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台灣選舉史【彩圖版】

台灣選舉史【彩圖版】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7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華人世界最民主國家──Taiwan
選舉是為了實現主權在民所設計的制度
自日治時期實行選舉以來,台灣的選舉歷史已經長達80年
對台灣的選舉歷史,你知道多少呢?

  《台灣選舉史》,帶你一次搞懂台灣選舉!

  各大選戰串成的台灣故事,搭配珍貴歷史照片。

  最好讀、最易懂的台灣選舉故事!

  從1935年開放州、市議員民選,到戰後1945年國大代表、立法委員也為民選,1950年時台灣各地縣市長也成為民選,最後到1996年時,總統終於也開放民選。

  你可能投過票,可能在假日的悠閒中,享受過用自己手中的一票選出候選人的滿足。

  但可能不知道,手中的這一票,是經過多少人的辛苦與努力,多少熱血與抗爭,承載著多少人的夢想,才造就今日台灣大至選總統、小至選村里長的選舉果實。

本書特色

  ★一目了然的時序脈絡:以時代分章,選戰為主題,連接台灣選舉歷史脈絡。
  ★珍貴歷史照片:重要選舉地點&重點人物。
  ★豐富圖表:數十幅各大選戰圖表,將台灣選舉板塊變化一覽無遺。
  ★不可不知的選舉小知識:什麼是半山?為何叫黨外?泛藍泛綠怎麼來的?議事槌的由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御風


  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曾任媒體記者、出版社主編、屏東屏北社區大學主任,著有《圖解台灣史》、《一本就懂台灣史》、、《圖解台灣棒球史》(與蔡博任合著)、《高雄雙城記》、《高雄社會領導的變遷(1920-1960)》等書。
 

目錄

導論 透過選票看台灣歷史

首篇 臺灣選舉的第一次
1-1 處女選戰
1-2 大戰下的選舉

第二篇 萬年國代及悽慘議員
2-1 染血的台籍菁英
2-2 噤口的獅子
2-3 中華民國憲法的完成
2-4 萬年民代的誕生

第三篇 地方自治的開始
3-1縣市長選舉的開始
3-2地方派系的形成
3-3自由中國與破碎的組黨夢
3-4國民黨優勢的確立

第四篇  告別萬年國代與立委
4-1 中央民代本土化的開始
4-2 蔣經國時代登場
4-3 黨外崛起
4-4 台美斷交、美麗島事件
4-5 國民黨穩定領先期
4-6 政黨對決的開始
4-7 李登輝時代的開始
4-8 萬年國代再見
4-9 新國會的誕生
4-10 僅此一次的省長選舉
4-11 新黨旋風

第五章  我的一票選總統!
5-1 飛彈下的總統
5-2 民進黨首次的大勝
5-3 北高變天
5-4 藍天變綠地
5-5 三黨不過半
5-6 北藍南綠的確立
5-7 泛藍聯軍的挫敗與固守
5-8 馬英九時代的來臨
5-9 綠軍堅守灘頭堡
5-10 二次政黨輪替
5-11 五都時代來臨
5-12 維持優勢的國民黨
5-13 國民黨大崩盤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783727
  • 叢書系列:圖說歷史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6 x 22.5 x 0.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臺灣選舉的第一次:日治時期的議員選舉

翻開早期的歷史著作,提起臺灣選舉,常常從戰後講起,但實際上,臺灣民主啟蒙,是從日治時期開始。「明治維新」後開始引入民主政治的日本,在1895年統治臺灣後,卻未將民主運用在臺灣,這讓臺灣到日本讀書的年輕人,尤其是在「大正民主」潮下洗禮者非常不滿。1920年1月11日,留學生與霧峰林家的林獻堂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新民會」,向東京的帝國議會請願,希望能成立臺灣人為主的「臺灣議會」,決定臺灣自己的事務。

此一請願雖然馬上被議會否決,但獲得臺灣民眾的大力支持,同時開啟了追求臺灣民主的腳步。在此情形下,林獻堂與蔣渭水等人在1921年(大正10年)成立「臺灣文化協會」,鼓吹爭取臺人權利。「臺灣文化協會」透過巡迴演講、電影宣傳,啟蒙臺灣人的民主概念,一時蔚為風潮。

臺灣文化協會獲得廣大民眾支持後,卻也產生了路線的分歧,受到共產主義的影響,許多醉心社會主義者掌握大權,林獻堂、蔣渭水因此離開文化協會,另組「臺灣民眾黨」,但林獻堂與蔣渭水之間也同樣因發展路線問題,再次分裂,林獻堂等人於1930年自組「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此時戰爭陰影籠罩,日本軍方勢力崛起,無法容忍帶有共產主義色彩的團體,除「臺灣地方自治聯盟」外均被取締。但日人為安撫台人,遂於1935年(昭和10年)正式開放各州、縣市議員之選舉。總督府先於1920年於各級行政區設置協議員,然均為官派,並無民主內涵,1935年雖開放民選,但怕危及政權,僅開放一半名額,另外一半仍是官派,且選民資格有財產、性別的限制,這也對台籍民眾不利。無論如何,這仍是臺灣民眾的選舉初體驗,也是許多臺灣先賢所力爭而來。

日治時期的選舉共有4次,但實際上1935年與1936年的選舉是密不可分,因為1935年所選出的市會議員及街庄協議員,隔年(1936年)由他們選出州會議員,一般具有選舉權的合格選民只能投1935年那次票,一般焦點也放在1935年的選舉,我們的介紹也將以1935年為主。而這些議員的任期是4年,因此同樣的情形在1939年、1940年再度上演,後來因戰爭關係,原訂1943、1944的選舉被取消,臺灣在日治的選舉,也就只有這4次,本章則就1935年及1939年選舉分別敘述。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