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嫉俗

嫉俗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300
  • 優惠價:927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5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你始終相信,這世上有兩種人:道別後至少轉身向你再揮一次手才離開的人,
以及道別後頭也不回就一直往前走的人。」──李煒

  2011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李煒,繼《反調》後又一文化散文集

  這是一本被忽略的書。作家李煒透過對人物特性及其作品精髓之掌握,從悠悠古往中召喚為人所淡忘的藝術家、作家和哲學家,再次聚焦於特定時光切片,娓娓道出一個個生命如何面對其所屬時代之潮浪,也為這些人留下有別於史料,獨特卻深凝的詮釋。

  就如同他在後記提到:這大致就是爲什麽這本書會含有那麽多「離題千里的遐思」、「人生卷軸的注脚」吧。因爲它只是爲那些想在自己摔死之前,多看幾眼這世上的種種美好、多瞭解一點箇中的奧妙──它僅僅是爲這樣一群人而寫的。

  收錄名人包括:弗蘭德畫家艾克(Jan van Eyck)、超現實主義創始者布賀東(André Breton)、俄國導演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哲學家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和阿拉伯的勞倫斯(T.E. Lawrence)等之生平軼聞。

好評推薦:

  李煒,是誰?相信看過他書的人會記住他的名字⋯⋯也許衆多的人無法接受這種混雜著桀驁的個性與才氣的文字,但是一定會對他的行文與識見印象深刻。──大陸《新聞晚報》

  李煒把聯想力、叙事感、戲劇性和對人物的精確評價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他總是能準確地抓住人物的特性和創作風格,幷把個人命運與時代相結合。這也使得他的文章在靈光四溢的同時,具有了深沈的分量;在細節生動的同時,具有了歷史的縱深感。而這些與他對資料的大量占有,以及長期閱讀磨礪出來的敏銳的判斷力密不可分。──大陸《文彙讀書周報》

  李煒下筆既不學究、也不晦澀,混合書人書事等等掌故的書寫風格讓他的散文十分可親。──《立報》

  李煒的作品特色一向是旁徵博引,且能在各種閱讀資料細節裏推演出獨特的詮釋。──《中國時報》

  不管是文學、藝術、歷史、政治、哲學,在李煒筆下往往一兩段,立刻理出重點。──《聯合報》

  一直以來李煒都用英文寫作,他曾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英語系,識得英、法、德、義、拉丁、古希臘等六種語言。夏志清說,「我來美已將五十九年,還沒有見到過比李煒對西洋文化大傳統領悟更多⋯⋯讀得更多的中國青年」。李煒目前正在學習俄語,那是他的第七門語言。──香港《蘋果日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煒


  好歹不知、偏見不缺、俗事不幹、傳統不屑、金錢不愛、地位不要、時運不濟、早死不成。

  著有《無比的黑暗》、《反調》、《4444》、《碎心曲》、《書中書》。

譯者簡介

於是


  作者。譯者。現居上海。

  已出版《一隻黑貓的自閉症》、《事後》、《六翼天使》,《慌城孤讀》等小說散文作品;以及保羅•奧斯特的《窮途,墨路》、斯蒂芬•金的《黑暗塔VII》、丹•布朗的《失落的秘符》、珍妮特•溫特森的《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亨利•斯托克所著《三島由紀夫的生與死》等二十餘部簡體翻譯作品。
 

目錄

傑作的秘密 弗蘭德畫家 艾克Jan van Eyck
死亡進行曲 匈牙利詩人 勞德諾提Miklós Radnóti
一個瘋子的七場魅力攻勢 挪威作家 漢姆生Knut Hamsun
一個詞的悲史 法國作家 雅里Alfred Jarry
葬禮上的狂笑人 波蘭作家 貢布洛維奇Witold Gombrowicz
尋找革命的美學家 超現實主義創始者 布賀東André Breton
最神秘的容顔 德國畫家 杜勒Albrecht Dürer
比沉寂更慘的命運 奧地利作家 茨威格Stefan Zweig
開壓路機的訣竅 俄國導演 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
謊言簡史 古希臘歷史學家 希羅多德Herodotus
最渴望無名的人 《阿拉伯的勞倫斯》T.E. Lawrence
針床上的思想 近代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 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後記:告別的藝術
延伸閱讀
 

後記

告別的藝術(摘錄)


  1

  睡著前,偶爾會出現這樣的片刻:暈乎乎的,你整個人,彷彿在一片濃密的棉花地裡漫步,因爲睡眠的疲軟幾乎觸手可及——那麽柔嫩,那麽溫暖,那麽怡人——然而,你還是攢起了僅剩的精力,重新捧起你的書,試著讀完一整個章節,至少再多幾頁。

  就在你爲告別這一天做最後的努力,强迫自己穿越一片密密麻麻的文字田野時,在你沉重的眼皮前,突然跳出了一隻你從未見過的野獸,樣貌之詭譎,讓你頓時忘卻疲乏。你掙脫睡眠的擁抱,再次定睛困倦的雙眼,又讀了一遍方才掠過的那段文字,這次更加仔細。

  通常,你會在此失望。讓你覺得不落俗套,因此美妙無比,哪怕在初讀時顯得有點不合情理的那個詞——原來只是你自己睡意朦朧時的臆想。第一次讀的時候,你不過是把它看成別的詞而已。實際上,印在紙上的這幾個字既合情又合理,也因此落入俗窠,毫無趣致可言。

  難怪你老是在失望中結束一天。除了每日的固定份額,偶爾臨睡前還能賺到外快。

  2

  但這並不是你初讀曼德斯坦(Osip Mandelstam)那首詩的體驗。那天晚上,你捧在床上看的是他詩作的英文版,由兩名美國人翻譯:學者布朗(Clarence Brown)和詩人默溫(W.S. Merwin)。

  曼德斯坦所寫的——或者該說,布朗和默溫譯成的——更精確的說,是你以爲你讀到的——是這樣的幾個字:「告別的科學」。它們一下子就從詩歌《Tristia》裏竄到你眼皮底下。

  雖然已在半夢半醒之際,你還是被這幾個字攫住了。

  「科學?」你追問自己。「告別有科學?」

  好奇心被勾起,你立刻重讀這行詩。依然還是「科學」。曼德斯坦在《Tristia》開頭寫的是——至少根據布朗和默溫的版本——「我研究過告別的科學。」

  雖然又開始打哈欠,你對此還是印象深刻,或許還感到不止一小點的安慰。

  印象深刻,因爲一般詩人會把「告別」形容爲「藝術」,並因此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妙筆生花。曼德斯坦可不。他大膽地選擇了一種以精密準確爲名、與情感憂傷勢不兩立、執拗於冰冷理性和堅實證據的智力活動。

  不止一小點的安慰,因爲曼德斯坦顯然覺得,「告別」和其他學科一樣,是一門可以精通的學問。只要下點工夫,任何人都能把它學會,哪怕是一向把「告別」視爲生命中最艱難課題的你。

  3

  你始終相信,這世上有兩種人:道別後至少轉身向你再揮一次手才離開的人,以及道別後頭也不回就一直往前走的人。

  你當然屬於前一種。你還不只是頻頻回望;若是送行,你甚至會站在大門外、月臺上、公車站駐足不動,眼看著和你親近的那個人走遠,直到身影完全消失。

  然而,你這輩子都在嫉妒那些毅然遠走、絕不費神轉身再笑一次、再揮揮手的人,因爲說完再會後,他們的心已經飛到了別處,全神貫注於前路:他們自己的未來。

  難道那些人,都那麽無情無義?
  還是他們只是比你務實而已?

  4

  你始終相信,這世上有兩種願望:可以實現的,以及門兒都沒有的。

  然而,一開始的時候,這兩種願望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有些人特別喜歡陶醉在自己衷心期許的願望當中,卻不付出任何行動來實現它們,如此而已。不消說,時日越久,那些願望就越不可能實現。到了某一天,它們甚至不再是「願望」,而是「春秋大夢」。

  一旦到了那種地步,就不是用來打發時間的白日夢了。光是想到它們,那些一度爲此痴迷的人就會開始搖頭嘆氣。爲什麽沒趁一切都還來得及的時候,做點什麽呢?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31004
  • 叢書系列:聯合文叢
  • 規格:平裝 / 268頁 / 14.8 x 21 x 1.3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I 傑作的秘密

弗蘭德畫家 艾克Jan van Eyck


1 從來沒有人懷疑過,是他畫了這幅畫。

1.1 與他同時代的人當中,沒有人能夠達到這樣的技巧,之後能堪比他的藝術家也屈指可數。

1.2 然而,即使在這幅畫完成後將近六百年間,還是無人能確定他到底畫了什麽。

1.21 奧地利鋼琴大師施納貝爾(Artur Schnabel)曾這麽形容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對孩子來說太簡單,對成人來說卻又太難」。艾克(Jan van Eyck)的名畫也如是。它始終讓人莫衷一是。就連它最常用、最不具闡釋空間的標題《阿爾諾芬尼(Arnolfini)雙人肖像》也讓人質疑。艾克自己是怎麽稱呼它的,沒有人知道。

1.211儘管如此,任何一個小孩都能告訴你,艾克畫的是一對站在房間裏的男女。兩人輕柔地拉著手。他的另一隻手軟綿綿地舉在胸前,她則把手輕輕按在隆起的腹部。他沒有正視我們這些觀者,她也沒有真的看著他。兩人似乎都分了心,在沉思別的事情。

1.2111唯一望著我們的只有那條在畫作底部的狗。看到我們如此聚精會神地凝視這幅畫,它應該很開心吧。

1.212但當我們用成人的眼睛來觀察這幅畫時,它却會變得錯綜複雜。主題是什麽?這對男女的立姿——不完全正式,但依然莊嚴肅穆——有何意指?屋子裏的物件——看似日常,其實都不同尋常——又代表了什麽?

1.213同樣重要的是,這兩人是什麽關係?還有,她懷著他的孩子嗎?

1.2131最後這問題,可說是充滿誤導的畫面中首當其衝的一則。女子的腹部顯然是隆起的,然而,在當時的北歐繪畫中,這種特徵並不代表懷孕;那只是在强調她的「豐腴多産」,也就是說,指代她能懷胎生子。那時候,隆起的腹部被視爲一種女性的資本,幾乎是性感的標誌,因爲生養是女性的首要任務。

1.3根據德國藝術史學家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的說法,這幅油畫真正描述的是一場「秘婚」,而且,畫家本人還親眼目睹了儀式。因此,畫中才有「楊•凡•艾克在此」以及「1434」這種仿佛寫在房間牆壁上的題詞。在潘諾夫斯基眼裏,這樣的細節把這幅畫轉變成一種「圖案證書」。

會員評鑑

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15/03/12
李煒的確有說故事的功力,
嫉俗這本書收錄名人包括:弗蘭德畫家艾克(Jan van Eyck)、
超現實主義創始者布賀東(André Breton)、
俄國導演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
哲學家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阿拉伯的勞倫斯(T.E. Lawrence)…
有些名字可能是我們所陌生的,
但書中娓娓道來這些為人所淡忘的藝術家、作家和哲學家,
關於他們創作當時的孤獨、快樂、高傲、失望…在文字裡我彷彿跟著走了一回。
我很好奇,關於文學、藝術、歷史、政治、哲學,為何李煒都懂?
我也終於了解為何會有報紙如此評論:”相信看過他書的人會記住他的名字”
的確,我記住了他…李煒。

如果你想多看幾眼這世上的種種美好、多瞭解一點箇中的奧妙
那麼來看看嫉俗這本書,
你一定也會記住李煒。
展開
user-img
5.0
|
2015/03/07
作者在「嫉俗」介紹十二位,包括畫家、詩人、作家、導演及哲學家的軼事,他的文字平實簡潔,聽他不時引幾段原著裡的文字,恰到好處,點出了主角的個性和他們對命運的態度。經由作者,讓我想著這些偉大的藝術家們,如何與世俗對抗,如何走出自己的路,無視於平庸大眾的不解、嘲弄、批判,終身與外在的環境對抗,甚至與自己對抗,甚至選擇離世。
他們在光環的背後得經過多少的衝突?沒有光環照耀的,一生貧困,被曲解,又或帶著惶惑的心,掙扎於塵世。有的以瘋狂的面貌面對現實,有的質疑自己,有的在文字中宣洩狂風暴雨般的情感。
「嫉俗」中的每段故事都令人深思,都有它奇特的地方。
在歷史中能留名的,在他們的當代卻不一定是被接受的。我們常說天才與狂人不過是一線之隔,然而他們的狂,難道不是因為他們先知先覺,洞悉了我們的平庸,所以無法見容於跟不上他們腳步的社會?誠然,這些所謂偉大的藝術家們不定是完美的,他們一樣愛欲嗔癡,可能脾氣暴躁,可能頑固頹廢,但他們執著於自己的目標,忠於自己的思想,誠誠實實的面對內心,這是最讓人欽佩的。我總是感動於他們不畏孤獨,堅持己思。如果生命是有意義的,那應該就如這些藝術家們,始終能昂首挺胸,即便兩肋插刀,仍選擇獨醒。
回頭看歷史,聽李煒說故事,難怪我們要「嫉俗」。俗世令人怨恨,有的時候。
展開
user-img
5.0
|
2015/03/05
我喜歡李煒在後記中描述的那種感覺:有時在恍惚之際唸書,我們會突然驚醒於一個令人新奇的字詞,但仔細定睛一看,才發現是自己錯看錯想了。思緒不小心離了題,但這離題的片刻也不乏美好,因為其中有新的東西迸發了出來。書中十二位在文化領域留名的藝術家、作家、哲學家是否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片刻?或許創新、反叛、挑戰傳統,也都是一種「離題」,一種對既有現狀、形式、規準的離題。一個突發的靈感或對時局深刻的感悟,便使他們走在眾人前頭,足足有千里那般遠了。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