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傑夫.賈維斯Jeff Jarvis
每次一到開會場所──我參加很多會議──只要看到有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資深企劃安迪.卡文﹝Andy Carvin﹞在場,我就大大鬆一口氣。我所在乎的會議,只要有他在,我就可以不需要筆記,也不需要將隨筆潑上網,甚至不需要太專心。所有值得記的想法和每一句可以引述的話,安迪都會老老實實地推特﹝Twitter﹞上網,但絕不囉嗦,就只是事情的精華、現場實況,不多也不少。安迪.卡文堪稱媒體的藝術大師,推特的史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
有誰像想得到,這種技術竟然改變了新聞事業與目擊者及公共大眾之間的關係?又有誰想像得到,以八卦、無厘頭視訊及消遣名流出名的推特居然有助於世界的改變?
當所謂的阿拉伯之春開始時,安迪對推特的獨特了解及運用,加上他在該一地區的經歷、與當地人的關係,以及身為新聞從業人熾熱的好奇心與懷疑態度,特別是他開闊的心靈與胸襟,大大地豐富了整個故事,不但對故事有所增益,有時候甚至本身也成為故事,推特復推特,一天多達一千五百次。透過他,突尼西亞、埃及、巴林、利比亞、葉門及敘利亞街頭的目擊者及參與者與無數網路上的人接上了頭。
我要先說清楚。這並不是推特革命。如同埃及一個部落客在緊要關頭時所說的,該國警察衝撞的對象並不是推特而是勇敢的埃及人。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許多國家,這場革命的確得利於網路的新工具,包括推特、臉書及YouTube。人們運用這些工具彼此發現,串聯組織,分享資訊,並把自己所看到的向世界其他地方揭露。這種交換形成了新的訊息流通──未經過濾的原始消息──不靠媒體,未經干涉。
安迪.卡文為此一流通賦予了價值。他為我們打開了眼界,讓我們明白,新聞能夠是什麼,應該是什麼。對於他的成就,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動詞。他並非現場報導,不是現場採訪的外國通訊記者。他不寫稿,也不編輯。但他卻執行了多項功能,是今天──以及明日──的新聞工作者都必須要學習的。
首先,安迪運用自己在這些國家的接觸確定接觸對象是在哪裡,以及對方的報導是否可靠。用網路語言來說,就是辨識節點﹝nodes﹞與網絡﹝networks﹞:節點者,他所認識的那個人,網絡者,則是那個人所認識的人。擁有這些接觸點,即使遠隔重洋,卻能夠立即與他們建立起關係,乃是線上新聞發生時的關鍵採訪技巧。這裡特別要說明的是,記者本來就是發現目擊者與消息來源的專家,但在今天,要做到這些卻有了新的方法。安迪教了我一招竅門:當有重大事情發生時,譬如說加州發生地震,或一架飛機迫降紐約哈德遜河,在消息還沒傳到通訊社及電視台,亦即世界其他部分都還不知道這件事情之前,安迪就會上推特找那些喜歡爆粗口﹝如WTF[譯註:What it fuck]及其他更加明白的髒話﹞的人。正是這些人,極有可能就是主要的目擊者。
其次,安迪會確認事實,揭穿謠言──這或許是新聞技巧中最重要的一門功夫。在本書中,有關謠言的處理,所在多有。眾所周知,在網路上,錯誤訊息傳播得飛快。即使如此,卻可以加以矯正。安迪始終抱持懷疑態度。他會查問消息來源並要求確認。對於公共新聞,他一向不辭艱辛。他教我的另一招竅門是:如果推特一片「已經證實」之聲,那就要特別小心了。有可能是有人希望事情真的發生。
由此衍生出安迪的另一項推特技巧:動員他的社群,以及加入他的工作。在本書的篇章中,隨處可見,他迅速請求他的推特追隨者翻譯目擊者的錄影;確認照片中的示威地點和時間;或深入鑽研相關知識,譬如此方或彼方所使用的軍備。他建立專家網絡。
安迪更為他創新的新聞採訪加入了一個從傳統立場來看頗有爭議的元素:人性。亦即在他觀看與敘述──更正確一點說,推特──的時候,他所追蹤之事件的悲與喜都無可避免地影響到他,同時,也影響到我們──他的追隨者和讀者。這種情緒經驗的分享,是傳統媒體很難做到的﹝不妨想想安德森.庫柏[Anderson Cooper]在大水氾濫的紐奧良街頭﹞。
除了屈指可數的部落格網站,安迪並不曾寫作過一般所謂報導的新聞。然而,在我們新聞記者的心目中,首要之務就是要做個報導者。沒有報導又算什麼呢?但若以安迪為例,我認為答案就很清楚了。
他加入了價值。他找出目擊者和專家,把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集合起來,證實事實,拆穿謠言,提供來龍去脈和說明,展現新聞判斷,突出重要地方,運用手邊的工具──無論其為無線電廣播天線、印刷機或推特的敘述──告知並啟蒙大眾。依我的看法,新聞事業可以幫助一個社群將其所知組織起來,如此一來,可以使其更健全地組織本身。而新聞從業人則必須為那項所知賦予價值,不是當個守門人,而是一個推動者。
這種新型的新聞記者,安迪堪稱老祖宗。而結果也證明,他其實是個大師級的報導者。他把自己從遠方目擊阿拉伯之春所弄到的東西,精心調製成一齣精采、動人而又言之有物的大戲。他梳理超過十萬筆的推特檔案,過濾飛快而又斷續的聲音序列,找到故事,打造一篇天衣無縫的傳奇,令人愛不釋手。
最後一點:有人一定會問,安迪的報導是否能夠算是一種項業務。如果沒有國家廣播電台及公共電台許多捐助者的大力支持,安迪不可能用全副精神工作──甚至投入更多時間──紀錄這些革命並改寫新聞採訪。就 @acarvin, Inc.來說,或許說不上是一項業務,但在與公眾合作的價值與效率上來說,確實是給業界其他人上了一課。
沒錯,我們還是需要有人在現場提問並回答問題,需要他們帶給我們觀點,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安迪是無法取代他們的。但他和他的目擊者、參與者及專家構成的節點與網絡卻為新聞開闢了前所未有的途徑。新聞事業並未萎縮。從安迪的例子,以及數據新聞的實驗來看,群眾消息來源、焦距以外的地點,以及創新的做法仍將源源不絕,新聞事業仍在成長。安迪就是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