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書展
就這樣開了一家書店:永樂座的故事

就這樣開了一家書店:永樂座的故事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7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當眾口紛雜預言紙書末日,她,就這樣開了一家書店。
臺灣文壇迷人的風景,在此不斷、不斷上演……

  永樂座是一九二○年代大稻埕知名的劇院,現早已被拆除,一磚一瓦也不剩。近百年後,二○一一年七月三十日,盛夏的週末夜,鬼門開的前一晚,「永楽座」書店降生在泰順街一處地下室,生肖兔,獅子座。

  一間不只是書店的書店於焉誕生。在這裡,有人收書賣書、有人讀書談書,所有人,都愛書。愛書人和書的生命也都如戲;在「永楽座」舞台上,他們成為永遠的主角。臺灣文壇最迷人的風景,就在這裡不斷、不斷上演……

  「書店還在的時候,我會盡一切的努力。書店關門,我就走。我始終希望自己這麼灑脫。」石芳瑜的「永楽座」風風火火地來,或許也會和紙本書一起、像當年的劇院在時代洪流中消失。但在我們都能放下對書的眷戀、灑脫之前,你一定要認識近年來文壇中最重要的風景:「永楽座」。

  李維菁、高翊峰、許悔之、劉克襄、吳明益、陳雨航、鴻鴻、陳列……那些你愛的作家們,都曾在這裡駐足。那些你還沒愛上的,也或許正在「永楽座」裡奮鬥、掙扎,為人生中第一場新書分享會手心冒汗。你或許可與大作家一親芳澤,也能找到書櫃裡下一個新歡。

  「永楽座」魔力:下一秒,會遇到哪本書、哪個人,進入什麼樣的世界,都是未知。

  作為人與書交會、偶遇的場所,書店一直具有吸引人們在其中探索、思考、沉澱的魅力。而二手書店更可說是讓輾轉漂流的書籍,與知音讀者再次邂逅、彰顯人與書偶然相遇的光芒與價值之所在。但是一間二手書店究竟是如何開始的?這些二手書究竟是從哪裡來,又有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與來歷?二手書店又是如何藉由書,串聯起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緣分?「永楽座」書店的主人石芳瑜,將書店從無到有一路走來的經驗點滴化為文字,讓更多的讀者能一窺人與書背後的故事。

名人推薦

  果子離(作家)
  阿 盛(作家)
  許悔之(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總編輯)
  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張鐵志(文化評論人)
  詹正德(有河Book書店負責人)
  劉克襄(作家)
  蔡漢忠(草祭二手書店負責人)

  他們都在「永楽座」,等你發掘這間「不只是書店的書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石芳瑜


  大學讀圖書館系,在美國唸了傳播藝術的碩士,目前仍在東華攻讀第二個碩士──華文創作。任職過公關公司、有線電視及電臺。有很長的一段時光繭居家中,有時寫字,有時翻譯。中年開始思考創作的可能。突然一個轉念,於2011年夏天開起了「永楽座」書店。得過幾個文學獎,翻譯過書籍若干。著有《花轎、牛車、偉士牌:台灣愛情四百年》。
 

目錄

推薦序:書與人的神祕交會
推薦序:很直的書店,很直的老闆娘

啟程:就這樣開始了一家書店

收書記
教我收書的人──記九份樂伯與青康藏何大哥
收書初體驗
召喚過去與未來
「邊緣」收書人
頂樓的女孩
作家們的書架
亡者之書
書畫與珍本的神祕之路
頂樓的女孩之二
一直在路上

那些人,那些事
像個孩子似的──記與許悔之與陳夏民的相識
走進地下室的浮光
我願為你朗讀──永樂座的朗讀會
巷弄裡的讀書聲──專業帶讀讀書會
地震四疊
穿梭山林與菜市場的詩人劉克襄
英氣、客氣與小鎮氣味的陳雨航
曾與我合作過的團體與個人
行過大稻埕──短暫的「保安店」
那些同事們教我的事
星星眷顧的書店

那些賣書人教我的事
過於喧囂的孤獨──側寫重新橋下的二手市場和Booker大哥
河邊的那家書店──有河Book
古本屋的女主人──記茉莉、胡思、舊香居、時光與文自秀書房
南臺灣的鐵漢──草祭二手書店蔡漢忠
新手老闆群像
踏入獨立書店協會
團結的熱情──「臺出陣」與「友善書業合作社」的誕生

書店因緣
記憶,重慶南路
從光華商場到牯嶺街
「國際學舍書展」到「臺北國際書展」
圖書館與我

未完待續:尋找理想的書店
 



書與人的神祕交會


  當初乍聞石芳瑜要開書店,如同青天霹靂,不敢置信。聽說整件事情緣起心動,身體力行,前後時間不長,但她不像是運籌帷幄的事業家,也不是衝動熱血的冒險家,加上個性出了名的小迷糊,不是出門忘了帶錢包,就是錢包帶了沒帶錢。這樣開書店真的可以嗎?

  說是憨人憨膽,不如說行動力強。石芳瑜向來不是瞻前顧後、扭扭捏捏的性格,想定了就做,出手、退場快狠準,據說這和星座有關。於是,「永楽座」二手書店說開就開,而且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極盛時期,多達三家。喔,不應稱極盛時期,創業維艱,其中辛苦難以想像,只不過開店之後諸多業務,每次轉折,每個延伸,都很自然,感覺像順水行舟,滑轉無滯。然後有一天聽說她考上研究所,臺北花蓮兩邊跑,分身有術。更厲害的是,身為「板娘」的她,居然不知不覺將書店經營的百般滋味,結集成書。這一路走來,就像她自承的,奇幻之旅。

  這一趟奇幻之旅,幸賴臉書興起,店主隨業績或大小事而起起伏伏的憂心歡喜,常不掩飾的記錄於臉書裡,也因為石芳瑜這麼一寫,我們這些敲邊鼓的人,才知道開個店,實在不簡單。看似水到渠成,其實水波不驚之下帶有暗流漩渦,鴨子自己不講我們不知道其划水的努力。就好比某些朋友看待獨立書店,產生錯誤折射。近幾年,獨立書店成為話題,經網友分享文圖,紀錄片與媒體報導,獨立書店被塑造為一種形象,美美的,柔柔的,充滿智慧光芒,彷彿出入一圈,便能智慧開啟,見到光,遇到美麗愛情。或許出自於浪漫的想像,有些讀者以朝聖心情走訪,發現不如預想,不免失望而有所批評。其實表面的優雅、瀟灑之外,開一家店,背後辛苦很少人知道。

  倒不是掃興,不讓顧客在小書店裡小確幸,而是想到,每家獨立書店業者都有理念、故事與創業心路,在逛書買書之餘,若能更深一層瞭解,那就更好了。我們少有機會聽到大型連鎖書店的老闆談書,媒體報導大書店,多聚焦於經營策略、兩岸布局,不若獨立書店,金主就是店主或兼店員,他們打理一切,說起開店緣起、現況到周邊瑣事,都是生動的心情故事。而二手書店故事更多,主要原因在於收書,這是新書書店沒有的業務。許多故事便在收書的路上。

  一個愛書人,會把藏書賣掉,一定有特殊緣由,與書的聚合,緣起緣滅,這裡頭故事很多,收書的樂趣就在這裡。收書人,與書,與原書主人,第一線接觸,你無法預知會碰到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場所,什麼樣的書籍,買賣成不成自有情義在,其中有驚喜(當然也可能平淡無奇),有感嘆,是聊不完的話題,也是舊書業者的專利。

  石芳瑜的書店故事就從收書說起。

  前輩有開示:「收書,才有比較高的利潤,更重要的是學習收書的應對,還有從收書這事,看看別人的書架,以及人生百態。」可能出道不夠久,收書一事,只是本書其中一輯,也許還不足以看見人生百態,但文章呈現出來的生命切片,己讓我們領會到,為什麼石芳瑜會說:「二手書總是召喚著過往回憶以及不可知的未來,引領一些神祕的人生交會。」

  本書寫收書、賣書、讀書、推書,也寫書店、書街、書人、書市、書展、圖書館、讀書會、朗讀會,書是交集關鍵字,主題卻不是書。不說書的身世,聊的是與書人、文友的合作、互動或磨合(所謂的人生交會),這些人,不外乎收書對象、作家、同事、同業和出版社人員,剪影般,幾筆勾勒,形象鮮明。

  隨興隨緣,憑恃一點傻氣,一點帥氣,一點點浩然正氣,就這樣勇闖江湖,石芳瑜──寫到這裡,憋不住了,叫這名字三個字很不習慣,叫回花名好了──寶兒開書店,給我的感覺濃縮起來就這十二個字:算計少,牢騷多;利潤少,收穫多。從這件事看見她的勇氣與天真,已經不是青春年少的年紀了,還保有這分天真,真不容易。

  書中這一段話分外可愛:「由於開店的決定倉促,我總是在尋找巧合,當成是『天啓』,增加自己做一行的信心。」真的,開店風險高,開書店尤其不安全。有時候最初的「天啟」,淪為最後的「天譴」,諸多事例,血跡斑斑可考。我想,如果「永楽座」二手書店,或者從書店延伸出去的生涯規畫,運作順暢,成為,嗯,不敢說典範,至少是一分創業參考,或許可以給後繼者「增加自己做一行的信心」,那麼這本書的出版,可說是功德無量吧。

果子離



很直的書店,很直的老闆娘


  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永楽座」書店的老闆娘石芳瑜,那應該就是「直」。

  因為直,有時候我都擔心她會不小心得罪人。不是她不懂人情世故,畢竟她在許多時候對朋友的阿沙力可能比我更乾脆,而是在許多時候,她無法輕信他人的說法,下意識不願意相信某些事情乍看之下的樣子。

  認識久了,我才知道「相信」這一個概念對她而言有多重要。

  只要遇到稍微複雜的話題,就算是由熟識的好友開的口,她也一樣非找到解答不可。我也曾有幾次與她討論某些議題時,發現她的眼神望向我身後,彷彿正朝著窗外天空借取靈感,要找到過往某一個足以印證的理論,或是非得等到過幾天她確實查證了我所言非假,她才安心地說:「是,我同意你。」

  這樣的堅持,以及言談中偶爾出現的閃神,常讓我擔心會有新朋友誤以為她有架子,稍微難以親近,但其實上她正為了能夠堅定地相信朋友的說法,內心細密運作,認真思考著。

  她就是這樣直的人。而這樣直的人,開了一家一樣直的書店(店內經常舉辦社會議題的座談與活動),你大概就能理解這件事本身就是跌跌撞撞的保證。

  書店經營本來就是難題,思索書與人與生意之間的關係則更難,若再加上外在因素搗亂,大概就會讓人萌生退意。例如店租或是店面問題。「永楽座」是我從事出版業以來,遇過搬家次數最多的一家書店:從早期師大地下室,到了臺電大樓附近巷弄的二樓,期間還有短暫的師大分店與保安分店,再到最後於羅斯福路三段巷弄中的現址。

  短短五年內搬家超過三次的紀錄,或許沒有幾家書店可比。這應該也是書店史上可與孟母三遷相比擬的一段妙事。往昔孟母為了孩子的教育環境而練出快速搬家的功夫,但「永楽座」的遷徙,每一段都有不少故事,其中有苦有樂,當然也帶點殘酷的幻滅。

  我還記得,每一次「永楽座」搬家前夕,石芳瑜總會笑著對我說:「這一次搬家,一定會更好!」口氣當中會流露出大姐大的豪氣,然後向我分析新店面的優勢,有時候還會立刻抓著我說:「走,帶你去看店面!真的很棒!」

  看似精明的她,其實令人捏一把冷汗,為她擔心。有時我覺得我和她很像,嘴裡頭頭是道,也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但過分樂觀的個性,有時候會害我們忘記自己其實踏上一條不太穩固的路:這路偶爾會變成爛泥地,讓我們深陷其中,走不出去。

  幸好,經歷了那麼多事情,「永楽座」書店依然存在,石芳瑜甚至還偷了時間到花蓮東華大學華文系念創作MFA課程。一路跌跌撞撞的過程,從書店經營慢慢轉變成練習騎腳踏車以及修理宿舍網路,在臉書看著石芳瑜忙於求知、創作之時,還不忘安排書店活動、推廣書籍,或為「相信」的議題而持續努力(她在臺灣出版自由陣線也擔任一角),著實為她開心。

  不過,對,人世間永遠總有這個最殘酷的不過,雖然石芳瑜看似越來越得心應手、經營生意也越來越「精明」,但身為一個和她一樣,不能輕易相信他人(臉書狀態)的人,我總想質疑她一句:「我知道妳相信書的價值,但別忘了所有勞動都是要領薪水的啊!……好啦,無論如何,這位大姐大,加油!」

陳夏民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813598
  • 叢書系列:閃亮人生系列
  • 規格:平裝 / 292頁 / 14.8 x 21 x 1.4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啟程:就這樣開始了一家書店

二○一一年五月,我剛剛結束一個臺灣愛情歷史的寫作計畫,臺灣史原不是我熟悉的領域,只是憑藉著閱讀與了解臺灣過往的興趣,努力了一兩年。寫完之後精力耗盡,年紀也不輕了,不知道接下來該寫些什麼?家庭主婦生涯多年,大概又要回去有一搭沒一搭地投投稿或接些採訪稿吧。

當年因為育兒生活單調重複,開始創作的契機多少是為了抒發心情,只是沒想到書寫是一條更辛苦、漫長的路,寫作時的興奮感與衝勁有點消退,我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夠繼續寫下去?而且是以家庭主婦的身分,專事於「寫作」?

大約在二○○九年秋冬,我的人生安安靜靜地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像是擱淺沙洲的小船,卡住了,看不見未來的方向,有一部分的心情崩壞難癒。寫作似乎也難以為繼,但面對兩年來因寫作計畫所引發的動力,加上好不容易女兒也長大了,我突然覺得我的人生必須改變,必須給自己一個扭轉扳正的機會,避開幽暗小徑,讓自己面向大海,或許就會春暖花開;面向人群,心情和眼界也許會更加開闊。

巧的是剛好就在一個月後,位於泰順街「Café Philo」地下室的布拉格書店宣布歇業,而咖啡廳和書店的老闆我都認識。接著,咖啡廳老闆在臉書上貼出了徵求新合作夥伴的說明告示,我突然覺得這應該就是老天爺給的機會。一如《聖經‧創世紀》裡說的:「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回家跟先生說了開書店的想法,先生覺得我八成瘋了。反對的原因是因為他覺得沒什麼人會買書,其次是因為我當了家庭主婦十幾年,家事況且做不好了,更遑論開店。「妳到底行不行啊?」

我先生是一個不喜歡閱讀的人,但越是外行就越「好騙」。我指著家裡地板上越堆越多的書,告訴他:「怎麼沒人買?我認識的人買的書都比我多。」至於行不行?我開始娓娓道來自己對書店的想法,搬出自己是唸「圖書館系」的專業背景(但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然而最重要的關鍵是:當時地下室的租金只要兩萬元(卻只有四面牆,不包括中間場地),而且書架是現成的。至於書哪裡來?我拍著胸跟先生說:「我認識太多二手書店了,跟他們買書或是『切貨』絕對沒有問題!」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2/10/11
劇透警告

書是召喚過去,也是創造未來,開書店是對理想生活的一種想像,還能把喜歡的音樂、書介紹給別人,更是人生一大樂事。

石芳瑜,人稱寶兒姐。在2011年時,在泰順街的一處地下室成立了永樂座書店,頂替了原本的布拉格書店。但為何永樂座書店,不在大稻埕呢,因為其店名的起心動念,只是期許著書店不只是書店,而是能像「永樂座戲院」一樣,成為匯聚多方文化力量的重要場域。
(不過中間也有一年的時間,永樂座確實有開在大稻埕就是。)

開書店是種內心的渴望,也是作者在陷入人生迷惘後,所作出的選擇。雖作者自言只是個「家庭主婦」跑來開書店,但作者老早就是個文藝女青年。輔大圖資系畢業,在美國唸藝術傳播碩士,後來在公關公司及有線電視、電臺工作。只是後來變為「家庭主婦」後,長年繭居家中,但其實也從事相關文字工作的兼職,得過文學獎,經營著部落格,也接翻譯、採訪、讀書心得等差事。

現今也是《 閱讀的島》的總編輯,也出版小說及散文。而《就這樣開了一間書店 》分成四章,依序是「收書記」、「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賣書人教我的事」、「書店因緣」,筆者大略介紹書中的內容。

一、「收書記」

外出收購二手書就像是場盲目的約會,有時不太好意思問太多,大概問了地點、時間,書的種類,作者便開車去到府收書了。

有時是驚喜,有時是驚嚇。有時更是踏入了別人的人生。有亡者所遺留的書籍;有為生計賣書貼補家計的;有的是作家清理一大批藏書要保密的;有的是赴國外留學前把書都賣掉的學生,有許多人與人交流的故事。

反正只要你書有三十本,作者就會去收!有時也時常被同業說價錢給高了,真是感性與理性的交戰。有時給低了,作者也會想用另種方式給予回報。一睹了那些收書的準則、收書的眉角、收書的各種酸甜苦辣。

二、「那些人,那些事」

描寫作者與其他作家、詩人、出版人、店內夥伴的各種際遇,不管是遇見吳明益買書,成為了臉友後,斗膽邀請他來辦朗讀會,之後更舉辦一連串的讀書會、講座,並開放場地給NGO組織,或是讓藝術家寄賣,能答應的都答應,擦出了各式火花,劉克襄、陳雨航、陳夏民、許悔之等等人物也有出場!留下了珍貴的互動紀錄。

書店是一種場域,營造的好就會吸引文化人前往,也是不斷地在創造著歷史。

三、「那些賣書人教我的事」

每間書店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創辦人的嚮往,與知識火種的傳承,書店與書店也常是互相幫忙提攜,後來更有獨立書店協會。此章側面記錄了永樂座與有河Book、胡思、舊香居、草祭、時光1939等等書店主人的往來,讀到三重重新橋下的市集,更是召喚出我的記憶,也是我以前常去的地方。此章更能看見書店不同的經營。也是一部書店的興衰史。

四、「書店因緣」

描寫重慶書街、光華商場、牯嶺街、國際書展,理想的書店應該是怎麼?書店各有各的特色,不是只要複製經驗就能成功的事,反正就是不斷地摸索吧,在不斷地錯誤中修正,往更理想的書店邁進。

書中延伸閱讀:侯孝賢《 書店裡的電影影像詩》、李志銘《半世紀舊書回味》、田中刊《古本屋女主人》、獨立書店協會相關刊物

摘要喜歡字句:

✒️人生有時很像一本二手書,不斷飄移。有時靜靜躺臥在書房一角,布滿了灰塵,有時隨著主人的思緒,磨擦出燦爛火花,旅途中增加了各式各樣的劃記,外表終將慢慢老去,但願跟著這些漂流。生命的内裡卻變得更加充實美麗

✒️如果說這些作家們是星星,那我想他們是穿梭流動的行星,而光臨的客人們才是支持我們書店和這些作者發光的恆星。這樣說,恐怕更接近實情,雖然我不見得認得出每一個客人,不可能叫得出他們的名字,但是,那些經常出現熟面孔,才是支持一家書店可以經營下去的能量。

✒️二手書總是召喚著過往回憶以及不可知的未來,引領一些神祕的人生交會。

✒️很多時候,二手書的意義也是如此吧,它們一直在路上,在一個又一個人的手上流轉,試圖想要保留住一些歷史或是過往的回憶。

✒️生命有時候如此安靜,你並不一定會和寫作者出現在同一個時空,甚至認識,但即使世界癱壞了一部分,有些文字你卻不會忘記,像尹雪艷一樣總也不老,想想那些遙遠的國度、老去的作家、死去的靈魂、心愛的書。而閱讀比人生更好的是,你隨時可以選擇上路與離開,放棄或者跟隨一個人的作品。

✒️我始終明白寫作是一件孤獨的事,當然閱讀也是。我明白很多文學讀者也是害羞內向的,但是我希望當這些作家願意走出自己的書房,將我們的書店當成客廳,請你們也踏出家門吧,我願意備好舒適的椅子,調整好合適的燈光。我們,願意為你朗讀。

✒️當尋找多時的書突然出現眼前,絕對是一種驚喜。逛書店固然不如網路上關鍵字的搜尋來得方便,但是穿梭在書架之間,和一本書不期而遇,還是添了幾分漫不經心與纏綿的樂趣。

書內有許多私房書單,算是每章節的小驚喜,整本書讀起來亦非常流暢,是很有味道的小品文。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乩身II 4:大宅裡的七家神|同系列單書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趨勢管理書展
  • 台灣飲食展
  • 中秋童書特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