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套書展
旅行是為了放大生命的極限:出走不是為了逃避現實,而是想讓人生更加精采

旅行是為了放大生命的極限:出走不是為了逃避現實,而是想讓人生更加精采

Vagabonding:An Uncommon Guide to the Art of Long-Term World Travel

  • 定價:260
  • 優惠價:923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2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美國長銷不敗經典,旅人口碑最推薦
旅行是為了什麼?旅行是人生的一部分
你努力工作去爭取旅行的自由,過著簡單的生活是為了習慣旅途種種不便

  你的生命因為旅行而有無限可能

  流浪旅行不是一種逃避,而是一場冒險和一份熱愛,能夠幫助你克服自身的恐懼,活出最豐富的人生。

  流浪旅行 Vagabonding
  詞性:名詞
  (1)拋開遵行常規的世界,獨自出發旅行一段較長的時間。
  (2)一種對個人特別有意義的旅行方式,強調的是創造力、冒險精神、覺察力、簡單化、發掘力、獨立、現實感、依靠自我,以及靈魂的成長。
  (3)一種刻意為之的生活方式,讓人能夠隨時出發旅行。

  為什麼我們需要流浪旅行?為什麼我們想要去流浪旅行?

  這不是什麼流行趨勢,我們只是用一種少見的方式看待生活,不斷探索與學習、不斷面對恐懼與改變習慣、不斷開發所有人和地點的新魅力。

  流浪旅行的意義在於抽離你的常規生活,離開六個禮拜、四個月,甚至是兩年,用你自己的方式去探索體驗這個世界。只要你擁有獨立自主的精神,隨時都能出發旅行,不是幾天的小旅遊,而是長時間體驗流浪的感覺。這本書提供你必要的資訊,例如:

  ◎旅行中的經濟來源
  ◎決定目的地
  ◎適應旅途中的生活
  ◎到海外工作或當義工
  ◎應付旅途中的不順利
  ◎重新適應普通生活
 
  流浪旅行不只是一種旅行的形式,而是一種生活型態;一旦你選擇這樣的生活,旅行就不再是閒暇時的娛樂,而是你人生的一部分。

  【如果你需要一本長時間旅行的建議指南】
  從出發前如何打包行李、旅途中怎麼換錢、該不該嘗試異國食物等等,這本書中都有詳細建議,也列出許多相關資源可供參考。

  【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生活少了點什麼】
  你很可能需要旅行帶來的變化與刺激,出去玩個三、五天,或是一個禮拜,對你的人生而言沒有什麼差別,不如大膽嘗試流浪旅行,選一個陌生的地方去流浪幾個月(可能是六個月,也可以是十二個月),你會發現人生還有許多可能性,你還沒見識到真正的極限!

各界推薦

  「如果你是不旅行就會全身發癢的人,這本書是最完美的不求人!」──《Outpost雜誌》

  「這本書是一段冥想,回味一趟長達數月或數年的旅程;如果你隱藏著一顆驛動的心,這本書會幫助你活出夢想。」──《今日美國》

  「本書是窮人旅行必備指南。」──《時代雜誌》

  「作者將自己多年的旅行經驗彙整而成這本不同凡響的旅行指南,這不只是一本不限定目的地的旅行教學手冊,還蘊含啟發人心的哲思,作者運用他的機智、精闢見解和才華教你如何將人生活得像一趟冒險旅程。如果你曾經考慮過要休一段長假,這本書將開拓你的眼界。」──《全球郵報》

  「我捨不得放下這本書!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旅行之道……作者的實用建議或許真能說服你,一生來一次不設定目的地的旅行。」──旅行家瑞克‧史蒂夫斯Rick Steves

  「本書塞滿了實用的小撇步和第一手經驗報導,教你如何體驗豐富又有趣的旅行。」──《國家地理旅行者》

  「作者引發我們的無限思緒,不只是思考旅行,還讓人思考起人生與工作。他給我們的處方簽就是要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趣。」──《波士頓全球報》

  「這本書蘊藏著認真的哲思理念,在獨自旅行的旅人中成了聖經般的存在,不過我要警告你,這本書可能會讓你想辭掉工作、賣掉房子,踏上一趟漫長的旅程。」──《奧勒岡人》

  「本書中的洞見與實用建議讓人大開眼界,教你如何規畫夢想中的旅行,並付諸實現。如果你想體驗一趟不只兩個星期的旅行,一定要讀這本書。」──英國時代雜誌網站

  「推薦必讀。」──《華盛頓郵報》

  「本書引用了偉大作家與思想家的話語,諸如惠特曼、梭羅、老子等等,一定能夠啟發讀者。這本書是為了那些夢想著旅行卻不知道如何實現的人量身寫成,包含網路資源和旅行建議,還教你如何協調工作時間、如何適應流浪旅行中的生活、如何解決旅行者常犯的錯誤。作者打定了主意,要讓你沒有藉口不旅行。」──《舊金山檢視報》

  「即使是老經驗的漫遊者也會在這本書中得到啟發,對沒有經驗的旅行者也非常有幫助。書中列出了最棒的旅行資源,例如參考書籍和網站。」──《明尼波利斯星光論壇報》

  「如果你只想享受旅行這件事,這本書不只有實用建議,還闡述了對旅行生活的熱愛。」──《多倫多星光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夫‧帕茲 Rolf Potts


  他最早透過擔任景觀設計者和教授英文作為長時間流浪的資金來源,旅行遊歷過60餘國,為許多雜誌媒體撰稿、報導,包括《國家地理旅行者》、《紐約客》、《野外》、Slate.com、國家公共廣播、旅遊頻道等等。目前,他替《國家地理探險》(National Geographic Adventure)雜誌撰寫獨立旅行文章。因為他在Salon.com上的旅行報導獲獎受到肯定,他被稱為「網路時代的傑克・凱魯亞克」。他的旅行文章可見於《旅遊者雜誌 》(Condé Nast Traveler)、《國家地理旅行家》(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2000年美國最佳旅遊寫作》(Best American Travel Writing 2000)和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他致力推廣獨自旅行,本書是他的代表作,在美國已是長銷經典,並翻譯成多國語言。

譯者簡介

呂佩珊


  師大英語系畢業,曾於服務單位擔任公共衛生及傳染性疾病等領域相關翻譯,另兼職影集字幕與旅遊雜誌翻譯。目前為專職翻譯。

王湘菲

  政大外交系、師大翻譯所。曾任職於外商行銷公關部,目前從事口筆譯與教學工作,熱愛旅行和寫作。
 

目錄

推薦序

如何使用這本書
前言  本性的弱點

第一部分  流浪旅行
第一章  宣示獨立

第二部分  準備出發
第二章  爭取自由
第三章  保持簡單
第四章  學習、不斷學習

第三部分  在路上
第五章  不要畫地自限
第六章  和鄰居見面
第七章  開始冒險

第四部分  長跑
第八章  忠於真實
第九章  保有創意
第十章  讓心靈成長

第五部分  回家
第十一章  活出故事的生命
 

推薦序

生命就是一場流浪旅行
──褚士瑩


  很多人都同意,人生就是至少要來一次流浪。
   
  但是你以為的流浪是什麼?
   
  世界閱讀日的時候,有一所圖書館出了一個問題給我,題目是:「如果流浪到異國,最多只能帶十本書,你會帶那些書?」
   
  我也不知道問這個題目的圖書館員,他心目中的「流浪」是什麼,但我猜是一件很棒的事吧?
   
  但是流浪的人,真的會帶十本書嗎?
   
  作為一個從少年時代開始就當背包客四處旅行的人,如今繼續背著背包在國際NGO工作,每當有人眼神迷濛地說著流浪這件事時,思緒卻將我帶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到去年秋天的奧地利維也納火車站大廳,目睹大批輾轉從敘利亞逃避戰爭到達歐洲的難民,為了行動方便,他們全身上下的行李甚至只有一個隨身的小背包,裡面精簡到或許沒有餘裕可以放任何一本書,但是每個人都有手機跟充電器,還有一張張即使歐洲人也難得一見的500歐元嶄新大鈔。
   
  難民們在維也納火車站,其實最苦的是在對未來完全茫然之中,日復一日漫長的等待,當時我的腦海裡閃過一個念頭:
   
  「如果這裡有一座行動圖書館,讓難民在等待的焦慮當中,除了在異國陌生的火車站,默默地滑手機之外,能夠將心思沉浸到書本的世界,可能是暫時從『流浪』當中解脫的好方法吧!」
   
  我看到敘利亞的難民,他們並不是在流浪,也不想流浪,他們只是在追尋更好的生活過程當中,意外地偏離了原本的路線,因此在這裡稍稍歇息一下而已。

  我生命中遇過真懂得流浪的人,都是對自己的生命嚴肅的追尋與學習的人。比如說日本料理店的阿佑師傅。
   
  每當開了幾年店,無論生意多麼興隆,他都會堅定地拉下店門,背起背包,到世界各地去流浪,用自己的舌尖、用自己的生命,像磨刀一樣去重新將自己對食物的熱情,重新磨得銳利,雖然他不知道自己會在這個地方待多久,下一個地方要去哪裡,什麼時候才會找到熱情,但是他知道在這一刻到來之前,他會繼續一直走下去。
   
  然後總會有一天,那無可抑遏的創作料理慾望,阻止他再繼續流浪下去,然後他就會背著背包回到他出發的地方,重新開一家新店,這次仍舊不超過五年。
   
  對我來說,知道自己生命要找的東西是什麼,但不知道在哪裡、也不知道何時會找到,因此抱著寧靜與開放的心上路出發去尋找,這才是真正懂得流浪的高手。
   
  對阿佑師傅來說,流浪是一種修行,料理也是一種修行。
   
  「輪到你了。」阿佑師傅從水裡抓了一隻又大又肥的明蝦,靜靜放進籃子裡,轉頭對我說。
   
  我知道,這是他今晚給我的最後一個考驗。
   
  他尖尖的下巴微微地指向水缸的另外一邊,有兩三個年輕人,看起來也是餐廳的廚師,年輕人們的手放進水裡一攪動,原本安靜的大明蝦,突然都開始掙扎亂跳起來,把他們也嚇了一跳。
   
  時間是半夜三點,我們在鬧哄哄的基隆漁港批發市場走動看貨,每一個賣漁獲的魚販,都跟阿佑打招呼,誠實地告訴他今天有沒有好貨色。
   
  「蝦子可以感受到人的心。心靜的人,手放進缸子裡,蝦子不會掙扎,乖乖的被拿起來,但是心亂的人,手一放進水裡,就會引起騷動。」阿佑師傅說。
   
  真的這麼神奇?我的心裡不免有著疑惑。
   
  深呼吸了一口氣,我也緩緩地將手伸進水裡,蝦子們就像睡著了一樣,
   
  「不能只選大隻、還要尾巴敞開的。」阿佑師傅嘴角露出欣慰的微笑,同時不忘叮嚀著我。
   
  就這樣,我們靜靜地細心挑選著隔天他的餐廳要上桌的主菜。
   
  我喜歡到他沒有招牌、也沒有菜單的日本料理餐廳吃飯,因為經過阿佑師傅手下的食物,有一種難以形容的魅力。
   
  他的菜是不花俏,如果一定要說特別在哪裡,我會說那是一個走過大江南北、見過大山大水的人,才做得出來的料理。在收起上一家餐廳,開這家餐廳之間,他跟著從小在泰國生長的老婆,慢慢在世界各地旅行了一年,不只尋找食物的滋味,也尋找生活的滋味,而這些味道,都灌注在每一道他親手烹調的料理中。
   
  吃久了,阿佑師傅有時候會問我要不要收店以後跟他一起去基隆港買魚。我們總是子夜一點半出發,清晨四、五點扛著活蹦亂跳的各式鮮魚回店裏,接著阿佑師傅就要立刻做魚的準備、整理,一直到天亮了,才回家睡覺,下午起床以後就又要準備開店。
   
  有一回我去吃飯的時候,看到二廚紅著眼睛,一個大男人當眾邊料理邊哭,確實不是每天會看到的景象。
   
  「怎麼了?」我偷偷問阿佑師傅。
   
  「喔, 我要趕他走,但是他不肯走。」阿佑師傅若無其事地一邊捏著壽司,一邊淡淡笑著說。
   
  原來阿佑師傅有一個規矩,那就是二廚最多只能待兩年,要不另行高就,要不就自立門戶,而這個優秀的二廚兩年的期限眼看就要到了,央求繼續留下來,卻被阿佑師傅斷然拒絕。
   
  「世界這麼大,兩年在這麼一家小店夠了吧?待那麼久幹嘛?」
   
  「那阿佑師傅,你找到人接替了嗎?」
   
  「沒有啊!完全沒有在找人。」阿佑師傅笑著說,「對的人自己會出現吧?」
   
  「那沒找到人之前,你怎麼辦?」
   
  「如果沒二廚就不行的話,就表示我沒有能力開餐廳,還不如關門好了。」他若無其事地說。
   
  過了半個鐘頭,阿佑師傅又回到我的面前說,他過去開的每家餐廳,都是做個五、六年,就差不多該拉下大門去流浪了,旅行沒有特定的目的地,也沒有期限,邊走邊吃,走著、走著突然想停下來,或許就會再開一家餐廳,也或許不會,他的下一家餐廳或許還在台灣,也或許在泰國。
   
  二廚離開以後,我當幫手陪阿佑師傅去基隆港買魚的次數,就頻繁一些。他有空就教我怎麼買到檯面上沒有擺出來的好魚,還有如何跟魚販建立起長期信任的故事,買魚全是現金交易,口袋厚厚一疊鈔票很快就剩不了多少,我從來沒看阿佑師傅買便宜的次等貨色,也從來沒看過他討價還價,一次都沒有。
   
  正因為這樣,魚販會跟路過的客人大吹大擂,但卻轉過頭來誠實地告訴阿佑師傅今天根本沒有他看得上的好東西,別買。也會有魚販在陰暗的角落默默提著一袋最好的魚追上來塞到他手上。
   
  好貨只留給識貨的人。
   
  阿佑師傅教我如何從看一個人抓蝦,知道對方的心性。他也提醒要時常跨出舒適圈,把自己放在現實中接受考驗。與其說他是廚師,還不如說他是一個透過料理來修行的人更為恰當。
   
  「好魚不多,或是人手不足的時候,只要吧台十個人坐滿,我就可以說客滿了,有什麼難的?」阿佑師傅滿不在乎地說。
   
  這家原本就沒有招牌的店,就算明天突然就大門深鎖,再也沒打開,這輩子再也不會見到阿佑師傅,我大概也不會覺得太意外。
   
  咬了一口我們清晨從基隆港帶回來,尾巴像傘那樣打開的大明蝦,肉質鮮嫩而結實, 美味極了。我想到在鬧哄哄的漁港邊選蝦時「一心不亂」的叮嚀,忽然間,我已經分不清阿佑師傅究竟是個喜歡旅行的壽司師傅,還是喜歡料理的旅人。
   
  我繼續低頭一心不亂地吃,彷彿這是一種重要的儀式。
   
  我終於明白,「吃」雖然從維持生存開始,然而吃的終極,並非只是為了追求極致的美味,而是像父母為離鄉背景的子女煮一頓家常菜那樣,把料理的人跟享用的人的心,透過食桌連結在一起的藉口。
   
  面對真正懂得流浪的人,我明白,所謂流浪,無非就是一場釋放自己終極生命熱情的旅行。

前言

本性的弱點 
       
  不久以前,我搭上一艘速度緩慢的老舊蒸汽郵輪,順著緬甸的伊洛瓦底江航行。我手邊已經沒有東西可讀了。當船停靠在一個叫做卑謬的小鎮時,我趕快衝上岸去,買了我能找到的唯一一本英文書:戴爾‧卡內基的《人性的弱點》,書看起來已經很破舊。於是我們一邊朝著仰光航行,我就一邊讀這本書。
       
  不知道為什麼,我這一輩子從來沒有讀過勵志類的書籍。卡內基的建議相當有趣,結合了常識(好好聽人說話)、好建議(尊重他人的意見),以及過時的提醒(別忘了女人對衣服的興致多麼高昂)。我在河上讀這本書讀得很開心,到了仰光之後便把書送人了,也暫時忘了這本書。
       
  大概一個月後,有人找我寫一本書,談談流浪旅行的藝術和態度。我本來就一直在為沙龍網站(Salon.com)撰稿,以敘事文章鼓吹這種流浪旅行的觀念,所以我想自己應該要研究一下工具書的結構和形式。就在我想重新再找一本《人性的弱點》時,我發現如今的工具書與勵志書市場,和卡內基那個時代已經大不相同:好像幾乎每一種人類活動、想望和人口組合,都有某種激勵人心的書來照顧這些需求──《心靈雞湯》和《別為小事抓狂》系列書籍都可以在書店裡自成一區了。
       
  我站在書架間,對著琳瑯滿目的選擇大開眼界。我開始想像一個流浪旅行的出版帝國,不只是《流浪旅行》,還有《流浪旅行:青少年篇》、《流浪旅行:單身篇》、《流浪旅行:高爾夫篇》、《流浪旅行這樣穿》、《流浪旅行這樣吃:十週飲食指南》、《流浪旅行過耶誕》、《小寶寶的第一次流浪旅行》、《101道風味十足的流浪旅行食譜》、《流浪旅行中不可錯過的智慧》,諸如此類。
       
  最後,我一本書也沒買就離開書店了。我決定我要用我唯一知道的方法來寫這本書:從經驗、熱情、還有常識著手。
       
  如果這本書有時讀起來好像不合常理,那很好啊,流浪旅行本來就不合常理。
       
  至於「流浪旅行」這個詞,我一直以為是我自己發明的。一九九八年,我剛開始在沙龍網站寫冒險旅遊專欄,那時候我想要用一個明確的詞彙來定義我所做的事情,那就是拋開遵守常規的世界,用少少的花費旅行一段比較長的時間。「背包旅行」好像有些模糊,「遊歷世界」聽起來又太做作,而「旅遊」這名號也有點遜。結果,我把「浪子」(vagabond)這個名詞拿來玩文字遊戲:這個古老的詞彙是從拉丁文衍伸而來,指的是沒有固定居所的遊蕩者,我發明了「流浪旅行」這個詞。
       
  我幾乎已經要相信,自己為這種旅行的態度創造了足以引領風潮的新詞,結果我在以色列特拉維夫一家二手書店書架上發現了一本書,書頁有折起來的痕跡,書名叫《流浪旅行到歐洲及北非》,作者是一名叫做艾德‧布林(Ed Buryn)的美國人。這本書不但在我的旅行專欄上線前就出版了,甚至在我出生前就寫好了。雖然書裡不時會出現嬉皮時代(一九六○年代)的用語(「像躲警察一樣,躲開那些旅行社業務,自己出發去探索世界吧!」),但是我發現這本書中有不少有用的建議,解釋清楚又有見識,在孤獨星球旅遊指南出現以前,這本書就提供了獨自旅行所需準備的大小事項和哲理。到頭來,發現布林的書,與其說讓人洩氣,更多的是恍然大悟: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不管你用什麼詞彙稱呼之,流浪旅行這件事原來並不是什麼孤芳自賞的風潮,而是(借用美國作家葛瑞爾‧馬克斯的說法)一種「隱隱約約的連結,串起長久以來被時空所隔,卻說著相同語言的人們」。
       
  在那之後,我找到「流浪旅行」一詞最早出現的時間是一八七一年(馬克‧吐溫的《苦行記》),但我從來沒有在字典中看到這個詞。就某個方面來說,這個詞有點胡搞瞎搞,刻意玩文字遊戲,來形容一種早已存在的旅行現況,連華特‧惠特曼都曾寫下:「我和你身無分文,卻能購得世上精選。」
       
  因此,我還滿想讓流浪旅行的概念保有一部分胡搞的感覺:無法定義,有些搖擺不定,可以讓人自由詮釋,正如旅行經驗一般。
       
  在你準備要讀這本書的時候,記住功夫巨星李小龍說過的話:「在你自身的經驗中探究真理……汲取有用的道理……加入專屬於你的元素……具有創造力的個人,勝過任何形式或系統。」
       
  踏上了路,流浪旅行也是這個道理。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78221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簡單生活

能否出發流浪旅行,絕對不是由收入層級決定,而是在於你能否接受簡單生活,你必須意識到自己如何決定運用收入。

和一般大眾的刻板印象不同,你不需要成為清心寡慾的和尚或激進的革命份子,也不需要自行採集狩獵一切食物才能反璞歸真,更不代表你必須無條件避開消費者這個角色。其實反璞歸真只需要一點個人犧牲:在消費者社會當中,調整個人習慣與日常規律。

有時,擁抱簡單生活最大的挑戰,在於其伴隨一種模糊的孤獨感:個人犧牲在大眾文化的瘋狂世界中,並不會獲得太大的關注。

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身為文化象徵的遺風就是很好的典範。凱魯亞克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最聞名的美國流浪旅者,他的《在路上》(On the Road)以及《孤獨旅者》(Lonesome Traveler)等書,栩栩如生地捕捉到流浪旅行的精髓。而他也在《達摩流浪者》(The Dharma Bums)中提到,和有幸無視普遍需求的人一起生活,是多麼令人愉悅:「普遍需求告訴你,你需要消費商品,因此必須藉由工作來獲得消費這項特權。那些你其實不需要的廢物……一週後會在垃圾堆裡看到的一般垃圾,都在一個冷冰冰的工作─生產─消費的系統裡。」

縱然凱魯亞克遵循物質一切從簡,但他發現自己的私人生活,也就是足以負擔他自由旅行的生活,在大眾眼中很快成為了更時尚(也更有市場)的旅行生活型態。敞篷車、爵士樂、大麻,以及稍晚問世的GAP卡其褲,最終成了他與尼爾‧卡薩迪(Neal Cassady)在《在路上》一書中尋找神祕「那玩意」的代表。正如和凱魯亞克同屬「垮掉一代」的威廉‧布洛斯在他逝世多年後所指出,凱魯亞克神祕的魅力到了後來,有部分與「百萬間咖啡館開張」和「Levi's賣了幾百萬條牛仔褲給男男女女」密不可分。

當然在某些方面,咖啡館、敞篷車與大麻對凱魯亞克的讀者來說,是旅行中吸引人的一部分,這就是行銷(刻意或非刻意)運作的方式。但這些對凱魯亞克來說,都不是讓旅行成真的重點。他能讓旅行成真,是因為他知道,自我和財富不能用你消費了什麼或擁有了什麼來衡量。他發現,就算是社會邊緣最壓抑的靈魂,也擁有富人所沒有的東西:時間。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旅遊】年度百大|閱讀次元進化論|來到知識內容新紀元,點開APP就點亮一整個宇宙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瑞昇全書系
  • 圓神領券
  • 大塊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