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舊城區的藝聲 × 異生:城中藝術街區

舊城區的藝聲 × 異生:城中藝術街區

  • 定價:420
  • 優惠價:937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5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城中藝術街區」位於台北市中華路一段與延平南路之間的舊街廓,距離繁華熱鬧的西門町僅需步行5分鐘,基地位置過去屬於台北市舊城中區,在歲月的催化下,街區房舍大部分已老舊窳陋並閒置多年,以一種傾頹腐朽的姿態緩慢消逝,等待重生。

  2010年初,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開啟「城中藝術街區」計畫,由母體企業忠泰建設提供街區內閒置房舍,讓藝術協會與創作團體進駐,藝術群聚效應在此發酵醞釀,直到2012年3月計畫落幕,一個為期兩年的跨領域實驗共生網絡、國際在地交流的藝文平台,在此孕育而生。

  本書收錄當時13個進駐團體的訪談,並邀請專家學者撰文,試圖呈現更多分析視角,期望在計畫結束後的今天,重新回溯藝文生產的現場,為城中經驗尋求完整的註解。

  都市果核計畫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自2010年起開始推動「都市果核計畫」(Project UrbanCore),整合城市中閒置的舊有空間,使其成為藝文創意領域工作者的培養皿。以「UrbanCore」為名,就是為象徵這些原被遺忘的都市(Urban)角落,能夠觸發都市新一代生命走向茁壯,如同被啃食殆盡的果核(Core)在新的養分澆灌下萌發生機。

  「都市果核計畫」是一個遊移式的長期藝文耕耘計畫,利用富群聚性、啟發性、輻奏性的閒置空間,鼓勵藝術、設計、建築及相關創意工作者進駐或合作,打造利於創作能量匯集與交流的平台。透過基地的轉換,希望使這樣的能量跳脫有形建物的生命期限及空間侷限,連結更多參與者,持續地向前滾動蔓延,讓每個城市角落,都能透過微小的種子結出風采各異的果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2007年成立至今,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持續關懷城市空間運用的議題,以及整體環境的發展,透過各種案例的實踐,不斷思考建築、藝術與文化的潛在可能。除陸續推動「明日博物館」系列移動性展演計畫、「都市果核計畫」的藝文群聚外,在「忠泰建築學院」的學習型概念下,與建築、設計、藝術、文化、都市等各領域專家合作,藉演講、論壇、展覽、工作營或出版等形式深入探討城市議題,並將建築美學拓展至全人教育領域,期待與人們共同打造一座充滿創造力與凝聚力的城市。
 

目錄

序──後聚落的城市想像
李彥良/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緒論──舊城區的藝聲 × 異生

【實驗發聲】
UrbanCore Gallery
UrbanCore Café & Bookshelf
MOT/ARTS 藝術七門町
台灣設計師連線
都市再生跨域交流中心URS 89-6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C 實驗室、廢墟建築學院
台灣攝影博物館預備館
豪華朗機工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河床劇團
黑眼睛跨劇團

【解讀視角】
從文化意識角度探究藝術如何介入閒置空間

陳永賢/台灣國際錄像雙年展創辦人

公共生活的振興與藝術群聚治理
蘇瑤華/台北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從Gallery到Gathering──
城中藝術街區的臨時社群與及時論壇

徐明瀚/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

第四屆臺北藝穗節在城中藝術街區
張吉米/第四屆臺北藝穗節Taipei Frank Festival策展人

城市之鏡:「朗讀違章」的讀與解
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

藝術能量與空間代理
黃瑞茂/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兼任系主任

從城中藝術街區實驗,期待公共性的新模式
龔書章/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兼任所長
 

序──後聚落的城市想像
李彥良/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一群屋舍的集合不等於一座聚落,屋舍之間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是否真正連結起一組彼此依存的網絡,才是決定「聚落」成立的關鍵。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之間,在許多參與者的彼此交織、共同作用下,「藝術聚落」曾經成為這座舊街區面向台北的新介面,我們希望,城中藝術街區帶給台北的啟發,將是一種對城市價值的全新理解方式。在計畫結束的兩年後透過本書進行回顧,街區的兩年經驗成為基金會與團隊成長歷史中的重要過頁,因為時間的沈澱,其後續影響更顯現出清晰的脈絡。

  對基金會而言,「都市果核計畫」讓我們從藝術的末端結果,走進藝術創造之前的世界,它與過往「明日博物館」系列展演的差異在於:都市果核計畫執行期間,一切人、事、物與環境之間的發酵過程,將會比其最後產出的實體成果更重要。除此之外,「城中藝術街區」是一個讓我們將暫時性、游移性的展覽策劃經驗,著地至固定場域的嘗試;它從與單一作品、特定創作者的接觸,進入到與更廣域的環境、群眾相關的狀態,而且不只是在創作理念的抽象思維上,是在真實的生活層次。不可諱言的,這種議題層次的擴張增加了運作的難度,基金會就在眾多繁複的問題上,逐步培養起自身作為一個溝通平台的角色知能,以整合街區中不同參與者的價值落差與個別需要。

  建築本業的特性,決定了基金會在空間資源上的優勢,因此「空間」得以成為城中藝術街區挹注創作者的資源。在過往,私人企業所推動的藝術贊助有許多精彩的案例,但城中藝術街區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典型,其中的差異性不只是來自挹注物件的不同,關鍵在於,基金會在運作這樣一個藝術聚落時所抱持的信念,仍然是建立在我們對城市環境的核心關懷上。也就是說,街區推動的藝術群聚,除了提供城市創作能量一個穩定發展的場域外,更期許引起人們對城市空間的更多想像。

  這正是為何,城中藝術街區的邏輯不是企業「贊助」創作者的單向關係,而是不斷追求一種由創作者、外部參與者與基金會三方網絡化合作的伙伴關係,因為城市生活質地的塑造不會只靠物理空間,不同社群共同參與的過程是不可或缺的,於是,人們各種形式的交流一直是城中藝術街區最重要的風景。

  雖然,城中藝術街區在推動過程中,經常需要面對因本業而被外界套用的刻板印象,影射為製造企業利益的工具,但在價值的衝突與調適之間,街區也成為基金會與不同社群初步邁向彼此認識的中介場域。每一個重要價值的建立,的確都需要漫長的溝通與理解過程,面對外來的質疑,我們希望以長久的行動來自我證明,因為唯有對理念的身體實踐,才可能使美好想像成為可見的未來。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8500143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緒論──舊城區的藝聲 × 異生
 
民國60年代,台北市正在快速擴張、中華商場的發展到達鼎盛,生機蓬勃的西區,眾多低矮木造平房紛紛改建為加強磚造的水泥樓房,就在此時,位於中華路一段尾端、85巷與91巷間這一塊街廓,決定了它往後的尺度與模樣。街區由四幢連棟公寓組成,一旁就是東吳大學城區部,因為周邊多半屬於公家機關用地,讓這個街廓成為難得、卻也孤立的小型商業區域,年輕學子的生活所需帶來商機,促使騎樓廊下書局、影印行、小吃店、網咖、機車行……等店家應孕而生。這些五層樓建築二樓以上的空間,大多數被極盡所能地分割,成為出租學生住宿的雅房,街區便在住與商比鄰的環境裡,織就成一個完整而侷促的生活聚落。
 
數十年間,街區所處的環境脈絡不斷變化,包括鐵路地下化、中華商場從極盛到拆除、台北的發展軸線整體東移、早年藝文愛好者集聚的實踐堂、洪建全視聽圖書館逐漸沒落閒置或遷移,在環境紋理中,街區終於從最新成為最陳舊的角落。東吳大學城區部多數系所遷離以後,學生走了、生意清淡了,留下勉力經營的參考書店、影印行與麵攤,以及越來越沈寂的街廓,再度站上汰舊換新的路口。
 
破除想像,然後創造想像
 
想像力決定城市的生命力,但我們對自己的城市作何想像?又是誰決定了我們如何想像?2009年,當基金會同事第一次走進這裡,老街廓正處於等待改建機會前的期間,半數以上的房舍已經閒置。街區的第一代屋主多半早就搬離,把騎樓店面短期租給小型商家經營,對於生意怎麼做下去的現實問題,樂觀的老闆認為做一天是一天,其他則已經做好轉行的規劃,以便隨時打包離開。對多數人來說,靜待拆除重建就是這個街區此時的唯一想像,不管站在時間、空間或城市地理的脈絡來看,它都處在邊陲之境,但這種無以名狀的尷尬,卻正好夾帶著某些潛能——它不新,但相對的,對釘敲槌打的寬容度比較高;它也不太大,所以其中的生活尺度可以很緊密;有點偏僻,但不多不少留下一點適合思考的清靜環境;並且,它或許即將消失,所以這裡發生的任何嘗試,都注定是面對傳統框架的一種宣示、一種實驗,但不會是最後解答。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