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全新修訂版)

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全新修訂版)

Last Child in the Woods: Saving Our Children from Nature-Deficit Disorder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9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6月讀書日 X 作家連線】「黑熊媽媽」黃美秀:人在山上,心就清醒了

    文/黃美秀2019年06月27日

    \本月作家連線//對於有心投入動物保育工作者,我覺得培養對山林的熱愛是最基礎的,這也是我走進黑熊研究和保育並堅持的初衷。所以,師法自然,入山吧!大自然會釋放出我們親近自然的本能,一旦與自然產生連結,我們就願意為保護它的完整而努力。   【舉手發問】黃美秀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more
 

內容簡介

現代孩子最需要的自然療法!
震撼全美教育界的必讀書目!

  ◆2008年「奧杜邦大獎」
  ◆2006年《全美教育委員會期刊》指定讀物
  ◆2005年《發現雜誌》年度最佳科普書
  ◆2005年《心靈與健康》雜誌年度心靈類書Best 50


  你的孩子是否寧可在家上網,也不肯到戶外走走?
  即使到了戶外,還是戴著耳機聽音樂?
  你的孩子缺乏創造力、想像力?不懂得與人分享嗎?
  你的孩子過胖、注意力不集中或有憂鬱、躁鬱傾向嗎?
  他們可能只是患了「大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

  讓孩子同溪流和小魚玩耍,學會傾聽和專注;
  讓孩子在白雲微風下奔跑,擺脫不健康的肥胖因子;
  讓雨水陽光洗淨並晒乾他陰鬱幽暗的心……
  翻開本書,你將知道如何善用純天然的綠色治癒力,
  使孩子自己在大自然中去看、去聽、去聞、去感受、去嘗試,
  幫助孩子與大自然重修舊好!

  作者長期關注兒童與自然議題,點出兒童與自然間令人震驚的隔斷。
  他以親身採訪的眾多案例,結合包括環境心理學、自然史學、
  人類生態學、神經生物學等各領域學者的論點與多年研究證據,
  點出人與自然環境的隔絕,如何使得現今在電子產品環繞中成長的下一代,
  大量出現過胖、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和抑鬱症狀等令人擔憂的發展。

  這是第一本總結眾多領域針對「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研究成果的書籍,
  作者不僅敲響了一記警鐘,更從家長、教育者、政府、都市計畫等各個面向,
  提出治癒這種人與自然斷裂現況的實用方法。
  作者以優美動人的筆觸,鏗鏘有力的語調,
  引領讀者擁抱自然美夢,並深刻思考下一代與大自然的未來。

  本書在美國甫上市就獲得廣大迴響,掀起一波波熱烈的討論:
  各種環境教育、兒童山林教育機構組織紛紛成立。
  政府公部門舉行相關會議,並立法推動各項培育計畫。
  土地開發業者推出與自然生態結合的建築,打造生態社區。
  風潮延燒至海外,譬如荷蘭政府就贊助了本書的翻譯出版。
  最重要的是,愈來愈多美國家庭正親身參與自然活動。

名人推薦

  周儒(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教授)、林明瑞(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所教授)、林耀國(荒野保護協會前理事長)、袁孝維(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系系主任)、陳木城(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榮譽理事長、台灣創意遊學協會榮譽理事長)、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游乾桂(親子教育作家)、簡邑容(老松國小校長) 真情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國際盛譽

  家長的必讀書目──《波士頓環球報》

  一吋厚的書裡承載著警示,警告我們不能培養全自動化的孩子們。──《紐約時報》

  洛夫的新書引人深思……正在全國範圍內掀起討論,並提出重要問題。──Parade雜誌

  誠實、研究充分、文筆出色的一本書……第一個提出我們無法否認的問題。──《亞特蘭大憲政報》

  作者透過這本兼具學術與實用性的書,為更健康、更綠色的明天指明了出路。──《華盛頓郵報》

  自然界需要它的孩子:除了他們,誰是自然未來的守護者呢?洛夫的書為我們的行動吹響了號角,並且充滿了警示和改革的思路。──《出版人週刊》

  動人的……有著雄辯的力量,但一點也不糾纏;以午後散步一樣的隨意感覺娓娓道來。──《奧斯丁美國政治家》

  這本書講述了我們和孩子在邁入21世紀過程中的個人和歷史處境,是我讀過這方面最簡單、最深刻、最有幫助的書。──《地球之夢》作者湯瑪斯.貝瑞

  作者主張的「無藥品自然療法」對很多顯而易見的現代病都有效。──《奧杜邦》雜誌

  父母、教育者、治療師和城市官員如果認真地對待作者提出的「自然–兒童團聚」的號召,都可從中獲益。──《科學美國人》

  首次提出的重要概念……作者如此急迫而鄭重地告訴我們,媽媽日復一日地說,「出去玩吧」,她們確實有她們的道理。──《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一本雄辯的、急迫的、及時的書,向父母、學校和社會傳遞了重要的思想,並提出了補救措施。──《尋找我們的父親》作者薩慕爾.奧雪松

  作者為父母、老師、決策者和城市建設者……提出了很多建議。對這一主題感興趣的人們一定要閱讀這本書。──《羅利(北卡)新聞與觀察》

  我們的社會已經「去自然化」了,很少有人意識到電視和網際網路已經大大取代了自然在孩子生活中的地位。這本書為孩子們的恢復健康提供了重要方法。每個家長都應該閱讀這本書,同樣重要的是,每名老師都應該加以重視,並將每個孩子帶到自然去。──E.O.威爾遜博物學家獎得主保羅.代頓

  我們的孩子正處於一場巨大的實驗之中----他們是第一代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與自然界進行有意義接觸的孩子。理查.洛夫向我們闡釋了這將對孩子們產生怎樣的影響,並就如何修復人類與地球上其他生物之間源遠流長的關係提出了明智的建議。──比爾.麥克基邦

  通過有力的例子和中肯的研究,作者透過靈心與知性,為父母、教育者、科學家的讀者評價人類與自然分離所產生的社會和生態影響,並且指出將孩子們與自然界再次聯繫的新道路,從而培養更加健康、適應能力更強的孩子,以期他們可以守護我們的星球。──「國家野生動植物聯合會」首席自然學家克雷格.塔夫茨

  對家長、教育者和任何關心孩子和社會未來的人說,這本書都是一記警鐘……本書註定會把孩子從沙發上叫起來,從螢幕前拉走,並且重新點燃他們天生的好奇心和敬畏感……應該要求所有現在,或者打算將來跟孩子們一起生活或工作的人閱讀《失去山林的孩子》。──明尼蘇達大學「兒童、青年和家庭聯合會」創始委員暨「總統兒童倡議」共同主席瑪莎.法瑞爾.埃里克森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理查.洛夫(Richard Louv)


  資深記者,也是暢銷作家,長期關注並投身於自然、家庭和社區營造事務,為「兒童與自然網絡」共同創辦人暨榮譽主席,該組織旨在發起兒童與自然相連結的國際性運動。著作被翻譯成13種語言、在17個國家出版,並引發全球各地相關運動的蓬勃發展。

  長期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知名報章雜誌撰寫報導或專欄,亦活躍於各大媒體,是NBC《今日秀》、CBS《夜間新聞》、NPR《新鮮事》等電視和廣播節目的常客。同時經常在全美及世界各地發表演說,包括2010年在「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年度大會上擔任引言人、2012年在首屆「白宮環境教育峰會」擔任主講。

  致力於公領域的他獲獎無數,包括美國奧杜邦獎的肯定,奧杜邦協會是全球最大且最具行動力及公信力的環保團體。已是兩個男孩的父親的他自言,比起來,他仍熱愛釣魚勝過寫作。官網:richardlouv.com。

譯者簡介

郝冰


  北京天下溪教育諮詢中心創辦人暨總幹事。譯有《與孩子共用自然》、《生命之家:蕾切爾.卡遜傳記》,並編撰《其其格的故事》、《草海的故事》、《家在崇明》、《紮龍》等鄉土教材,同時主持「自然之友」的「羚羊車」、「提高高校貧困生能力」及「人與草原網絡」等教育推廣專案。致力於在城市兒童中推廣戶外自然遊戲、青少年個人成長及草原生態文化保護。

王西敏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環境教育碩士、上海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碩士,現任中國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普教育組組長。當過中學教師、員警、野鳥會副會長、《中國鳥類觀察》編輯,並曾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瑞爾保護協會」中國分部擔任主管職。對兒童文學與大自然的迷戀,讓他最終走上環境保護和教育之路。2014年,獲「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頒發「馬什國際植物園教育獎」。
 

目錄

致謝
前言
第一部分:兒童與自然的新關係
1. 自然的賀禮
2. 第三邊疆
3. 被非法化的自然遊樂

第二部分:為什麼年輕人需要自然
4. 爬上健康之樹
5. 感官的生命:大自然與無所不知思維的對抗
6. 第八智慧
7. 孩提時代的天賦:自然如何培養創造力
8. 大自然缺失症和恢復性環境

第三部分:最好的動機:為什麼強尼和珍妮不再出去玩了
9. 時間壓力和恐懼
10. 恐懼併發症
11. 貧乏的自然史知識:教育成為孩子親近自然的阻礙
12. 未來自然的守護者從哪來?

第四部分:自然與兒童的重逢
13. 把自然帶回家
14. 面對恐懼的智慧
15. 海龜的故事:把自然當作品德老師

第五部分:叢林黑板
16. 自然學校的改革
17. 露營的復興

第六部分:仙境:開闢第四邊疆
18. 柴契爾法官的教育:自然遊樂的合法化
19. 野生化的城市
20. 野性在哪裡:新回歸土地運動

第七部分:感受驚奇
21. 兒童的靈性需要自然的滋養
22. 大火和重生:發起一場運動
23. 一切都在繼續
 

推薦序 1

孩子沒得選擇,有選擇權的是我們大人


  很高興看到《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這本書中譯本的上市,雖然比原文初版慢了四年。對關心自然、關心教育、關心兒童發展及環境教育的大眾,這真是一本淺顯易懂又分析透徹、見解精闢的好書。本書在美國一上市即獲得媒體、學術界、環境教育界、學校、家長、政治人物們的重視與關心。本書一開始從兒童與年輕人為何需要與自然共處,接下來描述為什麼他們不再親近自然,因而產生了身心方面的問題與缺失。最後提到我們需要共同來響應聯繫兒童與自然的運動,重新來面對並解決這些問題與裂痕。原著甚至非常成功地引領風潮,激發出幾千萬美國人參與連署,敦促美國國會通過「沒有孩子被留在室內」(No Child Left Inside)的立法運動,這本書的威力可見一斑。我真的很高興這麼有影響力的書終於也到了台灣!我甚至夢想著本書的出現(對我來說,做夢本身也是一種享受),也能夠加速推動台灣緩慢的環境教育法的立法工作!

  此刻,我的回憶已經飄到二○○六年的九月初,美國西雅圖的一間書店裡。當時本書早已轟動美國一年多了。那次的美國之行,其實也與這本書的內容和關懷不謀而合。那時,我正與一群熱愛台灣山林保育與環境教育,想要共同開創台灣林務局自然中心的夥伴們,花了十來天走訪華盛頓州多處優質的自然中心與環境學習中心,來進行學習。當天晚餐前,我終於抽空在書店買到了這本久仰大名的書。當時我們這群夥伴對於如何幫助台灣的孩子離開電腦、電視,走入森林去體驗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從森林中的學習、體驗與探索中,建構可能影響孩子們未來一輩子的重要生命經驗,有著莫名的熱情與盼望。很欣慰的,三年來,林務局真的逐步發展建構出了八處自然教育中心,幫助孩子們在森林學堂中,快樂學習!而這本我當時就急切著盼望有更多國人也能夠讀到的好書譯本,也終於在台問世。我很期盼有更多台灣的父母、教育工作者、行政人員、民意代表能夠有機會看到這本書。因為這本眾所矚目的書裡所提到的問題,台灣竟也如出一轍!

  本書中提到上一代的童年是在自然中度過的,現今兒童卻是每天面對電視、電腦的虛擬世界。人們從有親近自然的特性(biophilia)逐步轉向至擁抱與親近影像(包含電視、影片、電腦及網路等)的特性(videophilia),在在嚴重影響兒童身心的正常發展。而我覺得台灣的實際情況更是慘烈,學生課業的壓力更大。課後的時間不是交給安親班即是補習班,零星的空檔都留給電視與電腦,這已經是全民運動了!與自然愉悅接觸的經驗對許多兒童來說已是奢侈的享受,不只身體健康狀況大不如前,心理的健康更是堪慮。我很期望大家能藉由此書的內容與啟示,一起來省思台灣的孩子,究竟該有什麼樣的成長經驗。一起來省思當我們把孩子當成小超人一般培養時,他們的未來將會是甚麼?而長久下去台灣的環境未來又將如何?

  《失去山林的孩子》書中許多例子都頗有警醒作用。握有決定權與選擇權大人的我們,是不是該深呼吸一下喊個暫停!我們真的要讓下一代生活在與自然疏離的環境中嗎?忘卻了蟲鳴鳥叫的聲音、忘卻了徜徉在藍天白雲下的滋味?自然的美、自然的奇特不是在書中、光碟片中、電視影片中,更不是在網路的虛擬世界裡。唯有你願意讓孩子們真正親身靠近她、接觸她,所有奧秘的寶盒,都將逐步地為他們打開。關鍵,就在我們大人自己!我常想台灣下個世代的環境與社會的永續,如果要仰賴於這個和自然與環境隔閡的世代,將是何等的虛無與飄渺。而我們每一個大人,都有不可逃避的責任。孩子是沒得選擇的,有選擇權的是我們大人,是我們該反省了!

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周儒

推薦序 2

讓孩子在自然中快樂學習


  我接觸過許多在城市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普遍都反應:「在自然中活動既無聊而且充滿危險。」孩子之所以會這麼認為,除了活動引導者在活動設計上需要不斷自我覺察與改變外,部分原因是長久在都市水泥圍牆的層層隔離下,已導致他們逐漸喪失了與自然連結的本能,不知道如何在充滿驚奇的自然中找到樂趣,而寧願將自己鎖在舒適的冷氣房,從冰冷的螢幕框框裡尋求虛擬世界的自信與滿足。

  還有部分原因則是來自媒體的過度渲染,很多視頻節目不斷在暗示中自然環境所潛藏的危險,似乎把自然描繪成危機四伏的戰場,固然對許多野生動物而言,弱肉強食的生存競爭與壓力未曾稍減,但這也是生物鏈中很自然的現象。以人類位居生物鏈頂端的位階,幾無天敵,所謂的危險生物均非以人類為掠食對象,會發生攻擊行為,充其量只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罷了,只要不做出莽撞侵犯的舉動,通常彼此皆能相安無事。

  父母的不安全感也會帶來深遠的影響。我曾經帶領一群孩子到野地,在一處綠草如茵的草原休息,我脫下鞋子,也請孩子打赤腳跟我到草原追逐玩耍,其中有個孩子不願意脫鞋,我問他原因,他說:「媽媽告訴我,野外會有玻璃碎片、釘子、尖銳的石頭和紅火蟻,不准打赤腳,否則你會受傷。」當時我浮現一種無奈的感覺:「孩子真是讓大人給嚇大的……」因為家長自身的不安全感也同時侷限了子女探索世界的範圍。我們一方面埋怨這個世代的孩子過於依賴父母,缺乏獨立自主的精神,卻又不願鬆手,讓他們在未知的環境中闖蕩、體驗、學習,培養自我照顧的能力。

  本書作者理查.洛夫建議在野外要鼓勵孩子去「注意」,教導他們如何克服恐懼,而不是「要小心」。我們在野外活動中,其實也從來沒有遇過任何生物讓我們感到恐懼,成人需要做的只是幫助孩子學習判斷,例如,在岩石上爬的時候,絕對不能將手伸進沒有檢查過的石縫中,只要對自然的運作多一點觀察和覺知,是可以很容易避開危險的。

  我也頗認同書中所說:「給孩子們機會去體驗『控制中的冒險』。」當父母陪同子女在野外徒步旅行的時候,讓他們跑在前面,父母則故意落在後面,刻意保持在只能看見和聽見他們的距離,讓他們擁有足夠的自由深入自然探險,並從而建立自信。我兒子從小也經常陪著我到野地觀察,通常我會為了拍照而停留,兒子沒耐性就獨自忽前忽後的觀察他感到新鮮的事物,但總會保持在可以看見我的距離,那是孩子為自己劃設的安全距離,我根本無需擔心。直到他發現新奇的生物時才會呼喚我,但我並不想教導他太多知識,而是引導他透過觀察去思索:「這真是好美的蟲子!你為何會欣賞牠?牠的獨特之處是什麼?牠為何會出現在這裡?牠究竟在做什麼?周圍還有什麼生物與牠的出現有關?……」孩子發現自然的喜悅是必須被重視與肯定的,因為那是保持好奇與發展探索觸角的原始動力。

  理查.洛夫是美國知名的青少年發展議題研究者,對於這個世代的年輕人身心靈狀態和外顯行為都有很獨到的洞察,同時基於對自然的熱愛與關懷,為重建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連結,書中也提供了許多精闢的解析和深富價值的解決方案,絕對值得為人父母、教育工作者和關心孩子與整個社會未來趨勢的人細細品讀。

荒野保護協會前理事長 林耀國

推薦序 3

請回歸愛自然的天性


  近二十年前,我們開始成立基金會的同時,為了更了解服務的對象──青少年,特別做了一項全省大規模的調查。發現孩子們的價值觀也好、生活模式也好,和他們的父母那一代大相逕庭,除了深受同儕相互間的影響,社會大環境的變遷亦有關係。這是拜科技之賜、文明進展,對所有人類造成的衝擊。特別是過去十年以來,在台灣我們觀察到,自報禁開放、有線電視普及開始,緊隨著電腦、手機等通訊科技的發展,年輕世代的思維方式不一樣了、生活型態不一樣了!這樣因為「資訊革命」帶來的巨大影響,致使年輕族群產生很大的「質變」的同時,許多後遺症實在非常值得大家關切。其中最嚴重的,應該是這本書提到的「自然缺失症」。

  書中指出,所謂自然缺失症,是指人因為跟自然疏遠而產生的各種表現,甚至會改變城市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自然對於人類的發展與健康到底有多少影響,近年來才有比較多的科學研究調查,但作者提出了一些相關資料幫助我們了解,例如二○○三年《精神病學服務》發表的調查,近五年美國兒童服用抗憂鬱劑的比例,學齡前兒童增加了六十六%。二○○二在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八歲的孩子更認得皮卡丘、胖可丁,勝過甲蟲、獺等當地動植物。作者還提到,今天的孩子都活在第三邊疆中,大家都不知道肉是從哪裡來的;機器、人類、動物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關於人類與其他動物的知識不斷增加;野生動物入侵城市;新的郊區形態的興起。

  總之,這一整個世代的人都在「去自然化」,不僅英美如此,其他世界各地亦然。

  無需數據證明,所有的師長父母都可以發現,現在的孩子愛待在室內遠勝過室外,「因為室外沒有插座!」當孩子們坐在電視、電腦前時,我們叫他們去玩,但是到哪兒玩呢?怎麼玩呢?室內的吸引力增加、室外的吸引力減少、戶外活動空間設計糟糕、安全考量等等因素,都使得這個自然缺失症的現象日益嚴重。

  作者很用心的提出許多佐證,告訴大家親近大自然的好處,例如可以改善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兒童憂鬱症,也有助壓力管理、提升認知能力等等。我最贊同的還有他提到的一段:

  里德在《體驗的必要》一書中寫道,我們花了太多錢,付出太多努力,只是為了使一點點無關緊要的資訊能夠被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看到,然而我們對這個世界本身所做出的探索卻太少了,甚至沒有,這樣的社會是不對的。所謂基本體驗,就是自己去看、自己去聽,去聞、去感受、去嘗試。

  在養育自己的四個子女,並投身關注年輕人二十年的此刻,我徹底贊同作者的看法並要大聲呼籲,自然可以安定人心,培養觀察力、創造力。父母家長們!跟隨你自己的本能吧!親自去體驗自然遠重要過學習知識。幫助自己也幫助孩子,從自然中得大最大的力量。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陳藹玲

推薦序 4

親近自然,心會變軟;遠離山林,心會變硬


  離開三十年的教育工作,本來我想:終於可以好好為孩子寫作了。但是,有股神祕的力量強烈地吸引著我。退休後,大部分時間,我都在山林走動,拍攝天空的雲朵、調查水生植物。徜徉在大自然裡,我感到自在、幸福而滿足;如果能夠為土地做點事,心裡更有一種自我贖罪的感覺。

  有許多機會,帶領孩子的自然體驗營隊,在一個大草原上,我要求孩子脫下鞋子和襪子,我希望孩子可以赤腳走在土地上,這應該是個很平常的經驗。可是事情並沒那麼順利,孩子的反應是:草地乾淨嗎?會不會有蟲?我可以只脫鞋,不脫襪子嗎?我發現,現在的孩子都是穿著鞋長大的,從沒有赤腳的經驗。但如果孩子連一雙鞋子都脫不下來,更遑論在闊葉雜林裡探索,在溪流河階上紮營露宿。

  這樣一個在公寓裡、在電視前、在插座中、在書本裡、在商家林立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就難怪他們看來自信,其實自我自私;看來強壯,其實膽小懦弱;看來很有知識,其實非常狹隘無知。遠離自然山野的他們,不懂得在草原上學到開闊,在海浪衝擊岩石激起浪花飛濺的海邊,領悟到大自然偉大的力量。閱讀這本《失去山林的孩子》,我深受震撼。尤其,我在生態農場工作,看到太多來自城市的孩子,書中揭示的「大自然缺失症」,的確存在,而且非常嚴重。

  孩子的教養,真的不是只有食物和知識,孩子需要在自然環境中學習感動、感念和感悟,不要把孩子關在屋子裡,讓他們走出戶外,沉浸在大自然,把他們的心變軟,變得溫柔而善良。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榮譽理事長、台灣創意遊學協會榮譽理事長 陳木城

推薦序 5

重拾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


  文明都市中的孩子,經常因為電腦、電玩、電視、課業占去生活、休閒的大部分時間,而失去了原有的童真、童趣,更失去與大自然親密互動的樂趣。人類原本就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在過度文明後,我們的下一代真的會失去體驗大自然的能力以及在原野中求生的本能。而野人文化推薦給我們的這本書,可以讓我們與孩子們重拾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並試著還原固有本能,這真是本好書,值得推薦!

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林明瑞

推薦序6

  與自然共舞,讓孩子活出生活、熱愛生態、享受生命!

老松國小校長 簡邑容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840152
  • 叢書系列:野人家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7 x 23 x 1.6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修訂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摘文 1】

初版自序  幫助孩子與自然重修舊好


當我的兒子都還小的時候,有天晚上,十歲大的馬修隔著餐桌看著我,正經八百地問:「爸,為什麼你小的時候比較好玩?」

我問他這句話的意思。

「唔,因為你老是在講你的樹林和樹屋,還有你以前經常騎那匹馬到沼澤去的事。」

起先我以為他被我惹惱了,因為我不停在向他描述我小時候如何用碎豬肝和細線誘捕小溪裡的螯蝦,而那是這年頭的孩子不太會做的事。跟許多父母親一樣,我往往會把自己的童年浪漫化──而且,就如我所擔心的,小看了孩子們自己的遊戲與冒險經驗,但我的兒子是認真的,他感覺自己錯過了某個重要的東西。

他是對的,年紀跟我差不多大的美國人,無論是嬰兒潮世代或者年長的一輩,都曾經享受過一種自由、天然的玩樂方式,然而對於現今這個充斥著兒童呼叫器、即時通訊和任天堂遊戲的世代來說,這似乎是過時而落伍的玩意。

不到數十年的時間,孩子認識及體驗大自然的方式已經徹底改變,而且關係整個顛倒過來,現在的孩子雖然對於全球環境所面臨的威脅已經有所察覺,但他們跟大自然的肢體接觸和親密關係正在消逝之中,這跟我小時候的情形恰好相反。

當我還是個小男孩時,我並不曉得我那片樹林跟其他森林有著生態上的關連,一九五○年代,沒有人會談論酸雨、臭氧層破洞或溫室效應這些問題,但我熟悉我的樹林和田野,我熟悉小溪的每個轉彎處以及泥巴路上的每個坑洞,我連作夢都會在樹林裡漫遊;現在的孩子或許能告訴你有關亞馬遜雨林的事,但卻無法說出他們上一次是什麼時候獨自到樹林裡探險,或者閒躺在田野聆聽風聲、看著雲朵在空中飄過。

本書所探討的,就是下一代與自然逐漸疏離的現象,以及這股變化所帶來的環境、社會、心理及精神意涵,除此以外,很多揭露自然經驗對兒童及成人的健全發展有其必要性的研究報告,也會在書中闡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生活風格、飲食、旅遊、親子教養】高木直子新作《便當實驗室開張》!跟著高木直子一起回憶屬於她的便當記憶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