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西方哲學史:從蘇格拉底到沙特及其後

西方哲學史:從蘇格拉底到沙特及其後

Socrates to Sartre and Beyond

  • 定價:680
  • 優惠價:95646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61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為當代學人,內容則下迄20世紀末葉。規格以歷來各個哲學家為主。

  凡是寫哲學史或思想史的作者,大抵不外有兩類。一類為作者本人即哲學家或思想家,有其自己的一套哲學體系或思想體系,就其自己的哲學或思想在指點江山,臧否人物,藉以發揮自己的思想理論和見解;而其缺點則是,不能客觀全面地闡明歷史的真相。

  另一類作者則是史學家,他們考究源流、辨析史實,其重點在於哲學思想的歷史發展過程、源流、傳播、演變及影響。簡單說來,也就是按歷史順序排列的哲學家或思想家的傳記,而對於其義理的探究與批判卻缺乏深入的洞見、探討以及啟發。但其優點則在於能使讀者感到一種大致的整體印象。

  本書是沿著後一種來展開的。對於一般讀者來說仍不失為一部精煉而又明白易曉的哲學史教本,尤其是書中最後部分(即有關20世紀的西方哲學)是過去一般的哲學史甚少涉及的,對讀者頗為便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撒母耳‧伊諾克‧斯通普夫(Samuel Enoch Stumpf)


  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哈佛大學福特研究院、牛津大學洛克菲勒研究院。他在擔任萬福比爾特大學哲學系主任長達十五年後,曾出任愛荷華的康乃爾學院的院長。斯通普夫在哲學、醫學倫理和法理學等領域也頗有建樹。

詹姆斯‧菲澤(James Fieser)

  普渡大學博士,現任田納西大學哲學系教授。著有《道德哲學史》,與人合著有《哲學入門》。還與人合編《世界宗教經典》一書,並創建了哲學網絡百科全書。
 

目錄

第八版譯者序  
前 言 

第一部分   古希臘哲學 

第一章   蘇格拉底的前輩 
什麼東西是持存的? 
萬物的數學基礎 
解釋變化的嘗試 
原子論者 

第二章   智者派與蘇格拉底 
智者派 
蘇格拉底 

第三章   柏拉圖 
柏拉圖的生平 
知識理論 
道德哲學 
政治哲學 
宇宙觀 

第四章   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的生平 
邏輯學 
形而上學 
人的地位:物理學、生物學和心理學 
倫理學 
政治學 

第二部分 希臘化時期和中世紀的哲學 

第五章   亞里斯多德以後的古代哲學 
伊比鳩魯主義 
斯多葛主義 
懷疑主義 
普羅提諾 

第六章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的生平 
上帝 
被造世界 
道德哲學 
正義 
歷史和兩座城 

第七章   中世紀早期的哲學 
波埃修 
偽狄奧尼修斯 
約翰•司各脫•愛留根納 
解決共相問題的新方法 
安瑟倫的本體論證明 
穆斯林和猶太思想中的信仰和理性 

第八章   阿奎那和他的中世紀晚期的繼承者 
阿奎那的生平 
哲學與神學 
上帝存在的證明 
對上帝本性的知識 
創世 
道德和自然法 
國家 
人的本性和知識 
司各脫、奧康以及艾克哈特

第三部分    近代早期的哲學 

第九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 
中世紀的結束 
人文主義和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   
宗教改革 
懷疑論和信仰 
科學革命 
法蘭西斯•培根 
湯瑪斯•霍布斯 

第十章   大陸理性主義 
笛卡兒 
斯賓諾莎 
萊布尼茨 

第十一章   英國經驗主義 
洛克 
貝克萊 
休謨 

第十二章   啟蒙哲學 
自然神論和無神論 
盧梭 
里德 

第四部分   近代晚期和十九世紀哲學 

第十三章   康德 
康德的生平 
康德問題的形成 
康德的批判哲學和他的哥白尼革命
理性思想的結構 
實踐理性 
美學:美 

第十四章   德國唯心主義 
康德對德國思想的影響 
黑格爾 
叔本華 

第十五章   功利主義和實證主義 
邊沁 
約翰•斯圖亞特•彌爾 
孔德 

第十六章   齊克果、馬克思與尼采 
齊克果 
馬克思 
尼采 

第五部分   二十世紀和當代哲學 

第十七章   實用主義和過程哲學 
實用主義 
皮爾士 
詹姆斯 
杜威 
過程哲學 
柏格森 
懷特海 

第十八章   分析哲學 
伯特蘭•羅素 
邏輯實證主義 
維根斯坦 
約翰•奧斯丁 

第十九章   現象學與存在主義 
艾德蒙德•胡塞爾 
馬丁•海德格爾 
宗教存在主義 
讓-保羅•沙特 
莫里斯•梅洛-龐蒂 

第二十章   晚近的哲學 
身心問題 
羅蒂 
重提美德理論 
大陸哲學 

重要辭彙 
延伸閱讀 
 

第八版譯者序

  美國學者斯通普夫和菲澤兩位教授所著《西方哲學史》自二○○三年第七版出版後,最近經過修訂的第八版面世了,僅此便足以說明這本書在國外英語世界受歡迎的程度,以及作者不斷修正和補充自己的思想的「日新」精神。我曾在二○○五年出版的該書第七版中譯本序中預言:可以預料,只要作者健在,隔幾年就會有一部新的哲學史問世。史家的思想緊緊地與時代的進展平行,這正是哲學史家所努力追求的一種境界。目前,此一預言已被證實。《西方哲學史》第八版,正是作者們隨著自己的研究進展和學術界新的需要的産生而作了諸多的更改和增刪而成的。除了其他地方之外,一個最明顯的更動是,這一版增加了一章,即在「大陸理性主義」和「英國經驗主義」之後,加了一個「啓蒙哲學」(包括「自然神論和無神論」、「盧梭」、「銳德」)作爲第12章,所以全書就由十九章擴展到了二十章。相對於以往的版本,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補充,尤其是盧梭的補入更是意義非凡。現代人往往把盧梭看作西方哲學甚至一般思想發展的一個轉捩點,例如羅素在其《西方哲學史》中的最後一個標題就是「從盧梭到現代」。至少,自康得以來的整個西方近現代思想若是離開了盧梭就不怎麽好講了。

  此次第八版的翻譯,主要得力於我的博士生匡宏君的全身心投入。當然,整個翻譯仍是建立在第七版已有的譯文基礎上的,但由於第八版作者隨處都有修改和增刪,所以匡宏君等於是從頭至尾將本書校改並在許多地方補譯了一遍。無疑,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頭疼的工作。譯者既需顧及原譯文,再次推敲每一個句子和用詞,又要根據改變了的英文原文加以修改和補充,還要注意修改和補充的地方和原來的譯文保持基本一致,這比自己獨立地重譯一本書要麻煩得多。更值得一提的是,第七版原有的譯文經過匡宏的再次斟酌和潤色,不但比原來更加準確了,而且行文亦更加流暢華美,更具可讀性了。匡宏是學外語出身的,並且已經有一個很穩定的教師工作,僅僅因爲自己對哲學的痴迷愛好,而轉向對西方哲學的學習和研究。自從五年前他考上外國哲學碩士研究生時,我就發現他對哲學問題的確具有超出一般人的領悟能力,不學哲學似乎有些可惜。而在這項開始於大半年前的翻譯工作上,他再次充分地展現了奇特有的良好素質。

  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匡宏還承擔了爲全書做一個詳細的術語索引的繁重任務。這也是本書翻譯相對於第七版翻譯的一個重要的改進。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談到,今後凡翻譯哲學的專業學術著作,都應該把做術語索引當作一項必要的學術規範來完成。然而我自己深深知道,這件工作有多麽煩人。它不只是一個簡單地將所有術語蒐集起來按次序編排於書後的事,而且也是對自己的翻譯的一項嚴格的檢驗。爲了避免或至少盡可能減少一詞多譯或多詞一譯的情況,譯者必須以極大的耐心反覆推敲每一個術語的最佳譯法,每一更動都「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得不對全書其他地方的同一辭彙進行再斟酌,由此還往往影響到已經譯好的句子,必要時得將其推翻重譯。更有難度的是,一部西方哲學史的翻譯還不比對某個哲學家的著作的翻譯,其中的同一個辭彙在歷史上各個哲學家那裏的用法經常有很大的出入,甚至不可能有一個前後一致的「定譯」。但正因爲如此,一個較全面的術語索引就更顯得必要了,讀者由此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和查到整個西方哲學發展中那些重要的術語的來龍去脈,將更有利於從思想發展線索的角度來釐清西方哲學的源和流。所以對於中國的讀者來說,我認爲做術語索引(以辭彙爲單位)比起做主題索引(以命題爲單位)要來得更具重要性。

  這次校改和補譯,我和匡宏都添加了一些譯者注,其中有些是糾正作者明顯的個別錯誤,這絕不代表我們比作者更高明。當今時代知識爆炸,不可能再産生如同古代亞里士多德和近代黑格爾那樣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任何人都只能在他所熟悉的一個或幾個領域裡獨領風騷。但我們的任務不是和作者討論問題,而只是翻譯。之所以還是要就隨處發現的一些問題提出來加以糾正,是爲了讓讀者(其中大部分可能是大學生)能夠更加客觀地看待國外學者的學術觀點,不要盲從,不要淺嘗輒止。其實就連本書的作者也在不斷地修正他們自己的觀點,例如在對馬克思的理解上,這一版就比第七版有一定的改進。當然從總體上看,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對德國古典哲學中費希特和謝林哲學的忽視,對作爲現代哲學一大流派的哲學解釋學的遺忘,我們希望作者將來有機會再作增補。另外,全書的引文都沒有注明其出處,這也是我們對本書不甚滿意的地方,這使得本書具有一種不容討論的權威姿態。 我不知道西方人怎麽看待這樣的風格,但就連獨斷地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並因此而頗遭非議的黑格爾,在他的《哲學史講演錄》中都老老實實地一一注明引文來源,文德爾班的《哲學史教程》亦是如此;倒是英美哲學家如羅素和梯利的《西方哲學史》(均有中譯本),要麽沒有引文注釋,甚至沒有引文(如梯利),要麽引文很少,全文呈現的主要是作者的侃侃而談(如羅素)。羅素是寧可大段引證希臘悲劇和莎士比亞,而不引康得和黑格爾的,即使要引,也只告訴你出自哪本書,至於頁碼,你用不著知道。難怪他這本書得的是諾貝爾文學獎。所以我猜想,英美的這些通史著作雖然號稱是大學教材,其實主要是給業餘愛好者和高中生作爲閒書來看的。果真如此,那也不妨聊備一格。但我們所譯的這本書卻是有不少的引文,放在引號中並且用了小號字,卻不注明任何出處,實在不應該,至少有損於學術規範的嚴肅性。希望讀者不要讀了本書以後,就以爲當今的學術都可以這樣做了。至於本書的優點和長處,我在第七版的中譯者序中已經說過了,這裡不再重覆。

  匡宏的譯稿完成後,我又對他所更動和加譯的部分作了大致的審查,少數地方作了再次的更動和調整,然後再讓他作了最後的校訂。我想經過這樣反覆的琢磨,應該有比較大的提高這本書的譯文質量。當然,有經驗的譯者都知道,這樣大部頭著作的翻譯,要想完全不出錯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也期望有識者在閱讀過程中隨時向我們指正,以便我們進一步改進。

鄧曉芒
二○○八年十一月,於珞珈山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411246
  • 規格:平裝 / 560頁 / 15 x 22.8 x 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部分古希臘哲學

第一章   蘇格拉底的前輩


人類已經在這個星球上生活了千百萬年。當然,我們不能知道最早的人們的所有經歷和思想。然而,我們還是有理由設想,那時的人們就像現在一樣被一種想要解釋世界的欲望所驅使。或許我們最早的先人們思考過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他們在動物中是否是獨一無二的,在包圍著他們的大地之外是否還有一個世界。他們或許也曾經想知道,對於道德行為或社會秩序,是否存在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個標準適用於他們碰到的各種各樣的部落。對於這些問題不論他們曾經有過什麼想法,他們的觀點都不曾通過歲月的考驗。我們要想得知先人們的確切思想,只能透過一個較為晚期的發明──文字書寫。當我們在全球範圍內考察最早的文字著作時,我們發現各個地區都有它們特殊的傳統──例如東亞的傳統、印度次大陸的傳統、中東的傳統以及非洲的傳統。這本書就是對這樣一個傳統的闡述:這個傳統在歐洲發展,後來又傳播到美洲和世界其他地方。而該傳統通常被稱作「西方的」,這個名稱標明了它起源於歐亞大陸的西部。

西方哲學故事開始於西元前六世紀的希臘群島及其殖民地。一些原創性的哲學家被一些特殊的困惑所驅使,最值得注意的是「事物實際上是什麼?」以及「我們如何解釋事物中的變化過程?」他們對這些問題給出的答案不久就被稱作「哲學」──愛智。這些思考的前提在於人們逐漸認識到:事物並不像表面上所看到的那樣。現象往往不同於實在。生、死、成、毀──也就是事物的形成和消逝──都是無情的事實。這些事實進而引發了一些歸根究底的問題:事物與人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在不同的時間裡變得不相同?他們又是如何消逝而被其他的事物和人所取代?最早的哲學家們對這些問題所提供的答案中有很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關注這些特殊問題。他們用一種全新的眼光來審視這些問題,這種眼光完全不同於那個時代偉大的詩人們更加神祕的視角。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17/04/03
全面又不失深度之西方哲學史;亦是大陸學者自第七版譯至第八版之精進,可見其重視與用心。
可惜台灣版本恐怕為經濟之故有幾項更易:
一、正體字版面四周空白極其狹窄;
二、缺少原譯之中文版序;
三、缺少原譯之第七版譯者序;
四、缺少原譯之重要詞匯說明;
五、缺少原譯之英漢詞匯索引;
六、缺少原譯之譯者跋;
七、缺少原譯之出版後記。

實在是美中不足!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