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烘焙展
留下我一個人:愛的剖析

留下我一個人:愛的剖析

Laissez-moi (Commentaire)

  • 定價:250
  • 優惠價:922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13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書設計】終於被讀見的心意──瑪賽兒.梭維若《留下我一個人:愛的剖析》

    文/劉憶韶2015年06月02日

    裝幀設計/王志弘 文/劉憶韶 留下我一個人:愛的剖析 《留下我一個人:愛的剖析》一書收錄的是法國文學家──瑪賽兒.梭維若的四封書信,當時她年僅30歲卻已身染嚴重肺結核,來到鄉間療養院做隔離治療,生命危在旦夕,不知何時就要被死神召喚。四封書信是她一段無疾而終的感情,發生在1930年的冬天 more
 

內容簡介

我寄予你一記飛吻。
如果你愛我,我將會康復。

  34歲即離世的法國女作家一封封寫給情人但從不曾寄出的信

  一名罹患肺結核的女子,獨自搭乘火車前往療養院。她心中珍藏著一份愛情,是她可以痊癒的希望。幾天後,她收到男子的一封信,開頭寫著「我要結婚了……我們友誼永存……」,於是她寫下一封封不會寄出的信。

  瑪賽兒.梭維若(Marcelle Sauvageot)短短的人生只留下這部作品,1926年,她剛開始文學教師生涯,卻不幸染上肺結核。1929年,併發胸膜炎加重病情,她被迫在療養院度過之後大部分日子。本書是她1930年進入位於法國西部安省的療養院時開始撰寫,以書信及日記的方式描述一段破碎愛情。一年後她回到巴黎,本以為病情好轉卻只是假相,1934年逝世於瑞士的療養院。

  《留下我一個人》是法國文壇一顆不曾被遺忘的珍珠,1933年出版後,每隔幾年會有不同書商重新出版,每次都得到不少共鳴,還有不同的表演工作者重新詮釋演繹這部作品。堅強雄渾的女性之聲、敏銳清晰的思考、獨樹一幟的文體,她剖析一個女人一個男人一段關係,她用自己的生命寫出優雅的姿態,也寫出愛情最酷厲的面貌。

名人推薦

  袁瓊瓊、李欣倫、楊索、鍾文音  深情推薦

  這本書辭藻優美,如愛情散文詩。文字如此真誠,緣於作者對生命的敏感度,以及她寫下這些文字並非為了出書,而是為了愛情的本身,故極其真切而動人。且也奇妙地解構了愛情讓人錐心的身心狀態,幾乎讓人拍案叫絕。

  愛情本身幻化多端,愛情的到來與遠逝,往往飄忽難以捉摸,愛情和孤獨的互為一體。愛情是最難馴服的希望,也是最具最野性的希望。因此當愛情客體離開時,世界彷彿凍結了,收到告別信時彷彿空氣稀薄了,難以呼吸了,世界停擺,心臟被刺痛,風不再流動,水不再長流。讀《留下我一個人》正是這種讓人美麗的疼痛感。──鍾文音(作家)

  我們對戀人說:「別留下我」,面對再也回不去的戀情,被留下的,總是淒涼,總是憂傷。但讀完《留下我一個人》,憂傷的情緒鍛鑄成某種強勁的力量,一掃「被遺留下」的消極被動,反而為此締造新義。

  跨越男女,回到一個無法分類的「我」才是最究極之解藥,這即是瑪賽兒所謂的「避風港」。從這個角度來看,「留下我一個人」不再令人神傷,正因被留在那幽閉的時空,梭維若從愛情越渡到男女關係,細細分析昔日戀人的背後,不是情緒宣洩式的清算,而是對自身最真誠也最透徹的回眸──李欣倫(作家)

推薦紀錄

  法語 「 laissez-moi 」 原意為「請遺留下我」,通常是告訴對方「離開吧!不要打擾我!」,我覺得這裡有雙重意思,指明對方的拋棄且希望他別再打擾。梭維若(Sauvageot)的文字簡潔且洋溢美感,是發自內心深處對人生的真摰感觸,她剖析這段感情的方式顯現其人生的高度與智慧,肯面對自己內在的讀者皆可在她的文字中照見自己。──歐陽瑞聰(本書譯者)

  這本書應被視為女性文學的重要里程碑。第一本以女性的自主意識所寫成的書……高貴的傷感之書;人性尊嚴之書!令人激賞!──克拉拉.馬勒侯(Clara MALRAUX),作家、翻譯家

  可說是由和弦與對位組成的作品──每個主題皆有其回響,每個觀點有其對應,顯示一個非凡卓越的內心世界,特別是對於自我的檢視。──保羅.梵樂希(Paul VALÉRY,詩人、文學家)

  如此苦澀、純淨、高貴、清醒、優雅、嚴格的小冊子,呈現如此高格調的哀傷、心碎內容。我們幾乎想說這是女性筆下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如果可以將這種帶有敏銳卻又受傷的自尊告白視為一種文學形態。──保羅.克洛岱爾(Paul CLAUDEL,作家暨外交官)

  對於自我內心的觀照,瑪賽兒.梭維若似乎將其原封不動的掌握住,她信手捻來毫不做作且極其精確。──夏爾‧杜博(Charles du BOS,評論家)

  挑戰生命的純淨火焰!──雷奈‧克雷維(René CREVEL,超現實主義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瑪賽兒.梭維若(Marcelle Sauvageot)


  1900年生於法國北部靠近比利時邊界沙勒維爾(Charlerille)城,在取得文學教師資格後,還未開始教師生涯就染上肺結核,一輩子只留下一部作品,34歲時病菌帶走了她的生命。

譯者簡介

歐陽瑞聰


  台灣台南人,法國圖魯斯(Toulouse)第二大學語言學碩士,現為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法語研究員。
 

目錄

1930年11月7日
1930年12月10日
1930年12月14日
1930年12月24日

譯後序 尊貴靈魂的真摯獨白  歐陽瑞聰
推薦序一 愛的獨腳戲  袁瓊瓊
推薦序二 愛情的傷感與尊嚴  鍾文音
推薦序三 穿越牆界的雄渾女聲  李欣倫
 

編輯小語

關係的美學,優雅的告別


  這本小書是法國文學自詩人暨小說家傑哈.德涅瓦Gérard de Nerval(1808-55)《奧黑莉亞,或夢與人生(Aurélia, ou la  rève et la vie)》以來十分少見的所謂「私密書寫」,乍看像是批評男性薄情的失戀日記還曾讓作家安德烈.馬勒侯夫婦為此爭執(顯然這是一本討妳歡心的書吧。)。

  待我們細細品讀,才明白這本《愛的剖析》體現的其實是「關係美學」。總說法國女人最優雅,而真正的優雅來自於一個人的處世風範。在死亡陰影壓迫、收到愛人寄來的分手信,這猶如雙重電擊之下,作者梭維若在面對一個人可能遭遇的絕望境況,用真誠的筆觸、清晰的思路、不屈服於現實與男性的反抗者態度,讓人讀見一個人靈魂內在對自我最深切的呼求與探索。

  收錄的四封書信,從梭維若搭上往療養院火車的11月冷冬開始,直到在療養院耶誕夜──如同西方人過年的團圓夜───踩著夢幻的舞步終結。真實人生中,梭維若又活了三四年才離開人間,我們並不清楚之後幾年的狀況,只知站在死神面前的梭維若沒有哭喊咒罵,而是她在關係中直到分手都試圖保有的一份尊嚴。短短的書信集(尤其不忍想像竟是病得太重的梭維若使得一切無以為繼),梭維若真實自省,不因死之將至自欺欺人,把濃縮的各樣疼痛在她短暫人生一次的來承受。她分析自己,也分析對方。她分析這段關係。讓這一段關係的終結也帶著美感──踩著舞步在樂音中告別。

  「如果你愛我,我將會康復。」人生在世,我們總有和愛人告別的時刻。你走吧。這是法國作家梭維若展現的優雅。

  中文版封面由平面設計師王志弘操刀設計,13x20長型小開本,想像一種如日記般的私密,尺寸格數剛好整除。以四封書信帶出絮語,以幾何線條表述辯證剖析。書衣腰帶選以日本竹尾美術紙,雙特色印刷,扉頁濃而不烈的褚紅襯托書衣內斂的綠米形成層次。由近至遠由遠至近,縮小放大,逼視特寫一個女人一個男人一段關係。愛的回歸便是自己理性思考的所在:可以整除、可以解答、可以全然地放下。

序一

愛的獨腳戲
袁瓊瓊


  一九三0年十一月七日,瑪賽兒.梭維若搭火車到特內-高城(Tenay-Hauteville)療養院去治療她的肺病。這也是本書第一封信的書寫日期。推斷她是在火車上寫的。這時候,雖然身染重病,但是瑪賽兒似乎還多少具備賣弄風情的條件,她剛滿三十歲,外貌姣好,身邊不乏追求者。十月的時候,她剛剛「因另一個人所造成的傷害而深受打擊」,而十一月的時候,她已然另有戀情。

  這位新的追求者相識多年,兩人是老友。瑪賽爾不曾預計兩人的友誼會轉換成愛情。在她所謂的「傷心十月」之時:她陷入絕望,並且深受傷害,「或許有許多更適合的人選,而我卻直覺地選擇您來給我力量去遺忘以及重拾歡笑。我請求您來聽我傾訴關於另一個人;您在我身邊,而我對他滿懷遺憾,我幾乎要恨您不是他。您的愛隱密又堅決,不求回報,甚至可說帶著英雄氣概,戰勝了我的執拗。由於您愛我愛到如此地步,我不可能再笨笨地說一切只剩絕望。」

  在第一封信中的瑪賽兒,並不知道第二封信中自己將要遭遇到的事情。某種程度,她帶點輕率。她雖然患病,但是依然有男人跟她求婚,並且大聲疾呼:「你看這不就是一個愛的證明?」對方因為擔心瑪賽兒會變心,要求她嫁給自己。然而,瑪賽兒,或許考慮到自己的病,也或許只是美麗女子的驕矜,她拒絕了。    

  拒絕了,然而仍不乏期待。她在信裡說:「我希望能重新上演這一幕,好來親吻這張臉,並說:我不會變心……」她解釋自己因為過於震驚,來不及給一個適當的回應。但是,這表白絕對給了她力量,她寫說:「讓我們在這句堅定又甜蜜的話語中睡去。……如果你愛我,我將會康復。」

  信的前半段如此,後半段則陰暗起來。她心情反覆,在甜蜜和自慚形穢之間來回。這封信從未寄出。對方永遠不知道她真正的心意。而在療養院住了一個月之後,她接到了對方的來信,讓她深受打擊。這位一個月前擔心她變心,開口求婚,急切的想確定兩人關係的男人,現在稱呼她為大姊,告訴她:「我要結婚了。」

  這一個月裡,情勢丕變的唯一理由,極可能就是瑪賽兒沒有寄出的這一封信。所謂「旁觀者清」,我在八十年後的距離觀看這些信件,看到了瑪賽兒從頭到尾沒有想到的一件事情:其實她傷害了這個男人。求婚被拒之後,這個男人的心態,其實跟瑪賽兒得知對方結婚時的感覺相去不遠。唯一差別大約只是他身體健康,故此不像瑪賽兒那樣悲情。但是深受打擊,感覺自尊被摧毀,感情被踐踏的程度是一樣的。

  要回復自信,或說要報復那個拒絕者,沒有比立即另結新歡更快速也更有效的方式了。男人選擇從愛情後退回到友情,深知這個作法的殺傷力,或者,不排斥他也隱隱預期了另一種效果:因著完全撤退,或許會喚起這個女人對自己的,更強烈的感情。

  他的盤算沒有錯。第三封信,也是所有信件中最長的一封信。瑪賽兒突然感覺這男子的珍貴了。他的缺點也變成了優點,因為「你的缺點是屬於我的。它們是我在不斷檢查你的時候,一點一點找到的。」「我寧願你向我揭露所有你不好看的地方。我會喜歡它們,因為它們是我的。其他人不會認得它們。」

  第三封信裡,瑪賽兒表露了她的憤怒,不平,失意,被傷害,以及她的脆弱,她的偽裝剛強;她的自尊與放棄自尊。這封信依舊沒有寄出。在一九三0年,男女關係還維持某種彬彬有禮的表相。她的這封信驚人的深刻,充滿情感,卑微又驕傲,破碎而又剛強。或就是因為信裡太多的真情,使她無法把信寄出去。

  十天之後,聖誕節。瑪賽兒寫了最後一封信,倔強地維持住她的驕傲。她參加舞會,跳舞,喝酒,狂歡,與某個糾纏她一晚上的男人吻別,回到自己的病房。

  她繼續活了三年多,直到一九三四年,因為肺結核身亡。

  關於「愛」,奧修說過一段話。他說:「一個成熟的人是不會墜入愛河的,他是在愛情中昇華。『墜入』一詞並不確切,只有不成熟的人會墜入,他們步履蹣跚,跌倒在愛中。他們企圖設法支撐和站穩,卻不能支撐住,他們無法站穩。

  「他們找到一個女人,他們就倒下了。她們找到了一個男人,她們就倒下了。他們隨時準備倒在地上,準備爬行,他們沒有支柱,沒有脊樑,他們沒有那種單獨站立的完整性。」

  在兩性之愛中,「成熟」通常不是必備條件。多數人,不拘年紀,智力高低,萬一愛了,大半如同奧修所說,是「沒有脊樑」的。瑪賽兒的這四封信極為簡短,然而深受世人喜愛。能夠屹立八十年不衰,最大理由是她寫出了愛情最酷厲的面貌。我們在愛情中蹣跚行走,倒下又爬起,破碎又黏回來。瑪賽兒在一九三0年書寫出的傷痛,與二0一五年的我們並無二致。我們與她的傷痛共鳴,因此感到撫慰,感到自己的卑微或渺小並不可恥。

序二

愛情的傷感與尊嚴
鍾文音


  「有時會因怨天尤人而永久地抹去那個倩影,有時又因極度的幸福而與那音容笑貌神交;不管怎樣地悲歡離合,我總是丟了魂。」──《戀人絮語》

  讀《留下我一個人》讓我想起法國作家羅蘭.巴特的代表作《戀人絮語》,在這本僅僅兩萬多字的小書裡,卻道盡了愛情的精神底層:對話、相思、依戀、呼喚、狂喜、獻辭、愛慾、懷抱、焦灼(膠著)、追求、情書、等待、默契、陶醉、豐溢、結合、僵化、慵倦、叨絮、爭吵、掙扎、飄泊、痛苦、傷疼、逆轉、醒悟、分離、回憶、遺忘……一見鍾情、多愁善感、無法理喻、一團亂麻、手足無措、騷動不安、無動於衷……因為苦痛,戀人終於發出「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

  但和《戀人絮語》迥異的是《留下我一個人》的作者是以自己的愛情故事作為解析的文本,是愛情傑作也是生命絕作,作者梭維若面對雙重陰影:死神追迫著她,愛神卻遺棄了她。在死神的罩袍籠罩下,她卻對愛情發出熾熱的希望之聲。然而在療養院,她卻收到了殘酷的分手信,對方要結婚了。

  「如果你愛我,我將會康復。」踏上療養院的火車途中,她寫下這樣的句子,但愛情沒有來,她也沒有康復。熾熱的文字,卻留給了世人,如其癡,如其情,生病者依然對愛情熾燙著。這才是真正的啟示,情人不過是個對象體,但每個人都該保有對愛情本身的溫度。

  這本書辭藻優美,如愛情散文詩。「無論我在哪裡。您都在我心裡。您牽引著我所有感受;我的感受是悲傷的,因為您不在身旁。我努力將這些感受連同細節都保留住,好讓它們最真實地呈獻給您。」文字如此真誠,緣於作者對生命的敏感度,以及她寫下這些文字並非為了出書,而是為了愛情的本身,故極其真切而動人。且也奇妙地解構了愛情讓人錐心的身心狀態,幾乎讓人拍案叫絕。切膚之痛,本是戀人獨有的敏感性,這使她變得既堅強又脆弱,如羅蘭.巴特所寫的:「禁不起最輕微的傷害。」

  梭維若在收到分手信後,據說獨自在療養院又度過了四年才病逝,不知這四年是如何度過漫漫長夜?看看她對痛苦的詮釋:「如果痛苦是陌生的,我們會有更多的力量來抵抗,因為不知道它的威力,我們只看到抗爭,並期盼在這之後能重拾更充實的生活。可是如果我們知道是什麼苦痛,便想舉手求饒。」陌生的痛苦使人不畏懼,反而知道苦痛是什麼時,人承受不住了。她挺過了分手的苦痛,卻沒有敵過病魔的打擊,最終懷著悵然的回憶告別人世,留下這本非常獨特的告白書。

  情人總是希望在彼此眼裡是獨一無二,且總認為自己所經歷的愛情亦是絕無僅有的,並且不相信會再重複同樣經歷的愛情,然而就像羅蘭.巴特所說的,當他在其他場合再遇對象時,忽然感覺自身情慾的散發時,他終於明白:「自己命中注定要在愛情中遊蕩,從這一個到那一個,直至生命的終結。」

  有些人的愛情就如蝴蝶,一朵花飛過另一朵花,吸吮著那愛情的甜汁,以愛情維生者,一旦失去戀人,世界便陡然罩了黑篷般的烏雲,昏暗欲死。可當愛情重新蒞臨生命時,黑罩篷又瞬間被移開了。於是戀人不禁會懷疑起先前的愛情怎麼消失無蹤了,愛情的箭原來是可以再刺中自己的。

  有些人的愛情卻一生一世僅有一個。

  梭維若的愛情即是沒有下一站,因為她的愛情列車只為對方而停。愛情的位置已難被取代,當愛情的種籽枯萎就不會再萌芽了。她只能獨飲自己的杯,這使得她的文字充滿一種奇特的傷感與無言的魅力:「感光的底片上浮現令人傷痛的姿勢;它們曾載滿誓言:空洞的底片守著這些誓言。」

  愛情本身幻化多端,愛情的到來與遠逝,往往飄忽難以捉摸,愛情和孤獨的互為一體。愛情是最難馴服的希望,也是最具野性的希望。因此當愛情客體離開時,世界彷彿凍結了,收到告別信時彷彿空氣稀薄了,難以呼吸了,世界停擺,心臟被刺痛,風不再流動,水不再長流。讀《留下我一個人》正是這種讓人美麗的疼痛感。

  「我好怕。我不想下車。我想留在沒人看見的角路。我想遺忘自己。若能繼續旅程,隨火車到很遠的地方,這會是多麼快樂!」然而他的愛不再包圍著她,白晝的光將夜的愛情美夢喚醒,「話語不再有聲音,動作不再有意義。」讀到此,忽然為所有困在情網裡的人感到一種同理的傷懷。

  以書信和日記寫下一段絕無僅有的愛情,雖然破碎,卻極其尊嚴。

  人生有多少惆悵,就有多少關於愛情失落的故事。然而失去愛情並不可怕,畢竟愛情消失時,也是生命多了一個記號時。認真的愛情,並不會隨著情人客體的消失而脆弱,因為認真的愛情將烙印在生命地圖裡,隨風消逝的是愛情客體,而不是愛情的本身。

序三

穿牆越界的雄渾女聲:讀《留下我一個人》
李欣倫


  我們對戀人說:「別留下我」,面對再也回不去的戀情,被留下的,總是淒涼,總是憂傷。但讀完《留下我一個人》,憂傷的情緒鍛鑄成某種強勁的力量,一掃「被遺留下」的消極被動,反而為此締造新義。
走讀字裡行間,我揣摩梭維若如何在「留下我一個人」的療養院裡,沮喪異常卻又滿懷熱情地寫下這些書信,我嘗試去體會──瑪賽兒對戀人說:「你無法了解是因為你無法體會」,是的,愛情中的暴烈與撕裂常來自於無法彼此體會──在那狹小禁錮的房間裡,為病所纏身;又接到戀人即將結婚的壞消息,那該是多麼嚴重的打擊,這如同死刑般的宣判強化了自古便有的可怖二元對立:健康與疾病、愛與無愛,這不僅是太不公平的壓倒性失敗,更是直至今日社會都還存在的人性扭曲:疾病(或殘疾)的人無權獲得愛,無怪乎梭維若在第一封信對戀人說:「你自己應該來生場病。」

  在那樣與外界禁絕的疾病世界,四處是有著凹陷的眼睛的病患,咳嗽聲此起彼落,梭維若僅能不斷召喚美好回憶,於虛空中引渡那些過去飽滿著愛、而如今枯槁的亡靈,全身浸入那猶帶春天氣息和繽紛色彩的過去。比起健康世界的人持續不斷推前的時間感與具體的計劃(結婚、工作等種種遠大的目標和可能),如同空間的強烈隔絕,病患的時間感也同樣遲滯,他們「被留在」──「留下我一個人」不僅指向愛的背離,更是日常生活的全面棄守──個人所珍藏的時間摺頁裡,被留在一無所有、只能專注於眼前自身的狀態。因此,書中有不少與戀人相處的回憶,無論是顏色、氣味、觸感,細緻的程度彷若文字寫真,我們能從那樣猶晃耀著昔日甜蜜的碎片中,感受到梭維若的愛與被愛,當愛情猶在,她嘗試以戀人的方式來感受,所有細節皆以鮮明的光影刺激體膚、震顫毛孔,讓讀者充分感受生之激情與美好暈眩;當往事已矣,被獨留在療養院的她,以同樣敏銳的感官,凝視痛苦來源。

  失戀不僅是心理上的,更是身體上的,如《愛在瘟疫蔓延時》中的阿里薩,思念讓他病入膏肓,「腹瀉、吐綠水,失去了辨別方向的能力,還常常突然昏厥」,此時唯有戀人的愛方能解救,於是梭維若說「如果你愛我,我將會康復」,這即是李瓶兒對西門慶說;白流蘇對范柳原說:「你是醫我的藥」。但較諸於這些虛構人物被動為愛所痛擊,並無助渴盼著良人/良藥,梭維若在心痛之餘,以解剖學家的目光和哲學家的思路凝視疼痛於自身上的快速佈署。作者寫抽象的心痛如何具象地折映於身體上,「我以為有人拿一把銳利的刀,慢慢割著我的肉」,她對痛苦如何與攀附、寄宿於日常生活;在宿主(失戀者)身上變化著體積、重量和勢力有深刻細緻的覺察,知曉它在甚麼時刻最具殺傷力;而何時表面上已消散、實則醞釀著更巨大的後座力──「會有一些平靜時刻,我們訝異自己竟然毫無感覺;我們默默等待那些會驟然使得疼痛再生的句子、聲音、味道」。

  除了凝視自身痛苦外,被留下的戀人只能在停滯的時空裡想像並檢視對方,對方曾說過的話、來信所使用的字詞,在被留下來的人眼中,皆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因此這一封封再無法對話的信中,很多是從「戀人絮語」般的字斟句酌出發,但正因這獨自存有並與外界隔閡的狀態,發展成雄渾而迴旋的辯證,將原先依存的戀人獨立出來並「陌生化」,抽離掉愛(同時也滌慮了盲目)的成分,她所逼視的是最赤裸也最原始的生命本然──男人與女人,以及,「我」自己。因此,信中有不少對浮世男女的反思,不獨專屬於三○年代;那些開口閉口「我先生」的女子事實上至今猶存,而那些柔情似水但善變也善辯的男子也不難見著,換言之,這被獨留下來的女病人──事實上,「女病人」具有強烈的顛覆意味,如同「閣樓上的瘋婦」那樣挑戰常規──所見乃穿越時空,跨越性別,既普世又不乏諭示意味。於是,跨越男女,回到一個無法分類的「我」才是最究極之解藥,這即是瑪賽兒所謂的「避風港」:「在沮喪中就是因為可以感覺到自己,才有力量支撐下去。就算一切都變了,一切都使我痛苦,我還是我和我自己。」

  從這個角度來看,「留下我一個人」不再令人神傷,正因被留在那幽閉的時空,梭維若從愛情越渡到男女關係,細細分析昔日戀人的背後,不是情緒宣洩式的清算,而是對自身最真誠也最透徹的回眸。無論從出版後被不同書商重新出版;還是幾十年後多位女演員、女主播以聲演繹,證明梭維若所留下的,不再是軟綿絮語或淒楚悲歌,而是從療養院破牆越界而出的;亮麗、渾厚又磅礡的女聲。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132060
  • 叢書系列:NeoReading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3 x 20 x 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1930年11月7
 
「你看這不就是一個愛的證明?」火車的節奏不斷加強這個句子。好冷;我試著睡一下,蜷縮在角落裡。──怎麼會這麼冷!──這列火車為什麼出發了?做傻事時會有的焦慮緊壓著喉嚨;我離開一份脆弱的幸福,再度回到療養院;真傻。這幾個禮拜我有過些許歡愉,有喜就有悲,我應會得到不少痛苦。
 
「你看這不就是一個愛的證明?」我重新看著前一天晚上向我訴說這個句子,那張痛苦的臉。我從交疊的影像中看到同一張臉,緊依著我的臉,眼裡含著盈盈淚水,對我說:「嫁給我,然您終究會變心……」我希望能重新上演這一幕,好來親吻這張臉,並說:「我不會變心」。但世事無法重新來過,而這個句子,我也不該將它說出,因為我不懂得在適當時機說話,亦不懂得使用適合語氣。我太容易激動,為了不讓自己失去理智,我便強悍起來。要怎麼做才能讓別人感受到情感所引發的震撼,就在其確切發生的當下?讓我們在這句堅定又甜蜜的話語中睡去:「你看這不就是一個愛的證明?」我寄予你一記飛吻。如果你愛我,我將會康復。
 
等我病好後,你將看到一切都會很好。我喜歡稱你為「你」,反正你不在這裡。我不習慣這麼做,這好像是禁止的:能這麼做真棒。你認為會有這麼一天,我可以稱你為「你」嗎?等我病好後,你再也不會覺得我的脾氣不好。我是生病的人。你跟我說病人都會儘量對身旁的人更溫柔些;你還對我舉例說明。我不喜歡在說教的你;你讓我想打哈欠,而且,你若對我有所指責,這是因為你沒那麼愛我了:你拿我跟別人比較。病人都很溫柔,可是我,我卻累垮了;我所有氣力都消耗在要不停對那些聽不懂的人說:「謝謝!」然而你,你要一聲「謝謝」做什麼?你無法了解,因為你不能夠體會。我問過你,如果你,一連八天就好,都沒有睡,你會是怎樣心情。你回答說這不可能發生在你身上,但這應不好受。顯然你無法了解。此外,我知道:當我們在鄉下時,你並不快樂;你比較想留在巴黎,你的女性友人在那兒。你於是急著離開,覺得我很煩。你看,這又是件非我所願的事情:我以為請你來會讓你高興。在巴黎,你會更加體貼……而你也會覺得我比較體貼:她在那裡。而且你不喜歡病人。我想,你應會贊成把病人通通關起來消滅掉。你自己應來生場病。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聯合文學出版社電子書全書系展:用書來妝扮自己,單書85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社科加碼折20
  • 三采暢銷展
  • BL漫畫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