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莊子新讀法:內篇

莊子新讀法:內篇

  • 定價:270
  • 優惠價:9243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莊子新讀法:內篇》為哲學經典普及入門書,譯筆忠實清楚,使用特殊的編排方式,便於檢索對照。本書解析《莊子》內篇七篇,每章均包含「本章導讀」、「原文譯文對照」、「元典筆記」三部分。

  在「原文譯文對照」部分,將原文及譯文安排於左右頁面,一目了然。每則原文之前另外列出關鍵字,提醒讀者留意。

  「元典筆記」部分則是作者長年鑽研《莊子》之心得,以讀書筆記之形式提示全章的關鍵概念。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元璋


  東海大學哲學博士、法國巴黎大學藝術史與考古學博士班、逢甲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顧問、客委會「客家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畫督導團」計畫顧問,長期在中部各大學開設《莊子》課程。曾出版《活讀柏拉圖理想國》(學富,2004)、《哲學飛行教室》(天下,2005)。
 

目錄

序 萬世之後的庖丁先生們

逍遙遊第一
推開莊子花園的柴扉
一、小大之辯
二、至人、神人、聖人
三、結論:惠莊辯論:無用無己,逍遙無待

齊物論第二
諦聽天地真實的聲音
一、南郭子綦論三籟
二、人籟言辯:以知殺生
三、天籟:天籟以明大道通和,因是寓庸謂之兩行
四、大道一體
五、聖人葆光
六、結論:物化無待,齊物大夢

養生主第三
融入大化流行的紋理
一、養生主旨
二、養生三例
三、結論:養生在神

人間世第四
靜觀人間戲劇的變化
一、君臣之理三問(國與身)
二、不材無用以保命
三、結論:無用之用,是謂大用

德充符第五
追尋流落塵世的真我
一、德性不與物遷、安於天命
二、德以修和忘形    
三、結論:惠莊論無情

大宗師第六
師法天人合一的大道
一、真人:生知天人
二、聖人體道
三、真人:生知大化
四、結論:坐忘知命 218

應帝王第七
體悟內聖外王的逍遙
一、聖人無名:明王之治天下
二、神人無功:帝王之德,因應無心
三、結論:至人無己
 



萬世之後的庖丁先生們


  為何我們還需要一本《莊子》?

  《莊子》一書,又稱《南華真經》,名列中國人必讀的七部經典之一(錢穆語)。歷來注、疏、通、解,衍義、獨見,學案、新箋……無代不有。汗牛充棟,浩瀚無涯,蔚為我國學術之大觀。民國迄今,兩岸通行的白話翻譯,已多達數十種。

  然而過多複雜的門檻,是否反而造成我們「親近經典」的障礙?過多資料的依待,是否反而證成莊子「知也無涯」的感歎?面對莊子學術的千門萬戶,究竟那一把鑰匙,才能通往逍遙大道?這初學者的第一把鑰匙,能否只要求它簡明易讀、方便實用、深入簡出?

  本書回歸原點思考

  為使學者切實地親近經典、學習莊子,本書企圖「刊落聲華、回歸原點」。所以略去過度資料(訓詁、考證),避免過度翻譯、過度注釋及造成的過度模糊。

  本書是清晰明白的原點思考。

  本書回復原典學習

  為求還我莊子真實面目,本書多採保留原字、原句型的忠實翻譯,盡可能模擬、追溯莊子的語氣與原意。今古對照(右頁白話、左頁原文)的閱讀形式,便於學者從借助翻譯到超越翻譯,日後可以逕入原典生命、與莊子精神往來對話。

  本書是直面生命的原典學習。

  本書提供讀書方法
  為便於學者掌握微言大義,本書提供幾種讀書、思考的方法並加以編排:

  1.題解與導讀
  每卷前附一篇散文導讀,既「題解」點豁題意,復可藉以貫通莊子全書(內篇、外篇及雜篇)的思想脈絡。

  2.大綱即目次即表解
  每卷內文分作數大段,有標題提示。每大段下再分數小段,亦作標題提示。每小段另加阿拉伯數字(及英文小寫)編碼,符合國際編纂規律,更便於徵引翻查。

  各段落之標題提示合成便為全書大綱,並編為目次。學者閱讀原典前後皆可默習思考,學習表解法可收綱舉目張之效。

  3.關鍵字
  莊子用字精妙入神,本書特於每段拈出重要的關鍵字詞(key word),既提醒學者莊子隱藏於字詞中的深意,亦便於作深入的連結思考。

  4.點讀筆記
  「庖丁筆記」中適處提點中、西哲學的比較,亦嘗試提供簡要的定義及多元思考,藉以引發學道者興味。

  中國讀書人傳統習用的筆記體,是為一種思考上的提示、體證上的心訣與學道的分享,不必是標準答案、充要法則,或權威註釋。學者當如莊子的期許:捕得魚後便可以忘卻捕魚的工具,悟得原意後便可以忘卻語言與方法。

  本書是得魚忘筌的讀書方法。

  初學者的第一把鑰匙

  這一本理想的《莊子》入門書,希望它是簡明易讀的工具、方便實用的鑰匙,輕易為學者推開柴扉、進入莊子的精神花園。希望它可以協助學者自顯推微、深入簡出,進而超越翻譯、回歸原典、追溯真源,最終體證莊子「當機示相、體用一元」的妙義。

  萬世知音庖丁先生

  莊子〈齊物論〉中,有幾段文字頗為費人思量,甚難迻譯。他先是自嘲所說過的話語,都是些荒誕怪異的弔詭言論,「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2—19 b)

  原來,莊子也在期待著知音出現哩:「如果在萬世之後能遇到一位悟知這個解答的大聖人,可真是剎那間的永恆啊!」你啊你,永恆的求道者:「一旦你能得證這層道理,這就是我向你反覆譬喻的、物我所以生的大道了!」(「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2—4)

  修道十九年、「以無厚入有間」的庖丁可能正是莊子的知音,他悠然自得、游刃有餘地為我們演示大道無所不在。他所分解的龐然牛體,既是小我(身體、人生),亦是大我(社會、人間世),更是莊子高妙玄奧的哲思全體。

  且讓我們跟隨庖丁的腳步,知解(支解)出莊子哲思的任、督二脈(「生」、「知」兩大線索),投身這道器不二的牛體中,加入萬世知音的行列。「一旦得證這層道理,便是我輩求道者新生命的開始!」

  推開莊子花園的柴扉

  莊子自然無為、逍遙無待的精神境界,是中國哲學裡最高妙瑰麗的一道風景。〈逍遙遊〉這篇奇文,便是進入莊子精神花園的門戶。在遊賞這座花園之前,王夫之建議先需跳出忙亂的生活、調整自己的心態:「消盡有為累,遠見無為理。」

  現代人確實是太過忙碌了。忙著力爭上游、出人頭地,忙著勾心鬥角、徵名逐利,擁有的物質越多越好,收入的數字越大越好,享用的時間越久越好……,巴不得佔有一切的一切,恨不能全用加法乃至乘法。直到生活的積累演變成為負累:越多越累、越大越累、越久越累,……最終壓垮了生命。

  莊子對疲敝的我們笑笑說了一句:何不改用「消去法」呢?

  要回復真正的生命,得學著用減法,頂好用除法。「消去生活中過度的擁有與負累」、「消解人的有限性和有為造作」是為「逍」(消),接著才能「遙」:「發見無為無待才是世間真理」、「開發人的無限自由的精神空間」。

  人們曾為這世間設立了許許多多自以為是的標準:大與小、長與短、壽與夭、智與愚、巧與拙、好與壞、多與少、有用與無用………,卻常忘記這些判準也只是相對而非絕對的。莊子希望我們的精神能跳脫這些規則限制、超越這些期待束縛,他心目中最高的人格境界是:至人無所依待於自己,所以能超越自己;神人無所依待於功業,所以能超越功業;而聖人無所依待於名器,所以能超越名器。

  原來真正的逍遙,取決於真正的無待。

  「待」這個字,值得我們反覆思量、躬自內省。我們總活在他人對自己的等待、期待、對待與依待之下,更活在自己對一切人、物、情、欲的等待、期待、對待與依待之中。只有無待,超越「待」的有限性。再無壓力負累,亦無有為造作。無執著,無拘止,無牽絆,無掛礙,最終乃能悠遊於自然自得、絕對自由的境界。

  「遊」是靈魂的妙法,是精神的大自在,是智慧的無上飛行。

  帝堯看不穿名器。所以茫然自失,不知該如何看待自己治平天下的偉蹟?肩吾看不穿功績。所以劃地自限,不知該如何理解神人超越一切限制依待的心靈?惠子看不穿自己。所以師心自用,不知該如何體悟莊子那至大無礙、逍遙無為的境界?

  小魚卵演化成大鯤魚,又變化成大鵬鳥,為世間展示了直上九萬里、穿越玄冥、追尋大道的過程。天地之間充盈著各種生機,原來都是一氣相通、互相吹拂,彼此溝通並照應著相應相契的生命。窺知這層道理的神妙心靈,於是能夠順乘自然的常道,駕御陰陽六氣的變化,在無窮盡的世界花園裡遨遊。

  這座花園極大,有身軀巨大的犛牛,有遮天蔽日的大樗樹,有莊子坐在五石大的葫蘆船上,逍遙徘徊其間。這座花園亦極小,有麻雀啁啾,有蟬聲唧唧,近在我們身邊。

  學學莊子,伴著明月清風,讓我們散散步吧。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44009
  • 叢書系列:聯經文庫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逍遙遊第一

一、小大之辯
極北玄冥之處有一條魚,牠的名字是鯤。鯤的巨大,不知計量有幾千里啊!變化而成為一隻鳥,牠的名字是鵬。鵬的背脊,不知遼闊有幾千里啊!當牠奮起而飛,翅膀彷若遮蔽天空的層雲。這隻大鳥啊,乘著海氣運轉的時機將要飛徙到南冥。極南玄冥之處,就是天池的所在。

1-1鯤鵬之例:一說(天)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是一本記載怪異的書。《諧》書上說:「當大鵬飛徙南冥時,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層浪,摶抱扶搖旋風向上直飛九萬里高空,然後乘著六月的季風氣息而去。」草澤間的水氣像野馬奔騰,空氣中的塵埃飛揚,生物藉以氣息相互吹拂。仰望天空蔚藍深邃,難道這就是天的本色嗎?還是因為距離太遠而無窮無極的緣故?如果大鵬從高空俯視下方,情境也像這樣的啊!

1-2鯤鵬之例:二說(地)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況且水的積累不夠深厚,則負載大船便顯無力。倒一杯水在廳堂的低窪處,則小小的草芥便能行船;放個杯子卻膠著不行,這是水淺而船大的緣故。同理,風的積累不夠深厚,則負載巨大翅膀便顯無力。是故要直上九萬里,為的是在下方積累風量。其後時時培積這大風,背脊頂著青天而不致半途無風而廢,而後才能繼續向南飛行。

1-3物無大小 必有所待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小蟬和斑鳩嘲笑著說:「我興起而飛,停在榆枋小枝上,有時飛不到不過暫時落在地上罷了。何必非要飛上九萬里之後才南飛呢?」去城郊的三餐後回來,肚子仍然飽實;走百里的就得準備隔夜糧;走千里的更要積聚三個月的糧食。這兩隻小動物又如何知道這個道理呢!

1-4二蟲之例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湌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