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購書節a
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

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

ラスト・バタリオン 蒋介石と日本軍人たち

  • 定價:430
  • 優惠價:69296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28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重新閱讀蔣介石:如何與為何—《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

    文/涂豐恩,|,聯經出版2023年03月02日

    在國際書展期間,《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首次亮相。作為聯經今年度的第一本重點新書,它果然引起了許多讀者的好奇與關注,也成為今年書展中銷售第一的書籍。這點可說是在預期之中。不過有件事情倒是讓人比較意外:購買和閱讀這本書的讀者中,有不少年輕人。有位造訪書展的記者朋友也注意到這一點, more
  • 《燦爛時光》編劇鄭心媚:沒有回頭解開那些「不知道」,苦痛會一直一直地梗在心頭,永遠無法放下。

    文/鄭心媚2016年01月22日

    《燦爛時光》以二二八、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為時代背景,串連起台灣爭取民主自由的歷史軌跡,是首部台灣人史觀的電視連續劇,這也是導演鄭文堂暌違13年繼《寒夜續曲》後的 連續劇作品。內容描述1945年及1980年前後兩個世代,身處大時代的男女情懷,他們有理想也有兒女私情,燃燒青春、感受愛情也盡 more
 

內容簡介

日本帝國最後的軍人,竟然是台灣現代國防的起點?

  繼《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謎樣的清明上河圖》後,
  日本知名新聞工作者野島剛從《蔣介石日記》出發,
  走訪白團成員及其家屬,取得大量從未曝光的日記與自傳,
  親眼目睹台灣國防大學祕藏數十年的白團書庫最高機密檔案,
  耗時七年書寫時間,揭開蔣介石與日本關係、與白團的神祕面貌!

  學習與克服──蔣介石的一生,反映出近現代中國與日本的糾葛

蔣介石的一生,可以說是與日本有著切也切不斷的「緣分」。這並不只限定於蔣介石個人,而是生在那個動盪時代的中國人不管願不願意,都無法不去面對時時刻刻來自鄰國日本的「時代的邀請」。

  沒有人可以否認,現代中國的歷史,可說是與蔣介石個人的命運緊緊相繫的。另一方面,從蔣介石的一生起伏,特別可以清楚看出當時日本與中國關係的投射;因此,研究蔣介石與日本的關係,就等於是探索中國與日本之間的關係。

  學習日本、利用日本、最後克服日本,
  蔣介石以這樣的形式,推動著某種「歷史意志」的運作。


  而在這當中,最能特別體現出橫跨在蔣介石與日本之間,可稱之為「學習與克服」這道橋梁的事物,正是《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所要探討的主題──白團。

  從未公開的史料──揭開白團的神祕面紗

  白團的成立與實現,正是發生在台灣的命運由黑暗轉為光明的這短短一瞬間。在美國捨棄台灣的時候,白團誕生了,並且逐步發展;爾後不久,美國重新恢復了對台灣的支援。這時候的蔣介石,深深陷入了對美國的「絕望」以及「感謝」這兩種矛盾複雜的情緒當中。一方面,他對於在自己苦難之際仗義伸出援手的白團懷抱著深深的感謝之情,但另一方面,美國的軍事援助仍然是他賴以防衛台灣,乃至反攻大陸的關鍵,這一點也一直沒有變過。

  如此看來,白團能夠在台灣活動長達二十年之久,其實是諸多偶然要素匯聚之下所產生的結果。這樣一想,若是我們將白團的存在,視為在錯綜複雜的現代亞洲孕育下猶如奇蹟般誕生下來的「怪胎」,或許一點也不為過。

  野島剛以近年公開發表的《蔣介石日記》為起點,鍥而不捨探索散落台灣、美國、日本三地的龐大資料,包括從未公開的《曹士澂檔案》、白團成員家書、日記等珍貴史料,同時透過對相關人士的縝密訪談,忠實描繪「政治家蔣介石」最真實的面貌,以及日本軍事顧問團「白團」實際活動的情況,呈現白團在「報恩」和「反共」的外表形象之下,更私密更真實的人性一面。

國際媒體好評

  《週刊Diamond》:翻譯家、政治・經濟評論家徳川家廣:新聞記者出身的作者善於採訪、透視人性,詳實呈現出戰敗的舊帝國軍人透過協助蔣介石對抗共產黨,而在台灣重新找到生命價值的過程。

  《朝日新聞》:日本近現代史研究者、著名作家保坂正康:作者關懷層面既深且廣,不僅重建了二戰之後跨越台日兩地的祕密軍事援助體系,也注意到舊帝國軍人缺乏戰爭反省的那一面。

  《日本經濟新聞》:東大準教授川島真:瑕不掩瑜,作者發掘了密藏數十年無人知曉的史料,想要了解二戰之後東亞地區的冷戰格局,必讀本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野島剛


  資深媒體人,作家。1968年出生,就讀日本上智大學新聞系期間,曾赴台灣師範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交流學習。1992年畢業後,進入朝日新聞社展開記者生涯。曾任職於朝日新聞社佐賀支局、西部本社等,2001年起擔任駐新加坡特派員。曾赴伊拉克、阿富汗等戰地前線採訪。

  其後擔任東京本社政治部記者,2007至2010年擔任駐台北特派員。擅長採訪報導兩岸三地華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面向議題,目前在日本、台灣、大陸等地許多媒體上開闢專欄發表時事評論。著有《伊拉克戰爭從軍記》等多部作品,已在台灣出版《銀輪的巨人GIANT》、《兩個故宮的離合》(聯經)、《謎樣的清明上河圖》(聯經)。2014年將中文漫畫《中國人的人生》譯為日文,榮獲日本文化廳藝術祭漫畫部門優秀作品獎。

譯者簡介

蘆荻


  台大歷史所碩士畢,大隱於市、靜觀紅塵流轉的癡人一枚。

  曹雪芹與劉姥姥的愛慕者,目前正致力於如何將茄子做出雞肉味的祕訣中。
 

目錄

序 章  病榻上的前陸軍參謀

第一章  蔣介石是怎樣的人?
空前絕後的日記
在因緣的土地上
兩度日本體驗

第二章  岡村寧次為何獲判無罪?
身為中國通軍人的岡村寧次
「以德報怨」演說與協助國民黨
如果岡村被判處死刑的話……

第三章  隱藏在白團幕後的推手
《曹士澂檔案》
環繞著《螞蟻雄兵》的種種
關鍵人物──小笠原清

第四章  富田直亮與根本博
一九四九年九月十日
古寧頭戰役之謎
儼然「軍師」般的存在

第五章  他們所留下的成就
奇貨可居的敗北者
在圓山的日子
模範師與總動員體制

第六章  戶梶金次郎所見的白團
軍人的肺腑之聲
不只是理想與信念
解散的預感

第七章  祕密的軍事資料
東洋第一的軍事圖書館
調研第○○號
服部機關的影子

第八章  「白團」究竟是怎樣的一段歷史?
白團的存在應當被攤在陽光下嗎?
楊鴻儒的悲劇
日中台與蔣介石,以及白團

尾聲  溫泉路一四四號

後記

附錄  調研資料一覽表(一九五二年十月)
〈革命實踐研究院軍官訓練團成立之意義〉
相關大事年表
 

《最後的帝國軍人》台灣版序

  在這篇序文的開頭,我想先坦白承認一件事,那就是台灣史的複雜性,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種種悲劇意涵,對於像我這種位處於外部研究台灣的人而言,實在充滿著難以抗拒的魅力。對於受大和民族壓倒性的支配、走在「萬世一系」這種世界絕無僅有的線性歷史軌跡上的日本人來說,在台灣這個並不算大的島嶼上,那充滿著民族、族群、政治勢力、外國(當然也包括日本)彼此糾結交織關係的近現代史,確實是令人由衷感到驚歎不已的。

  在我看來,白團的存在,正是這種台灣複雜性的象徵,而受到這種複雜性所深深吸引的我,在求知之心萌生下所誕生的成果,正是這本《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

  台灣,在今年正逢開戰一百二十週年、蔚為話題的甲午戰爭中,隨著清朝遭到擊敗,被納入了日本的掌中。對於這樣的清朝感到失望、投身革命的年輕蔣介石,從日本學習了相當多的事物。爾後,蔣介石成為中國的領導者與日本交戰,並打敗了日本,但隨後卻又遭到毛澤東擊敗,狼狽地逃到了從日本手中收復的台灣島上。就在這種局勢下,以台灣為據點的蔣介石,為了抵抗共產黨「解放台灣」的攻勢,從日本號召了過去曾與自己交戰的舊日本軍人,並將重建一度土崩瓦解的軍隊之重責大任託付給了他們。

  這種充滿著層層矛盾的關係,究竟該從何開始釐清才好呢?白團的存在,或許正是解開這層迷霧的最佳素材吧!

  正因為其間的關係是如此錯綜複雜,所以解明的作業也相當耗時費力。我對「白團」這個名稱有些神祕的集團產生興趣,是始於二○○八年夏天在美國史丹佛大學進行研究的時候。當時,我在閱讀蔣介石日記時發現了許多有關白團的記述,於是下定決心,要將這些內容寫成一本著作。可是,隨著調查工作的日益深入,我所涉獵的範圍,已經不止於白團活動的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八年這二十年間,還包括了從一九四五年日本敗戰到國民政府撤退台灣的這五年間,甚至一路回溯到中日戰爭,乃至於辛亥革命;在這樣的追溯過程中,我一邊蒐集資料,一邊也反覆進行著相關的訪談。

  在這樣的作業之中,我最後所探尋得出、有關這一切的原點是:現代中國的歷史,可說是與蔣介石個人的命運緊緊相繫的。學習日本、利用日本,最後克服日本,蔣介石以這樣的形式,推動著某種「歷史意志」的運作,這就是本書最後得到的結論。

  我很清楚在台灣,有關蔣介石的歷史與政治評價一向是相當敏感的主題,不過我的立場是相當明確的,那就是:重新理解蔣介石,不只是對台灣、對日本乃至於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理解,也都是相當有助益之事,而這部分的工作,以現在的狀況而言,不過是剛剛起步罷了。隨著冷戰結束以及兩岸關係的變化,如今對於蔣介石的研究,正以和往昔截然不同的方式逐漸開展。在這各方面的優秀人才不斷努力踏出的步伐當中,我希望自己的這本作品,能夠成為這廣大洪流的一部分,為正確理解蔣介石的重大任務略盡棉薄之力。更進一步說,能夠讓對蔣介石理解最深的台灣人閱讀到我的作品,對我而言是極大的榮幸,同時也是相當嚴格的試煉。但願書中描寫有關白團的過往種種,能夠多多少少喚起台灣的人們對於這段過往歷史的求知與好奇心,這是我由衷的期盼。

  本書在日本付梓的時間,是二○一四年的四月。或許是十分湊巧吧,就在同一時間,日本與台灣的有志之士成立了「白團顯彰會」;顯彰會初次的活動是在新北市樹林區的海明禪寺,舉行對白團的團長富田直亮,也就是白鴻亮的逝世三十五週年追思儀式。而在這之前,他們在台北舉辦了一場演講會,會中邀請了我,以及在本書中也有登場的陳鵬仁先生擔任講師,就白團的相關內容發表演講。和本書的刊行幾乎有志一同的顯彰會成立一事,令我不禁感到緣分的不可思議。

  不只如此,在會中,有許多原來彼此互不相識的白團成員遺族從日本前來參加活動,他們一方面互相確認父親生前的活動,同時也彼此進行交流;在這過程中,我之前為了本書取材而蒐集的白團成員住所與電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對於自己多少能夠為我取材的主題─白團的成員做出一點小小的回饋,我個人感到相當欣慰。

  關於白團幹部的實際情況,我這本書還有許許多多未能道盡的部分。包括我手邊所擁有的戶梶金次郎日記等資料,和留存在台灣國防大學裡,「富士俱樂部」尚未整理的龐大資料與藏書,雖然不知對於後世的研究是否真能有所幫助,但我希望今後能為這些史料的系統性保存與整理,繼續一盡己力。

  本書是我的第五本作品,就台灣譯本而言則是第四冊,同時也是聯經出版的第三冊著作。在這些著作當中,這本《最後的帝國軍人》是我寫過篇幅最長、耗費時間最多,同時也是最殫思極慮的作品。

  關於本書的刊行,我想在此感謝聯經出版公司工作人員的多所關照。對於他們溫暖與寬容的態度,以及盡可能配合身在海外的筆者我諸多任性的要求,請容我在此由衷表達最深的感謝之情。同時,對於譯者蘆荻小姐力求正確且謹慎的工作精神,我也要致上深深的謝意。

  時值台灣版刊行之際,最後我想說的是:台灣對我而言,不只是「採訪的現場」、「執筆的現場」,更是「讀者所在的現場」,這是我最深的體悟。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45075
  • 叢書系列:聯經文庫
  • 規格:平裝 / 424頁 / 25k正 / 14.8 x 21 x 2.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序章 病榻上的參謀
 
面臨敗戰的三十四歲
 
糸賀公一於一九一一年(明治四十四年)出生在出雲大社附近的島根縣簸川郡多伎町(現為出雲市),是家裡十一個兄弟姐妹中的長子。他的父親是農會會長,在地方上是相當知名的人物。
 
根據糸賀的長男─前富士銀行常務董事糸賀俊一所述,糸賀家原本是和歌山地方的鄉野武士,當時家族的姓是「糸我」,後來在南北朝時期隨同南朝作戰,轉戰於山陰一帶,最後輾轉來到出雲地區落腳,在這過程中才改姓為「糸賀」。
 
糸賀公一中學畢業之後,通過了陸軍士官學校預科的考試,從此開始踏上成為陸軍菁英的道路。一九三○年(昭和五年),他以陸士第四十四期的身分入學,並於一九三七年(昭和十二年)自陸軍大學畢業。因為他有一陣子身體出了問題,所以留在陸士學校擔任了兩年的戰術教官;在太平洋戰爭爆發的一九四一年(昭和十六年),糸賀升任大本營陸軍參謀,並於隔年被派遣到滿洲,配屬在從馬來半島返回的山下奉文大將麾下,擔任對蘇作戰的第一方面軍參謀。
 
可是,隨著南方戰線的情勢日趨不穩,糸賀的任務也變了調。
 
滿洲的兵器漸漸被抽調走,滿洲的陸軍也被抽掉了骨幹,對蘇聯作戰已經變成了不可能之事。於是我先是轉任到參謀本部,接著又被派到新加坡。
 
糸賀在陸軍最後的職務,是以新加坡第七方面軍參謀身分畫上句點的。當時第七方面軍的司令官,是在東京大審中作為A級戰犯被判處死刑的板垣征四郎。一九四五年(昭和二十年)三月糸賀升任中佐,八月戰爭便結束了。
 
之後,糸賀在新加坡負責與重返此地的英軍進行斡旋,在樟宜收容所和戰犯們一起度過了兩年。據俊一先生所述,糸賀幾乎不曾提起他在新加坡這段經歷,不過讓俊一先生至今印象猶新的是,父親曾經有過這樣的感想:「英軍那些傢伙的腦袋很好,也相當好說話,但是也有很多地方讓人無法掉以輕心,因此必須時時保持警戒才行。」
 
復員之後,三十七歲的糸賀回到了故鄉島根縣,也回到了帶著四個幼子,一直等待他回來的妻子身邊。舊日本軍的解體以及公職追放,讓糸賀半生積累的專業瞬間化為泡影。

會員評鑑

4.5
4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8
5.0
|
2015/07/30

本書描寫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命運翻轉:前幾年還是不共戴天的仇敵,後來一場終戰扭轉了一切,反而成為堅強的反共戰友,甚至是親密至極的親信,白團與蔣介石的關係,就是這麼違和。乍看一切順理成章,不過當事人彼此在合作時的心情與思想又是什麼,也頗值得玩味。而讓讀者有餘裕來思考這些有趣的主題,多虧這部優秀的報導文學。除了主題的定位別開生面(由白團來論蔣介石),敘述條理扼要,推論邏輯清晰,「個人」也進出得宜,不論是作者自己的採訪經驗談,還是白團成員理應早被歷史埋沒的私人心聲,使本書在骨架健全的前提下,也擁有了血肉的柔軟與溫度。再加上作者具備反省能力,批判日本在戰爭中的責任,因此他偶爾在書中自豪一下,倒也不令人反感。而且從白團的歷史中也可看到二戰的後遺症,那就是有如社會瘟疫的日本軍人的淒涼境遇。以往我們都是直接進入日本本土的史觀視角來觀看他們對軍人的批判,如今能從台灣方面側看被祖國唾棄的軍人為生計與尊嚴來到異國努力的積極面向,也軟化了許多我們原有的僵硬想法。
展開
user-img
Lv.2
4.0
|
2015/01/21

蔣介石先生是知日派, 非崇日哈日的後人能了解認識其偉大之處.
藉由此書, 我了解到蔣先生難能了解的一面. 對照今世, 知日有幾人?
野島先生以日本方面的立場及角度描述揭露一段密史, 其身為記者的腿功及耐心梳理日記, 文獻等令人佩服.
展開
user-img
Lv.10
5.0
|
2015/01/13

有許多人認為閱讀歷史、思索歷史不重要,也許站在賺錢、實用等功利角度,或許不重要,但了解還原後的真相,至少可以不被愚弄,成為一個有自省思考能力的現代公民。



直接說看完這本書的最深刻的心得:蔣介石明明就是超級大哈日族,他帶來的那些徒子徒孫卻整天藉著喊反日汙衊他人是皇民來打擊政敵,整天在那邊罵日本人,教科書把日本寫的多壞 結果一直在接受日本人的幫助。



當然這本書的作者也有其立場,我認為作者野島剛的立場屬於日本右翼,詮釋歷史不能沒有立場,只是讀者必須從寫史者的立場抽離出來,只接受史實的那一部分,詮釋的權利則交給自己。



至少我很佩服作者鍥而不捨探索散落台灣、美國、日本三地的龐大資料,包括從未公開的《曹士澂檔案》、蔣介石日記、白團成員家書、日記等珍貴史料,同時透過對相關人士的縝密訪談,忠實描繪「蔣介石」最真實的某一層面的面貌,以及日本軍事顧問團「白團」實際活動的情況。多數人對白團很陌生,雖然網路上已經可以找到許多資料,然而本書應該是唯一一本蒐集最完整、篇幅最多的有關白團的書籍了。



什麼是白團?白團指的是從一九四九年開始大約二十年間,先後有八十餘位的日本高級軍官,以極機密的方式來台,為了掩人耳目,國民黨政府還發給他們有中文姓名的護照和假身分,他們替蔣介石獻策,擔任軍事訓練團,參與古寧頭戰役,成為蔣介石的秘密軍事顧問團,積極且認真的為蔣介石謀劃「反攻大陸」。

為什麼稱之白團?原因是該顧問團的團長富田直亮,他的中文姓名叫作白鴻亮,取其白姓而得。另外也有一說是因為他們的立場反共且直接參與國民黨的反共軍事訓練與參謀,共產黨稱之紅軍,這些以反共為己任的軍事顧問團自然稱為白團,畢竟蔣介石的軍隊一度被稱為白軍。

本書的內容大概分成三大部分:蔣介石親日立場的緣由、白團成員的訪談和白團在台灣擔任的工作。



這些在二戰的中國戰場戰敗的中高階日本軍官為什麼會離鄉背井來台灣從事見不得光軍事秘密供作呢?他們來台灣的行動相當隱密,甚至不讓親友知曉,也許一部分的理由是「感念蔣介石對戰敗國日本與日本軍隊的寬容」(我部分相信),但也有很大的原因是當時這些日本職業軍官回國後,不但生活無著落,美軍佔領當局也不准他們從事公職,社會也瞧不起這些戰敗的軍官,這些多半是日本陸軍士校畢業一生從事戰爭工作的軍官,他們除了打仗與軍事以外也沒有其他謀生專長,他們刻意被人遺忘、消失於歷史的洪流之中,既然和他們擁有相同意識形態的台灣的蔣介石願意用相當豐厚的待遇禮聘他們,很自然地,他們當然願意繼續重拾所謂的軍魂。



從這本書中也可以了解一些史書上刻意遺忘的篇章:



蔣介石從中國敗逃來台,對於一些昔日軍閥所領導的部隊相當沒信心,也沒有安全感,所以藉由白團這些日本軍事教官對這些雜牌軍作重新教育,一來增加軍官的軍事能力,二來藉此來衝散軍閥在軍隊的影響力,如白崇禧、閻錫山等。幫忙蔣介石肅清軍閥在軍隊的勢力,將國民黨軍隊徹底現代化。



雖然立場有些偏頗,但從本書可以部分了解到蔣介石當年為何對日本與日軍作出超乎常理的「以德報怨」的政策。



本書也揭密了金門古寧頭戰役中,國民黨軍隊之所以打勝仗白團成員所提出來的最主要戰略,以及這些戰略的決策形成過程,當時最關鍵的戰略-殲滅共軍於沙灘上而非在海上決戰,正是白團成員的謀略(但我必須說有些歷史學者不認同這點)。



白團還幫助蔣介石策畫所謂的國光計畫,就是從廣東汕頭一地登陸進行反攻大陸的戰略與戰術。



書中揭露的史料有些是「計畫」中的謀略與點滴,既然事後並沒有付諸行動,而無法了解其真實性,但有一點是我深深相信的,那就是白團把日本軍政府那套「動員組織」拿到台灣幫助蔣介石在台灣建立一個「以軍事為建國」方針的國家,譬如動員徵兵制度、預備軍官制、民間物資動員系統、在民間與學校灌輸軍事教育....換句話說,白團幫蔣介石徹底地把台灣打造成一個戰爭機器。



至於蔣介石對日本的態度,本書更是用大量篇幅去描述,如果本書的論點屬實,蔣介石根本就是個徹徹底底的哈日族,對日本軍隊與軍事能力有無比憧憬的崇拜,在他的心目中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蔣介石沒有讀畢業就因故跑回中國)是神聖的軍事殿堂,一如那些取得哈佛學位的人對於哈佛的無限制膜拜。因為這些意識形態在他心中的沉澱與形成,蔣介石之所以對日本寬大為懷,是因為他自始就不以日本國民為敵,當然有部分是想要藉由當年投降的日軍幫忙他打共產黨。



1945年日本投降後,當時日軍在中國的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前駐華日軍總司令)就很露骨地表示可以將軍隊與武器投入國共內戰幫助蔣介石。當年岡村寧次致蔣介石的電報中就明白說明:「與國民政府緊密結成一體,斷然對付中共,將武器彈藥、軍需品等完全交付中國政府軍,為充實中央政權武力做出貢獻、延安方面如有抗日、侮日之行為,則斷然處罰之。」



作者講的比較含蓄,他認為蔣介石是學習日本、利用日本、最後克服日本,認同與否讀者自行判斷。我認為蔣介石是了解他所建立的黃埔軍校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完全只是日本陸軍士校的山寨版,為了重新建立一支可以幫他反攻大陸的軍隊,蔣介石不得不求助這些受過正統完整軍事教育且具有在中國戰場好幾年戰鬥經驗的日本軍官。



當年白團在台灣所設立的「圓山軍官訓練團」以及後期的「實踐學社」,替蔣介石訓練許多中高階軍官,其中最有名的是郝柏村,所以郝柏村的軍事專業可以說是日本人教出來的,他最洋洋得意的古寧頭大捷,其實最關鍵的戰略也是白團所提出的,再加上當時風向氣候的轉變有利金門守軍,講得好像是他的戰功,深讀歷史就可以認清楚許多人的真面目。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童話裡的心理學【博客來電子書獨家-作者電子贈言簽名扉頁版】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加碼
  • 小天下本本折
  • 日月滿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