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藝術批評(二版)

藝術批評(二版)

  • 定價:360
  • 優惠價:95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3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藝術批評」不僅為研究藝術者必須具備之能力,亦為藝術愛好者所經常困擾的問題。本書即在針對有關藝術批評上的基本問題,提示解決的觀念與方法。全書分三部分:第一編引論界定「藝術」與「批評」的觀念。第二編探究價值之來源,找出八種不同說法,加以檢討,並作出總結,以供讀者思辨及比較。第三編自歷史上所出現的批評方法中,歸納為四大類,考其源流,證其得失,並舉例以明之。故前者為批評哲學,後者為批評技術;本書實冶批評、理論與技巧於一爐,不僅足以訓練思考,開拓視野,且具高度實用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姚一葦


  姚一葦教授為當代著名藝術理論家及戲劇家。所有著述,旁徵博引,條理分明,且體系嚴謹,成一家之言。所作劇本,透視人生,蘊涵哲理,且意趣雋永,久已享譽海內外。其已出版之重要著作有:《詩學箋註》、《藝術的奧祕》、《美的範疇論》、《審美三論》、《欣賞與批評》、《戲劇原理》等共十一種;已發表之重要劇作有:《來自鳳凰鎮的人》、《孫飛虎搶親》、《碾玉觀音》、《紅鼻子》、《申生》、《一口箱子》、《傅青主》、《我們一同走走看》、《重新開始》等共十四種。
 

目錄

自序
 
第一編 引論

第一章  何謂藝術?   2
第一節 傳統藝術觀所產生的問題   2
第二節 維根斯坦的「遊戲」理論   5
第三節 狄克的「公共機構」理論   7
 
第二章  何謂批評?   12
第一節 批評的一般性質   12
第二節 哈特曼的「價值向度」說   14
第三節 藝術批評的問題   17
 
第三章  藝術批評的二重性   20
第一節 主觀性問題   20
第二節 客觀性問題   27
第三節 主觀性與客觀性問題   34
 
第二編 批評的價值觀

第一章  主觀主義   40
第一節 丟克斯的理論   40
§       I       丟克斯的基本觀念   40
§       II     對丟克斯的討論   43
第二節 尤斯的理論   46
§       I       尤斯的基本觀念   46
§       II     對尤斯的討論   49
 
第二章  客觀主義   55
第一節 喬德的理論   55
§       I       喬德的基本觀念   55
§       II     對喬德的討論   60
第二節 威瓦斯的理論   61
§       I       威瓦斯的基本觀念   61
§       II     對威瓦斯的討論   64
第三節 柏爾德斯里的理論   65
§       I       柏爾德斯里的基本觀念   65
§       II     對柏爾德斯里的討論   75
第四節 傑索普的理論   76
§       I       傑索普的基本觀念   76
§       II     對傑索普的討論   79
 
第三章  相對主義   89
第一節 黑雅的理論   89
§       I       黑雅的基本觀念   89
§       II     對黑雅的討論   93
第二節 萊阿斯的理論   94
§       I       萊阿斯的基本觀念   94
§       II     對萊阿斯的討論   99
 
第四章  總 結   105
第一節 審美的主體性問題   105
第二節 審美的客體性問題   110
第三節 審美價值的產生與審美主體及審美客體之關係   119
 
第三編 批評方法論

第一章  導 言   130
 
第二章  印象批評   133
第一節 印象批評之由來   133
第二節 佩特的理論   135
第三節 桑塔亞那之論印象來源   137
第四節 印象批評之歸納   140
第五節 印象批評之實例   141
第六節 對印象批評之討論   146
 
第三章  規範與主題批評   156
第一節 規範批評的歷史背景及其基本理論   156
第二節 主題批評之歷史演變   165
第三節 對規範與主題批評之討論   170
 
第四章  形構批評   181
第一節 形式主義批評   181
§       I       貝爾的理論   181
§       II     弗萊的理論   186
§       III    形式批評的實例   188
第二節 結構主義批評   191
§       I       從索緒爾的語言學到巴爾特的記號學   191
§       II     朴羅普的「童話結構」與葛瑞馬斯的「故事結構」   195
§       III    李維‧史陀的「神話結構」   198
第三節 對形構批評的討論   205
 
第五章  情境批評   216
第一節 情境批評之範圍   216
第二節 社會學批評   218
§       I       維柯的理論   218
§       II     泰恩的理論   219
§       III    馬克斯的理論   222
§       IV    阿圖塞的理論   225
§       V     詹明信的理論   227
§       VI    社會批評的實例   228
第三節 精神分析批評   233
§       I       佛洛伊德的理論   234
§       II     楊格的理論   238
§       III    拉崗的理論   240
§       IV    精神分析批評的實例   244
第四節 文化批評   254
§       I       文化批評之由來   254
§       II     馬蘭達的文化觀   256
§       III    葛爾茲論文化與藝術之關係   258
§       IV    布笛約「文化場」理論   259
§       V     文化批評的實例   262
第五節 對情境批評的討論   270
 
西洋人名、作品中譯對照表   281
人名、作品索引   293
 

自序

  一九七二年,中國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要我開「藝術批評」課程,我覺得茲事體大,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我認為凡是有關藝術方面的研究,例如藝術史,當你選擇甲而非乙來討論;或是你認為甲的分量重於乙;又或如你強調某一藝術品的性質與意義;諸如此類,都涉及價值或價值認定的問題,自廣義言,都屬藝術批評的範圍。事實上,這也正是任何一個藝術愛好者每天觸及的問題,因為在你的心目中,必有你所喜歡的,也有你所厭惡的。假如有一天,你忽然問你自己為何如此,此時,你已在從事藝術批評的工作了。

  雖然藝術批評為我們經常所使用,但是要變成一門學問,建立起它的法則性,則是十分的困難。一則「藝術」一詞所涵蓋的範圍非常複雜,尤其是今天,更難以界定;二則自原始人類的藝術發展至今,加以東西方文化差別,各有傳統,理論之富,何能盡說;三則我雖蒐集一些這方面書籍,但發覺無一教本可用。

  我只有自撰講稿。我的講稿主要為兩部分:上篇:批評的價值觀;下篇:批評的方法論。批評的價值觀係批評的哲學,所討論的為藝術的價值自何而來?來自個人的主觀認定?抑或有其客觀性?這是在你從事批評之前先要確定的。批評的方法論則是批評的技術,自歷史發展至今,可以歸納出若干方法。但是必要自一定的價值觀出發,以決定你所要採取的方法;而非是所採取的方法來決定你的價值取向,因此我選擇了價值觀的多種說法,以養成同學的思辨能力。

  一九八三年我離開了文化大學,參與了國立藝術學院的建校工作。一九八五年我為該校美術系講授此課程,因為學生的性質稍有不同,於是我重撰講稿,作了某些取捨和修正。我大概教了三年,而後離開了美術系,不再講授此課。

  一九九三年我再為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開這門課,我將它當作一門全新的課程來處理。講稿全部廢棄,重新撰寫;雖然我的基本觀念並無太大的改變,但所引用的材料則是大幅的更新。同時由於這班同學英文閱讀能力較強,所引資料可以直接使用原文,因此教學速度加快,一年下來,已是厚厚一冊。「藝術批評」這門課程對我而言,二十多年來,幾經周折,可謂三易其稿。我實在不想再教了,也不想再在這個問題上打轉了。

  三民書局想出版這本書。但是講稿與正式出書之間仍然有段距離,蓋講稿屬綱要性質,不需逐字逐句寫下來;而且所用資料,都未經翻譯,因此必要重新撰述。然而要我再寫一遍,無此興趣,也無此意願,於是三民書局委託王友輝來為我記錄。
王友輝曾帶著錄音機來旁聽過這門課,而且從未缺席,比正式修習的同學還要努力;同時他曾記錄我的《戲劇原理》一書,對於我的講課方式有深入的瞭解,由他來記錄和整理,當然是最佳人選。

  於是我們自今年五月開始動工,幾乎是每週見面一次,他將打好的部分交我來看,我將改好的部分還他,到十二月中,二易其稿,全書大樣終於完成。其間我仍然作了一些修正,尤其是最後的「情境批評」部分,由於課程受時間限制,未能授及,是今年暑假新寫成的。為此我們又補授了好幾次課。

  我得說本書之記錄和整理是一件十分繁瑣而細緻的工作,需要興趣和耐力,因此本書之成,我要感謝王友輝,沒有他的努力,本書將無問世之日。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於興隆山莊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460666
  • 叢書系列:藝術
  • 規格:平裝 / 328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6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何謂藝術?
 
第一節 傳統藝術觀所產生的問題
 
藝術(art)是一個非常複雜、曖昧的名詞;尤其是今天,要研究什麼是藝術,我們就面臨了更大的困難和困惑。下面我從希臘開始,嘗試來界定何謂藝術。
 
「藝術」(technè)一詞,在希臘係指一種技術,兼具藝(art)與技(skill)的意義。此與中國人的觀念幾乎是相通的。中國古代雖然很少使用「藝術」這兩個字,但「樂」屬於所謂「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技術」之一。因此無論中外,對於藝術的概念都是相似的。我們可以說,藝術者,必有成品產生,亦即通過一定之技術而得到一定的產品(artifact)。這是最早的觀念。
 
到了亞里士多德(Aristotle),除了技術之外,還加了一項要素,即在製品裡,加入了「一種理性化的狀態」(A reasoned state)。在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Nicomachean Ethics)中有一段話,其大意如下:
 
建築是一種藝術,主要的便是由一種理性化的狀態之能力所完成的。在一般常識中,我們都知道,建築是不能隨便亂做的,必須經過周密的設計,否則所蓋起來的建築物極容易倒塌。這種經過設計以決定目標的過程,便是一種經由理性化的過程。
 
亞氏由此推論:
 
「凡是藝術皆具有這種理性的狀態」,同時,「凡具有這種理性狀態的都是藝術」。從而得出:「藝術等同於一種製作能力的狀態,即包含一種真正的理性化過程。」1.
 
亞氏在藝術品的製作過程中,找出一種不可缺少的東西,那便是「理性」。亞氏是「理性」的一代宗師。他強調「理性」,與其美的觀念有關,認為藝術所追求的美是理性的。關於這點,《詩學》(Poetics)中有很多的說明,在此不再贅述2.。其在《形而上學》(Metaphysics)中亦云:
 
美的基本形式是建立在一定的秩序、對稱和確定性上,此乃數學科學的特定程度的表露。3.
 
但是我們一定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在我們的習慣和瞭解上,藝術是感性的,怎麼會是理性的呢?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因為在亞里士多德之後,便把藝術的問題從理性轉到感性上來,強調其感性的部分。我們舉個例子來看,托爾斯泰(L. Tolstoy)在其《藝術論》(What Is Art?)中說:
 
藝術是一種人類的活動,包含了一個人自覺地由某種外在的符號,將感受傳遞給其他人,這種感受是作者所經驗過來的,而別人則為此感受所感染,而且也經驗它們。4.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