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科學與東亞儒家傳統

科學與東亞儒家傳統

Science and Confucian Tradition in East Asia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9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儒家傳統是否「阻礙」或「促進」了科學發展?
  本書拒絕片面、簡化的答案,而著重釐清
  儒家思想、價值和制度在科學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過去數十年來,許多東亞國家取得傲人的經濟成就,同時也使得人們相信,支配此區域達數世紀之久的儒家思想,對於經濟奇蹟必定有正面作用。關於儒家思想――其概念、德性、預設、信仰、取向等――與近現代東亞之經濟、產業、科技發展間的關聯,學界已有許多討論;透過這些討論,傳統東亞的世界觀如何滋生近代科學等課題,也受到熱切的關注。

  這些討論當然有助於我們了解傳統中國的社會和文化,且深入儒家傳統的各個方面,但也並非無可指責。例如,相關討論經常只流於表面,甚至感情用事;在方法層次上,則傾向於一口氣回答所有問題。也就是說,關於東亞文化與社會,關於儒家傳統以及其中的科學發展,堅實的學術討論其實不太多見。

  本書所收錄十三篇論文,即是針對上述問題而發。書中多數論文著眼於科學和儒學間的關係,特別是儒家思想、價值和制度在科學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強調,在東亞世界,科學和儒學的關係錯綜複雜,不僅隨著時間變化,更因人、因主題而呈現多種形態。我們不能過分地簡化科學和儒學的聯繫,例如將儒學視為有利或者有礙於科學發展的要素。欲究明兩者關聯,除了檢視儒學本身,更須涉及其他東亞社會和文化要素,如宗教、官僚體系等。本書各篇或採取比較眼光,或討論關於跨文化比較的問題,並且著意揭示:儘管隨意的比較有其潛在危險必須克服,但為了深入理解東亞,比較性的研究不但可能,而且應當為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金永植


  哈佛大學化學物理博士、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韓國首爾大學東洋史學科教授與科學史科學哲學協同科程教授,2013年2月退休。研究興趣涵蓋科學和儒學,東亞學者及其專業知識,以及比較科學史。著有The Natural Philosophy of Chu Hsi (1130-1200) (Philadelphia: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2000)、Questioning Science in the East Asian Contexts (Leiden: Brill, 2014),和許多有關東亞科學和自然哲學,以及比較科學史的論文。
 

目錄

引言

Ⅰ. 科學、儒學、儒學者

第一章 界定並延伸儒學之界限──朱熹論科學與超自然主題
第二章 朱熹「格物」與「致知」方法論中的「類推」
第三章 宋應星《天工開物》生產技術中天的角色──中國17 世紀的「產業的自然神學」?
第四章 丁若鏞著作中的科學與儒學傳統
第五章 儒學與東亞的科學發展

Ⅱ. 中國傳統科學的社會文化語境

第六章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自然知識──中國科學史研究中的一些問題
第七章 傳統中國的儒者與專門科學技術知識(1000-1700)
第八章 傳統中國社會的科學與宗教
第九章 傳統中國社會的科學與官僚制度

Ⅲ. 東亞科學史上的比較問題

第十章 中國科學的「為什麼沒有」問題──科學革命與中國傳統科學
第十一章 獨立發展、西方傳入與中國的先行者──17、18 世紀東亞的地球自轉觀
第十二章 東亞科學史上近代早期日本的問題
第十三章 韓國科學史研究中的「中國問題」──韓國科學、中國科學與東亞科學

參考書目
典籍索引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引言(摘錄)

金永植

一、


  在20世紀中,有關儒學在科學發展中作用的評價已經發生了變化。在該世紀早期,評價全部是負面的:儒學被廣泛地認為「阻礙」了科學的發展。事實上,在20世紀早期,對中國科學本身的看法也極其負面。然而,到這個世紀晚些時候,觀點出現了改變,變化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人們對東亞經濟成功發展的理解。這一理解讓許多人想到、甚至假定,支配這個地區許多世紀的儒學必定起到過一些正面的作用。對此已經出現了大量的討論,涉及到各種儒學元素同該地區現代經濟與產業發展的各種相關性和一致性,其中包括科學技術的發展。

  當然,這種討論已經為我們理解中國傳統社會與文化做出了貢獻,也拓展了我們理解儒學傳統各個方面的視野。可是,這些討論也帶來了問題。它們常常是在一種膚淺的水準上展開,而且甚至時不時地帶上感情色彩,經常想一勞永逸地回答所有的問題。很少出現扎實的學術討論,能把對東亞文化、社會、儒學傳統及其科學的恰當理解作為基礎。特別是,對論題的選擇和討論一直都受到現代局勢和現代關注點的左右。人們常常是先指出現代東亞經濟的成功,然後再到過去主導該地區的儒學中去尋找原因。在這樣做的時候,他們經常採用現代、並且常常是西方的視角。可是,如果我們首先去審視過去東亞儒學傳統中的重要思想和做法,從中找出同儒家對自然現象理解相關的那些特徵,找出科學在儒家文化和社會中發展的各種特點,那可能會更加合理,也可能更富成果。

  這就是本書第一和第二部分的文章中所採取的手法,其中,我一直嘗試著審視東亞語境,避免既不必要、也無用處的西方觀點,並同時關注正、負兩方面的影響。

二、

  除了「科學與儒學」這一主題,本書文章中還將出現另一個主題,也就是「跨文化比較」。本書第三部分專門收錄了明確採用比較視野的文章,或者是討論跨文化比較中所涉及問題的文章。但是,在第一和第二部分討論東亞科學語境的文章中,我心裡也常常在進行比較,有時實際上就是在比較東亞與西方。

  當然,在比較不同文化之間的科學時,會出現許多問題。在此前一直進行著的關於東亞與西方科學的比較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各種觀念和因素經常是在孤立的情況下受到比較的,它們的語境則不太受到關注。這種比較常常會指出一些事物之間表面上的各種相似性,但這些事物之間事實上卻很不相同;在考察了它們的語境之後,你常常會發現,它們在不同文化中的理解或者使用其實相當不同,所扮演的角色也很不一樣。顯然,在對這些語境中存在或者發生的思想和事件進行比較時,人們應該考慮到這些語境的不同。不過,你卻不能由此得出結論,認為應該完全避免對這些事物、概念和因素的比較。

  許多跨文化比較中所出現的另一個問題是,在這種比較中,你不應該對某一特定文化的不同時期以及不同領域等量齊觀。堅守這一立場原則上無可指責,但有時卻很難,甚至不受歡迎。我不否定這種立場在理論上的合理性,因此也完全承認某一給定文化中必然會出現的各種變化和差異,承認它們在各種簡短的討論中難以得到充分展現;但我仍然相信,人們實際還是可以對不同文化中科學的某些一般特徵進行有趣的跨文化比較。

  在跨文化比較背後,尤其是東亞與西方科學的比較背後,存在著一個隱含的假設,其中也存在著另一個問題。這個假設就是:在西方科學發展中重要的那些因素必定也影響了東亞科學的發展。這個假設常常引導東亞科學的研究者去考察諸如時間、因果性和自然律法這樣的概念,考察諸如數學、邏輯、證明和實驗這樣的方法論元素,以及諸如資本主義、城市化、商人階級、奴隸制、官僚制度、大學、宗教、個人主義和寬容這樣的因素,好像這些在西方科學發展中重要的概念和因素在東亞科學發展中理應起到過同樣的作用。這一假定明顯是個錯誤。但是,我卻不能同意讓人們停止對所有這些事情的跨文化比較。因為問題不在於進行比較,而在於支持這種比較的假定。

  我相信,在不作這類假定的情況下同樣有可能對這些事情進行比較。

  本書大部分文章中或明或暗地討論的正是這類問題。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00261
  • 叢書系列:東亞儒學研究叢書
  • 規格:精裝 / 386頁 / 15 x 21 x 5.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用一代人的努力終結氣候危機《再生》|自然科普展7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