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先知(中英雙語版)

先知(中英雙語版)

The Prophet

  • 定價:300特價:199
  • 特價再9折:179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16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生命的確是黑暗,除非有盼望,所有盼望都是盲目,除非有知識,所有知識都是枉然,除非有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虛,除非愛在其中,當你懷抱愛心工作,才能將你與自己,與人人,與神聯繫在一起。」
  
  一九二三年,紀伯倫以英文直接創作、五年內經歷五次改寫的《先知》(The Prophet),終於出版,成為代表作。然而,他的阿拉伯文學創作,早在阿拉伯世界形成一股強大的閱讀風潮,紀伯倫獨特的阿拉伯文體,更被稱為「紀伯倫體」。
  
  閱讀《先知》,迸發出的是初戀的美麗悸動。先知要人追隨愛的召喚,當神發現你夠資格,自然會前來指引方向,讓你在愛中領略痛苦、釋放慾望,最後成全自己。
  
系列特色
  
  愛藏本系列特色
  ※選讀10~16歲青少年最適合閱讀的經典作品,透過冒險、神話、青春迷茫、社會經驗等多元的主題類型,讓青少年領略閱讀經典的魅力。
  ※全系列翻譯核心:讓中文更符合現代青年的閱讀語調。長篇小說透過翻譯節譯,轉化為一般青少年習慣的閱讀字數,提升經典閱讀的理解力。
  ※由國內外繪者精心繪製封面與內頁插圖。
  ※附含導讀或章節提問核心,讓閱讀經典具有深入面面觀。
  ※中英雙語版收錄國中小必背英語關鍵字彙標記,滿足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
  
國外好評
  
  「……如果一個男人或女人讀了這本書,不安靜的接受一位偉人的哲學;心中不歡唱著湧自內心的音樂,那麼,這個男人或女人,就生命和真理而言,確已死亡。」─芝加哥郵報

  「紀伯侖是東方揚起的第一次風暴,它席捲西方,為西海岸帶來了鮮花。」-羅斯福,美國總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卡里.紀伯倫 Kahlil Gibrany(1883~1931)


  詩人、哲學家、藝術家。
  西元1883年出生於黎巴嫩雪里。
  1895年和母親、兄妹移居美國波士頓。
  1897年一個人回黎巴嫩就讀大學。
  1898年即以阿拉伯文寫了《先知》的初稿。
  1901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遊歷希臘、義大利和西班牙,並前往巴黎學畫。
  1901-1903年因《反叛的精神》一書被教會除名,被政府放逐,直到1908年,新政府才敕免了他。
  1910年春,紀伯倫回到波士頓,後定居於紐約,從事繪畫和寫作。
  1931年4月10日病逝於紐約,享年48歲。

  紀伯倫內心充滿對全人類和對生命的愛,文學和美術作品頗受聖經、尼采和威廉.布雷克的影響,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觀點。羅丹讚譽他是「二十世紀的布雷克」。

譯者簡介

曾惠昭


  文字工作者。

繪者簡介

楊宛靜


  專職自由插畫家。

  居住在臺中,喜愛大自然、貓咪,以及簡單、美好、幽默的人事物。平常喜歡騎著腳踏車吹風、看電影、旅行、閱讀、聽音樂與園藝。喜歡動物,因此畫了許多以動物為故事主角的插圖,畫風多變。期許自己一直畫下去,以圖像帶給大人和小孩歡樂!

  插畫作品有《狐狸的錢袋》、《神奇掃帚出租中》、《親愛的》、《大鬼小鬼圖書館》等等。
 

目錄

船來了

婚姻
孩子
給予
飲食
工作
歡樂與悲傷
房屋
衣服
買賣
罪與罰
法律
自由
理性與熱情
痛苦
自知
育  
友誼
說話
時間
善與惡
祈禱
歡樂
美  
宗教
死亡
離別
 

導讀

《先知》的真理饗宴 文字工作者 李曉菁


  「你的船已抵達,你必須走了。」女預言家艾蜜特拉說。奧菲里斯城的群眾放下工作,扶老攜幼前來,不捨阿穆斯塔法(Almustafa)離去,唯有艾蜜特拉明瞭,這位上天揀選與鍾愛的先知,為了尋求超越之境,目光不斷望向遠方,搜尋他的船,已經很久了!

  對土地的熱愛、對群眾的不捨,與前往異地追尋更高境界的想望,多股潮流在阿穆斯塔法心頭激盪。智慧的艾蜜特拉為群眾發言:「我們的愛不會束縛你,我們的需要也不耽擱你」;然而,她為群眾渴求,在阿穆斯塔法離開之前:「對我們說話,給我們真理。」讓這些關於生命的真知灼見,隨著子孫綿延,世代傳遞,永不湮滅。

  「靈魂綻放自己,像一朵有無數花瓣的蓮花。」猶如蓮花綻放,先知緩緩吐露充滿哲思與詩意的語言,用單純的真理,深入人心。

  敞開封閉的心,閱讀《先知》,迸發出的,是初戀的美麗悸動。先知要人追隨愛的召喚,當愛神發現你夠資格,自然會前來指引方向,讓你在愛中領略痛苦、釋放慾望,最後成全自己。而當生命出現真愛,先知要倆人彼此相愛,卻不綑綁彼此,就像橡樹與杉樹,同向上爭取陽光,不能在彼此的陰影下成長。

  先知的語言洋溢溫柔,世界充滿無限包容。快樂與悲傷、理性與熱情、善與惡,這些世俗以為對立的價值觀,在先知眼中,並不相對,也不絕對,關鍵存乎一心。

  因此他要人在快樂時省察自己的內心,然後會發現,那曾令你悲傷的,正賦予你快樂;而悲傷的人們,不也正為曾經快樂的事物哭泣。快樂與悲傷,在人心中分享著不可分割的命運,猶如善惡、好壞、正直與不義,用樹根纏繞地心的姿態,相互糾結,互為因果。而當理性與熱情、價值判斷與感官慾望在靈魂的戰場交戰,又該讓哪個支配哪個?

  徬徨的人們渴望先知的指引,而他卻只是謙卑地提醒:「除了那此刻仍浮動在你們靈魂中的,我還能說些什麼?」那樣的回答,喚起沈默已久的心靈。

  人們懷抱疑惑前來提問。懷抱乳兒的婦女問孩子、富人問給予、客棧老闆問飲食、農人問工作、泥水匠問房屋、織工問衣服、商人問買賣、法官問罪與罰、律師問律法、演說家問自由、教師問教育、學者問說話、天文學家問時間、青年問友誼、老人問善惡、詩人問美、隱士問歡樂、女祭司問祈禱、老祭司問宗教,二十八篇中,各階層的男女老少,從自己的觀點、職業出發,問的都是環繞自我的話題,然而,他們的疑惑,也是普世人們的疑惑,先知明白,他回答的對象將是全人類,不是一個人。

  傾聽的人們,在先知的話語中,重估一切的價值與生活方式,傲然直立的人失重跌倒、跌落的人重新攀爬起來,然而,那不是先知的意圖,他掀起的,是一場不偏坦任何一方的心靈交戰,要人們在清晰的真光中審察一切,跌倒與直立的,本是同一個人,而眾人最後要面對的,都是同一個問題,死亡。

  尼采筆下的覺者查拉圖斯特拉(Zarathustra),因為對人類的愛,背起重荷,深入人群,教導凡人自我超越,必要經歷三個精神發展階段:從負重服從的駱駝期,進入自尊自重的獅子期,最後反璞歸真,進入充滿遊戲熱情與創造力的孩童期,尼采帶來的,是人文主義的復興;紀伯倫筆下的阿穆斯塔法,不隸屬任何教派,懷抱真摯的人道主義,出於愛與不捨,用充滿象徵與譬喻的語言,領人們從出生到死亡,真實面對一項又一項真理,在辯證的過程中,他正視充滿矛盾的現實世界,也對生存在這世界的人們,釋放無盡的寬恕。

  讀者很難想像,《先知》中睿智又熱情澎湃的語彙,在紀伯倫十五歲時,已經用阿拉伯文打下底稿。一八八三年一月六日,卡里‧紀伯倫(Kahlil Gibran)出生在黎巴嫩山區,一座名為布雪里的平原上。幼年的紀伯倫,在黎巴嫩群山的包圍下度過;青年時期則生活在美國波士頓、紐約,這樣的成長背景,引起傳記家極大的興趣,認為是造成紀伯倫雙重性格的關鍵。生長在宗教氛圍濃厚的家庭,紀伯倫個性中,蘊涵追求自由獨立的因子,一生不斷以文字宣傳革命、宣揚和平之美。矛盾的是,有人讚美其信仰虔敬,也有人貶其為反叛者與異教徒。一九0一年,他畢業於貝魯特教會大學Madrasat Al-Hikmat,開始大量以阿拉伯文創作,其中著名的《反叛的精神》,被貼上「危險、叛逆、毒害青年」的標籤,焚於貝魯特市場,紀伯倫也因此被教會除名,開始流亡生涯。

  身體的放逐,卻讓他的藝術心靈在歐洲大陸得到激盪。一九0八年,他移居巴黎,以畫畫維生,曾為羅丹、德布西等人畫像,成為社交界知名人物。兩年後,他移居紐約,直到一九三一年病逝。在這之間,他發行第一本英文著作《瘋子》(The Madman);一九二三年,以英文直接創作、五年內經歷五次改寫的《先知》(The Prophet),終於出版,成為紀伯倫的代表作。然而,他的阿拉伯文學創作,早在阿拉伯世界形成一股強大的閱讀風潮,《破折的翅膀》列入中東經典文學;紀伯倫獨特的阿拉伯文體,更被稱為「紀伯倫體」。

  在短暫而富影響力的一生,紀伯倫的愛情世界,是人們急於探索的話題。紀伯倫不排斥情愛,承認女性對他的影響,甚至在《先知》第二、三篇,碰觸的就是愛情、婚姻等問題,「當愛召喚你時,追隨它」的告誡猶在耳邊,然而「彼此相愛,但不要使愛成為枷鎖」的回應,或許更能貼近他終身不婚的緣由。他用工作去愛生命,認為透過勞動過程,才能親近生命的內在奧秘,因而,他對婚姻的排拒有了充足的理由,他說,當他投入工作時,可能會好幾天一語不發,沒有女人能夠忍受這樣的另一半。對他來說,「工作是愛的具體化」,而精神與肉體,透過工作,得到聯繫,那是《先知》為什麼說:

  生命的確是黑暗,除非有盼望,
  所有盼望都是盲目,除非有知識,
  所有知識都是枉然,除非有工作,
  所有工作都是空虛,除非愛在其中,
  當你懷抱愛心工作,才能將你與自己,與人人,與神聯繫在一起。

  薄暮已至,告別時刻終於到來,奧菲里斯城的民眾,不到與阿穆斯塔法的別離,不明白愛的深度。群眾從盲目耳聾,到聽見、看見、感受到彼此生命攸關,已然費去許多個日出日落、春夏秋冬、生離死別。阿穆斯塔法離去,可是應許猶在:「別忘了,我必再度歸來……另一個女人將生下我」,終成為《先知》閱讀者,低迴不已的詠歎。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430598
  • 叢書系列:愛藏本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 x 20.2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語文:中英對照
 

內容連載

〈船來了〉
 
阿穆斯塔法集所有榮寵於一身,他是當代的曙光,在奧菲里斯城待了十二個寒暑,等船來接他返回出生之島。 
在第十二個年頭,收割月的第七日,他登上城牆外的山頭,遠眺大海,看見他的船隨著薄霧駛來。 
他的心門豁地開敞,喜悅奔騰直達海上。他閉起雙眼,在沉靜的靈魂中默禱。 
然而,在他走下山頭時,愁思忽地湧現: 
我如何能平靜地離去,不帶走一絲哀愁?不,我無法不帶著精神上的創傷離開這座城。 
在此城中,我經歷了痛苦串起的白晝和孤寂綴成的夜晚;試問,誰能了無牽繫地擺脫痛苦和孤寂? 
街道上鋪陳著我的思念,山林間穿梭著孩童們赤足行進的身影,我無法全無傷懷地從這些事物中悄然隱退。 
今天,我褪下的不是一件外衣,而是親手剝離的一層皮。 
置諸身後的也並非一個念頭而已,而是一顆用飢渴凝聚起來的甘甜之心。 
然而,我不能再遲疑了。 
召喚萬物的大海正召喚著我,我必須啟程了。 
因為,我留下來只會僵固凝結,局限在模型之中,儘管時間在夜裏熊熊燃燒。 
倘若能將這一切帶走,我會多麼高興,然而,我怎能夠? 
唇舌給予聲音飛翔的羽翼,聲音卻無法攜唇舌同行,它必須獨自翱翔天際。 
鷹鳥必得離開窩巢,獨自振翅,以期橫越旭日。 
現在,他已行至山下,再次轉身望向大海,看見他的船泊進港口,船首站著來自故鄉的水手。 
他的心靈對他們高唱: 
我先人的子孫,浪濤的騎士, 
你們曾多次在我夢中航行。 
而今,在我甦醒時你們翩然來到,這是我更深沉的夢境。 
我已準備好離去,我的渴望早已漲滿船帆,等待風起。 
只要在這沉靜的氣氛中再吸一口氣,只要朝身後再投注愛戀的一瞥。 
我就加入你們,成為水手的一員。 
而你,廣袤的大海,沉睡的母親。 
河流與溪澗唯有奔向你才能感到安詳與自由。 
只要小溪再蜿蜒一回,林間再低吟一曲, 
我就能奔向你,就像一滴無拘無束的水滴,奔回無垠的大海。 
他走著,看到遠處的男男女女,從田地和葡萄園快步奔向城門。 
他聽到他們喊他的名字,在田野間傳佈他的船抵達的消息。

會員評鑑

3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
|
2021/04/15
倒裝句翻譯有些許錯誤。信雅而不達,適合直接閱讀原文,才能領略到紀伯倫的智慧,譯文宜做參考。插圖不錯。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