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史作檉講藝:藝術的終極關懷

史作檉講藝:藝術的終極關懷

  • 定價:320
  • 優惠價:9530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28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人人都有一雙藝術家的眼睛。

  「不論你曾崇仰何人何物,並以誰為師,最後你必須回到你自己本身。
  藝術從未遠人,只是人遠離了他真正的自己。
  在都市中,我們先失去了我們的眼睛,然後我們失去了一切。」-史作檉

  本書為史作檉談論藝術美學文章集結,強調人人都有藝術家的眼睛,只在於人們失去了觀看的方式與純粹的初衷。

  共分四大篇九章節,從藝術本質談起,援引賈克梅第、康丁斯基、蒙德里安、李德等藝術家創作,從繪畫、雕塑、音樂,旁述及顏氏篆書中的圖形特性,進臻至哲學美學、形上美學,淺明清晰,在一本書的閱讀時間裡就可在繁多的藝術理論中找到自己的「眼睛」與觀看角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史作檉


  著名哲學思想家。1934年生,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

  擅長以全史觀的視野從哲學、心理學、藝術等層面思考現實的人生信仰、生命現象、文化理念等諸多與人的存在相關的課題,並兼及詩歌創作和繪畫。

  曾任教於台灣大學、文化大學,並在各大學巡迴演講,現於各地舉辦長期講座,深受各方好評。著作多達五十多部,影響深廣。
 

目錄

自序

第壹篇 從哪裡探求?
第一章 探討藝術本質的一些必要線索 
第二章 我與中國美學 
第三章 藝術的終極追求——以賈克梅第為例 

第貳篇 從哪裡觀看?
第四章 觀看的方法(一):終於走進那幾乎空無一人世界的賈克梅第 
(一)一種屬人的藝術 
(二)文明與工具 
(三)賈克梅第與立體主義 
(四)二則小故事 
(五)賈克梅第與超現實主義 
(六)方法與「人」 
(七)幾何與情感 
(八)藝術家之分辨能力 
(九)近代六大藝術家 
(十)二十世紀之實體表達 
(十一)實體與屬人 
(十二)藝術之背叛 
第五章 觀看的方法(二):觀李德畫展後的一些聯想
第六章 觀看的方法(三):顏書圖篆之源之真義

第參篇 藝術何在? 
第七章 關於「藝術家」
(一)所謂「真正」的藝術家 
(二)一種存在性之籠罩 
(三)藝術即一種屬人之普遍性 
(四)人人都是藝術家 
(五)城市與誇大之技術 
(六)賈克梅第二三事 
(七)藝術家之天賦 
(八)賈克梅第之眼 
(九)再談賈克梅第 
(十)保羅.克利 
(十一)康丁斯基 
(十二)蒙德里安 
(十三)藝術家的眼睛 

第肆篇 哲學、形上美學之鑰義
第八章 綜觀哲學、藝術與生命 
第九章 形上美學之意義、方法及內容 
(一)形上美學之開拓及其範域 
(二)形上美學方法性之初步關鍵 
(三)文字、圖形、聲音 
(四)詩歌、繪畫及音樂 
(五)拼音與象形 
(六)文字恆在性之理想設定 
(七)形上美學之再定義 
(八)形上美學之方法要領 
(九)人類文明之圖形性
(十)結語
 

自序

  記得兩年前在歷史博物館講過一個題目,就叫做「藝術的終極關懷」。從中國彩陶文化講到蒙德里安,當時還滿激動的,最後我的結論裡有兩句話:

  「真正的宗教就是生命的宗教。
  真正的藝術就是生命的藝術。」

  大家聽了都鼓掌說好。

  今日又為《史作檉講藝:藝術的終極關懷》這本書寫序,我想,我應該從前面講的那兩句話接續講下去。如:

  藝術既然是生命的藝術,那麼於此我們當然先要瞭解,到底「生命」是什麼?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我們一定要把「生命本身」與「生命的呈現方式」,加以清楚地分別。

  在一般的情形下,我們習稱之「生命」,多半指的是一種「生命」的呈現方式,而不是生命本身。

  生命的呈現方式可以有千百種,而「生命本身」,往往其所真指,只在它「本身」的存在,而不是任一種因生命而有之「方式」。

  生命之呈現方式,小至一行一動,大至高邁神聖而無法形容之屬人之極高精神,或心靈之成就等等。

   但只要是一種「方式」,就很難說那就是「生命」本身。假如我們一定要藉一種方式來說明「生命」本身,它毋寧是一種非形式之形式。好罷,說得具體些吧! 「生命」或「生命本身」,它只是一種「力量」或一種「原生性之力量」,反而是一切「形式」都必以此「力量」的存在,形式性地延生而出,卻很難說任何一種生 命之呈現方式,就是其程度再高(如宗教),也未必可能以生命本身而等同視之。不得已,於此如果我們一定要以一種生命呈現之方式,來象徵那隱藏在一切方式背 後之生命(力)之存在本身,恐怕就只有紀元前400年頃,我國第一哲學家老子所主張之「嬰兒」,方可近而似之。因為:

  所謂嬰兒,具體言之,是未孩之嬰兒,即未接近或接受任何人文規範所薰陶之嬰兒,亦即更近自然之嬰兒。總之,他就是「生命本身」與「生命之呈現方式」之間一種象徵的代表。你說這和藝術或藝術之終極關懷,又有什麼關係呢?

  所謂藝術就是屬人的藝術,或即「人」的藝術,更具體言,即「生命」的藝術。或又如前所言,生命的存在可有兩個面向,一個是生命本身,一個是因人而有之生命之呈現方式。但談到這些與藝術相關的事物,有兩個重要的關鍵點我們一定要弄清楚:

  一、所謂生命就是「自然」,或「生命本身」就是自然之生命。除此之外,就是人以生命或自然之生命所呈現之方式,即人為、人文、形式,或生命本身之自然之形式的延伸。

  二、最近自然之生命就是嬰兒。但嬰兒是會成長的,所以,所謂生命或自然生命呈現之方式,就是自然或最近自然之嬰兒。其成長後所必形成之千萬種歷程性之方式,即人文、形式,或即我們所習以為常之「文明」、社會、規範或教條等。

   果如上所言,真藝術就是生命的藝術,或真正屬人之「生命」,又必與自然不可分之物。你不但來自於自然,終其一生,自然更必然於隱顯間,和你可以說是同生 共死之物,甚至你的死亡和它也脫不了關係。好了,於此情形下,一如前所言,於人之一生中,真正果能以象徵與自然最近而不可分者就是嬰兒(嬰兒是老子所言, 以杜布菲來說,即兒童,尤其是兒童那任意而自由的繪畫精神),那麼就此我們就可以肯定地說,所謂藝術或藝術之終極關懷,註定了要存在於自然與嬰兒之兩大極 限之間了。這話的意思也就是說:

  嬰兒出生了。他以自然而視,以自然而聽,以自然而觸,以自然而做一切。又餵食而長大了,他會自然地找 到了以自然的方式而呈現的對象。然後他會喜樂,他會悲哀,他會痛苦也會想像,也會設想,等等,學會了以自身的方式去製造,各種思考或幻想之對象、結果、故 事,甚至是文明的全部。

  只是有一天他終會警醒過來,自他出生以來的一切經歷中,他「自己」到底是什麼?不尋根,行嗎?若尋根,又要何 處去尋?他唯一可向自己諮詢者,仍無非是他自己的經歷而已。只是這一次經過「警醒」而尋找的他自己的經歷,和他出生之嬰兒後所曾經歷過的一切,果然已有所 不同,因為這已不是他自身外面的事或經歷,而是完全已屬於他自身內在之反響與呼應。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把他叫做「inner experience」,無他,其就是藝術真正開始或再開始的地方!

  我之所以會這樣講,是因為:

  人類文明數千年來,尤其自文字發明以後,什麼形式沒有?什麼理論沒有?什麼宗派沒有?什麼形式之藝術沒有?……

  如果說,你自然嬰兒的生命成長,於此文明之大實驗場中,選擇了其中之一,做為你今後生命成長之依憑,實際上那等於說,你那真正自然的生命業已終止了,嬰兒也不見了,甚至從此也不再有任何藝術之終極關懷。

   反之,如果此一自然之嬰兒,於其成長、尋求、經驗、考驗、世事,甚或是冒險的過程中,並未依靠過程中之任一,以過其單行道之生活,而是依舊依其「自 然」,堅持到底,未曾中輟,更未曾停止,而一直貫徹以至於終極的地步,他就會發現,原來一切自然之嬰兒形式性展現而出之「文明」,於其終極,只不過反證那 原本自然嬰兒的存在罷了。否則我們就會在無頭無尾之文明中,失去真正存在之自然如嬰兒般之屬人的實質存在,而淪形式性文明之奴隸。

  但這次通過文明終極之還原過程(或反證過程),所再次出現之對自然或嬰兒之認識,和原本以「自然」之方式而進行之文明,或使文明之創生,究竟有所不同。

   因為第一種自然本身,或自然之自然,它包括萬有而存在,並非為人所知曉,甚至它永遠都不是屬人探討之客觀對象。然後人以他如嬰兒般出生而成長,最後以因 人而有之文明之極而反證之「人」「嬰兒」或「自然」,方為不再受文明所牽制之屬人本身所認知之真嬰兒與自然之最大可能。

  如是,人在文明中,已成為自然世界中之真如嬰兒般之自由而任意之創造者。原本文明與藝術便自此真始之自然而有,如今人又以文明之方式加以重認而再生,或即文明中藝術之終極關懷中之最大再生再創之真始。

  尼采說:
  「唯藝術為人類之救贖。」
  其真義在此。

  如果說,藝術的終極關懷在「人」,在真正屬人自然「生命」的存在。在中國,其具體的表達即我國紀元前兩千多年前,老子所主張之「嬰兒」。其影響及於全世界,尤其在中國,直至王陽明詩中所言,更為此做了完整之註腳。他說:

  「四十九年非,童心「獨」猶在。」(歸懷)

  同樣,在西方十七世紀哲學家斯賓諾沙(Baruch de Spinoza,1632年~1677年2月21日),所說之上帝即自然,其實這與老子所言:

  自然即嬰兒之未孩,其間並沒有什麼不同。換言之,如以現代的方式而言:
  今日真正自然之「嬰兒」,和「上帝」幾乎可說是同質語。

  最後,我仍想把蒙德里安放進來,以結束此文。他說:
  如果在藝術中把真正的pure plastic form實現出來,那就是把哲學與宗教代換掉了。為什麼?

  因為:
  真藝術必從自然而始,但那真始,我們並無所真知或確認,然後是屬人本身之不休止之文明之創造過程,最後,或是一種天啟,形式性文明之終極,必形成一種自然或嬰兒存在之反證。至此,人將不死,而成為再建「兒童」性文明之再創者。

  真藝術再現。
  藝術之終極關懷才得以有所實質的完成。

史作檉於新竹中學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049675
  • 叢書系列:史作檉系列
  • 規格:精裝 / 272頁 / 17 x 23 x 3.8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藝術之終極追求
 
在一個時代中,一位真正藝術家之出現,就是對整個時代藝術本身之一種「正名」。我所謂「正名」,就是孔子所謂「正名」的意思。即不只是to prove,而更是to give the right name as art is。
 
其實對藝術正名一事,也不是多麼難懂而神奇之事,具體來說,即設法恢復人與自然間之直接關係。這話說說容易,實際做起來,卻非常困難。其實,這也不是說人與自然間之直接關係多麼艱深而難解,反之,而是因為人在不知不覺中,於人與自然間,放置了太多門牆式之阻止物的關係。
 
比如說,所謂人,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而且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具體之「自我」。甚至所謂「人」,很難說果然有一個屬於客觀而普遍的「人」存在著。而且所有的「人」,都必是一個具體之「自我」。人也確實是每一個人都必按照他的「自我」去看「自我」以外的一切事物。但是,即使是如此,我們真正能說出來這個使人觀看「自我」以外一切事物之「自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自我」嗎?
 
我們仔細想想看,我們所以為非常確實之「自我」,到底是家庭所給我們的?還是社會所給我們的?還是歷史、傳統所給我們的?還是說我們所主張的一種理論、一種學說、思想,乃至一種生活方式等等?事實上,我們知道,不論我們做什麼主張,往往那仍只是一種客觀性之判定,很難就是一種真正確實而徹底之存在性之「自我」。
 
除非說,我們有能力,通過一種非一般性的反省,而更進一步追問說:「到底『我』和我這些主張間,又有什麼關係?」否則我們就很難真實地觸及於一個屬人般存在性「自我」的問題。無論如何,這在一般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得到的事。就即使是當榮格(C. Jung)說,「人」並談不上什麼「自我」,所有的「自我」,都只不過「歷史」罷了。甚至連藝術家本身之「自我」,恐怕也只是一種primitive archetype時,事實上,他這種主張和他使此成為如此主張之「自我」本身的關係又是什麼?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