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副市長推薦序
一個世紀前,數萬名男女老少離開法國的農村,來到城市定居,首都巴黎是出外人的首選,人口集中都市寫下法國歷史的新頁。農村人口移入城市首先遭遇的即是住宅問題。如何在人口眾多的城市裡接待和安置一波又一波移進的家庭呢?而且其中有許多的貧窮人家。那個時代,集體和社會性的住宅因而成了新實驗,最早的是「平價住宅」(habitations bon marché)。
這不是慈善事業,這是為了避免因反叛行動以及「和平抗爭行動」所帶來的社會動盪。法國於1912年所制定的波能沃法(loi Bonnevay)賦予地方和省級政府成立主管平價住宅事務的公部門。於是在「啟蒙之都」巴黎和法國其他城市,每個人都能安居樂業。
巴黎,庶民的首都,因社會住宅的創立,而奠定了接待、混合和開放的傳統。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黎的房租價格暴漲,初期的房客協會組織於焉誕生。在此必須說明,1926年時,巴黎有四分之一的居民住在非常狹窄的空間。必須等到20世紀的下半葉,國家乃成為都市規劃更新和社會住宅政策的先鋒。
時光推移,跨入另一個世紀,巴黎依舊保存著社會連帶的精神,這是一座多元的城邦,各種具時代概念的新建築不斷出現,我們看到了這座城市古典與現代的新舊調和。從巴黎環城公路邊的傳統社會住宅直至最近幾年充滿創意和膽識的新建築,社會住宅在巴黎的城市建築景觀裡擁有一席之地。
進入21世紀後,我們這座城市社會住宅的興建盛況前所未有。由於先前幾年巴黎市社會住宅建設緩慢,戶數未達法定的比率,因此我們必須大興土木急起直追,而目前所制訂的至2025年25%社會住宅比率,我們也希望能進度超前。我們的雄心是巴黎能在2030年達到30%社會住宅比率的目標。
這是個平等、尊嚴和所有城市權的戰鬥。
全世界各地到處都有許多人到都市工作生活,這是全球的都市化大挑戰,更新大都會裡的居住方式必須考量社會需求和生態環保。一如巴黎,台灣因城市興起而活力充沛,在傳統與21世紀的現代生活之間,都市景觀變化不斷。台灣有超過2千3百萬的居民,有著充沛的活力和各種新形式的流動性,中華民國也將繼續創新都市發展。
造就明日都市,社會住宅是多麼美好的工具!
依安‧布洛薩
巴黎市副市長
主管住宅與緊急住房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