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中間亦無中觀派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學習佛法時,我們為什麼要如此費神去分辨不同宗派的差異,以及各宗派對於世俗諦和勝義諦的不同見地呢?

  因為如果我們能夠認清這些見地,能夠瞭解佛陀各種闡釋的脈絡背景,我們就會明白,佛陀的各式教法之間並沒有任何矛盾。倘若不瞭解何謂世俗、何謂勝義,我們就會被看起來相互矛盾的闡釋弄得迷迷糊糊。

  中觀派哲學主要是駁斥一切的主張,
  破有、破無、破有無俱非、破有無俱是,
  破斥這四種可能的主張後,「就連中間也不剩下什麼」了,
  因此,以這樣的解釋來說,「中道」的意思即是:「中間亦無」。

  《中間亦無中觀派》是「那瀾陀菩提佛學研習課程」中文版的第六本書,也是繼「佛法入門系列」、「小乘教法系列」之後,「大乘教法系列」的第二本書。探討四部宗派裡的「中觀派」見地,全書內容都在中觀自空派(包括自續派及應成派)與他空派的範疇裡。中觀派的大家長即是被譽為「八宗共祖」的龍樹菩薩,其他各有千秋的月稱菩薩、寂天菩薩、無著菩薩、聖天菩薩、彌勒菩薩、佛護論師、清辨論師、寂護論師等,他們的思維與論述也都在本書裡共陳並列,可說是難得一見的中觀家族大集合。

  然而中觀學說並不容易言語道盡,龍樹菩薩說:「若是誤解空性,你的知識就會毀了你。」薩迦班智達也說:「如果有什麼見解比『遠離一切造作』更顯『高深』,那麼,這個見解勢必有著更進一步的造作。」

  本書內容一部分來自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1993年在台灣「空性禪修五次第」的課程開示,一部分則來自竹慶本樂仁波切在德州「知識寶藏閉關」的專講。兩位上師共同呈現了中觀派哲學——龍樹菩薩傳承的精妙與通透,如果您曾經看過《空,大自在的微笑—空性禪修漸進五次第》或是《智慧之日—讀懂龍樹中論的27堂課》,那麼本書更是不容錯過的「中觀」見地精華中之精華。雖是薄薄一書,即能虧見龍樹大家。即使是薄薄一書,已能窺見龍樹大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竹慶本樂仁波切(Dzogchen Ponlop Rinpoche)


  是藏傳佛教寧瑪派與噶舉派新一代大師中最出色的學者與老師之一,亦是一位實修的成就者、書法家、視覺藝術家和詩人。

  學習時期的本樂仁波切,在尊貴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等多位大師座下領受教法與訓練,同時成為大圓滿與大手印兩大傳承的持有者。

  本樂仁波切的教學方式幽默清新,飽含傳承自其根本上師 竹清仁波切的豐沛力量以及不拘形式的原創力,深受東西方弟子愛戴。  

  本樂仁波切是「那瀾陀菩提佛學中心」與「正知國際學院」創辦人。已出版的中文著作除了本課程系列,還有《狂野的覺醒》、《離死之心》、《普賢王如來祈願文》、《叛逆的佛陀》、《佛陀佛陀請開門》、《沒有我時我是誰》、《從前有位阿羅漢》、《寂滅為樂二乘人》、《覺悟有情乘願來》等書。
 

目錄

第一篇 龍樹和中觀

第一章  中間亦無  
第一節 龍樹菩薩與般若波羅蜜多經的尋獲
第二節 中觀見地
第三節 中觀自空派:二諦的根基

第二章   真正的空性
第一節  誤解空性
第二節  真正的空性
第三節 中觀自空派
第四節 龍樹菩薩五大推理邏輯

第二篇 二諦與互為緣起

第三章 中觀派別與二諦法門
第一節 龍樹菩薩與大乘法統
第二節  宗派的分別

第四章 無所主張    
第一節 中觀自續派的推理邏輯
第二節 中觀應成派的推理邏輯
第三節  中觀自續派和中觀應成派的差異

第五章 一切法建基於二諦
第一節 根:依於二諦
第二節 世俗諦
第三節 勝義諦
第四節 二諦的特性
第五節 了解二諦的必要性

第六章 萬事萬物的本性   
第一節 緣起的涵義
第一節 緣起的本性
第三節 中觀邏輯推理

第三篇 他空見:大中觀

第七章  並非只是空無    
第一節  彌勒菩薩與無著大師
第二節  他空派教義:超越二邊
第三節  二大車乘:中觀自空派與中觀他空派
第四節 總結他空見

第八章 他空見心髓:明光如來藏
第一節 明空不二    
第二節 非他自有   
第三節  解脫與圓滿
第四節 他空派的二法統

附錄一 中觀正說
附錄二 四部上師相應法
附錄三 三釘歌
附錄四 虔心悲切遙呼上師祈請文
 

作者序

  佛教是貨真價實的心靈科學,也是真實的生命哲學。蘊含在這古老傳統中的智慧,究竟來說,超越了所有時間、語言和文化的藩籬,它就如同純水,水本身無形無色,然而一旦倒入某個容器,那個容器的顏色和外形就成為它的外衣。同樣的,佛陀的純淨智慧總是隨著「文化」這個容器的外形,改變它的外在形貌、顏色和風味。因此,佛陀所傳授的智慧和慈悲,從來就不是靜止的死水,總是常保新意,不受時間的限制,歷久彌新。

  佛陀曾說:想要了悟這樣的智慧,必須進行「三輪」的練習,這三輪是學習、禪修與行為(或說是正念行持)。對於希望以佛法為嚮導之人,這「三輪」正是關鍵要點。正如印度大師世親菩薩所說:

  持守戒律,俱足聞思,此人即已準備妥當,已可進行禪修。

  這句經典名言說明了邁向覺醒之路的核心三步驟:聽聞(學習)、思維(反思)和禪修(讓自己熟悉、習慣)。對所有佛法修行者來說,這三個步驟都是金科玉律,至關緊要。

  「聽聞」,或者說是「學習」,讓我們對佛法生起正確的理解、無誤的見地,但若不透過「思維」將它化為體驗,這份理解的基礎也只不過是一些無意義的語彙。然而唯有當我們能夠藉由「禪修」將「理解」與「體驗」結合在一起,才會為自己帶來真正覺醒的了悟,亦即證悟。當見地與禪修的體驗展現於日常生活的行為之中,那時我們邁向證悟的旅程才算是圓滿。

  既然如此,為了好好了解佛法,得到覺醒的體驗,現在我們所要邁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學習」之輪。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我們連結上本來的智慧,令它生起。以此方式,我們釐清並掃除了各種程度的無明與謬見。有朝一日,當我們的智慧成熟時,它將成為我們這條道路的真正嚮導。也正因為如此,印度大師龍樹菩薩說道:

  聽聞所得的智慧就像掃除黑暗的燈火,
  它是最殊勝的財富,誰也無法將它偷走。

  的確如此,不是嗎?沒有任何佛法的知識或智慧,也就沒有任何修行或修行之道可言。佛教中有此一說:「沒有聽聞,我們能了解什麼?沒有了解,我們能禪修什麼?沒有禪修,我們能了悟什麼?」因此,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讓自己投入佛法的學習。

  而投入這「學習之輪」最重要的方式是循序漸進,一步步去認識那包羅萬象的八萬四千法門。

  今天的我們真是無比的幸運,有數量、種類都如此之多的佛法教導可以學習。不過,擁有這麼多豐富的資源,有時卻也是一件棘手的事,因為它常令人難以下手,不知從何開始、下一步如何進行。因此,我和學生們彙編出這套完整的學習課程,從佛教的基本介紹開始,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過整趟佛法的旅程。這套教材的基礎,來自於傳統的佛教學習系統,以及我的上師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的指導,並為了二十一世紀的現代讀者做了些許微調。

  根據金剛乘佛教的看法,佛陀的教導之中包含了三類不同的教法,也就是所謂的「三乘」。第一類,同時也是最初的教法,稱為「基礎乘」,其中教導的是攸關自身存在以及輪迴(迷惑的存在)和涅槃(解脫)的重大課題,此乘的教法幫助我們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痛苦,認出痛苦的來源,並進而去滅除這些造成痛苦的原因。以此方式,我們找到了個人的解脫。沒有這樣的智慧,我們將無法完全了解和接受接下來其他二乘的修持。

  第二種教法是「大乘」,它的重點不再只是要解救自己,讓自己脫離痛苦,而是要生起更大的利他之心。經由大乘的教法,我們將發掘出那珍貴的、無私的、對於一切眾生的慈愛悲憫之心,也因此我們竭盡所能、奉獻一切,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與覺醒而努力。

  第三是金剛乘,或說是「佛陀的密續教法」,在金剛乘中,透過種種代表證悟智慧的象徵、符號與直指心性的教授,帶領我們認識心的真實本性:佛智。

  事實上,佛陀只教導了一種佛法,只不過信眾聽聞的方式各自不同。聽聞方式各自不同的結果,就是各種佛法宗派於世間應運而生,傳承至今日。每一種獨一無二的佛法面向,都是我們的珍寶,若是能學習、思維、禪修這些教法,我們將會為自己「配備」好智慧與慈悲,用它們來轉化自己的迷惑,為一切眾生帶來利益。

  希望我們為此系列課程中文版所做的努力,能服務到所有讀者,為讀者帶來利益。

竹慶本樂仁波切
於西雅圖西方那瀾陀中心
2012年6月19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8797390
  • 叢書系列:那瀾陀菩提佛學研習課程
  • 規格:平裝 / 184頁 / 17 x 22 x 0.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薩迦班智達說:
如果有什麼見解比「遠離一切造作」更顯「高深」,
那麼,這個見解勢必有著更進一步的造作。
 
◆當下的顯相和你昨天經歷的顯相其實是一樣的(不真實),而昨天經歷的顯相跟夢境中的顯相也相同(不真實)。因此,當下正在發生的顯相並不比夢境更真實。
 
◆月稱菩薩除了從牆上所畫的乳牛取出牛奶之外,有一次,月稱菩薩和幾個法友走著走著,突然撞到了一根柱子,他的頭不偏不倚地撞上了那根石柱。法友笑他說:「你總是說什麼空性不空性的,但這根石柱撞爛你的頭時,似乎並不是空性的呀!」於是他答道:「什麼石柱?」然後伸手穿透這根石柱。完全究竟地了悟空性時,就可以這麼做到。
 
◆痛苦沒有生起,但為何看起來卻好像有生起呢?這只是執著生起是真實存在的迷惑念頭罷了。我們只是在想:「喔,痛苦這才剛生起。」但這是迷惑的想法而已。
由此可知,所謂的生起其實是源自於個人的瑕疵,也就是迷惑概念的瑕疵。
 
◆從中觀的觀點來說,不淨觀或本尊觀的體驗其實都只是幻覺罷了。但話說回來,這些方法是甚深方便道的一部份,我們其實是在利用幻覺以便生起對實相的純正體驗,就好比中觀分析式禪修中,我們藉由概念來引出非概念智慧的境界一般。
 
◆用針刺自己的手指時,我們究竟是在哪一個瞬間感受到那個刺痛呢?這麼分析時就會發現,我們可以將這個瞬間不斷地切分為更小的片刻。無論再怎麼切分,我們只會發現更小的時間單位,但這個時間單位又可分為起始、中間和結束,因此又可以進一步切分為三等分。於是,我們找不到最小的時間單位能讓我們經歷所謂「真實存在」的痛苦。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心理勵志】2024高寶電子書暢銷書展:人生就是選擇的總和,全展7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