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 定價:280
  • 優惠價:79221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30篇小說評文,篇篇點在人性與現實的針尖上

曾有過這些小說,如此真切的點出人性的掙扎與青春的迷惘、體制的荒謬.....但是課本不會教!因為「政治不正確」......這些屬於「人」的故事與現實相連結,30篇小說評文,篇篇點在針尖上,人性幽微的陰暗缺口上......朱宥勳不僅翻轉更是重生了這些故事!

 

OKAPI 推薦

  •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朱宥勳:現實追上來的那一刻,你就會寫了

    文/李屏瑤2014年05月09日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的書腰文案引用傅柯:「透過教育,權力得以實施。」教育是一種餵養,透過教材選擇,透過課綱調整,在每堂45分鐘或50分鐘的溫室栽培中,究竟可以養育出怎麼樣的學生?十年之後,他們又該長成什麼樣的大人? 朱宥勳從高中開始讀文學書,啓蒙來自馬奎斯的《百 more
  • 【世界閱讀日特企】他們這麼讀,他們這麼DO──朱宥勳

    文/朱宥勳2014年03月26日

    Q1『魔幻時刻』是攝影用語,指每天黎明和黃昏,日光的餘暉使物體顯得分外美麗,是夢幻般的時刻。在您的一天中,哪段時間是您私人的魔幻時刻,最喜歡拿來做什麼事? 朱宥勳:我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個有規律作息的人,所以也很難說一天之中有什麼最偏愛的時光。比起哪個時段,我覺得我很幸運地擁有隨時隨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傅柯論述:權力促生了知識,知識助長了權力控制。
當教育為政權服務,
我們應該反向操作,賦予那些被忽視的作品力量。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不該遭人遺忘、埋沒。
  30篇經典,陪著我們理解人生,
  並預習那些關於人生的歡欣、喜悅,苦澀與絶望。

  最適合高中、大學及文青的「文學入門書」。

  黃錦樹(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賀淑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兼任助理教授)、陳建忠(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楊照(作家;評論家)、難攻博士(「中華科幻學會」會長暨理事長)真摯推薦

  那些能呼吸我們呼吸的動人經典,朱宥勳一一為我們拾回。
  獻給所有熱愛文學,卻因缺乏導引而惶惑的年輕學子。

  曾經,隻身站在建中圖書館浩瀚的書海前,他遲疑要將借書額度賭在哪個陌生的名字上;曾經,緊抱眾人推薦的經典,但以熱情相搏,卻換得滿滿挫敗……「如果當時有個人、有本書,能夠跟我多說一點關於小說的事,那該有多好。」

  是這份感同身受的初衷,讓朱宥勳彷若淘金,書寫這本適合所有年輕學子的文學入門書,從《蒙馬特遺書》、《童女之舞》到〈植有木瓜樹的小鎮〉,那些狂喜燦爛,那些撕裂痛楚崩壞,那些總總無法與人言說的時刻,在小說裡,我們往往獲得最大的被理解,與此同時,也是我們理解他人、理解世界的開始。

  本書收錄的作家:

  邱妙津、曹麗娟、王文興、張大春、董啟章、朱西甯、王禎和、陳映真、黃凡、黃錦樹、舞鶴、鄭清文、七等生、陳若曦、劉大任、林雙不、李喬、呂赫若、聶華苓、姜貴、郭箏、龍瑛宗、施明正、郭松棻、陳千武、翁鬧、楊青矗、王詩琅、周金波、大鹿卓。

本書特色

  ◎「這是個有教學熱誠的青年學者寫給想像中的中學生看的,台灣小說入門書。……從新批評、小說敘事學、詮釋學等揉和作者個人的閱讀及實際批評經驗,歸納而來的「教戰守則」,可圈可點,也可說是作者個人的「小說面面觀」。」──黃錦樹(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

  ◎我的確見證過朱宥勳用功。從十分鐘沙龍到現在,他處理《家變》的方式,觸動了我某根從來冥頑不靈的「王文興」神經。我注視多年始終不想也不能看清楚的寫作者王文興,就這樣活生生起來。──賀淑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兼任助理教授)

  ◎朱宥勳雖然年輕,但他不僅創作小說,也在評論路上辛勤耕耘。2013年,更在網路上創辦《祕密讀者》電子書評雜誌,期待讓讀者有機會看見更誠實、更不同角度的文學評論。

  ◎30篇經典小說,不但極富時代意義,我們也因此更能了解別人的人生,這同時是一個人能不能有理解他人、寬容他人的最好練習。而一個能理解他人、寬容他人的社會,不是我們所最期盼的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朱宥勳


  一九八八年生,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寫小說、讀小說、學一點理論的同時,也是棒球和電競的觀眾。為耕莘青年寫作會成員。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國藝會創作補助、全國學生文學獎與台積電青年文學獎。已出版個人小說集《誤遞》、《堊觀》,與黃崇凱共同主編《台灣七年級小說金典》。二○一三年起,與一群朋友創辦電子書評雜誌《祕密讀者》。長程目標是在一家以文學為主題的甜點店裡面舉辦各種文學活動。
 

目錄

009【推薦序一】給「自己¬們」──一個青年學者的台灣小說的情感之旅/黃錦樹(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
015【推薦序二】一個學生和他老師的老師──朱宥勳與王文興/賀淑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兼任助理教授)
022【自序】給不認識的自己

【序言:離開教室】
034學校不敢教的小說(1)
翹課才能學會的事:郭箏〈好個翹課天〉

【一、身體是誰的】
042學校不敢教的小說(2)
誰是強摘的果子?──翁鬧〈天亮前的戀愛故事〉
048學校不敢教的小說(3)
純潔及其所傷害的──楊青矗〈在室男〉
054學校不敢教的小說(4)
一樣會懷孕──曹麗娟〈童女之舞〉
060學校不敢教的小說(5)
自己的孩子與父親的玉──聶華苓《桑青與桃紅》
066學校不敢教的小說(6)
往無他者處演化──董啟章〈安卓珍尼〉

【二、殖民地的人們】
072學校不敢教的小說(7)
玻璃壁內的生活──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
079學校不敢教的小說(8)
自己們的餘燼紀念日──王詩琅〈沒落〉
085學校不敢教的小說(9)
在自己的土地上流亡──周金波〈鄉愁〉
091學校不敢教的小說(10)
一個人的殖民戰場──大鹿卓〈野蠻人〉
097學校不敢教的小說(11)
心懷裡的秘密微光——李喬〈哭聲〉
103學校不敢教的小說(12)
在所有事物的交界處——陳千武〈獵女犯〉

【三、時代在進步,痛苦也是】
110學校不敢教的小說(13)
被火車偷換的世界——朱西甯〈鐵漿〉
116學校不敢教的小說(14)
如果受苦的人不能悲觀——呂赫若〈牛車〉
122學校不敢教的小說(15)
聽不見的二十世紀——王禎和〈嫁妝一牛車〉

【四、逆著人群走】
130學校不敢教的小說(16)
針尖上可以有幾種道德?──七等生〈我愛黑眼珠〉
136學校不敢教的小說(17)
是「我」在說話嗎?──王文興《家變》

【五、最後一次吶喊】
144學校不敢教的小說(18)
死的理由──陳映真〈山路〉
150學校不敢教的小說(19)
理解的間隙──施明正〈渴死者〉
156學校不敢教的小說(20)
含著碎石的心──邱妙津《蒙馬特遺書》

【六、說吧,虛假的歷史】
164學校不敢教的小說(21)
為了那些好聽的字──劉大任〈杜鵑啼血〉
170學校不敢教的小說(22)
真實止步之處——張大春〈將軍碑〉
176學校不敢教的小說(23)
懷疑論的厚度——黃凡〈賴索〉
182學校不敢教的小說(24)
「回不去」的證據──黃錦樹〈魚骸〉
188學校不敢教的小說(25)
謊言的岩層——舞鶴〈調查:敘述〉

【七、無需掩飾惡的年代】
196學校不敢教的小說(26)
權力減去懷疑等於——鄭清文〈報馬仔〉
202學校不敢教的小說(27)
分類底牢結——林雙不〈小喇叭手〉
209學校不敢教的小說(28)
善惡的槓桿在笑——姜貴《旋風》
214學校不敢教的小說(29)
僅有的呼喊──陳若曦〈尹縣長〉

【尾聲:可能性】
222學校不敢教的小說(30)
在詩的絕望裡預習──郭松棻〈月印〉

228【附錄一】如何測量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251【附錄二】作品出處
 

推薦序

一個學生和他老師的老師──朱宥勳與王文興


  教書三十年,我碰過形形色色的學生,朱宥勳是極其特殊的一位。他的標準上課配備:筆記型電腦,打開,上線。我在台上口沫橫飛,他在台下搭搭搭搭,跟全世界來往,應答得不亦樂乎。假裝不在意,並且壓制走過去看他在搞什麼鬼的欲望,變成我那一年上課的常備心態。但我當然不是、也從來不想當開明偉大的老師。我其實一直都在想辦法對付朱宥勳,譬如,突然問一個很難的英文問題。或者,抓到他打電腦打到入神,立刻請他翻譯一段。他偶爾會結巴,不過從沒給過我死當他的藉口。事情發展到最後變成我開始依賴他的電腦。我的歐巴桑腦袋老是忘了某本書某作家名。朱宥勳會立刻讓他的電腦拼貼上我掉落的這些那些。於是我常常想到「退一步海闊天空」、「宰相肚裡可撐船」這類有益身心健康的成語(狀態顯示為自我解囧)。

  大概是我故作開明卸人心防,所以朱宥勳常來聊天。他跟大多數同學不同,不聊感情也不談功課,總是滔滔不絕說他對某些書的看法。大部分是小說。印象很深刻的,是他讀王文興讀很久,還帶了一堆問題來「問」。我笑笑看著他,說不那麼喜歡王文興,即使是讀過的那一遍也早就把該還的東西統統還給作者了(那不好意思表達的意思就是:我其實不太懂)。然後,郭松棻來了,之後,又來了七等生。這個學生彷彿知道我不愛哪些就專選那些來單挑。我知道他很用功,但不知道他可以這麼用功,幾乎每次來都轟一巨砲,搞得我連看小說也緊張兮兮,老覺得是豬八戒對決孫悟空。他的認真會噴火,能感染熱度,也能燒灼自信……我的。我總以為自己很愛,也很會讀小說;也以為我閱讀速度快,沒讀過的東西絕不太多。混蛋小朱不但消滅了這個假象,還明示我:有一個人生閱歷不到我一半的二十多歲小鬼對小說的解讀甚至「不那麼不常」比我高明。過去老聽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大樂事這種明顯就是要振奮老師精神的話。但老師遇到英才,感覺自己老了笨了是怎麼回事?

  於是,小朱主講,我主聽,我們有了很多下課十分鐘的藝文沙龍。一年下來,小朱補足了我對更年輕世代(特別是在學生)寫作群的認知。如果我對學校工作還有依戀,原因就在這裡。我的學生,從來就是我的老師。從電腦修護到半夜肚子餓該到哪裡吃宵夜以及團購X義軒如何一天得逞,都有專人指點。但連文學專業都膽敢變成我的指導員,小朱是第一人。

  接著,這個人這樣寫了他的老師的老師:

  如果把台灣文學史上經典小說一字排開,各抽出六百字送去參加作文比賽,成績最差的會是誰?
  我敢保證,上篇我們談的七等生只能拿到倒數第二名而已。─是「我」在說話嗎?─王文興《家變》

  我在大二時,選了王文興老師的「小說選讀」,從此一直跟隨王老師到大四畢業。那時,他已經出版過《家變》,完成《背海的人》上冊。課堂上,他精工細琢,一字一句審視寓意。五、六月時,他站在文學院演講廳那儼如但丁地獄底層的位置,微微仰頭,跟坐在上面俯視他的我們講述勞倫斯(D.H. Lawrence)或屠格涅夫(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天氣很熱,尤其地獄裡還擠著一兩百個塗汗的生靈。此時,進來一列和父親頑抗的兒子、開來了機器切開了土地、工人揮舞著肉紅大手與蒼白瘦弱卻強大得能夠壓榨他們的男人對峙……。三十年過去,我從來不曾再有機會細讀王老師的教材。然而,他上課的片段,宛若電影,時不時在我腦中拉起洋片。一直到後來,我讀到更多的文字評論,讀到那些擁有更高學位更多榮耀的學術大師所描繪的勞倫斯和屠格涅夫,卻始終無法感到親近,觸到血肉。他們,讓我經常懷想王文興老師的課。

  王文興,那個被我的學生朱宥勳送上「文字的惡習」頂戴、判定參加作文比賽成績肯定最差的,我的老師。

  當然, 朱宥勳的研判其來有自。王文興自美國愛荷華大學畢業後,被臺靜農和英千里請回台大任教,由中文系及外文系合聘。但後來王文興因為《家變》「不像中文」的文字受到嚴重質疑,不得不到外文系專任。臺大中文系的教授們因著專業考量,最終以「外文系老師在中文系開課」的模式勉強接納王文興在中文系的身影(註1)。《家變》一旦參加作文比賽,成績完全可以想見。這段公案至少證明了:文字「不像中文」的王文興絕對是個能夠教授中文系學生的好老師,否則中文系如此大費周章,豈不鄉愿?更貽笑大方?一個創作者的文字竟能讓全台中文系龍頭進退失據,算不算文壇壯舉?算不算一次甜蜜的復仇?台灣文學史焉能輕易塗銷這一章??

  琦君曾經批評《家變》的文字「迂迴扭曲,故弄玄虛」、「處處矯揉造作」、根本「以辭害意」!以「美文」尺度看去,的確如此。即使在今日,即使王文興已經在台灣文學史獲得經典位置,《家變》的文字仍是很多老師心中的痛:除了那幾句「大師出品必有佳作」、「形式即內容」、「陌生化美學也很美」的濫調,這些老師大概再也說不出什麼心口合一的讚美。事實上,即使是興趣廣泛到什麼都喜歡什麼都想研究的我,也有同樣困擾。更奇怪的是,我那麼喜歡王老師的課,卻不能喜歡他的作品,完全違反我當年的作風(是的,我在上古時代是個超級濫情的文藝少女)。 我曾經努力,但已經格式化的腦袋拒絕接受。這也導致我的「王文興情結」長期處在精神分裂狀態。

  記憶所及,王老師從來不在課堂上談他的創作。除非攸關上課,其餘時間他是一面不透明的牆。你無法望穿,更別想接近。有時,同學們覺得他就是勞倫斯小說中那些蒼白斯文的男人,冷冰冰可憐見的。過一陣子,同學們又覺得他其實是縮小版的巴扎諾夫(註2)。這些亂七八糟的標籤,皆因緣於他上課。他談過的每一個小說人物都充滿溫度,有脈脈血流,有肌理分明的肉。那些人上課時就坐在你身邊,下課了還跟著你,緊跟著。多年之後,當我為電影圖書館評論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時, 我始終無法不看見的,不是情人的陽具和軀幹,而是情人的手。肉紅的大手,可以砍柴做工撫慰愛人抵抗工業文明侵擾的生命之手。那雙手的底稿,來自王老師的教室。那年,我三十七歲,大學畢業十五年,距離王老師的勞倫斯講堂十七年。

  我不知道這世界有沒有一個人能夠──像王老師講述其他作家那般──講述《家變》?帶血帶肉帶溫度,逐字逐句,對作家的創作初心維持最基本的尊重?但我的確見證過朱宥勳用功。從十分鐘沙龍到現在,他處理《家變》的方式,觸動了我某根從來冥頑不靈的「王文興」神經。我注視多年始終不想也不能看清楚的寫作者王文興,就這樣活生生起來:

  對某些認真活著的人來說,自由是比什麼都更重要的事。他們終其一生去寫、去對抗、去思索,甚至放棄那些他們可以輕易獲得的「好」──毫無疑問地,依照王文興在改造語言時的創意,如果他願意,他絕對可以輕易地把文字寫得像任何已知的作家一樣好。但是,那就是別人在說話了。他曾經說過,他一天只能寫三十幾個字。有一位評論家問了一個我覺得精準無比的問題:時間都花到哪裡去了?那麼緩慢、那麼艱辛、那麼扭曲地,對世界說:是「我」在說話。─是「我」在說話嗎?─王文興《家變》

  三十多年來,始終分踞在我愛憎兩端的「王文興」,在此合一,共有血肉。


賀淑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兼任助理教授)


  註1:參見〈王文興文壇公案,退休時反成話題〉。
  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artnews/0,3409,112005011100314+110513+20050111+news,00.html

  註2:Bazarov,屠格涅夫《父與子》中的虛無主義青年。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896669
  • 叢書系列:Island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課本不教的小說(1)

翹課才能學會的事:郭箏〈好個翹課天〉

世界上充滿了各種小框框,小得悶死人。有一次我沒上朝會,躲在廁所裡燻草,我忽然從窗口望出去,那副景象可真把我嚇呆了。我是說,你忽然看見一千多個一模一樣的齪蛋排列得整整齊齊的擠在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操場上,而你知道你也是其中之一,那種感覺真可怕,真叫人想吐。我想看看小虎他們,但找來找去就是找不著。我想如果我自己也排在那隊伍裡,我恐怕也會找不著我自己。
──郭箏〈好個翹課天〉(一九八四)

我是從高中開始學會翹課的。當然,遠不能和郭箏筆下的「海山七俠」相較。相對於他們的硬漢風格,我們這類是嬌慣的少年──人家是砸天砸地,拳頭與汗水,我們則是維特的憂鬱,撕扯著考卷和(自己寫的)情書。但我猜,我們都不是從小就立志要翹課的孩子。雖然〈好個翹課天〉發表的一九八四年,距離我第一次偽造假單,窩到附近咖啡店趕校刊要用的稿子已有整整二十年──如果考慮生於一九五五年的作者郭箏,這個高中故事發生的年代甚至能再推前十年──;雖然我們早就不再用「齪蛋」和「馬子」這些詞了,我們的年代網咖比彈子房多十幾倍。但毫無疑問,我覺得我完全能讀懂〈好個翹課天〉。我覺得就算再過五十年、一百年,一個高中生也能讀懂它。

只要這個島,還沒打算改變它那總是在碾碎少年理想、情感的傳統慣性。

我們學會翹課的歷程,也許非常的相像。在七歲或更早的年紀,我們第一次被帶到一個叫做教室的地方,和一群叫做同學的人坐在一起,台上有一個叫做老師的人。這裡面你只認識在窗外的爸爸或媽媽,而就在某一次轉頭,你發現他或她不見了。關於學校,我們學會的第一件事情是遺棄,第二件事情是隔離;你不能做你本能想做的事,因為你現在身在一個特區,在這裡你的天職就是被管束。沒有人告訴我們為什麼,久了我們也就忘了問。有的是因為我們也的確很適應被管束,有的是因為光是讓自己平安度過八個小時,不要受罰,就已經占去我們全部的心神。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23/12/31
劇透警告
小說分析範例──朱宥勳《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無法站在舞台上演唱,就坐在底下當個好聽眾;無法成為小說作者,至少可以成為小說讀者。國、高中求學時期,除了課本選文與老師指定的課外讀物外,我閱讀的小說非常少,以致我在小說上有閱讀障礙,看的速度慢也看不太懂,自然,也不會寫小說。

朱宥勳的《學校不敢教的小說》是寫給中學生的小說入門書,他在〈自序〉表明:「寫自己的小說是一種對自己的召喚,談別人的小說則是希望把更多的人召喚到文學殿堂來。」(頁27)附錄的〈如何測量學校不敢教的小說〉,朱宥勳提出「分析小說的五個原則」和「細部分析的觀察點」,說明他分析這三十篇小說的方法,可以視為本書的導論。

「關於學校,我們學會的第一件事情是遺棄,第二件事情是隔離;你不能做你本能想做的事,因為你現在身在一個特區,在這裡你的天職就是被管束。」(頁36~37)我在臉書分享這段話,引起剛送孩子進幼兒園的朋友的感觸:「叫為媽的該怎麼做?」「我覺得那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在愛情中,我們可能遺棄對方或被遺棄;在工作上,我們一樣被隔離。作者使用『學會』而非體驗或遭遇,我覺得還是有正面意義。」這是我的回應。

「什麼年齡該做什麼事情,雖然看似天經地義,但其實禁不起考較。」(頁44)我們可以進一步思索:那些生涯規劃(求學、工作、結婚)的建議究竟是為了誰好?是真的為當事人設想?抑或只是滿足建議者的價值觀與偏好?

「〈童女之舞〉的主調是壓抑,而壓抑的極處是,不必誰來管理,人們自己的心裡就有一個糾察隊在檢查所言所行。」(頁56)壓抑是很貼近讀者日常經驗的主題,欲言又止、欲說還休,打好的字一一刪除、發出LINE後按下收回鍵,想舉手發言變成抓抓頭髮。這些動作的背後是自我審查下的不妥,或擔心對方的不悅,或自覺人微言輕的算了。

「為什麼人類的行為要被自己身上的器官制約?我是否喜歡粉紅色和是否選擇念理工科系,難道是根據那些殊異的器官嗎?更重要的是,沒有別的可能嗎?」(頁67)關於性別差異造成兩性不平等的討論仍持續著,性別平等的觀念宣導及保障仍在推動,係建構公平正義社會的一環,不能依靠既得利益者單方面的讓步與善意。

「一個詞的流行往往反映了一種心態的普遍。」(頁73)小說文本中的「碰壁」,現在常見的「小確幸」,背後都代表著一個值得考察與深究的社會現象。

「現代化是不平均進行的,它的好處會先在有資源的人們身上發生,而它的苦果則先由缺乏資源的人承擔。」(頁118)我想起金門終止戰地政務,駐軍逐年減少,身為理髮師的雙親也被迫轉職謀生。

「無知的善意很可能比什麼都殘忍。」(頁120)作者提到很多格言看似真理是因為缺乏論證,故一時無從反駁。例如〈牛車〉裡的保正伯說「只要認真,總不會吃苦的。」這句話反過來的意思就是:你會受苦就是你不認真造成的,不關我的事。然而,社會的不公義,我們真的都沒有責任嗎?

「這樣也對(錯)、那樣也對(錯),那我們要怎麼辦?」(頁134)小說提出一個個的兩難問題,衝擊我們習以為常的、不曾懷疑的道理,讓我們在親身經歷前得以思考,不輕易下結論。

「『破壞語言規則』本身就是一種對自由的追求。」(頁139)這是作者對王文興《家變》的肯定,認為這是一位作家勇敢抵抗語言規則的痕跡。

「在文學寫作裡,唯一正確的信條就是你的文字有沒有藝術效果。……最典雅、最精緻的文字,不見得是最好的文字」(頁165)重點在恰如其分,作者下筆時必須思考什麼角色說什麼話,而讀者是從說什麼話推敲角色是什麼樣的人。


「這篇小說的中心意念只要用一句話就可以說出來了:所有的記憶都不可能是真的,故沒有一種記憶比另一種珍貴。」(頁171)朱宥勳推崇張大春的〈將軍碑〉,不但在故事內容表現「記憶都是虛假的」命題,並以小說敘述形式示範人們如何操縱自己的記憶所呈現的面貌。而關於記憶虛假的命題,或許可以參照阿德勒心理學「目的論」的主張:「根本不存在所謂真正的『過去』,有的不過是大家根據各自的『現在』加以塗鴉上色,並各自賦予其解釋。」(《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頁75)

「姜貴的深度在於,他透過小說進一步思考:為什麼他們會那麼輕易地相信了自己也不懂的東西?」(頁211)《旋風》裡不懂共產理論的共產黨員是如此,身為對照組的國民黨員,又有幾人真正懂「三民主義」?

歌者需要聽眾,作者需要讀者。《學校不敢教的小說》提供讀懂小說的入門方法,展示如何分析小說、如何撰寫小說的讀後感,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讀者。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7/15
「你看過哪些台灣小說?」
如果有人這樣問我,我大概只能答出一些九把刀的書。。詭異的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為何對於台灣小說甚至台灣文學我一無所知?是因為「台灣的小說無法使人印象深刻」......嗎?

的確,我一開始是那樣想,「台灣的小說好無聊喔!」,沒有《魔戒》的奇幻大場面、也沒有《神鵰俠侶》豪氣萬千的武功,只有課本那一些關於小人物的日常,一點都不吸引人。但是,當我翻開《學校不敢教的小說》,書裡挑選的片段卻是一篇比一篇讓我不敢置信。儘管內容仍是小人物,但是正因為是小人物才讓我有了衝擊的所在。被學校教育綑綁的小人物、被社會觀感限制的小人物、被大時代淘汰的小人物,關於性、關於死、關於道德、關於人心,字字句句沖刷著我對台灣小說的認知。

「為什麼學校沒有教?」
或許是因為,在華人的知識殿堂中,性、死、憂鬱,任何灰暗色調的事物,都不允許登堂入室。也或許,政府不希望下一代記憶上一代的錯誤。身為歷史系的學生,常可以聽出同學對中國史、世界史的濃厚興趣,那台灣史呢?我想台灣文學就像台灣史,在政府有意無意下的操弄,讓前人滴下的汗、流過的血從年輕的我們身上淡去。小說是虛構的,有時它展現了華麗魔法、古老功夫,但它也可以反映整個時代的殘忍、荒謬與悲憤,那些被我們遺忘的,殘忍、荒謬與悲憤。

推薦序說,這本書為年輕學生展開一條認識台灣文學的路。我要說,這本書,是你做為台灣人的開始。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