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三國演義源流研究 下編:傳播研究

三國演義源流研究 下編:傳播研究

  • 定價:220
  • 優惠價:919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18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具有開拓性意義的學術力作,首次將《三國演義》的成書、文本與傳播作為一個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整體,進行全方位的系統的考察與研究,力圖在中國文化流變的大背景上,探求這一文學和社會精神現象的形成機制,及其所包含的文化意蘊與美學特質,揭示其文化史意義,進而從特定角度與側面觀照中華民族追求真善美的心路歷程,總結中國長篇小說演進的某些規律性內容。下編五章為傳播研究,主要考索了《三國演義》在文本系統、戲曲系統、說唱系統傳播的歷史過程、空間範圍與傳播途徑、傳播方式,進而觀照《三國演義》對中國社會各層面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本書特色

  本書立意新穎,構架恢弘,視野開闊,資料豐贍,論證嚴謹精當,時有精闢之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多有創新,是《三國演義》與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的新收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關四平


  祖籍山東省平度市,1953年生於黑龍江省綏化市。1987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1999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哈爾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關四平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在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上用力尤勤。著作主要有:《后妃的命運》(1991年)、《中國古代文學叢論》(1999年)、《三國演義源流研究》(初版於2001年,再版於2003年,2009年出修訂三版)、《唐代小說文化意蘊探微》(2012年)、《中國古代禁毀小說漫話》(合著,1999年)。校點有:周曰校刊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合作,1994年)、《中國才子佳人小說精選》(合作,1994年)、《太平廣記》(合作,1995年)。此外,在《文學遺產》、《文藝研究》、《紅樓夢學刊》、《明清小說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文摘》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社會兼職主要有:中國三國演義學會副會長、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西遊記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戲曲研究會理事、黑龍江省文學學會副會長、黑龍江省紅樓夢學會祕書長。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研究小說傳播接受的理論意義
第二節 《三國》傳播的整體特徵

第二章 文本系統的傳播
第一節 版本演變與傳播歷程
一、抄本傳播與明初文化
二、明刊本的演化與傳播
三、清刊本的流行與評價
第二節 文本傳播的途徑與方式
一、抄錄流傳
二、銷購管道
三、贈送借閱
第三節 讀者群體文化素質考察
一、明代教育與文本傳播範圍考
二、清代教育與文本傳播範圍考

第三章 戲曲系統的傳播
第一節 明清雜劇傳奇三國戲考論
一、明代三國戲劇目考略
二、清代三國戲劇目考略
三、三國戲與小說關係論
第二節 清代「花部」中的三國戲考論
一、地方戲中的三國戲
二、京劇三國戲小考
第三節 明清三國戲傳播的廣泛性
一、聲腔流行區域考
二、戲班演出場所考
三、觀眾接受層面論

第四章 說唱系統的傳播
第一節 說《三國》的歷史發展與流布範圍
一、明清近代說《三國》考略
二、說《三國》與小說關係論
三、說《三國》流布範圍考察
第二節 唱《三國》的主要作品與流行區域
一、吳語區域唱《三國》作品考
二、粵閩語區域唱《三國》作品考
三、北方語區域唱《三國》作品考
四、少數民族區域唱《三國》概說

第五章 社會文化影響論
第一節 總論
一、顯性影響論略
二、隱性影響論略
第二節 社會政治影響論
一、轉變政治傾向性之功效
二、強化政治凝聚力之作用
第三節 軍事領域影響論
一、兵家作戰的兵法庫
二、民眾戰爭的教科書
第四節 文學創作影響論
一、對小說創作的影響
二、對詩歌創作的影響

主要引用與參考書目

後記
再版後記
三版後記

附錄
高屋建瓴 開拓創新  沈伯俊 ——評《三國演義源流研究》
考鏡源流 探尋文化底蘊  蕭相愷 ——評《三國演義源流研究》
 



  《三國演義》在中國文學中的崇高地位,不僅在於它是古代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以及歷史小說中最成功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在中國古代小說中,還沒有一部作品能像《三國演義》這樣,得以藉由各種形式的廣泛傳播,為社會不同階層、不同人群所接受,並在數百年的民族精神生活中產生過如此巨大的影響。如何解釋這一現象呢?我以為,這主要在於《三國演義》不是一般意義的古代歷史小說,而是一部「史詩」性質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是一部代表中華民族一定歷史時期「文化精神」的「文化經典」。

  《三國演義》可稱為具有「史詩性質」的作品,因為它既不是對原生史詩的模仿,也不僅僅是史詩式的作品。在成書過程及題材內容,特別是因其經歷了長期的累積,在表現一定時代民族的行為方式和精神方面都類似史詩,但它並非產生於原始「史詩時代」,敘事語言和方式也與史詩有差別——這一切當然與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和文化演進的特殊性有關——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又可以稱《三國演義》為「中國式的史詩」,或相對於世界其他各民族的原生史詩,稱其為「亞史詩」。

  四平的這篇論文是將《三國演義》的成書、文本與傳播三者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全方位的、系統的綜合考察與研究,規模十分宏大。其中特別注意了將《三國演義》的成書、文本內容與傳播影響置於中國文化流變的大背景上,力圖在具體考察分析的基礎上,描述出這一社會精神現象發生發展的過程,揭示其文化史意義,並從側面觀照中華民族的心路歷程。本文從選題到結構,從理論起點到論述方法,從材料的蒐羅到辨析,都能在前輩與當代研究者成果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亦可以說不僅集同課題研究之大成,又有新的開拓進展。

  四平的博士論文評價很高,我深以四平獲得的成績感到欣慰和驕傲。現在四平的這篇論文得到了出版的機會,我更是感到由衷的高興。

  當然,這並不是說四平的這本書已經把《三國演義》的成書、文本與傳播影響一系列問題全部說清論透——如同我上面已經說過的,《三國演義》的成書、傳播及對中國文化的巨大影響已經成為一種綿延數百年的社會精神現象,因此對《三國演義》的研究絕不可能由某一個人畢其功於一役。如是,則儘管四平的這本書不可避免地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缺陷,但對《三國演義》研究來說,也許可以說是一個新的起點。

李時人寫於上海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732844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4.8 x 21 x 0.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研究小說傳播接受的理論意義


文學創作是三位一體的動態流動過程,其中包括三個主要環節:作者創作、作品成果、傳播接受。第一環是作者構思、蒐集素材到寫作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作者將其思想感情、心靈人格、審美理想傾注於筆端,現形為紙上的文字語言符號。第二環是文學創作的物化形態,是文學的物質載體,是文學得以存留與傳播的基礎。第三環是作品透過傳播達於讀者,為其閱讀接受的階段,是文學潛在的文學性與審美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的過程,也是文學創作目的最後完成的標誌。這三個環節缺一不可,沒有作者的創作,文學作品就不可能產生;沒有作品成果,文學就失去了物質載體,無法傳播開去;沒有傳播接受,作品便會塵封高閣,無法獲得現實的生命。因此,作品的傳播與為讀者閱讀接受,理當納入文學創作全過程中而加以關注與研究。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古典文學】看見古籍之美,認識古人美學,參展電子書單書75折、雙書7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