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香港文學大系 1919-1949:小說卷二

香港文學大系 1919-1949:小說卷二

  • 定價:400
  • 優惠價:936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4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卷收錄1942至1949年間於香港報刊連載及成書出版的小說作品,當中包括侶倫、黃谷柳、司馬文森、陳殘雲、戴望舒、茅盾等十一位作家共十三篇作品。

  此一時期的香港文學經歷戰亂時期的動盪、淪陷時期的禁制、國共內戰的意識形態之爭與新時代之預期,除了既有的政治大環境寫實或縮影之意義,亦見文學在時代夾縫下反映民情生計的痕跡。入選作品除了具備一定藝術水準以外,亦大致反映了當時報刊上南北文人流動交匯的狀況,因此作者身份並不囿於土生土長或長期留港的「香港作家」,亦見斷續往返或短期過境作家的貢獻;內容上不限於發生於香港一隅的人生百態,亦見南來文人透過小說對內地甚至南洋地區一帶的記錄、懷緬與想像。

本書特色

  1. 本書編選原則、方法和體例嚴謹,除參考趙家璧主編的《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體例合編為12卷外,並盡量結合香港獨有的文學特色,兼具廣闊的包容性,亦與目前各地出版的各種文學大系的體例及規模相符,適合圖書館、各相關文學團體及研究機構典藏。

  2. 本書編輯委員會、顧問團均為香港知名學者及作家,極具代表性。

  3. 本書是研究香港文學的必備工具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念欣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文學士,哲學碩士及博士,現任該系副教授。黃教授的研究興趣包括中國現當代文學、香港文學及女性文學。著有《晚期風格——香港女作家三論》,獲第十屆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推薦獎。另與董啟章合著《講話文章——訪問、閱讀十位香港作家》及《講話文章II——訪談、評介十位香港青年作家》,編有《翠拂行人首:小思集》,合編《墨痕深處:文學、歷史、記憶論集》及翻譯埃德蒙.威爾遜(Edmund Wilson)的《阿克瑟爾的城堡︰1870至1930年的想像文學研究》等。
 

目錄

總序/陳國球……1
凡例……41
導言/黃念欣……43

羅拔高
山城雨景……77

疑雲生
美容有術……97
千金扇……99
張冠李戴……101

黃藥眠
淡紫色的夜……103

戴望舒
五月的寂寞……130

葉靈鳳
南荒泣天錄……134

陳殘雲
還鄉記……155

黃天石
一曲秋心(節錄)……212

黃谷柳
春風秋雨……285
劉半仙遇險記(節錄)……356

侶 倫
無盡的愛……366
私奔……423

周而復
冶河……433

秦牧
情書……456

司馬文森
南洋淘金記(節錄)……462

茅盾
鍛鍊(節錄)……481
驚蟄……519

作者簡介……531
 

總序(節錄)

  香港文學未有一本從本地觀點與角度撰寫的文學史,是説膩了的老話,也是一個事實。早期出現多種境外出版的香港文學史,疏誤實在太多,香港學界乃有先整理組織有關香港文學的資料,然後再為香港文學修史的想法。由於上世紀三〇年代面世的《中國新文學大系》被認為是後來「新文學史」書寫的重要依據,於是主張編纂香港文學大系的聲音,從一九八〇年代開始不絕於耳。1這個構想在差不多三十年後,首度落實為十二卷的《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際此,有關「文學大系」如何牽動「文學史」的意義,值得我們回顧省思。

  一、「文學大系」作為文體類型

  在中國,以「大系」之名作書題,最早可能就是一九三五至三六年出版,由趙家璧主編,蔡元培總序,胡適、魯迅、茅盾、朱自清、周作人、郁逹夫等任各集編輯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大系」這個書業用語源自日本,指有系統地把特定領域之相關文獻匯聚成編以為概覽的出版物:「大」指此一出版物之規模;「系」指其間的組織聯繫。2趙家璧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出版五十年後的回憶文章,就提到他以「大系」為題是師法日本;他以為這兩個字:

  既表示選稿範圍、出版規糢、動員人力之「大」,而整套書的內容規劃,又是一個有「系統」的整體,是按一個具體的編輯意圖有意識地進行組稿而完成的,與一般把許多單行本雜湊在一起的叢書文庫等有顯著的區別。3

  《中國新文學大系》出版以後,在不同時空的華文疆域都有類似的製作,並依循着近似的結構方式組織各種文學創作、評論以至相關史料等文本,漸漸被體認為一種具有國家或地區文學史意義的文體類型、資料顯示,在中國內地出版的繼作有:
  >《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二七—一九三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八四—一九八九);
  >《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三七—一九四九》(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九〇);
  >《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七);
  >《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七六—二〇〇〇》(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二〇〇九)。

  另外也有在香港出版的:
  >《中國新文學大系續編一九二八—一九三八》(香港:香港文學研究社,一九六八)。

  在臺灣則有:
  >《中國現代文學大系》(一九五〇—一九七〇)(台北:巨人出版社,一九七二);
  >《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四九—一九七九)(台北:天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七九—一九八一);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臺灣一九七〇—一九八九》(台北:九歌出版社,一九八九);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臺灣一九八九—二〇〇三》(台北:九歌出版社,二〇〇三)。

  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地區有:
  >《馬華新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二)(新加坡:世界書局/香港:世界出版社,一九七〇—一九七二);
  >《馬華新文學大系(戰後)》(一九四五—一九七六)(新加坡:世界書局,一九七九—一九八三);
  >《新馬華文文學大系》(一九四五—一九六五)(新加坡:教育出版社,一九七一);
  >《馬華文學大系》(一九六五—一九九六)(新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二〇〇四)。

  內地還陸續支持出版過:
  >《戰後新馬文學大系》(一九四五—一九七六)(北京:華藝出版社,一九九九);
  >《新加坡當代華文文學大系》(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一九九一—二〇〇一);
  >《東南亞華文文學大系》(廈門:鷺江出版社,一九九五);
  >《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大系》(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一九九三)等。

  其他以「大系」名目出版的各種主題的文學叢書,形形色色還有許多,當中編輯宗旨及結構模式不少已經偏離《中國新文學大系》的傳統,於此不必細論。

陳國球

導言(節錄)

  執筆之時,正值香港動盪時刻,動盪時刻,難免會問「文學何為?」本小說卷所呈現之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九年的香港,較諸今天,不是一個加倍困頓和艱險的時刻嗎?然而文學沒有須臾離開見證的責任,今人回看,更應仔細追認這些作品回應目下香港之可能。《香港文學大系》既以十二卷「大系」為系統,復以一九一九年新文化運動與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為起訖,當中為「香港文學」溯源、正名,甚至定義自身文化特質等文學史意圖,實在毋庸迴避。在小説中追跡香港文學起源,是編選《香港文學大系‧小説卷二》(一九四二-一九四九)的基本問題之一,這起碼是我個人的理解。

  然而所謂香港的關鍵時刻,一八四二、一九六七、一九八四、一九九七,以至二○一四,選擇甚多,各有背後理據。那麼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九於香港有何代表性?一個有代表性的時代是否又等於一個能產生有代表性的小説的時代?關於第一個問題,曾有英國歷史學者分別撰文論述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五及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兩個時期,如何成為確立香港身份的關鍵階段(critical phrase)。前者以淪陷期英國與日本對香港管治權的交涉為研究對象,1後者以戰後英國與國共兩黨周旋為分析重心。2這些政治上的波譎雲詭能否反映在文學作品裏?而反映了如此「身不由己」的香港時刻是否就是具代表性的香港文學作品?正是本選集要回應的第二層問題。

  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九年的香港,前半為日據淪陷時期,因報禁與言論自由的審查,此時文學作品一直評價不高;後半為國共內戰時期,延續抗戰期間南來文人以香港為宣傳陣地的「過客論」與「平台論」,若以本土價值為宗,此時期文學的代表性自然亦不高。3不過,檢視一國或一地的文學起源,往往不一定在文學名正言順、大有可為的時代發生。在文學存在的基礎受到質疑和限制之時,也可以是該地文學定義其自身的抵抗力或包容力的時刻。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九即使不是香港文學發展中不辯自明的關鍵時機,通過詳細的辨析與呈現,也能在表面上不堪回首的亂離歲月中,發現可堪記取的面貌和意義。

  在介紹本卷小說的編選特色前,我希望簡單交代作品的來源和範圍。盧璋鑾教授曾在《國共內戰時期香港本地與南來文人作品選(一九四五-一九四九)》的〈編選報告〉中提及編選過程中遇到的六大困難,包括出版物眾多且名稱混亂、刊物出版匆忙而期號錯漏、編者背景及緣起交代不明、書刊印數不多因而能見不全、作者筆名眾多、報紙材料尤其不齊備、這些問題在本卷編選過程中自然仍須面對,惟感激大系的編輯團隊在二○一二年中開始上載原始報章雜誌及單行本材料於電腦雲端硬碟供各卷編者閲讀,當中包括七十九部單行本、5二十六份報章6及五十份雜誌7的全文掃瞄。在此基礎上,編者可以因應需要而加入上載資料範圍以外的作品,在指定年份中取捨個人認為具閲讀價值、藝術價值或歷史價值的篇目。本卷工作由二○一二年開始,至二○一五年初才吿完成,除了編者個人工作效率問題外,期間與編委會來回溝通所引起的省思,亦為稍漫長的編選過程帶來些有關香港文學起源論與主體性的啟示。

黃念欣
 

詳細資料

  • ISBN:9789620745089
  • 叢書系列:香港文學大系 1919-1949
  • 規格:平裝 / 537頁 / 17 x 23 x 2.6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內容連載

羅拔高 山城雨景
 
山城連日下着一陣一陣的小雨,如同過不了年的人們,老在嗚嗚咽咽地。氣候跟着寒冷了許多,鄔先生雖則加上從英國帶回來的那件大衣尚還覺得有點瑟縮。看寒暑表,已是降至四十多度了。馬路比較昨日的驟然靜寂了好幾倍,成為這裏兵燹之後最蕭條的一刻。這一刻,或許是人們的心脈全停止了;也或許是人們進入了睡眠的狀態。是的,人們每夜就這麼地勒緊褲帶兒去做不覺曉的春眠,讓兵燹之後的市街寂靜地死去。然而,這,祗是歷史上底一剎那而已──人間的一個悠悠的長夜而已。以後,便又熱鬧起來,如像人們迴復了他們的心脈,也如像春眠者給黃鶯兒驚醒了似地回轉他們的覺醒。但,這覺醒,是惶惶然的,同時也是茫茫然的,給市街鬨動了許多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跟前一天那樣底穿梳般往來奔忙,挾着舊報紙,破布囊,也有不少携着籐骨書籃在東張張,西望望,莫名其妙地是為了生活呢,還是為了無聊要在閑忙的地方消遣些兒時候。
 
這之後,天剛下過了一場小雨之後,天的臉譜是黯淡的,也是悒鬱的,如像人,經過了一回鳴咽之後,在滿是淚痕的臉孔上總露不出一絲笑容來,心底悽酸,依然在心底裂縫裏涔涔然流出那所餘無幾的血液,這年頭,不但是天了,……然而,天,我們是不曉得它是有甚麼懷抱的,我們應該說人,人給突然的轟隆驚醒了,而對於這個時代也開始了認識,眉頭就鎖得像保險箱一樣的緊密,拉長面孔全沒有些兒愉悅的衷懷,甚至於……至少是沒有以前那麼渾渾噩噩底做人的態度。為的是,米啊!無論如何是他不能忘懷的一個嚴重的問題!其次,錢呢!也是想不出一個稍許健全底開源節流的辦法。其實,他們是要掙扎生存而却無從掙扎了。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