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光點台灣:教堂@村落

光點台灣:教堂@村落

  • 定價:500
  • 優惠價:945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2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教堂,之於村落,是地方上的一個地景、一棟屋舍……是人們遭遇困難時的避難所,更是一個默默存在於村落裡的家;教會與村民之間的關係,並不在於建築本身,而在於透過蘊藏於這份信仰裡的愛,由過去到如今,都在每個世代成為生活上的幫助、心靈上的安慰;在許多灰暗人生路途中,點亮生命的亮光;當村落逐漸凋零時,隨著人們的離去,教堂也冷清了下來,甚至成為靜靜述說過往記憶的一方廢墟,深情地見證一頁頁的城鄉故事。

  隨著跨越國界、種族,而世代傳承的傳道者,畢生貢獻於一處偏鄉聚落,他們將村落視為自己的教區,來面對每個身處困境的地方生活與生命,其所憑藉的,往往都不在於個人的才能與智慧,而是來自信仰所帶來的信念與信心;對於許多牧者而言,他們與土地上的人站在一起,去體會他們生活中的苦難、竭盡心力地去關照著生命中的種種需要,以實際的關懷行動,具體實踐出更深刻的生命哲學,並透過這樣的方式引領更多人,得以真實體認到信仰的真諦。因此,教會之於村落的意義,已不再僅封閉於圍牆內的「教堂」、侷限於空間裡的宗教儀式,透過兒童與老人的日常陪伴、弱勢族群的關懷、地方產業的行銷、原住民母語的推廣……等等看似平凡的基礎工作,成為療癒人們身心、活化經濟、激發文化省思的新機會與生命的價值觀點與存在意涵之探討,進而立定了鄉鎮教堂之於村落生活文化的存在意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志銘


  投入人文研究領域近三十載,長期於大學執教,並專研建築學及藝術教育,城鄉文化為其研究主軸。於學術沈潛的過程,從藝術文化的研究者與教育者,成為城鄉美學的推廣者,每年在島嶼的各處生活聚落間穿梭數萬公里,然而,其間感受的夢想與感動無法被里程計數,寫作是唯一的抒發方式,分享與訴說著每段旅程中,那些蘊藏溫度與生命觸動的島嶼生活經驗。
 

目錄

前言
栽種於果園裡的生命果實──嘉義民雄/民雄靈糧堂
由教堂走向果園中的宣教事工──花蓮瑞穗/鶴岡長老教會
在「小米收穫祭」裡看見回歸的排灣文化──台東太麻里/新香蘭長老教會
在腳底看見的生命苦痛與需要──台東長濱/長濱天主堂
以社區為教區的文化實踐──台東長濱/長光長老教會
一起回Yaki及Yutas的家──宜蘭南澳/金岳部落
見證成功神學的三個泰雅部落──新北烏來/福山長老教會
橫越於各國、各族、各家的愛──台南鹽水/天主聖神堂
典藏於「童玩節」裡的一段地方藝文故事──宜蘭羅東/蘭陽青年會
在失去盼望的村落看見心靈的故鄉──台南白河/林子內長老教會
在錦鯉與「香蕉魚」之間的生命觀點──雲林崙背/舊水尾教堂
由傳說到生活裡的生命故事──彰化芳苑/草湖長老教會
有愛的城市邊陲地帶──台北木柵/萬芳浸信會
在生活的陪伴中看見的生命亮光──雲林水林/水林長老教會
由沒落的「路上」邁向希望未來的旅程──彰化芳苑/路上長老教會
因缺乏而沒落‧當看見需要而走進的村落──嘉義東石/台灣路得關懷發展協會
在本土文化中培育的向日葵學園──彰化竹塘/竹塘長老教會
綠色山谷裡的漂流木教堂與希望之家──台南玉井/加利利漂流木方舟教堂
走過紙廠歷史在職場宣教的「方舟」──宜蘭五結/四結長老教會
由外地到在地的陪伴與同在──彰化大城/大城長老教會
「白話字」聖經裡的愛與文化認同──台南白河/白水溪長老教會
典藏於身心靈裡的生命音符──嘉義水上/水上長老教會
稻米田裡的溫情與悲傷──雲林莿桐/莿桐長老教會
在鴉片與貧困中重新看見的生命價值──嘉義鹿草/下半天長老教會
在土匪與舉人生命中看見的神蹟──嘉義義竹/東後寮長老教會
帶領四方族群走過百年歲月的生命殿堂──屏東萬金/萬金聖母聖殿
 

導讀

追尋島嶼之心的三部曲

  首部曲——跨越族群與地理的文化探索


  由地方產業觀點出發,以教會為基地,集合著一群外地大學生為團隊成員,藉由嘉義民雄的鳳梨與芭樂等在地農產,開啟了偏鄉生活的議題;阿美族的「葳璐克」與外來種的阿薩姆茶,都是一種地方產業、一份維生的能量,但卻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地方文化內容,然而,透過這段產業再生經驗,除了看見隱藏於殘酷風災、架疊著種種偏鄉困境當中的祝福,也更進一步就此展開對原民文化議題的探索:在阿美族長光部落的「松年大學」、東排灣族的「小米收穫祭」,均是一步步地在尋回失落已久的母族文化;一群成長於南澳山區的泰雅年輕人,攜手陪伴著部落的Yaki及Yutas回舊部落老家,他們由主流文化的時代趨勢洪流中,學習著如何站穩自己的腳步,彼此激發、凝聚出對家鄉的認同感,進而共創部落文化的未來性;其中,透過從南澳走向烏來的林慶台牧師,在電影演員的身份與真實人生的轉折過程,帶出許多原鄉生活窘迫、文化傳承困難的普世性問題,並找到接起文化斷層的路徑;來自泰雅部落的巫福生神父,同樣也以使命傳承的觀點,承先啟後地完成文化經營與宣教工作;另一條軸線則將鏡頭聚焦在一群來自歐美的外國傳道者:吳若石神父藉由腳底按摩技術,形成部落生活的謀生技能、秘克琳神父則以民俗技藝,來協助台灣突破被國際孤立的景況。凡此種種,不僅透過部落經營過程,來引領出原住民自身的文化自省與再實踐,更在其中不斷交織出跨種族、地域人文的多元思考。

  二部曲中,看見偏鄉聚落、弱勢族群的生命追尋

  老年化與少子化等偏鄉景況,早已是普世性的社會現象,各地的教會,當面對著弱勢家庭的生活困境,或許透過社區營造的模式、社工觀點的社區服務與教育陪伴、在災害後所激發出的共生意識;其中,除了述說著教會與牧者的扶助、在悲苦心靈中的安慰外,更引領著這群人們走過種種艱辛,讓他們重新看見自我、期許明天,這些不僅闡釋了「以社區為教區」的教牧觀念,相對的,上帝透過這些經歷著種種苦難的人們,也讓牧者們在神職工作中看見了畢生貢獻己身背後的使命與意涵,而詮釋出生命存在的價值。在「錦鯉」與「香蕉魚」間的產業經營觀點,則更進一步跳脫教會與教義的宗教思維,延展出另一種關於生命議題的討論模式,同時也為偏鄉弱勢的生活提供出不同的思考途徑。

  回溯教會與村落歷史,來回應現代偏鄉景況的第三部曲

  當將時間軸往前推,一部部關於過去教會的傳奇故事與村落歷史,透過不同時代、地方特質與人物背景等多面向的討論,串聯著生活與生命觀點上的深度思考;對照著當今的生活景況,更引人深深發覺,這份信仰所傳遞的愛,更是自古以來始終都存在於人們的生活當中……這是一段回顧過往的過去式,卻也與現代教會工作的進行式遙遙呼應著,在每個世代都交織出教堂之於村落的存在意義。

  無論文化經營、社區營造或學童教育、生活陪伴等等,這些作為均僅是以教堂為核心場域,順著這條沿信仰而行的討論軸線,道出存在於鄉村教會與都會間的差異性,也透過外地到在地的牧者,其心力與生命付出的過程,來閱讀島嶼上的不同村落。因此,個別故事所述說出的生活經驗,目的在於引發更深層的生命議題與價值觀點上的討論,以反芻「愛」的信仰核心價值,交織出這本書的架構核心。

  事實上,本書同樣維持「島嶼行旅」序列的撰寫手法與編輯思考,所有文章的先後排序、單篇文章的段落,都以分鏡式的文字情境、影像畫面的腳本概念來鋪陳閱讀的節奏;本書無意著重在談論與推崇信仰的價值,而是期待透過教堂之於村落的生活觀點,來對比台灣移民觀點下的傳統信仰文化,期待透過差異的凸顯,來刻畫出在地生活與村落發展史上的完整面貌。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091084
  • 叢書系列:人文社科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