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旅人眼中的亞洲千年史

旅人眼中的亞洲千年史

When Asia Was the World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0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中世紀的世界史,就是亞洲的歷史!
你一定聽過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
但你可知道當時的佛寺就像背包客棧,
寺院網絡的成長不僅拓展了佛教傳播,還促成了旅行文化?

  你也許讀過伊本.巴杜達的遊記,
  但你可知道伊斯蘭文明如何為文化各異的人們打造了自由的世界,
  而且是一個知識分子能前往求學、求職甚至求婚的世界?

  你可能認為是歐洲帶來了全球交流,
  但你可知道中世紀的亞洲才是世界的中心,而歐洲不過是世界邊緣的蠻荒之地?
  一本透過旅人之眼,探索中古亞細亞的繁華與驚奇之作!


  對於全球交流與世界體系的形成,我們過往總是將之歸因於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然而你可知道,於中古時期,當歐洲的智識、文化與商業前景呈現一片晦暗時,亞洲才是整個世界的科學、哲學、宗教與商貿之泉源?對此,學者斯圖亞特.戈登實地走訪亞洲世界,耙梳傳世文獻,並透過一群旅人的雙眼,帶領我們見識富饒的中世紀亞洲。

  其實,早在馬可.波羅東遊以前,亞洲就已出現眾多無所畏懼的旅人了——有到印度學習梵文的中國遊方僧、有在印度馬拉巴爾海岸經商的突尼西亞裔猶太人,也有從巴格達旅行到西班牙、非洲與中國的伊斯蘭學者——而在這些跋山涉水、飄洋過海的旅人眼中,亞洲又是何種樣貌呢?

  原來,在他們眼底,從西元五〇〇年到一五〇〇年這千年中的亞洲,無疑是塊充滿創造力之地。宗教信仰、商業網絡與知識分子的交流,將整個龐大的亞洲世界——從阿拉伯到中國的不同地區——連成一氣。亞洲的數學家發明了「零」的概念與代數學;天文學家比以往更能準確追尋天上繁星;詩人與作家創作的文學作品動人心弦;哲學家則創造了影響至今的思想與法律體系。佛教與伊斯蘭教也順著遍及亞洲各地的商路興起,而絲綢、珍珠、香料等奢侈品,以及米、糖等商品亦隨之流布各地。亞洲也發明了通行於中東至中國間的錢幣與信用制度,創造出各種藝術品,充實了今日世界各地博物館的館藏。而旅人們就在這樣的繁華世界裡,運用各種生存方式,在變化萬千的人群間游刃有餘。

  無論是壯遊十四年、走遍中亞與印度的玄奘,還是哲學、醫學、數學、管理學無所不通,影響歐洲學問甚深的伊本.西那,又或是一度失國又復國、立足中亞揮軍印度的蒙兀兒開國君主巴卑爾——透過細膩的描繪與大量原創研究,戈登於《旅人眼中的亞洲千年史》一書中,不僅勾勒了中世紀亞洲獨有的迷人風貌,更讓我們得以明瞭,在那漫漫千年中,亞洲就是整個世界。

得獎記錄

  ★全美各圖書館指定館藏
  ★2013年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推廣書籍


各界盛讚

  「本書輕薄質精,筆調優美,是世界史領域信手拈來的教學經典。」——《擇萃》(Choice)

  「這並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本能讓你同時從個人與大架構的角度感受歷史形貌的書。」——《亞洲研究期刊》(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斯圖亞特.戈登融匯了八份回憶錄中詳盡的細節,將八位人物與歷史的關聯傳達給一般讀者。每一位旅人都跟形形色色的人相遇,帶來驚人的文化發現。」——《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歐洲隨著羅馬衰亡而進入了黑暗時代,亞洲則成為世界貿易、文化、宗教與城市發展的中心。斯圖亞特.戈登親自走訪了當時的遺跡,試圖捕捉亞洲輝煌時代的精神。」——《外交雜誌》(Foreign Affair)

  「斯圖亞特.戈登提供了獨到的多元視角,讓人們藉此看見『東方的富饒』,看見人群與文化的相互交流,也看見思想與知識跨越這個多采多姿的亞洲世界而傳播。」——《亞洲教育》(Education About Asia)

  「五世紀正要落幕。佛陀已經涅槃,孔子也已離世,但亞洲仍然是世界的中心……斯圖亞特.戈登匠心別具,將書名取為《旅人眼中的亞洲千年史》;在書中,偉大的亞洲千年才正要開始,影響了接下來的一千年,直到西元一五〇〇年。」——《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有鑑於近代全球體系要靠貿易結合,而亞洲則是新世紀的焦點所在,如果我們想了解自己今日究竟身在何方,就得了解《旅人眼中的亞洲千年史》裡描繪的人物與事件。」——傑克.魏澤福(Jack Weatherford),《成吉思汗》作者

  「光采奪目的宮廷生活、佛教寺院的簡樸、海上航行與絲路的艱苦,這一切都透過旅人的雙眼而活了起來。份量剛好的歷史背景讓戈登的敘述栩栩如生,有助於讀者遨遊其中。」——約翰.R.麥克奈爾(John R. McNeill),《文明之網:無國界的人類進化史》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斯圖亞特.戈登 Stewart Gordon


  密西根大學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戈登並非一本正經的學者,他老是搭著巴士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與印度閒晃,爬上秘魯印加古道,或是乘船沿湄公河與密西西比河逆流而上。戈登曾拍攝柬埔寨的古物與印度的舊石器時代岩窟壁畫,同時他也是歷史頻道、探索頻道、華特迪士尼公司與美洲女王汽船公司的顧問。戈登亦曾榮獲伍德羅.威爾遜獎學金、傅爾布萊特獎學金以及艾爾哈特基金會寫作補助等多個獎項。戈登目前住在美國安娜堡,你可以在stewartgordonhistorian.com追蹤其學術動態及其遊歷世界各地的照片。

譯者簡介

馮奕達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組碩士。專職譯者。譯有《消失在索穆河的士兵》、《世界帝國二千年》等書籍與論文若干。
 

目錄

中文版序
引子


第一章 寺院與王者:玄奘,西元六一八年至六三二年
第二章 哈里發的大隊人馬:伊本.法德蘭,西元九二一年至九二二年
第三章 哲人醫生:伊本.西那,西元一〇二〇年至一〇三六年
第四章 銀兩與船貨:印坦沈船,西元一〇〇〇年
第五章 胡椒好夥伴:亞伯拉罕.本.易尤,西元一一二〇年至一一六〇年
第六章 貴冑雲集:伊本.巴杜達,西元一三二五年至一三五六年
第七章 寶船之約:馬歡,西元一四一三年至一四三一年
第八章 血與鹽:巴卑爾,西元一四九四年至一五二六年
第九章 藥命誤會:托梅.皮萊資,西元一五一一年至一五二一年
第十章 亞洲即世界:西元五〇〇年至一五〇〇年

註釋
延伸閱讀
 

中文版序

  有一回,我和史考特.胡勒(Scott Huler)聊了起來。他是名記者,而這本書就是從這次談天起的頭。我問他對中世紀有何認識。他回了一連串不出所料的答案:城堡、騎士,女人頭上頂著圓錐型的帽子,拿著手帕,從高塔探出身來。我又問他是否知道,在同一個時代有某個地方早已在數學、天文學、醫學、哲學、令人屏息的工藝、宮廷的高雅與長距離的信用網絡上有了突破?他一無所知。於是我詳細告訴他,這一切亞洲全都擁有,而且甚至更多。但在今天,只有專業的歷史學家才知道這個偉大的亞洲世界。

  胡勒於是要我來挑戰寫一本書,讓西方與亞洲的讀者、學生們得以見識這個偉大的亞洲世界。結果這卻成了我所寫過的書當中最難寫的一本。光是為了詳細了解中世紀亞洲的地理形勢,就花了我超過一年的時間。選定書中的八個章節之前,我還細讀了五十本回憶錄。這本書的架構在超過五年的時間裡重新安排了五次,還寫了十三份草稿。最終讓我堅持下去、讓這本書得到生命的,不是君王,不是歐洲人,而是來自尋常人、來自亞洲人的回憶錄與信件。

  這本書並非任何一部傳統的亞洲史,而是透過諸如使節、軍人、商人、朝聖者或哲學家的雙眼,對波斯、中東、中亞、中國與印度所照的一系列街頭攝影。有好幾個主題一再出現,包括海盜劫掠、奴役、政治聯姻、海上之旅的危險、名譽在信用網絡中的重要性,以及王權象徵的共通點。

  這些共同特色也將中世紀的大亞洲世界與我們這個時代聯繫在一起。我在此舉個例子。整個亞洲的商人與統治者,都不願意信任相去千里以外或缺乏親戚關係的人。這種心態在今日的亞洲仍然隨處可見。想想看,有多少公司是家族公司?在大企業裡,又有多少決策層峰是由伯叔姪甥與孫輩的人所組成?現在的企業家經常無意間了解到中古王侯深有體悟的事──最狡詐、最強大的敵人常常都是最親近的人。我們後面會讀到,貿易商發展出了各種做法,把重責大任交給至親家人以外的人。這些方法並不完美,但足以發揮作用,維持整個體系。統治者也開發出家族紐帶的替代品,諸如買奴隸士兵、僱用地方上的行政長才,並發展出超越共同語言、甚至是超越族群認同的效忠儀式。

  本書所力陳的,是一種交流密切而廣泛的亞洲史觀點。印度與中國過去曾有過關係緊密的時代,學生、教師、書籍、藝術與思想都互有往來。中亞地區的人從波斯學來行政管理的方法。國王們跨越了我們今日認為壁壘分明的「諸文化」,從中挑選能發揮作用的象徵符號。無論統治的是中東還是柬埔寨,這些國王都坐在同樣的麾蓋底下。這類交流從來就不是單向的。阿育吠陀醫學(Ayurvedic medicine)能從穆斯林的優那尼醫學(Unani medicine)中學到許多,而十三世紀時來到德里的波斯醫生同樣能從阿育吠陀醫學中獲益匪淺。成千上萬的馬匹被人從中亞帶到印度,在印度,這些馬匹對於作戰與彰顯地位都不可或缺,一如中國的情況。到了中國,若要向死者表達敬意,同樣也少不了來自東南亞的香木。

  帝國會擴張、會收縮,有起也有落,但許多跨越宗教、族群認同與語言的紐帶卻始終不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交流網絡、相互尊重與共同智慧,是我們能留給未來幾代人最重要的遺產──而這種想法,或許就是能從本書中得到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文 / 斯圖亞特.戈登(Stewart Gordon)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842734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二章  哈里發的大隊人馬:伊本.法德蘭,西元九二一年至九二二年

逐水草而居的保加爾人住在今日俄羅斯境內的窩瓦河畔。西元九二一年春天,某個保加爾大部落的領袖阿爾米許(Almish)請巴格達的哈里發(Caliph)「給他派個人在宗教上指點他,讓他熟悉伊斯蘭律法,為他蓋一座講壇,好讓他從講壇上大聲講出他[指哈里發]的名諱,響徹這座城市和他的王國」。接著,阿爾米許不單是請求成為一名穆斯林,而且也希望能正式結盟、依附哈里發這位伊斯蘭帝國的政治領袖。等週五禮拜時念出哈里發的名諱,就算是公開宣布結盟關係了。阿爾米許還索要了一筆經費,以「建造一座堡壘自保,抵抗敵對的國王」。哈里發同意了阿爾米許的請求,還選了個叫伊本.法德蘭(Ibn Fadlan)的人來帶領這次遠行。

伊斯蘭信仰在發展的頭幾十年(西元六二〇年至六八〇年),是以穆斯林應有的行為來決定誰能成為「烏瑪」(umma,信徒社群之意)的一份子:要表明接受一神信仰,還要祈禱、齋戒、朝聖,扶助貧困的穆斯林,更要有合宜的飲食、衣著以及個人儀態。在伊斯蘭信仰裡,無論氏族、家族還是地方,所有順服神的信徒在神的面前都一律平等;事實也證明這種想法很能吸引人。依法而治的做法不僅支配著整個「烏瑪」,也適用於男人和妻子、奴隸主與奴隸,以及買賣雙方之間等各式各樣的道德與名分關係。比方說,法律就禁止穆斯林殺害或奴役另一位穆斯林,甚至還禁止跟別的穆斯林結怨。

這條法律為終結阿拉伯遊牧氏族間不時出現的血海深仇帶來了可能。伊斯蘭信仰有更遼闊的眼界,要轉化過去只以親屬關係為基礎的忠誠;從這一點看來,伊斯蘭信仰也能與佛教為中亞、東南亞商路沿線以及中國的王者所提供的視野相提並論。而同一套法律也為非伊斯蘭信徒明確劃定了分際,整體而言,他們的日子遠比在前一個帝國治下來得輕鬆。只要繳交特定且有限額的稅,非穆斯林就能繼續過自己的生活。政治跟宗教在伊斯蘭信仰裡是永遠分不開的。打從穆罕默德那時起,伊斯蘭就同時既是一套個人的信仰,也是個信徒的社群,更是個囊括了一大群非信徒且不斷在擴張征服的國家。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