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新亞遺鐸(二版)

新亞遺鐸(二版)

  • 定價:710
  • 優惠價:9567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63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作者四十年前避共產黨赤禍赴香港,創辦香港第一所流亡人士之大專院校──新亞書院。本書乃新亞書院出版之生活周刊上所載作者主校政十五年中對學生之講演以及相關資料匯集而成。可供讀者瞭解當年海外流亡人士辦學之艱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年)


  字賓四,江蘇無錫人。年十八即任小學教師,歷中學而至大學。先後於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等校任教。1949年,赴港創辦新亞書院。曾先後獲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頒贈名譽博士。1967年,來臺定居,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並任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教授。1986年,受聘為總統府資政。

  賓四先生治學,大抵以史學為核心,廣涉諸經諸子之學,從而擴及中華學術與思想文化諸多領域;其中又以理學最為深刻,自云「得力最深者莫如宋明儒」。其成就,直接反映了中國近代學術史之變遷。畢生心力鑽研中國古典文獻,即使晚年苦於眼疾,仍著作不輟,冀以喚醒中華民族文化之靈魂,儼然為晚清以來,力抗西方文化洪流之中流砥柱。所著《先秦諸子繫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秦漢史》、《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朱子新學案》等八十餘種,俱享譽中外學術界。
 
 

目錄


新亞校訓   一
新亞學規   二
新亞校徽   五
新亞校歌   六
校歌手稿   一○
一、亞洲文商學院開學典禮講詞摘要(新亞校刊創刊號)   一
二、招生簡章節錄   三
三、新亞書院沿革旨趣與概況   五
四、告新亞同學們(校刊二期)   一七
五、敬告我們這一屆的畢業同學們(校刊三期)   二○
六、新亞精神(校刊四期)   二三
附校聞一束   二六
七、新亞五年(校刊五期)   三一
八、歡迎雅禮協會代表講詞摘要   三六
附校聞一束   三九
九、民國四十三年除夕晚會講詞摘要(香港華僑日報)   四四
一○、校風與學風(校刊六期)   四六
一一、新亞書院五年發展計畫草案節錄(校刊七期)   五二
一二、研究所計畫綱要   六○
一三、新亞校訓誠明二字釋義   六二
附校聞一束   六六
一四、新亞理想告新亞同學(校刊八期)   七一
一五、農圃道新校舍奠基典禮講詞摘要   七四
附本院半年來大事記   七七
一六、告本屆畢業同學(校刊九期)   八五
附新亞書院‧亞細亞大學交換學生協定   九○
一七、雅禮和新亞雙方合作三年來之回顧與前瞻   九二
附校聞輯錄   九八
一八、第六屆畢業典禮講詞(香港華僑日報)   一○四
一九、第九屆開學典禮講詞   一○七
二○、孔子誕辰紀念講詞   一○九
二一、慶祝新亞第九周年校慶講詞摘要   一一三
二二、天才技藝大會開幕詞摘要   一一五
二三、第一次月會講詞摘要   一一七
二四、第四次月會講詞摘要   一一九
二五、發刊詞(新亞生活雙周刊一卷一期)   一二一
二六、惜別和歡送(一卷五期)   一二三
二七、責任和希望(一卷六期)   一二五
二八、第七屆畢業典禮講詞(香港華僑日報)   一二七
附本院南洋僑生申請免試入學辦法(新亞生活雙周刊一卷六期)   一二九
二九、告本屆新同學(一卷八期)   一三一
三○、孔子思想和世界現實問題(一卷九期)(收入《孔子與論語》)   一三四
三一、變動中的進步   一三八
三二、國慶與校慶(一卷十期)   一四○
附建校九年大事記   一四三
三三、孔道要旨   一四五
三四、新亞書院概況序言(一卷十二期)   一五○
三五、介紹張君勱先生講詞(一卷十三期)   一五一
三六、中國史學之特點(一卷十五期)(收入《歷史與文化論叢》)   一五三
三七、知識、技能與理想人格之完成(一卷十八期)   一六四
三八、介紹董之英先生講詞(一卷二十期)   一六九
三九、擇術與辨志(一卷二十一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一七一
四○、家庭母愛與孝道(二卷一期)   一七八
四一、研究生報告指導摘要(二卷二期)   一八○
四二、通情達理 敬業樂群(二卷三期)   一八四
四三、為學與做人(二卷四期)   一九○
四四、研究生報告指導摘要(香港華僑日報)   一九六
四五、第八屆畢業同學錄序(新亞生活雙周刊二卷五期)   一九八
四六、開學致詞(二卷六期)   二○○
四七、友情的交流   二○四
四八、珍重我們的教育宗旨(二卷七期)   二○八
四九、讓我們來負擔起中國文化的責任(二卷八期)   二一一
五○、中國傳統思想中幾項共通的特點(二卷九期)(收入《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二一六
五一、歡迎英國大學委員會代表福爾頓博士訪問本院講詞   二二二
五二、校務概況(二卷十期)   二二四
五三、新亞書院十年來的回顧與前瞻(二卷十四期)   二三二
五四、本校今後的理想與制度(二卷十五期)   二三七
附錢校長赴美歐行程   二四二
五五、自美來函(一)   二四三
五六、孫君鼎宸歷代兵制考序(二卷十六期)   二四五
五七、人(二卷十七期)   二四七
五八、何蒙夫詩境記(二卷十八期)   二五三
五九、曾何兩先生哀辭(二卷十九期)   二五四
六○、自美來函()(三卷一期)   二五七
六一、自美來函()(三卷二期)   二五九
六二、自美來函()(三卷四期)   二六一
六三、美新港雅禮協會公宴講辭(存稿)   二六五
六四、自美來函()(三卷五期)   二六八
六五、自美來函()(三卷六期)   二六九
附錢校長伉儷講學歸來(三卷七期)   二七一
六六、三十四次月會講詞(三卷八期)   二七三
六七、中國史學之精神(三卷九期)(收入《中國史學發微》)   二八○
六八、第二期新校舍落成典禮講詞(三卷十期)   二八五
六九、從西方大學教育來看西方文化(三卷十二期)   二八八
七○、讓我們過過好日子(三卷十三期)   二九七
七一、課程學術化生活藝術化(三卷十四期)   二九九
七二、從新亞在美校友說到校友對母校的重要性   三○五
七三、關於新亞之評價(三卷十五期)   三○九
七四、中國文學中的散文小品(收入《中國文學論叢》)   三一六
七五、關於丁龍講座(三卷十六期)   三三一
七六、本刊進入第四年(四卷一期)   三三五
七七、歡祝本屆畢業同學(四卷三期)   三三七
七八、競爭比賽和奇才異能(四卷四期)   三四○
七九、第十屆畢業典禮致辭   三四三
八○、《論語》讀法(四卷五期)   三四六
八一、秋季開學典禮講詞(四卷六期)   三四九
八二、孔誕與校慶講詞(四卷七期)   三五三
八三、歡迎羅維德先生(四卷八期)   三五九
八四、中國儒學與文化傳統(四卷十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三六二
八五、關於學問方面之智慧與功力(四卷十三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三八六
八六、學問與德性(四卷十七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四○三
八七、中國歷史上關於人生理想之四大轉變(四卷二十期)(收入《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四一七
八八、寫在本刊五卷一期之前(五卷一期)   四三二
八九、回顧與前瞻(五卷三期)   四三四
九○、對十一屆畢業諸君臨別贈言(五卷四期)   四四一
九一、新亞書院文化講座錄序   四四三
九二、有關學問之道與術(五卷五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四四四
九三、英國文化協會贈書儀式中致詞   四六四
九四、校慶日勸同學讀論語並及論語之讀法(五卷七期)(收入《孔子與論語》)   四六六
九五、秋季開學典禮講詞(五卷八期)   四七八
九六、孔誕、校慶及教師節講詞(五卷九期)   四八二
九七、有關學問之系統(五卷十三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四八八
九八、讀書與做人(五卷十五期)(收入《歷史與文化論叢》)   五○七
九九、衡量一間學校的三個標準(五卷十六期)   五一六
一○○、歷史與地理(五卷十七期)(收入《學籥》)   五二八
一○一、學術與風氣(五卷十八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五三六
一○二、第三期新校舍落成典禮講演辭(五卷二十期)   五五二
一○三、新亞藝術第二集序   五五四
一○四、禮樂人生(六卷一期)   五五六
一○五、對十二屆畢業同學之臨別贈言(六卷五期)   五六一
一○六、月會講詞   五六四
一○七、漫談《論語新解》(六卷八期)(收入《孔子與論語》)   五七○
一○八、秋季開學典禮講詞(六卷九期)   五八六
一○九、慶祝中文大學成立   五九二
一一○、孔誕暨校慶紀念會講詞(六卷十期)   五九四
一一一、中國文化與中國人(六卷十五期)(收入《歷史與文化論叢》)   六○一
一一二、關於我的辭職   六一六
一一三、校風與學風(六卷十六期)   六一九
一一四、事業與職業(六卷十七期)   六二二
一一五、述樂記大意(六卷十八期)   六二八
一一六、中國文化體系中之藝術(六卷二十期)(收入《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六三一
一一七、新亞生活雙周刊第七卷首期弁言(七卷一期)   六四一
一一八、從中西歷史看盛衰興亡(收入《中國文化叢談》)   六四三
一一九、學問之入與出(七卷三期)(收入《學籥》)   六六二
一二○、推尋與會通(七卷四期)(收入《學籥》)   六七六
一二一、對新亞第十三屆畢業同學贈言(七卷五期)   六八九
一二二、我如何研究中國古史地名(收入《學籥》)   六九一
一二三、上董事會辭職書(董事會檔案)   六九八
一二四、有關穆個人在新亞書院之辭職(七卷六期)   七○五
一二五、致雅禮協會羅維德先生函(存稿)   七一一
一二六、校慶日演講詞(七卷八期)   七一三
一二七、談《論語新解》(七卷九期)(收入《學籥》)   七二○
一二八、亡友趙冰博士追思會悼辭(七卷十一期)   七三二
一二九、趙冰博士墓碣銘   七三三
一三○、悼趙故董事長兩輓聯   七三四
一三一、〈大學〉格物新義(七卷十四期)(收入《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冊》)   七三五
一三二、校友日講詞   七四二
一三三、史記導讀序(七卷十七期)   七四五
一三四、韓文導讀序   七四七
一三五、新亞二十周年校慶典禮講詞(十二卷八期)   七四九
一三六、人物與理想(十二卷十期)(收入《中國文化叢談》)   七五四
一三七、我對於雅禮新亞合作十七年來之回憶(十三卷十五期)   七六○
一三八、事業與性情(十四卷三期)(收入《中國文化論叢》)   七六六
一三九、王道先生碑文(十四卷十六期)   七八三
一四○、悼念蘇明璇兄(新亞生活月刊五卷二期)   七八四
附「敬悼青瑤師」(錢胡美琦作)(新亞生活月刊六卷七期)   七九○
一四一、新亞書院創辦簡史(新亞書院四十周年校慶特刊)   七九七
一四二、新亞四十周年紀念祝辭   八二四
 



  彙編新亞生活周刊載錄賓四對學生的講話及文稿,最早是三民書店劉振強先生的建議。民國五十六年,我們遷臺定居不久,劉先生有次來訪,談起他偶然讀到新亞生活周刊上賓四的一篇講演,很受感動,他要求賓四將其歷年在該刊上的講辭文稿彙集成專書,由三民書店負責出版。那時賓四專心在寫《朱子新學案》一書,只想藉努力工作忘掉過去的不愉快,對劉先生的建議未加考慮。數年後,劉先生又在一次來訪時,重提舊話。其時賓四《朱子新學案》已出版,正著手整理以前舊稿,彙編《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已沖淡了情感上的不快。回想往事,深感在新亞十五年,每次對學生談話,都是他當時的真情流露,值得珍惜。於是對劉先生的建議開始動心,遂命我為他先收集資料,準備整理完舊稿再作考慮。未料不久後,賓四雙目即不能見字,自此身體多病,一切工作費時費力,新亞生活周刊的資料一放十年,無暇顧及。

  去年,賓四在養病中,無以消遣,於是又想到新亞生活周刊的資料,命我逐篇順序唸給他聽。原以為現成稿子彙集成書是件輕鬆簡單的事。不料這本集子,每篇都牽起太多回憶,工作進行頗不順暢。加以一場大病,賓四腦力迅退,這本文稿的編集,竟拖了一年多才得勉強付印,真是始料所未及。

  賓四為此集定名為《新亞遺鐸》。在我們共同整理文稿的過程中,他曾多次有感而發地說,離開新亞已二十五年,再來回首從前,那是何等情緒啊!又屢說,待此稿整理完,他將要為《新亞遺鐸》寫篇長序,略敘別後情懷。我一直期待讀他這篇將寫的長序,不幸他年老復原不易,已無力為文。不得已,命我於此書付印時代寫一篇。

  我與新亞淵源也不短。民國三十八年夏,我離開廈門大學避禍來港。三十九年秋,轉入新亞就讀一年。四十年離港來臺,隔年轉入臺北師大。四十三年師大畢業後,又曾回新亞一短時期。四十五年初,與賓四成婚。五十四年賓四辭職離新亞,五十六年秋我夫婦離港居臺。我與新亞前後相關也已十五年。我曾目睹艱苦奮鬪中的新亞,生命充滿朝氣。也曾目睹她快速轉變時期,解除了經濟困阨,而逐漸步入人事紛擾。更目睹她加入中文大學後陷於興奮迷惘,個人功利勝過了整體道義,創校理想日益糢糊。往事久已塵封,因整理此集而又如走馬燈般湧入腦海,不勝感慨。
賓四在《新亞生活雙周刊》一卷一期〈發刊詞〉上說:
 
  這一份新亞生活雙周刊便想把新亞生活之各部門各方面盡量彙集披露出來……這是我們新亞將來的一部歷史……將來要瞭解新亞如何生長、如何成熟、如何發展,以及新亞生活中究竟包藏了些甚麼;所謂新亞精神究竟具體表現了些甚麼,便要憑這份刊物來察看來推尋。
 
  又在《雙周刊》四卷一期〈本刊進入第四年〉一文中說:
 
  這一份刊物,我們創辦時的用意不外兩點:一是逐期報告學校師生們生活的實況,一是預備作將來校史之一份重要參考材料用。
 
  周刊創辦的宗旨雖如上述,然而我把賓四主持校政十五年來的資料,從頭一頁頁仔細翻看,禁不住為它記載的不夠詳實而感嘆。最難釋懷的,莫過於賓四辭職時相關資料的欠缺。舉其最簡單具體一事說,賓四的辭職講演,當時竟無人記錄。

  民國五十三年(一九六四)七月十一日,新亞舉行第十三屆畢業典禮,賓四在主持典禮的同時,對全校師生作了他正式離職的公開講演。回想那一段忙碌混亂的日子,我至今仍清晰的記得,典禮的前一晚,時間已過午夜十二點,賓四在忙完雜務後對我說,現在他要靜下心來好好準備他主持校政十五年來最後一次講演。於是在沙田和風臺五號,我們舊居的長廊上,他啣著煙斗,獨自在廊上散步,為他第二天的告別辭打腹稿,直過兩點才上床休息,我又聽他在床上翻來覆去到天亮。第二天早上,我陪他去新亞,他在忍受了無數委屈,又經過長期內心掙扎,卻能如此平和的講話,沒有帶一絲火氣,而又句句充滿情感,令我幾次禁不住淚水奪眶而出,這真是令我終生難忘。

  當晚校長室蘇明璇先生來電話,也說起他的感受。不料兩天後蘇先生再來電話,激動地報告,學校竟無人記錄賓四的告別講演。這真是件不該有的缺失。歷年來,每逢新亞舉行開學或畢業典禮,照例有人負責記錄師長的講話。何況這次是新亞創辦人的告別講演,意義更不同。這一疏失,實在令人有些費解。典禮後十一日,賓四在蘇先生多次催促下,終於補寫了一篇講辭,登在《新亞生活雙周刊》七卷六期上。情緒激盪達到某一顛峰狀態時,常能發揮出想不到的潛能,創造出平日少見的傑作。但待事過情遷,再要來捕捉當時的心情,往往如水中撈月了。補寫的一篇難及當日臨場講演的生動。我每回想此事,總覺有難以彌補的遺憾。

  文稿編定後,在賓四雜稿中,意外尋出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賓四在美獲耶魯大學頒贈名譽學位,雅禮協會舉行公宴祝賀時之講辭一篇,及其辭新亞校長職復雅禮羅維德先生函一草稿。另又在其記事本中獲知當年有上董事會辭職書一封,特電新亞張端友校友於檔案中查出寄來。此三文同可補入,其中兩函有關辭職事,正可稍補缺失。

  此集所收只限於賓四在《新亞校刊》《新亞生活雙周刊》《新亞月刊》上有關之文稿,按出版秩序先後排列,並在每篇下註明原刊幾卷幾期,以便讀者翻查。如該文收入賓四已出版之某書,也加註明。民國五十六年我們由港遷臺時,葉龍校友贈其手抄賓四海外講稿兩本,孫鼎丞先生贈賓四剪稿數十篇。兩者中有數篇與新亞歷史有關,而上述刊物未收入,特為補入,並在目錄上註明其原發表處。另新亞生活上有我〈敬悼青瑤師〉一文,所述有關新亞藝術系之創設,今亦附入。又新亞生活周刊有記載學校活動之文稿數篇,以其有助讀者對當年新亞之認識,今亦插入。以上凡非賓四文稿,皆不在目錄順序上排列,並註明為「附」稿,以示區別。又該刊上有賓四香港大學校外課程講稿三部分共十八篇,今併刪去,別作安排。

  這本文集拖了多年終於付印了,今年恰逢新亞創校四十周年之慶,特把賓四為祝賀此慶典而作之〈祝辭〉與〈新亞簡史〉兩文,亦一併收入此集中。意外的巧合,亦別具意義。賓四囑此書趕在九月二十八日校慶日前出版,以為他的賀禮。
 
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八月 錢胡美琦寫於臺北外雙溪之素書樓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931272
  • 叢書系列:錢穆作品精萃
  • 規格:平裝 / 872頁 / 25k正 / 14.8 x 21 x 4.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亞洲文商學院開學典禮講詞摘要
 
亞洲文商學院為新亞書院的前身,自民國三十八年十月至民國三十九年二月,學院存在僅半年時間。校址租九龍佐頓道偉晴街華南中學三樓作臨時校舍。此為民國三十八年十月十日國慶日舉行第一次開學典禮講詞摘要。
 
文化教育是社會事業,是國家民族歷史文化的生命,其重要可知。我們的大學教育是有其歷史傳統的,不能隨便抄襲別人家的制度。中國的傳統教育制度,最好的莫過於書院制度。私人講學,培養通才,這是我們傳統教育中最值得保存的先例。

中國人應真正了解中國文化,並要培養出自家能夠適用的建設人才。
 
讀書的目的必須放得遠大。要替文化負責任,便要先把自己培養成完人。要具備中國文化的知識,同時也要了解世界各種文化。要發揚中國文化,也要溝通中西不同的文化。
 
我們的開始是艱難的,但我們的文化使命卻是異常重大的。本校的籌備創立,雖是經過一段艱難,比起將來發展的艱難來,現在還是輕微的。各位入校須有個抱負,不要斤斤於學分和文憑的獲得,以及只求私人職業上之解決。應具有遠大眼光,先重通識,再求專長,方有偉大之前途。現在開始了,教學相長,將來的大責任完全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招生簡章節錄
 
—民國三十九年三月—
 
本書院創立於一九四九年(民國三十八年)秋,旨在上溯宋明書院講學精神,旁採西歐大學導師制度,以人文主義之教育宗旨,溝通世界中西文化,為人類和平社會幸福謀前途。本此旨趣,一切教育方針,務使學者切實瞭知為學做人同屬一事,在私的方面應知一切學問智識,全以如何對國家社會人類前途有切實之貢獻為目標。惟有人文主義的教育,可以藥救近來教育風氣,專為謀個人職業而求智識,以及博士式學究式的專為智識而求智識之狹義的目標之流弊。
 
本於上述旨趣,本書院一切課程,主在先重通識,再求專長。首先注重文字工具之基本訓練,再及一般的人生文化課目,為學者先立一通博之基礎,然後再各就其才性所近,指導以進而修習各種專門智識與專門技術之途徑與方法。務使學者真切認識自己之專門所長在整個學術整個人生中之地位與意義,以藥近來大學教育嚴格分院分系分科直線上進各不相關支離破碎之流弊。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