除草、收穫、入倉各階段密集的「小米祭」 ,這些儀式似乎接近巴布亞紐幾內亞那種園圃系列的密集巫術,而八部合音 那種巴西部部 多音合唱中也許就是那些可能已經被遺忘的咒語,而那些咒語也蘊藏了它們祖先想流傳的生活智慧和工作技能的許多故事也說不定。

布農民族從一九一五年開始因為日本政府要沒收他們打獵維生的獵槍而跟他們抵抗了二十年,據說他們曾有一位領袖能做夢預知隔天戰鬥的吉凶,有一些原住民在戰鬥或狩獵之前也會用「夢卦」或「鳥卦」乞求吉凶,在出發的路上如果發現數隻或成群繡眼畫眉在路旁鳴叫,代表諸事不宜的凶兆,通常大家就會馬上停止動作回家,經這跟巴布亞紐幾內亞某一些原住民具有預知能力的情況接近,雖然這些特別的直覺很有可能是經驗豐富促成的,不可諱言的,幾千年以來原住民巫術文化的發展,還是有其值得探討之處,當然,這些多少還是帶有一些神祕的色彩。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原始部落裡面也是有害人的「黑巫術」 ,康蒂卡・馬葩的爸爸就曾經懷疑他的老婆之所以過世,可能是因為有人嫉妒他們家的咖啡生意做得很大,賺了很多錢,加上她的姊姊也經常嘔吐不舒服,因病療養了一段時間」

台灣的原住民也有黑巫術這種魔法,並且有文字記載,尤其以泰雅族人稱「吼匿」的魔鳥最具典型,據說吼匿長得像鴿子,飼養者可藉牠的魔力害死仇人,由於吼匿的魔力駭人聽聞,部落裡只要有人涉嫌飼養吼匿,必遭族人圍殺,嚴重的整個家族被滅絕。姑且不論這些黑巫術魔力是否驚人,也不論它們是否真的存在?想想為什麼它們會少為人所知,主要也是因為那些深山地方幾乎很少跟世界往來,有時候可能是因為彼此不了解而流於一種想像,但是台灣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原住民擁有黑巫術這種相似的魔法的傳說,顯然是可以被承認的。

(四)性愛與婚姻的連線

柏拉圖 在《饗宴》 裡對愛的看法,一般人經常會不明就理,以至於將之傳頌為俊男美女的愛情故事,但其實柏拉圖的愛應該是昇華的,人年輕時致力追求肉體之美,努力和每一個可愛的人相愛,最後應該會認知道美醜都不是緊要的,也比不上精神之美,因為所有的美都不在是肉體與肉慾的形式,因此才是永恆不變的一種存在之美。

但是在《愚人國》裡康蒂卡・馬葩說道:「做愛,就像我已經說過的,讓身心不生病,和諧,對於富人,對於富人,窮人,任何人都是獲得快樂最容易,成本最低的方式。」 就康蒂卡・馬葩而言,他認為太平洋群島原住民樂於做愛是因為那是獲得快樂最公平也最容易的方法,也被認為是一種對身心靈的治療,但就東年的看法,他認為這樣子應是無濟於事的,他認為生命裡應該還有其他的事情,而不是只有做愛這件事情。不可諱言的,高更 為了反抗法國殖民政府或巴黎社會的虛矯而到了太平洋島國去,將自然畫成了原始主義而獲得美名,就道德論與殖民者角度而言,應也可以說高更去太平洋島與大量玩弄未成年少女土著以成就他的一生,是身為殖民者的高度視角與權利,我們是否還可以替高更昇華解釋,人生不是只有做愛這件事情,只有把自身的靈魂放在更高更遠的位置上,才能獲得更多真正超越生命與真理的思想。

相較於太平洋島國原住民性愛觀念的熱情開放,台灣原住民也不惶多讓,就以台灣平埔族而言,郁永河 所著《裨海紀遊》 有如的描述:「婚姻無媒妁。女已長,父母使居別室中,少年求偶者皆來,吹鼻蕭,彈口琴,得女子和之,即入與亂,亂畢自去;久之,女擇其所愛,乃與挽手;挽手者,以明私許之意也。明日,女告父母,召挽手少年至,鑿上齶門牙旁二齒授女,女亦鑿二齒付男,朝某日就婦室婚,終身依歸以處。」意思是平埔族男女於適婚年齡時,會有一段吹奏琴簫、你唱我和的求偶過程,也就是說可以經過「試婚」的過程,待女方擇定某少年,便挽少年之手,往見女方父母,並擇日成婚,就平埔族而言,他們的性愛觀念也是開放的,只是結婚之後便會定下來,這與太平洋諸島的原住民性愛觀念接近,平埔族是母性社會,女性的地位較高,這跟太平洋群島原住民社會也是類似的。

(五)外在壓迫的抗拒

台灣與巴部亞紐幾內亞的原住民在幾百年來都受到了外族殖民者的壓迫,這點是無庸置疑的,尤其是台灣原住民有更慘烈的際遇,例如東年跟康蒂卡・馬葩在環島旅行,東年想到上一次在台東遇到阿美族朋友阿道‧巴辣夫,他們在酒後微醺唱歌,那首阿美民族的歌謠意思是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在雜草荒煙的小徑中爬到山頂,感慨他們祖先從海岸遷離,再回不去。」 又以布農族來說,他們的族群分布在台灣中央山脈兩側,最遠的來到台灣最高的玉山附近,這裡不但連祖先最初所住的濁水溪口太遠,連濁水溪的源頭都看不到,因為濁水溪的源頭在合歡山,這樣的境遇是何等的悲哀。康蒂卡・馬葩也說道巴布亞紐幾內亞那裏一個原住民村落,他們發現那裏的村民因為很少有人跟他們說話,所以都會用手勢幫助記憶,有人問他們過去從哪裡來?他們會指向山下的河口,有人問他們未來往哪裡去?他們就會指向後面的山頂。因為他們以前從河口來,未來會因為被其他族群壓迫而遷徙到更高的地方去,台灣的原住民民族不也是這樣,被壓迫,就會越來越往高的地方遷徙,又如蘭嶼籍原住民作家夏曼‧藍波安 說道:「蘭嶼很多人因為很久沒有人可以談話,怎麼說話都忘了,要到喝了很多酒之後才會想起來,因為政府把核能電廠的廢料堆在蘭嶼。」 台灣跟太平洋群島的原住民都一樣,因為千百年來的壓迫與流徙,已看不見祖先登陸的地方,所以對於過去的時間跟歷史也就只好選擇遺忘了,原住民被外來民族壓迫由此可見一般,他們不到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失去了關懷,也失去了生命中活著的動力,甚至失去了原先的根,而且他們還持續被外來族群壓迫中,光是這點,台灣原住民比起太平洋群島來說,那可憐得太多了,至於要如何解決原住民遭到迫害的課題,這些都是我們未來要思考與共同努力的方向。

三、被愚化的台灣島

《愚人國》這本小說的後半段藉由百年前外國人來台遊歷的經過對比作者東年跟康蒂卡・馬葩在現代台灣的環島遊歷做比較,說明了台灣百年來的現代化,可以說都是一種愚化,或者說不管是被統治者或是統治者,他們都被現代化給愚化了而失去了本真人性與台灣島內的質樸風華,至於如何被愚化,由以上幾點約略可以看出。

(一)經濟重於一切的愚行

「我們在大清早開車離開台北,從北二高北端下去看基隆港口左岸山上的白米甕砲台……淺礁、有貝殼的美麗沙灘已被混凝土掩埋,建了火力發電廠……西班牙人濱海建有聖薩爾瓦多城 ,現在被造船廠盤踞。瑞濱海水浴場因為中油建了突堤海上加油站而讓沙灘及天然漁港消失,只餵了經濟的需要。」

對於全力追求強勢的經濟表現來說,像愚人的台灣人可以把大自然變成火力發電廠,也能把具有歷史文化的西班牙古城堡變成了造船廠,這不但違反了自然的原則,終有一天也會因為破壞環境與歷史而遭到譴責。至於「麥寮鄉因為台塑六輕而地方財政充足,可以補助學童餐費、書籍費、交通費,國庫在六輕收到四百億稅收,台塑自己檢測戴奧辛 濃度符合歐盟管制標準……」 事實卻不是這樣,根據報告,台塑六輕排放揮發有機物質污染範圍擴及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地區,六輕也奪走了很大一部分農業用水,對於台灣的生態及國民的健康產生了極大的傷害,我們可以想像經濟對於台灣來說是多麼重要,也看出在經濟掛帥發展之下,人命和人權是多麼脆弱。幸好近年環保意識已逐漸抬頭,彰化大城國光石化停建,為台灣環保注入了一股活水,也為台灣人的未來打了一個正面的小印記。

(二)檳榔是一種流行的愚化

檳榔是台灣人的口香糖,但得到的是嘴巴一點都不香的苦果,康蒂卡・馬葩說道:「這檳榔,很恐怖,我們那裏也咬這東西,所以也是很多人牙齒咬得亂七八糟,紅紅的,很像食人族。」 雖然說吃檳榔可以提神與溫暖身體,加上史料記載高僧唐三藏在印度一天也嚼六顆檳榔 ,還有在《台灣縣志》 裡也寫道檳榔是漢人家庭招待客人的食品,在在都可以看出檳榔的普及與重要性。只是種植檳榔需要砍伐山坡地,破壞山上原有的植被,但是大家卻又因為需求的關係而搶種,破壞了山上原有的生態,也讓人看出了台灣人的近視短利,不知道這小小的蠅頭利息可能帶來的苦果,等到大自然對人類反撲時,人類受到的傷害會是這些小利的不只千千萬萬倍,有趣的是台灣的檳榔已經變成一種新的生活文化,夜裡的檳榔霓虹攤,這不但是台灣獨有,也看出了現代台灣人厲害的創造與銷售能力。

〈三〉現代化對時間的傷害

東年與康蒂卡・馬葩的台灣之旅,看出了現代化對時間的種種刻化,時間不停的往前走,而進步卻是讓時間褪色的催化劑。

「我們從台南東山經過嘉義民雄和雲林斗六,即使在夜裡,二O一二年這些城鎮的光景看起來當然也會和一八七O年的村莊有天壤之別,燈火繁華的一致性也看出了前人的旅程再也不可能看得出絲毫往昔的痕跡,當時縱貫台灣的山路、峽谷古道、渡船,現在已經由縣道、省道、跨河橋道、快速道跟高速公路取代。」

時間不停的往前進,而隨之而來的進步也把時間的拖遠了,不可諱言的,現代化是身為現代國家的重要指標之一,但是對時間與歷史的破壞與造成的裂隙,卻是一種無可磨滅的傷害,尤其是那些自己以為是現代化的推手與先驅,因而選擇讓一切舊有東西消逝與毀壞的人,他們自己才是被愚化最深的一群人,因為他們硬生生的切斷了時間的延續,也切斷了那些想尋求過去鄉愁而不停引領企盼想爬上去的路。

〈四〉文化與情感的崩解

文化原來是台灣人的寶,但是這些寶貝卻逐漸在崩壞或是已經崩壞,因為台灣人對於自己的文化並不是那麼在意與珍惜。東年跟康蒂卡・馬葩在北台灣的旅行,他們從山路開車去平溪,那裏是基隆河上游,也是台灣產煤重鎮,他們一起去看菁桐附近的廢礦坑。「蒸汽燃煤機的時代,從印度到日本航海只有台灣北部可以充分提供燃煤,這裡也就可用北印度洋跟西太平洋海域的心臟來想像。那時候,基隆的媒如果增產,倫敦的世界煤價就會下跌。」 由此便可以看出當時的台灣在世界經濟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許在燃煤被石油取代,台灣在世界的能源地位遭到嚴重打擊而不再重要之後,台灣人在重新審視自己的位階與方向之際,卻無法完善保存百餘年來的時間累積與文化,例如古老煤坑因無力保存而讓鐵軌任意遭人拔除變賣,其餘古老建築物也只剩四面牆壁,並且荒煙在樹林與草堆中,對於文化的傷害已歷歷在目。

一府二鹿三艋舺 這句台灣古諺語說明了台灣由南到北發展的進程,淡水河上游萬華剝皮寮的老街時及上混合了清代、日劇和民國的風格,這樣的混合觀光精神可以是現代及後現代的,萬華後來被大稻埕取代,在大稻埕昔日的核心區延平北路有愛奧尼克柱 或仿希臘柱的昭和時期希臘建築,由這裡可以看出自尊心與自卑心皆強的日本殖民者為了展現自身的強大,而將西化的影子完全移植到台灣的土地上,也讓台灣直接或間接的提早西化,在那裏也看的到象徵台灣民主運動蔣渭水 的文化書局、《台灣民報》、台灣文化協會本部以及台灣民眾黨的支部舊址,有趣的是蔣渭水原來行醫的大安醫院舊址,現在是義美食品總公司。台灣民主的發源地之一現在不是成為保存歷史的先鋒,而是食品公司的總部,雖然該食品公司依然保有對蔣渭水功業的連結與發揚,但是對於台灣人民的情感與本心,無疑還是造成了一種小小的傷害,在此也能看出台灣人對於歷史是善於遺忘與被覆蓋的。

〈五〉公平與正義的退卻

「柏拉圖寫在《饗宴》裡人的精神朝善的想法,東年以為這正是他想像《理想國》 裡社會正義的基石。」

社會要正義須基於人心向善,唯有人人皆有善心,自然能戒除內心的貪念與癡嗔,正義與公平也能然被彰顯,因為人心無「念」,大家自然能認清自己在自己適合的階層上奮鬥,奮鬥這詞基本上有要人安身立命的註解,能夠安身立命的在自己的階層上過日子,就是一種正義,但是現今臺灣卻由少數人掌控所有的機會,於此正義已經完全被擊碎。

就如康蒂卡・馬葩在社區小公園做的第二次訪談,他訪談的對像是十幾位原來是在地住民的老人,「在這個狹小道路社區的住宅便可以看出後來先到,最舊住民還住磚強瓦頂的傳統房子的人,其次是水泥樓房,最外圍是五層樓的公寓樓房,那當然是比較遲來的外來人。」 這種房地形式的變化可以看出台灣經濟繁榮的進程,但是台灣的政府卻不斷的在藉由各種方法拆除舊的房子,即使來不及拆,他們還是在後面蓋出一棟棟嶄新的高樓大廈,一點都不在意這些小小的巷子和道路,大量的人車根本就宣洩不出去,等到大廈蓋好了,大家發現聯外道路太小,出入很不方便,然後政府又開始準備拆人家的舊房子好變成道路,成全了住在大廈裡的人,這些房子準備被拆的人永遠是社會上少數的弱勢者、最沒有聲音也不會有人替他們發聲的,於是這些人又掉到社會上更弱勢的位階,他們世代千辛萬苦努力而留下來的一切,很有可能在一瞬間就化為烏有,而且是有法可據的化為烏有,公平與正義於此,應早已蕩然無存。

幾百年來先民來到台灣,或者因與原住民衝突而遭到「出草」 而死,或者因族群械鬥而死,成為大道公、有應公、老大公 ,僥倖活下來的大多為羅漢腳 ,所謂唐山過台灣心肝結歸丸,這都是表是萬般無奈的心境。幾百年來渡海而來的台灣人已經因為生活環境而過著這樣悲苦的生活,怎麼幾百年後的台灣人,生活早已不再那麼艱苦,可是有很多人還是得過著隨時可能失去一切「朝不保夕」的日子,所謂階級在很漫長時間裡面可能升降或變動的說法,於今已經非常難看到,社會正義與此時的台灣,已經很難再被完全的實踐。

四、從台灣時間到康蒂卡・馬葩時間

康蒂卡・馬葩這位來自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小女孩,因為他的祖先曾經遊歷過台灣,加上他跟作者東年熟稔,因此他也讓東年帶著去重遊馬陵諾斯 基曾經遊歷過的台灣,只是時間已經晚了一百多年,康蒂卡・馬葩聰敏好動,興趣多元但不能專注,沒有遠見,和台灣新生代習性相近,但是在了解台灣的興盛變遷之後,他也許能知道未來他應該要如何生活,東年跟康蒂卡・馬葩在台灣相處的這些時間就像是時光旅行一樣,康蒂卡・馬葩回到未來,而東年則回到了過去,或則說是回到了懷念。

〈一〉台灣的時間

在《愚人國》這本書裡,東年帶著康蒂卡・馬葩環遊台灣,他看到的台灣是一個從輝煌大時代走向破敗前最後的台灣,這裡的台灣時間,其實就是東年自己的時間,我們可以說書中東年的時間就是台灣的時間,台灣在這幾百年來,由興盛逐漸走向衰弱,這是東年自己的體悟,他除了看過了讓他懷念的台灣「過去」,還有已經是愚人國的「現在」,他也想看到「未來」。

不管如何,不管在什麼時間,任何曾經登陸台灣的民族,不管是從海上來或陸地上來,不管是歐洲人、日本人、漢人或是其他民族,一開始總會有一種異鄉的疏離感,等到一代又一代的「台灣時間」過了以後,從哪裡來的感情將會不再存在,有的是這座島嶼被征服者用來做各種運用,終於使這座島嶼喪失了原來的面貌與智慧,而這些就是愚人,不管是征服者、是被征服者還是這座島嶼本身,大家都是愚人國裡的愚人,不管他們到底知不知道?

作者東年說道他在康蒂卡・馬葩離開台灣之後竟然異發想念起他來,是否有很大一部份是想念他的純真、他的質樸還有他居住的地方,那個還沒完全變成「愚人國」的太平洋島國呢?亦是想念大海,想念台灣這個愚人國之外的祕境?還是想念未來?這些問題,大概只有東年自己本人知道。

〈二〉康蒂卡・馬葩的旅程時間

康蒂卡・馬葩來到台灣,他跟東年的環島之旅,雖是循著一百多年前他祖先可能走過的路,但是他所看到的卻是他祖先所看到的一百多年後的光景,對於康蒂卡・馬葩的祖先跟康蒂卡・馬葩自己來說,他們都回到了未來。

「在一八六三〈同治二〉年簡筆素描的淡水市鎮,街道寬窄不齊多數只能通行一兩人,泥地上除了行人、雞飛狗跳,還有大小豬隻自得其樂的漫遊,許多苦力像牛隻一樣的背負重物,男人裸著上身,許多幼童裸身街上亂跑,女童只在腰上赤裸……」

康蒂卡・馬葩的祖先何以畫這樣的圖畫,他何以把當時台灣的貧窮與無知跟有很多蠢人連接在一起,由圖上可知,當時的淡水市鎮確實是貧窮與落後的,但那是大部分漢人移民的貧困與政府政策使然,康蒂卡・馬葩的祖先以淡水當時的樣子以比對他的優越,這跟一百多年後淡水跟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對比一樣。自以為優越是一種讓自己愚化的強力催化劑,當人把自己看得更優越,他就越不能接受別人獨特的文化與特色,這在百年前康蒂卡・馬葩祖先的歐洲故鄉、百年後的淡水與「更未來」康蒂卡・馬葩的家鄉,或是「更更未來」的「誰的家鄉」那都是一樣的,因為這個世界跑得很快很快,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一種迴光返照。

說到國與國的界限,有時候我們不想會想,那是把土地的權力歸屬弄清楚,還是把土地跟土地的距離拉得更遠。「量看地圖,與那國島 距離台灣大約一百公里,距離東京則有兩千多公里,但它是屬於日本最西邊的國境。」 在台灣的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時期,有很多人是先逃到與那國島,再由此逃到日本或美國,幾年前以那國島地方政府還曾經舉辦自決性公投,希望自治獨立並且有加入台灣的傾向,但這項公投並沒有成功,但仍與台灣的花蓮市保持著姐妹市的良好關係,與那國島依然是離台灣最近的日本國土,國家的界線還是把如此靠近的兩方給完全隔絕在外。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看似西太平洋島嶼的征服者,而他自己其實也是被征服者,日本是被時間跟妄為給征服了,日本人在占領太平洋島國時造成的民族分裂跟台灣的狀況一樣,但是因為太平洋戰爭使整個太平洋地區島國的連接可能因此而變得更加緊密,在這些地區,實在不應該再以國家為單位來傷害土地之間的連結,土地是該歸還給土地與人民的,而不是大部分都只握在每一個國家機器之下而任國家統治階層擺布。康蒂卡・馬葩的故鄉如果沒有改變,依然往台灣的方向前進,那麼康蒂卡・馬葩故鄉的旅程時間,最後也將成為東年的時間,變成台灣的時間,最終歸於破敗而滅亡,成為一座愚人國。

五、面臨的共同困境

在東年《愚人國》裡,他提到他跟康蒂卡・馬葩這一趟環島之旅,就他們來說,就’像是時光旅行一樣。東年說:「我們在台灣相處幾個月,像是時光旅行,他回到未來,我回到過去。」 這句話就是說台灣原住民過去與現在的處境就是康蒂卡・馬葩他們家鄉原住民的未來,對於東年來說,這一趟台灣的環島之行是一趟「懷舊」之旅,而對於康蒂卡・馬葩,那是對於未來的「預見」,這趟旅程就像開啟時間之門一樣的,讓康蒂卡・馬葩提早看見他們的未來,會在更高更遠的地方。

《愚人國》這本小說的後半段藉由百年前外國人來台遊歷的經過對比作者東年跟康蒂卡・馬葩在現代台灣的遊歷做比較,說明了台灣百年來的現代化,可以說都是一種愚化,也讓住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康蒂卡・馬葩知道,台灣的現在可能就是他故鄉的未來。台灣跟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原住民都曾接受外來民族幾百年來的殖民與迫害,他們也都面臨了很多類似的問題,例如巴布亞紐幾內亞原住民得面對國內高失業率、治安不佳、貧富不均、土地分配不當、法律與秩序的崩解甚至爆發了內戰,這在以前或現在的台灣原住民地區幾乎都有發生過,例如貧富不均與高失業率,台灣的原住民地區普遍失業率都高,有大部分清貧,可是政府卻大多無能為力,土地分配不當也是台灣原住民地區的癥結所在,或者說台灣原住民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領地。

「在我們國家的原始部落,每週只要獵一頭野豬就夠整個家族生活,這是因為我們國家有些地方的土地政策保有習慣土地所有權,原住民的傳統土地有不可分割的法律依據,而你們這裡原住民的傳統土地都被政府或漢人占去了」

在台灣,一開始原住民的原始土地就被政府或漢人剝奪殆盡,原住民失去了他原本自給自足的能力,加上強勢漢人文化的侵襲,原住民早就居於萬劫不復的困境裡,無法生存的台灣原住民他們只好一代一代的在困境裡打轉,而且日復一日的益加嚴重,而且台灣還比巴布亞紐幾內亞有更嚴重的問題,就像工業化之後為了經濟而犧牲了環境,例如中油的八堵儲油中心,因為空氣中有致癌氣體,所以所有的鳥都不來了,就像為了蓋大樓蓋房子蓋工廠而犧牲了農田與污染河川,或者說是犧牲了大自然,我們應該體認大自然應該是一種思想而不是科學對象,大自然必須懂得被尊重而不是被傷害,如果康蒂卡・馬葩的家鄉還是跟台灣走一樣的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原住民,他們早晚也將跟隨著台灣原住民的腳步,迎頭面臨這樣的挑戰與難題。

六、結論

就歷史源起、地理、文化風俗、語言、生活等方面來看,無可諱言的,台灣原住民與太平洋群島原住民應該「系出同源」的說法應屬無誤,而且就歷史的進程與發展來說,如果不做改變,未來他們的命運也將極為相似,這才會有台灣原住民的現在就是太平洋群島原住民未來的說法,東年之所以要寫這一本小說,也就是想用以新幾內亞這樣的南島,比較台灣的現代化,進而看出台灣在十九世紀以來由英國引進的功利思想而開始現代化背後的「愚化」。我們千萬不要忘記「觀古以鑑今,繼往以開來」的本心,應更認知自己的身分和歷史記憶,面對外來的強勢壓迫,大家都得更加團結,更加認同自己的文化,也要尊重彼此的差異,創造共存共榮的環境,並且確定各族群都是土地的主人,只要是居住在這片土地上,這裡就是所有人的原鄉,也要更加認識我們居住的台灣身處亞熱帶的強大活力,千萬別讓外面的強勢民族認為,居這在這一座島上的人都一樣是沒有歷史感的土著。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全書系
  • 華文創作展
  • 東立GoodBuy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