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追尋的原鄉:高雄溝坪平埔族公廨與太祖傳說

追尋的原鄉:高雄溝坪平埔族公廨與太祖傳說

  • 定價:400
  • 優惠價:936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4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在這曾是平埔族群居住的溝坪地區,在鄉間小路旁田頭田尾,有著一百多座的公廨。公廨中以三塊石板所堆砌的三片壁最多,但由於漢化及文化失傳,已鮮有人知其意義,將它當作土地公或有應公廟來祭拜,已漸漸失去原有的風貌。冀盼彙整比對分析史料、並調查目前留存的公廨,透過地理資訊系統定位,試圖釐清公廨或向寮的建置原因,詮釋和聚落之間的關係;並訪問當地耆老,紀錄目前對公廨太祖的信仰方式及太祖公傳說,試圖建構公廨太祖公在不同歷史時空功能、性質與空間形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二文


  張二文1964年生於高雄縣美濃鎮,花蓮師專、新竹師院美勞教育系、花蓮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師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民間文學博士,喜歡繪畫、書法、攝影,作品曾入選全省美展、南瀛美展、台陽美展、台南市美展鳳凰獎;2000年榮獲全國特殊優良教師;2008年教育部閱讀磐石獎;2009年全國十大經典特色小學,著作有《日治時期南隆農場的開發與拓墾》、《美濃土地伯公信仰之研究》、《美濃儒宗神教的發跡-廣善堂》、《土地之歌-美濃土地伯公的故事》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計畫之背景及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進行步驟
第三節 公廨的文獻探討

第二章 溝坪地區的開發與族群關係        
第一節 羅漢內外門的開發
第二節 大傑顛社拓墾羅漢內門的情形
第三節 溝坪地區的開發與人文

第三章 溝坪地區公廨分布調查
第一節 金竹里公廨分布
第二節 溝坪里的公廨分佈
第三節 永興里的公廨分佈
第四節 永吉里的公廨分佈
第五節 永富里的公廨分佈
第六節 溝坪地區公廨的形制分析

第四章 公廨的祭祀與太祖公傳說
第一節 公廨太祖公的祭祀
第二節 溝坪地區太祖公的傳說
第三節 社會變遷下公廨及太祖公信仰的演變

第五章 結 論               
參 考 書 目
 

張二文

  從小對宗教的概念一直是模糊的,大概就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跟著長輩一起到附近的廟宇拜拜上香的經驗而已,也不知是拜什麼,只是人云亦云,更不知是道教或佛教還是什麼宗教,因為它從不會出現在教課書裡,考試也不會考,好像也沒那麼重要,在心中就一直是個謎。

  直到多年後,在研究所裡,為了對自我的文化多一些領略,才有機會再親臨土地上,向自己最熟悉的文化信仰學習。

  在先前做土地伯公信仰時,發現所有的作福儀式,春祈秋報,新年福滿年福儀式都是由禮生負責進行,而禮生的儀式都是來自鸞堂的三獻禮,且大都擔任善堂的鸞生,從鸞生中學習到儀式的進行,進而受僱於各庄頭,替各庄頭進行還福的儀式。所以在土地伯公調查研究後,進而想對鸞堂有一番的認識與學習。

  一晃眼,十年就過去了,這十年對自己來說是變化最大的,父親過世,將媽媽帶在身邊照顧;轉換服務角色擔任校長,到偏鄉金竹六年,異動到港埔…;回花師讀博班,到今天學業告一段落,回首,或許是一份莫忘初衷提點著自己,感受高雄溝坪平埔族公廨與太祖傳說家人、師長、同事對我的厚愛,容許我在多元角色下,還能圓自己對初心的一份承諾。

  今年二月,博士班受業老師李世偉教授南下,帶著老師走訪六堆客家聚落,更深入內門巡禮,一路上,李老師對路徑上的公廨感到好奇,詢問我跟客家土地伯公可有關係,我跟老師報告了這個區域屬於早期平埔族群先民生活的領域,並分享了2008 年高雄縣文化基金會獎助研究《高雄溝坪地區平埔族群公廨及太祖公傳說研究》的調查,他鼓勵我將研究報告出版,讓更多人分享,於是有今天出書的機會。

  2005 年初任校長,奉派到內門鄉金竹國小,在六年期間是我教育生涯最豐厚多采的經歷,孩子的天真、鄉民的純樸、團隊的敬業,讓我看到偏鄉小校為了維繫社區文化學校命脈堅毅的教育力量,有如百合花般卓然於山村。也因為這份機緣,讓我思索,唯有彰顯在地文化的重要,才是小校卓然挺立的契機,因為團隊的努力,汲汲的在既有課程中融入特色課程,帶領孩子「走讀家鄉,認識原鄉」,連續三年榮獲教育部活化校園特色學校方案特優,2008 年榮膺教育部第一屆推動閱讀閱讀盤石獎以及2009 年教育部全國十大經典小學的殊榮。

  在這一系列課程中,平埔族群的認識成為孩子學習的主軸,學區就是一個道地的平埔聚落。學校安排了一系列在地遊學,從認識家鄉文化開始,認識自己的族群,自己的文化現象。讓學生走訪金竹溪體驗河川生態、探尋平埔公廨、尋找化石、探索古生物留下的痕跡,找尋失落的平埔文化,體驗古厝的建築之美。

  「金竹」地名本身就是一個很有平埔族特徵的名字,由「金瓜寮」「竹圍」兩個小聚落合成的亮麗名字,「金瓜寮」、「竹圍」是道地的平埔聚落,金瓜即是所謂的南瓜,它澱粉高、存放久,栽植少蟲害,在那不擅農耕的早期社會,南瓜成了維繫生命重要的糧食;「竹圍」,顧名思義用竹子圍成的聚落,刺竹林是天然的屏障。根據相關文獻記載,內門是早期平埔族的分布地區,而金竹地區是馬卡道平埔族大傑顛社所開墾。

  為了了解族群的分布,2006年12月馬偕醫院的林媽利醫師協同簡炯仁教授到金竹村來採集村民學生的唾液,從DNA裡分析族群特徵,研究看到原住民的血緣,相當肯定找到了被混血的西拉雅族。

  由於平埔族漸漸融入漢人文化,以致平埔族文化在短時間幾乎消失,其實台灣許多漢人身上都流著平埔族人的血液,如今內門平埔歷史中僅存公廨及祀壺可尋跡,公廨原本是平埔族人重要的議事,交通中心,但由於時間及歷史的變遷,公廨僅剩祭祀祖靈而已。溝坪地區在鄉間路旁田頭田尾,仍可見大小公廨,公廨中以三塊石板所堆砌成的小公廨最多,但由於漢化及文化失傳緣故,少有人知其意義,將它當作土地公廟或有應公廟來祭拜,已失去原有的風貌。

  由於時代的更佚,平埔族群早已失去了自己的母語及傳統文化,又因早期教育的偏失,大部份人根本不知自己是平埔族,甚者不承認自己是平埔族,紛紛改姓漢姓,學習漢人生活習慣,以致平埔族文化在短時間幾乎消失,已經沒幾個人知道台灣許多漢人身上都流著平埔族人的血。

  基於以上的體認,執教之餘,走訪村落,希望透過田野調查,將公廨或是向寮的位置透過地理資訊系統標示,並和聚落比對,找出和聚落的相應位置是否有其特殊性,並和鄉間耆老口中的古道連結,釐清四百年前,大傑顛社的平埔族活動範圍,記錄目前對公廨太祖的信仰方式或還流傳的太祖傳說,試圖建構公廨太祖公在不同歷史時空功能、性質與空間形式。

  在研究、撰寫及編輯的過程中,若非許多鄉親、師長、同事的熱心協助與指教,研究將難以完成,在此致上深深謝意。

  業師李世偉教授一直是我田野論述的嚴格審閱者,在李老師不厭其煩地斧正下研究才逐漸具體成型,在此謹致最深的感謝;吳學明教授從碩班起指引我走上學術的路,亦師亦友時時給我鼓勵與打氣,是我人生任何階段轉折時最景仰的提點師;簡炯仁教授平埔議題的啟發、彭衍綸教授傳說課程的解析,讓我有更開闊的學術視野。

  田野路上,讓我見識到地方長輩對信仰的堅持與執著,並將它當成一輩子奉行的準則,研究期間,是我重新學習的開始,感謝相知相惜的長輩與所有好朋友,敬佩之餘更讓我對本土文化的認識邁開一大步。

  要不是家人的體諒與擔待,在職進修田野調查勢必難行;初任校長奉派到金竹,同事的協助、團隊的向心力以及凝聚力,讓我感受到教育的可能與芬芳,一起力挽裁併校的危機,打造了教育部全國十大經典小學的傳奇。

  本書之所以能夠出版,感謝博揚出版社楊蓮福社長對後學的抬愛,明知是冷門卻堅持提供平台,銘謝於心;感謝李世偉教授及吳學明教授的提點,更要感謝李淑芬小姐的編輯和吳叡涵小姐的設計,因您們的編纂,讓「公廨」耳目一新,在此謹申謝忱。

  文化的理解是個起步深信更是永續學習的追尋謹將本書獻給山谷中的花園小學金竹國小冀望永續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757229
  • 叢書系列:人文
  • 規格:平裝 / 266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3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